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43)
內因類 (43)
1. 水飲
一臂不隨,病人一臂不隨,時復轉移在一臂,其脈沉細,非風也,必有飲在上焦。其脈虛者,為微勞,榮衛氣不周故也,久久自瘥。(一云冬自瘥)(《脈經》)
食不消,痰飲食不消候,此由痰水結聚,在胸腑膀胱之間,久而不散,流行於脾胃,脾惡濕,得水則脹,脹則不能消食也。或令腹裡虛滿,或水穀不消化,或時嘔逆,皆其候也。(《病源論》)
膈痰風厥頭痛,膈痰者,謂痰水在於胸膈之上,又犯大寒,使陽氣不行,令痰水結聚不散,而陰氣逆上,上與風痰相結,上衝於頭,即令頭痛,或數歲不已,久連腦痛,故云膈痰風厥頭痛(按:此本於《肘後》)。若手足寒冷至節,即死。(《病源論》)(治方出後吐劑中,宜參。又《雞峰》曰:痰厥之候,由痰水結聚,陰氣逆衝於頭目,令人頭痛,胸滿短氣,嘔吐白沫。蓋即此條證。)
類傷寒,中脘有痰,亦令人憎寒發熱,胸膈痞滿,有類傷寒,但頭不疼、項不強為異,服柴胡半夏湯、金沸草散、大半夏湯。(《活人書》)(按:柴胡半夏湯,系小柴胡湯加白朮、麥門冬。金沸草散,用旋覆花、細辛、前胡、荊芥、甘草、半夏、芍藥、薑、棗,水煎。大半夏湯,猶用小半夏湯。)
治例,氣行即水行,氣滯即水滯,故知飲之為病,在人最多,善療此者,要以宣通氣脈為先,則水飲無所凝滯。所以治痰飲者,當以溫藥和之,以人之氣血,得溫則宣流也。及其結而成堅癖,則兼以消痰破飲之劑攻之。(《聖濟》)
觀乎治飲之法,或下或汗,或溫或利,此固定法。愚者之見,溫利之差,可以無害,汗下之錯,為病不淺矣。不若順氣為先,分導次之,氣順則津液流通,痰飲運下,自小便中出。有病喜吐痰唾,服八味丸而作效者,亦有意焉。王叔和云:腎寒多唾。蓋腎為水之官,腎能攝水。
腎氣溫和,則水液運下;腎氣虛寒,則邪水溢上。其間用山茱萸、山藥輩取其補,附子、肉桂取其溫,茯苓、澤瀉取其利,理亦當矣。臨病之際,又加詳審焉。(《濟生》)
療治之法將何先?曰:能以表裡虛實證之,斯得矣。表有水者,其身熱,嗽喘怔忪,乾嘔微利,青龍湯汗之而愈。里有水者,其身涼,嘔嗽痞滿,引脅痛硬,十棗湯下之而安。虛者脈虛,心腹滿而濡,當以安腎丸為主,加青木香丸少許以行之。(按:此二方俱難適用,今不取,)實者脈實,心腹滿而硬,當以青木香丸為主,用五皮散加枳殼以導之。尋常水氣,心下怔忪,大半夏湯、小半夏茯苓湯、五苓散輩,通用可也。
然而瘧家多積黃水,或於心下停瀦,或於脅間結癖,惟癖為能生寒熱,所以瘧劑多用常山。蓋水在上焦則吐之,水不在於上焦,則常山亦能破其癖而下其水也。若夫水腫證候,亦此種類,請旁參而互考焉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水飲
手臂無力
一個人的一隻手臂突然無法活動,有時又會換成另一隻手臂,把脈發現脈象沉而細微,這並不是風邪造成的,而是體內有痰飲積聚在上焦部位。如果脈象虛弱,那是因為稍微勞累,導致身體的氣血循環不暢,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好轉。(也有一種說法是冬天會自然好轉)
消化不良
因為痰飲積聚在胸腔、腹腔和膀胱之間,長時間無法消散,流竄到脾胃,脾臟不喜歡潮濕,一旦有水飲就會脹滿,脹滿就無法消化食物。可能會有腹部空虛脹滿、水穀不化、時常嘔吐等現象。
膈痰風厥頭痛
膈痰指的是痰飲積聚在胸膈之上,又遇到寒冷,導致陽氣無法運行,痰飲凝結不散,陰氣反而向上逆行,與風邪和痰結合,衝擊頭部,引起頭痛,可能持續數年不好,甚至連帶腦部疼痛,所以稱之為膈痰風厥頭痛。如果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(治療方法在後面的吐劑中,可以參考。《雞峰》也提到:痰厥的症狀是由於痰水凝結,陰氣逆衝頭部,導致頭痛、胸悶氣短、嘔吐白色泡沫。基本上是同一個意思。)
類似傷寒
中脘部位有痰飲,也會讓人感到怕冷發熱、胸悶不舒服,症狀類似傷寒,但是沒有頭痛、脖子僵硬的區別。可以使用柴胡半夏湯、金沸草散或大半夏湯來治療。(柴胡半夏湯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白朮和麥門冬。金沸草散包含旋覆花、細辛、前胡、荊芥、甘草、半夏、芍藥、薑和棗,用水煎服。大半夏湯類似於小半夏湯。)
治療原則
氣的運行可以帶動水的運行,氣的停滯也會導致水的停滯。所以知道水飲這種疾病,在人體中非常常見。善於治療這種病的人,首先要疏通氣脈,這樣水飲就沒有辦法凝結滯留。治療痰飲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調和,因為人體的氣血,得到溫暖就會暢通運行。如果痰飲凝結成堅硬的腫塊,就要同時使用消痰破飲的藥物來攻破它。
治療方法
治療水飲的方法,可以採用向下排泄、發汗、溫補或利尿,這些都是固定的方法。我認為,溫補和利尿的差異不大,不會有什麼害處。但是發汗和向下排泄如果用錯了,就會造成不小的疾病。不如先調理順氣,然後再分流疏導,氣順了,身體的津液就能正常流動,痰飲也會通過小便排出。有些人喜歡吐痰,服用八味丸後也產生了療效,這也是有道理的。王叔和說:腎虛寒會導致多吐唾液。腎臟是管理水分的器官,腎臟可以調節水分。腎氣溫和,水液就能正常下行;腎氣虛寒,水邪就會向上溢出。所以用山茱萸、山藥等藥材來補腎,用附子、肉桂等藥材來溫腎,用茯苓、澤瀉等藥材來利尿,這些都是合理的。在臨床治療時,還要仔細診察。
如何治療
治療應該先做什麼呢?要知道疾病在表在裡,是虛還是實,這樣才能對症下藥。如果水飲在表,身體會發熱、咳嗽氣喘、心悸、乾嘔、輕微腹瀉,用青龍湯發汗就可以治好。如果水飲在裡,身體會發涼、嘔吐咳嗽、胸悶腹脹、牽引肋骨疼痛,用十棗湯向下排泄就可以治好。如果是虛證,脈象虛弱,胸腹脹滿但是柔軟,應該用安腎丸為主,再加上少量青木香丸來幫助運行。如果是實證,脈象有力,胸腹脹滿而且堅硬,應該以青木香丸為主,再用五皮散加枳殼來引導。一般的水氣,會引起心悸,可以用大半夏湯、小半夏茯苓湯、五苓散等來治療。
瘧疾與水飲
患瘧疾的人,常常會積聚黃色的水液,可能停留在心下,也可能在脅肋之間形成腫塊,只有腫塊才會引起寒熱,所以治療瘧疾的藥物常用常山。因為水飲如果積聚在上焦,可以用嘔吐的方式排出,如果不在上焦,常山也可以攻破腫塊,並排出水液。至於水腫的病症,也屬於這種類型,可以參考並相互印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