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33)

1. 骨蒸

上件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入生薑三片,棗子一枚,煎至七分,溫服食後。(《楊氏》)

治虛勞骨熱,四肢煩疼,小便赤黃,眼澀少睡,犀角丸方。

犀角屑,胡黃連,赤芍藥,知母,貝母(煨令微黃),地骨皮,黃芩,檳榔,紫菀,木香,烏梅肉(微炒),款冬花,柴胡(以上各半兩),大熟黃瓜(一枚去瓤)

上件藥搗羅為末,入黃瓜內,蒸熟爛研,入少許蜜,和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不計時候,以溫水下三十丸。(《聖惠》)(按:先教諭於本方中,去黃芩、木香,為湯用。)

治熱勞,心神煩熱,食少無力,宜服胡黃連散方。

胡黃連(一兩),人參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柴胡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犀角屑(一兩),青橘皮(三分湯浸去白瓤焙),桔梗(一兩),檳榔(半兩),鱉甲(二兩)
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四錢,以童子小便一中盞,煎至六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忌豬肉、莧菜、醋物。(同上)

治熱勞咳嗽,四肢無力,不能飲食,宜服紫菀丸方。

紫菀(三兩),前胡(三分),麥門冬(一兩半),桔梗(三分),知母(半兩)百合(三分),甘草(半兩),赤茯苓(半兩),柴胡(一兩),鱉甲(一兩),杏仁(半兩)

上件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二百柞,丸如梧桐子大,每於食後良久,以粥飲下三十丸。忌豬肉、莧菜、濕面、醋物。(同上)

治骨蒸勞熱咳嗽,涕唾稠黏,吃食不得,漸加困乏,宜服紫菀散方。

紫菀(半兩),柴胡(一兩半),鱉甲(一兩半),知母(一兩),桑根,白皮(一兩),甘草(半兩),款冬花(三分),生乾地黃(一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三錢,用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忌莧菜。(同上)

治虛勞,陰陽不和,有偏勝,早晚潮熱,面赤頰燥(按:疑煩躁訛),肢體疼痛,地骨皮湯。

地骨皮,鱉甲(去裙襴醋炙),當歸(切焙),秦艽(去苗土),柴胡(去苗),知母(切焙),貝母(去心)

上七味等分,粗搗篩,每服二錢匕,水一盞,烏梅半個,桃柳枝各七寸椎碎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(《聖濟》)又治虛勞骨蒸,煩熱發渴,地骨皮湯,於本方去貝母,加枳殼、甘草。(《直指》地骨皮散亦同,且云加川芎,潮熱甚加些大黃,微利之。)《幼幼新書》張氏家傳,治小兒骨蒸體熱成勞倦,地黃散,於本方去貝母,加熟地黃、枳殼。

《楊氏》秦艽扶羸湯,治肺痿骨蒸勞嗽,或寒或熱,聲嘎羸瘦自汗,四肢怠墮,不美飲食,於本方去知母,加人參、半夏、紫菀、甘草。《寶鑑》秦艽鱉甲散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唇紅頰赤,氣粗,四肢困倦,夜有盜汗,於本方去貝母,加青蒿。又柴胡散,治虛勞羸瘦,面色痿黃,四肢無力,不思飲食,夜多盜汗,咳嗽不止,於本方去秦艽當歸貝母,加青蒿五味子。準繩清骨散,專退骨蒸勞熱。

白話文:

骨蒸

第一個藥方:

將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五錢,加水一杯半,放入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煎煮至剩七分,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

第二個藥方:

治療虛弱勞損引起的骨頭發熱、四肢煩躁疼痛、小便赤黃、眼睛乾澀、睡眠少。藥方名稱為犀角丸。

藥材包含:犀牛角屑、胡黃連、赤芍藥、知母、貝母(稍微煨黃)、地骨皮、黃芩、檳榔、紫菀、木香、烏梅肉(稍微炒過)、款冬花、柴胡(以上各半兩),以及一個大熟黃瓜(去瓤)。

將所有藥材搗成粉末,塞入黃瓜內,蒸熟至爛,研磨成泥,加入少量蜂蜜,混合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,不限時間。

(注意事項:原本的藥方中,可以去掉黃芩和木香,直接煎煮成湯藥服用)

第三個藥方:

治療因熱引起的勞損,導致心神煩熱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無力,應該服用胡黃連散。

藥材包含:胡黃連(一兩)、人參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柴胡(一兩)、梔子仁(一兩)、麥門冬(一兩,去心)、犀角屑(一兩)、青橘皮(三分,用湯浸泡後去掉白瓤再焙乾)、桔梗(一兩)、檳榔(半兩)、鱉甲(二兩)。

將所有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童子小便煎煮至剩六分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服藥期間忌食豬肉、莧菜和醋。

第四個藥方:

治療因熱引起的勞損,導致咳嗽、四肢無力、食慾不振,應該服用紫菀丸。

藥材包含:紫菀(三兩)、前胡(三分)、麥門冬(一兩半)、桔梗(三分)、知母(半兩)、百合(三分)、甘草(半兩)、赤茯苓(半兩)、柴胡(一兩)、鱉甲(一兩)、杏仁(半兩)。

將所有藥材搗成粉末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,反覆搗打二三百下,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在飯後過一段時間,用粥送服三十丸。服藥期間忌食豬肉、莧菜、濕麵和醋。

第五個藥方:

治療因骨蒸勞熱引起的咳嗽、痰液黏稠、食慾不振、身體逐漸虛弱。應該服用紫菀散。

藥材包含:紫菀(半兩)、柴胡(一兩半)、鱉甲(一兩半)、知母(一兩)、桑樹根白皮(一兩)、甘草(半兩)、款冬花(三分)、生乾地黃(一兩)。

將所有藥材搗成粗粉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中盞,放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服藥期間忌食莧菜。

第六個藥方:

治療虛弱勞損導致的陰陽失調、有偏盛的狀況,表現為早晚潮熱、面色發紅乾燥(可能指煩躁)、肢體疼痛,可以使用地骨皮湯。

藥材包含:地骨皮、鱉甲(去掉邊緣部分,用醋炙烤過)、當歸(切片焙乾)、秦艽(去掉莖葉和泥土)、柴胡(去掉莖葉)、知母(切片焙乾)、貝母(去掉心)。

以上七種藥材等分,粗略搗碎篩過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杯,放入半個烏梅,以及桃枝和柳枝各七寸(搗碎)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。

另一個地骨皮湯的藥方,同樣治療虛弱勞損引起的骨蒸、煩熱口渴,在這個藥方中去掉貝母,加入枳殼和甘草。地骨皮散的藥方也相同,且加上川芎。如果潮熱嚴重,可以加入少量大黃,輕微地瀉下。

幼幼新書中張氏家傳的藥方,治療兒童因骨蒸體熱導致的勞倦,地黃散,在這個藥方中去掉貝母,加入熟地黃和枳殼。

其他相關藥方:

楊氏的秦艽扶羸湯,治療肺痿、骨蒸勞損引起的咳嗽,有時怕冷有時發熱,聲音嘶啞、身體消瘦、自汗、四肢疲乏無力、食慾不振,在這個藥方中去掉知母,加入人參、半夏、紫菀、甘草。

寶鑑中的秦艽鱉甲散,治療骨蒸引起的壯熱、肌肉消瘦、嘴唇紅潤、臉頰發紅、呼吸急促、四肢困倦、夜間盜汗,在這個藥方中去掉貝母,加入青蒿。

另一個柴胡散的藥方,治療虛弱勞損導致的身體消瘦、面色萎黃、四肢無力、食慾不振、夜間多汗、咳嗽不止,在這個藥方中去掉秦艽、當歸、貝母,加入青蒿和五味子。

準繩清骨散,專門退骨蒸勞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