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32)
內因類 (32)
1. 骨蒸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四片,棗二個,煎至八分,不拘時候,帶熱服。但是有勞熱證,皆可服,熱退即止。大抵透肌解熱,乾葛第一,柴胡次之,所以升麻葛根湯,為解肌之冠也。(《本事》)(按:《傳家秘寶》治勞熱,柴胡散,柴胡、子芩、甘草、乾葛、黃連、牛黃為末,新汲水調下,此方或用其意。)
治發寒熱欲成勞瘵者,平江醫僧杲都正方,十全飲子,加黃連一味,依法煎服。熱在骨節,更加青蒿或鱉甲煎。
(《是齋》)(按:十全飲子,即十全大補湯。)
一人氣血兩虛,骨蒸寒熱交作,大便如常,脈細數少食,八物湯,加柴胡、知母、黃柏。(《丹溪》)
予年二十時,因感冒咳嗽既久,且犯戒,遂病骨蒸發熱,膚如火燎,每日吐痰碗許,暑月煩渴,寢食幾廢,六脈浮洪,遍服柴胡、麥門冬、荊瀝諸藥,月餘益劇,皆以為必死矣。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,煩躁引飲而晝甚者,氣分熱也,宜一味黃芩湯,以瀉肺經氣分之火。遂按方用片芩一兩,水二鍾,煎一鍾頓服,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。
藥中肯綮,如鼓應枹,醫中之妙,有如此哉。(《本草綱目》)
清骨諸方,(兼利肺方附)治骨蒸勞氣煩熱,四肢無力,夜臥虛汗,唇口乾燋,面無血色,日漸羸瘦,丈夫婦人並宜服三聖散方。
胡黃連,柴胡,鱉甲(各二兩)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每服用生薑酒調一錢,每日早晨、日午、臨臥各一服。(《聖惠》)
治少男室女骨蒸,婦人血風攻疰四肢,心胸煩壅,麥煎散。
鱉甲(醋炙),大黃(濕紙裹煨熟),常山,柴胡,赤茯苓,當歸(酒浸一宿),干生漆,白朮,石膏,乾生地黃(各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小麥五十粒,水一盞,煎至六分,食後臥時溫服。有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此黃州吳判官方。(《蘇沈》)(按:《醫方考》曰:此攻郁勞之方也。少男思其女而不得,則有留精;室女思其男而不得,則有留血;孀婦有所思,則氣結而有留瘀,其理一而已。謂之留者,精血已離其位,但留於經脈關要之區,阻塞氣血流行之道也。
氣陽也,阻而塞之,則積陽為熱,故令蒸蒸骨熱。雖然,此攻擊之劑,惟少男室女孀婦,真氣完固,始可用之。若男婦交接氣弱者,猶禁與也。)《傳家秘寶》治童稚骨蒸熱勞,兼解傷寒後肌熱,柴胡散,於本方去茯苓、當歸、白朮、石膏、地黃,加秦艽(鱉甲三兩,余各一兩),入小麥一撮,水煎。《衛生家寶》鱉甲散,於本方加芍藥。
解勞散,治虛勞,積氣堅硬,噎塞胸脅,引背徹痛。
白芍藥(一兩半),柴胡(去苗),鱉甲(醋浸炙黃),枳殼(去瓤麩炒各一兩),甘草(半兩炙),赤茯苓(去皮半兩)
白話文:
骨蒸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、四片生薑、兩個紅棗一起煎煮至八分,不拘任何時間,趁熱服用。凡是有勞熱症狀,都可以服用,熱退就停止服用。一般來說,透肌解熱,乾葛效果最好,柴胡次之,所以升麻葛根湯是解肌退熱的良方。《本事》這本書中提到,有治療勞熱的方法,是用柴胡散,將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、乾葛、黃連、牛黃磨成粉末,用新打的水調和服用,這個方子或許就是用了這個道理。
治療快要發展成肺癆的寒熱症狀,平江的醫僧杲都使用一個叫十全飲子的方子,再加黃連一味,按照方法煎煮服用。如果熱在骨節,就加青蒿或鱉甲一起煎。 《是齋》這本書中提到,十全飲子就是十全大補湯。
有一個人氣血兩虛,出現骨蒸、寒熱交替的症狀,大便正常,脈搏細而快,食慾不振,使用八物湯,再加入柴胡、知母、黃柏。《丹溪》這本書中提到。
我二十歲的時候,因為感冒咳嗽很久,又犯了禁忌,就得了骨蒸發熱的病,皮膚像火燒一樣,每天吐一碗痰,夏天又煩躁口渴,幾乎吃不下睡不好,六脈浮大有力,吃了很多柴胡、麥門冬、荊瀝等藥,一個多月反而更嚴重,大家都認為我快要死了。我的父親偶然想起李東垣治療肺熱像火燒一樣,煩躁口渴又白天更嚴重的症狀,認為這是氣分熱,應該用單味黃芩湯來瀉肺經氣分之火。於是就按照這個方子,用一片黃芩一兩,兩碗水煎成一碗,讓我一次喝完,第二天身體的熱就全部退了,痰和咳嗽也好了。用藥用對了,效果就像鼓槌擊中鼓面一樣,醫術的巧妙真是這樣啊。《本草綱目》這本書中提到。
以下是一些清骨熱的方子,(兼有清肺的方子附在後面)治療骨蒸勞熱、煩躁發熱、四肢無力、晚上睡覺虛汗、嘴唇乾燥、面色蒼白、日漸消瘦等症狀,男女都可以服用三聖散。
藥材包括:胡黃連、柴胡、鱉甲(各二兩)
將以上藥材搗碎,磨成細粉,每次用生薑酒調服一錢,每天早晨、中午、睡前各服一次。《聖惠》這本書中提到。
治療青少年骨蒸,婦女血風病侵襲四肢,心胸煩悶等症狀,可以使用麥煎散。
藥材包括:醋炙鱉甲、濕紙包裹煨熟的大黃、常山、柴胡、赤茯苓、酒浸泡一晚的當歸、干生漆、白朮、石膏、乾生地黃(各一兩)、炙甘草(半兩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五十粒小麥,一碗水煎至六分,飯後睡覺時溫服。如果有虛汗,就加麻黃根一兩。這是黃州吳判官的方子。《蘇沈》這本書中提到,《醫方考》這本書說,這個方子是攻破鬱結勞損的方子。少年思念女子而得不到,就會有遺精;少女思念男子而得不到,就會有留血;寡婦思念丈夫,就會氣結而有瘀血,道理都是一樣的。所謂的“留”,是指精血已經離開原位,但滯留在經脈關要的地方,阻礙了氣血的運行。氣屬於陽,阻礙不通暢,就會積聚陽氣而產生熱,所以會導致骨蒸發熱。但是,這個方子是攻擊性的藥劑,只有青少年和寡婦,身體的真氣完固,才能使用。如果男女交合後身體虛弱的人,就禁止使用。《傳家秘寶》記載,治療兒童骨蒸發熱,以及解除傷寒後肌肉發熱,使用柴胡散,將原本方子中的茯苓、當歸、白朮、石膏、地黃去掉,加入秦艽(鱉甲三兩,其他藥材各一兩),加入一小撮小麥,用水煎服。《衛生家寶》的鱉甲散,則是在原本的方子上加入芍藥。
解勞散,治療虛勞,積氣堅硬,胸部噎塞,牽引後背疼痛。
藥材包括:白芍藥(一兩半),柴胡(去掉莖),醋浸炙黃的鱉甲,麩炒的枳殼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,去皮的赤茯苓(半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