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23)

1. 骨蒸

有藜藿勞人,傷力吐血,致陰虛使然者。有膏粱逸士,洶酒恣欲,勞傷脾腎而致者。有薰陶漸染者。種種之異,難以枚舉,至於成勞則一也。然將成是證,必有預徵兆始焉,或頸項結核,或腹脅痃癖,或素有夢遺,或幼多鼽衄,漸而有潮汗遺精,咳唾吐衄諸血等候,外症必形容憔悴,肌體尫羸,毛髮焦枯,脈必弦澀芤虛。總之臟氣偏虧,亢害無制,因而致此極也。

(《痰火點雪》)

人之一身,金水二臟,不可暫傷。蓋金為生化之源,水為生生之本,真陰既虧則火自偏勝,火既偏勝則上炎爍金,金母既傷則生化之源已息,而水子何以借其胎養乎。夫一水既虧,則五火相煽,火迫肺而為咳,痰壅喉而為嗽,所以咳嗽一證,為亡津液之肇耶。以其傷於生化,母子俱病,真水日涸,益為致火之胎,於是陰愈消而陽愈亢,燔爍蒸炎,迫血上行,越出諸竅而為咳唾吐衄等候。況血為有形,難成易虧,可驟補耶。

血失既多,則陰暴脫而陽亦微,陽微則惡寒,陰虛則發熱,故寒熱似瘧者,乃陰消陽敗之證諦,至於潮熱,則又為陰虛之極也。(同上)

或謂痰火之證,本於亡血奪精,而其精之與血,皆真水真陰,有形有質,難成易虧者也。夫所謂痰火者,言末而忘本也。蓋真水既虧,則相火隨熾,壅迫津液為痰,故曰痰者火之標。然以癆瘵之證,謂曰陰虛火動者,蓋以一言而括盡病之標本矣。《內經》曰:陰虛生內熱。

蓋熱者火之微,火者熱之極,火迫津液而為痰,則陰虛正謂致火致痰之本,而東垣所謂先受病為本,次受病為標者,非此謂乎。(同上)

病生於情思,張承節論:嘗觀勞經言傳屍瘵疾,其蟲如人似鬼,形狀可畏,及患者多相繼而夭,愚見考之,斷無是理。以此觀之,譬如俗談不曉事人害相思病也,與一婦人情密,忽而別離,念念不捨,至於失寐忘餐,便覺容顏瘦瘁,再償所願,如沉疴去體,恍然而釋,其勞病之說豈不類此。經云悲則氣耗,思則氣結,伏郁不散,久則氣血俱虛,令人發寒發熱,飲食減少,相搏作痛,或因感冒,遂添咳嗽,非嗽也,緣氣虛易感風寒,在肺為嗽。久而著床,便作勞病治之,服柴胡、地骨皮、秦艽之屬,涼藥退熱,致令真氣消散,喪命之源,古之廣客蛇影仿此,不可不審,因書為後人之警。(《事證方後集》)

人之性情最喜暢快,形神最宜煥發,如此刻刻有長春之性,時時有生長之情,不惟卻病,可以永年。若人平日無事而憂思沉想,默默無言,面容黯慘,眉宇不舒,人以為老誠忠厚,不知胸中之殺機日盛,已現於形容矣。即坐臥歡樂之場,反生暴怒;即處於富貴之境,略無喜色。

所謂抑鬱成癆,多氣成癆,久嗽成癆,積熱成癆,久瘧成癆,久病日遠成癆,傷風不醒成癆,產怯成癆,傳染習氣成癆,小兒疳瘧成癆,干嗽成癆,窮思積想成癆,酷飲成癆,過欲成癆,慳悋刻剝成癆,男女過時失配成癆。須知致癆之因不一,說不外性情之執滯習染而成,多致不治何也?藥能療病補虛,不能移情易性故也。(《證治百問》)(按:所謂云云數語蓋有所本,《錦囊秘籙》亦見之。

白話文:

骨蒸

有些人是因為過度勞累、損傷體力、吐血,導致陰液虧虛而引起的。有些人是因為生活富裕、貪酒縱慾,勞損脾腎而導致的。還有些是因為環境薰陶,逐漸感染而得的。病因雖然各有不同,但最終都會發展成虛勞,這點是相同的。

在疾病形成之前,必定會有一些預兆,比如脖子出現淋巴結腫大,腹部或肋骨下方有硬塊,或是原本就容易遺精,或是小時候常流鼻血。漸漸地會有潮熱盜汗、遺精,咳嗽、吐痰、吐血等症狀出現。外表上會形容憔悴,身體消瘦虛弱,頭髮乾枯,脈象呈現弦、澀、芤、虛等情況。總而言之,是臟腑之氣嚴重虧損,陰陽失衡,不受約束,最終導致這種嚴重疾病。

人體內的金(肺)和水(腎)這兩個臟器,是絕對不能受到損傷的。金是產生精華物質的源泉,水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根本。當腎陰虧虛時,體內的火就會相對旺盛;火氣旺盛就會向上燃燒,灼傷肺金。肺金受損,生化精華物質的功能就會停止,腎水也因此失去滋養。腎水一旦虧虛,體內的五種火氣就會相互煽動,火氣侵犯肺部就會引起咳嗽,痰液阻塞喉嚨就會導致咳嗽,所以說咳嗽的發生,是津液開始虧損的徵兆。因為損害了生化精華物質的功能,導致母子都生病,腎水日益枯竭,反而成了火氣滋生的溫床。於是陰液更加虛損,陽氣更加亢盛,如同火燒蒸煮一樣,迫使血液向上運行,從各個孔竅溢出,就會出現咳嗽、吐痰、吐血等症狀。而且血液是有形之物,難以生成,容易虧損,又怎麼能馬上補回來呢?

失血過多,陰液會突然大量耗損,導致陽氣也變得虛弱。陽氣虛弱會怕冷,陰液虧虛會發熱。所以,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忽冷忽熱,是陰液耗損、陽氣衰敗的表現。至於潮熱,則是陰液虧虛到極點的徵兆。

有人說,痰火的產生是因為失血和精液耗損,而精液和血都屬於真水真陰,有形有質,難以生成又容易虧損。所謂的痰火,只是從表象來說,而忽略了根本原因。真正的原因是腎水虧虛,導致相火隨之旺盛,阻礙津液運行形成痰。所以說,痰是火的表象。至於虛勞這種病症,說成是陰虛火旺,其實是用一句話概括了疾病的本質和表象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陰虛會產生內熱。」

內熱是火的初級階段,火是熱的極端表現。火迫使津液凝聚成痰,陰虛正是導致火和痰產生的根本原因。正如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所說的,先受損的是本,後受損的是標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
疾病的產生與情緒有關。張承節說:我觀察古籍中記載的傳染性癆病,說病菌像人又像鬼,形狀可怕。患者接連死亡,我覺得這種說法完全沒有道理。從現實來看,就像俗語說的,不懂事的人得了相思病一樣。如果和一個女子感情深厚,突然分離,就會念念不忘,導致失眠、吃不下飯,容貌憔悴。如果能再次相見,就像病痛去除了一樣,會感到豁然開朗。這種虛勞的病因說法,豈不就是這樣嗎?經典上說,悲傷會耗損氣,思慮會使氣鬱結。如果氣鬱結不散,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氣血兩虛,讓人發冷發熱、食慾下降、胸部疼痛。或者因為感冒,就會引發咳嗽。這並不是真的咳嗽,而是因為氣虛容易感受風寒,在肺部表現為咳嗽。時間久了,就會臥床不起,被當作虛勞來治療,服用柴胡、地骨皮、秦艽等寒涼藥物來退熱,反而會使正氣消散,損害生命之源。古人所說的杯弓蛇影,大概也是這個道理,所以要謹慎考慮,寫下來警示後人。

人的天性最喜歡舒暢快樂,形體和精神最適合煥發光彩。如果能一直保持這種健康的心態,就能夠長壽。如果平時無事就憂愁思慮,沉默不語,面容黯淡,眉頭緊鎖。人們以為他老實忠厚,卻不知道他內心的陰鬱殺機日益增長,已經表現在外貌上。即使身處歡樂的場合,反而會突然暴怒;即使身處富貴的境地,也毫無喜色。

所謂的「抑鬱成癆」,「多氣成癆」,「久嗽成癆」,「積熱成癆」,「久瘧成癆」,「久病不癒成癆」,「傷風不癒成癆」,「產後體虛成癆」,「傳染習氣成癆」,「小兒疳積成癆」,「乾咳成癆」,「過度思慮成癆」,「酗酒成癆」,「縱慾成癆」,「吝嗇刻薄成癆」,「男女錯過適婚年齡成癆」。要知道,導致虛勞的原因有很多,總體來說都是因為性情執著、習慣不良造成的,多數難以治癒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藥物可以治療疾病,補充虛損,卻不能改變人的性格和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