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30)
內因類 (30)
1. 骨蒸
痰火左脅痛,不能轉身者,此乃肝葉已干,名為乾血痛,肝經已絕,死不治。痰火臀尖無肉,此脾經已絕,死不治。(《點雪》)
骨蒸兩顴赤者,不治。(蓋骨蒸內熱,本於腎虛,腎屬水,水性寒,腎性寒,腎實則寒,腎虛則熱,腎熱則火蒸於骨,而髓亦熱矣。腎主骨髓,兩顴為骨之本故也。)勞瘵,忽患下部癰腫者死。先痔漏而後瘵者死,先得瘵而後痔漏者亦死。(蓋痔漏通於大腸,大腸為肺之腑,肺為火爍,遺熱於大腸故也。)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癆症素患漏瘡,與下部忽生腫毒者,永無可生之日。蓋虛火縱橫攻擊,流毒於腸胃,而直注於上下焦故也。(《王氏醫鏡》)
童男室女,臟腑脆嫩,熱蒸易以傳變,如頭面四肢稍有浮腫,其勢已成,即有神丹,莫可救也。(《醫學要則》)
治法總說,《蘇遊論》曰:或有人偶得一方,云療骨蒸,不解尋究根本,遂即輕用之,主療既不相當,病愈未知何日,了不求諸鑑者,唯知獨任己功,若此之人,寓目皆是。至如以主肺痿骨蒸方,將療痃癖傳屍者,斯乃更增其病,豈有得痊之理。何者?主肺痿方中,多是冷藥,冷藥非痃癖之所宜,若用以療痃癖,此乃欲益反損,非直病仍未瘥,兼復更損其脾。脾唯宜溫,不令取冷,如其傷冷,脾氣即衰。脾衰之證,兩肋虛滿,食既不消,兼之下利。如斯穿鑿,欲益反損,終莫能悟,良可悲哉夫。略舉一隅,他皆仿此。(《外臺》)
又論曰:主療之法,先須究其根本,考其患狀,診其三部,決其輕重,量其可不,與其湯藥,指期取瘥。若能如此,方可措手,先療其根,次及其末,針灸湯散,必須相應。無容病根深遠,少服即望痊除,未及得瘳,便復罷藥,乃言藥病乖越,似不相當,如此懷疑,余所不取。亦有因瘧後作,亦有因痢後作,為此病根,其源非一,略舉綱紀,比類而取療之。
(同上)
治療之法,大抵以保養精血為上,去蟲次之,安息、蘇合、阿魏、麝、犀、丹砂、雄黃,固皆驅伐惡氣之劑。(《直指》)
今人多用涼藥,則損胃氣,雖盧扁亦難矣。予之所論,但在開關把胃。何則?勞病者,血氣不運,遂致乾枯,此關脈閉也,故先用開關藥通其血脈。既開關則須起胃,蓋五臟皆有胃氣,邪氣附之則五臟衰弱,若不把胃,則他藥何由而行,故開關把胃,乃治勞妙法也。然必須明陰陽。
且如起胃陽病藥,不可過暖。陰病藥不可過涼。今人言丁香厚朴肉桂蓯蓉,可補五臟。不知用之則喘息閉嗽,如火益熱。或以治鬼為先務。要當法藥相濟,道力資扶,然後鬼屍可逐也。(《永類》引水丘先生)(按:陽病開關散,用柴、桔、歸、芍、秦艽、麥門、木香、澤瀉、木通、桑白、地骨、甘草。陰病閉關散,用歸、芍、桂、芷、甘草、木香、枳殼、南星。
白話文:
骨蒸
如果痰火導致左邊脅肋疼痛,無法轉動身體,這是因為肝臟的葉片已經乾枯,這種情況稱為「乾血痛」,表示肝經已經衰竭,屬於不治之症。如果痰火導致臀部尖端沒有肉,這是因為脾經已經衰竭,也屬於不治之症。
如果骨蒸導致兩頰發紅,也是不治之症。(因為骨蒸是由於體內虛熱,根本原因在於腎虛。腎屬水,水性寒,腎的性質也屬寒,腎氣充實則身體偏寒,腎氣虛弱則會發熱。腎熱就會導致熱氣蒸騰到骨骼,使得骨髓也發熱。腎主管骨髓,而兩頰是骨骼的根本所在。)如果患有勞瘵(肺結核),突然出現下身癰腫,也會死亡。先有痔瘡或瘻管,然後得勞瘵,或者先得勞瘵,然後出現痔瘡或瘻管,都會死亡。(因為痔瘡和瘻管與大腸相通,大腸是肺的輔助器官,肺火燒灼,將餘熱遺留在大腸的緣故。)
如果患有癆病(肺結核),原本就有瘻瘡,又突然在下身出現腫毒,那麼就沒有存活的希望了。這是因為虛火在體內到處攻擊,毒素流竄到腸胃,直接向上和向下侵犯的緣故。
幼年男子和女子,臟腑嬌嫩,熱蒸容易傳變。如果頭面、四肢稍微出現浮腫,就表示病勢已經形成,即使有神奇的丹藥也無法救治了。
治療方法總論
《蘇遊論》說:有些人偶然得到一個治療骨蒸的方子,卻不探究病根,就隨意使用。如果主治的藥物與病情不符,那麼病何時才能好?不向有經驗的人請教,只相信自己的能力,像這樣的人,到處都是。如果用治療肺痿(肺虛衰弱)或骨蒸的藥方,來治療痃癖(腹部腫塊)或傳屍癆(傳染性肺結核),那就會使病情更加嚴重,哪有治癒的道理?為什麼呢?治療肺痿的方子中,多數是寒涼的藥物,寒涼藥物不適合治療痃癖。如果用寒涼藥治療痃癖,就會適得其反,不但病沒好,反而損傷了脾胃。脾胃喜歡溫暖,不喜歡寒涼,如果受寒,脾氣就會衰弱。脾氣衰弱的症狀是兩肋虛弱脹滿,吃東西不消化,還會腹瀉。像這樣胡亂使用藥物,適得其反,卻不能醒悟,實在可悲啊。這只是舉一個例子,其他情況也類似。
又有人說:治療的方法,首先要探究病根,了解病情,診斷身體的三個部位(寸、關、尺),判斷病情的輕重,評估是否可以治療,再給予湯藥,並預計痊癒的時間。如果能這樣做,才能開始治療。要先治療根本原因,再治療表面症狀,針灸、湯藥、散劑必須互相配合。不要因為病根深遠,才吃幾服藥就希望痊癒。如果還沒痊癒就停止服藥,然後說藥物不對症,這樣懷疑是不對的。骨蒸的病因有很多,可能是瘧疾之後引起的,也可能是痢疾之後引起的,其根源不止一種,這裡簡單概括一下,可以比照著進行治療。
治療的方法,大致以保養精血為上策,其次是驅除寄生蟲。安息香、蘇合香、阿魏、麝香、犀角、丹砂、雄黃等,都是驅逐惡氣的藥物。
現在的人大多使用寒涼的藥物,會損傷胃氣,即使是名醫扁鵲再世,也很難治好這種病了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打開關節、調理脾胃。為什麼呢?因為勞病(虛勞)的人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身體乾枯,這是因為關脈閉塞了。所以要先用打開關節的藥物疏通血脈。血脈疏通後,還要調理脾胃,因為五臟都有胃氣,邪氣附著就會導致五臟衰弱。如果不調理脾胃,其他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。所以,打開關節、調理脾胃,是治療虛勞的妙法。但是必須要了解陰陽的平衡。
舉例來說,用來調理脾胃陽虛的藥物,不能過於溫熱;用來調理陰虛的藥物,不能過於寒涼。現在的人說,丁香、厚朴、肉桂、蓯蓉可以補五臟,卻不知道用了反而會導致喘息、咳嗽,像火上加油一樣。有些人治療時只顧著驅鬼。應該將藥物和法術結合起來,用道家的力量來輔助,然後才能驅逐鬼邪。
(陽虛的開關散:使用柴胡、桔梗、當歸、白芍、秦艽、麥門冬、木香、澤瀉、木通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。陰虛的閉關散:使用當歸、白芍、桂枝、白芷、甘草、木香、枳殼、南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