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21)

1. 虛勞

瑞金丹,治虛勞吐紅瘀結者。

川大黃(酒拌炒黑至黃煙起為度),真秋石(各一兩)

上杵為細末,煮紅棗肉為丸,小豆大,空腹薄荷湯下二錢。瘀在心包,不時驚悸,面赤神昏者,加真鬱金三錢(皮色如梧桐子紋縐者真)。瘀在胃,吐血成盆者,犀角地黃湯送下。(《醫通》)(按:此亦屬清涼,仍附於斯。)

灸法,臟氣虛憊,真氣不足,一切氣疾久不瘥者,宜灸氣海。(《銅》)腑臟虛乏,下元冷憊等疾,宜灸丹田。陽氣虛憊,失精絕子,宜灸中極。腎俞治虛勞羸瘦,腎虛水藏久冷,小便濁出精,陰中疼,五勞七傷,虛憊,足寒如冰,身腫如水。(《銅》)曲骨主失精,五臟虛竭,灸五十壯。(《千》)《明·下》云:但是虛乏冷極,皆宜灸。膏肓俞主無所不療,羸瘦虛損,夢中失精,上氣咳逆,發狂健忘等疾。(《資生經》)

灸勞法,膏肓二穴,可以回生,或肚臍相對取背脊骨對正,灸亦有驗,艾柱亦不可多。(《直指》)

虛中有熱治驗:建康道案察副使奧屯周卿子,年二十有三,至元戊寅三月間,病發熱,肌肉消瘦,四肢困倦,嗜臥盜汗,大便溏多,腸鳴,不思飲食,舌不知味,懶言語,時來時去,約半載余,請予治之。診其脈浮數,按之無力,正應王叔和浮脈歌云:臟中積冷榮中熱,欲得生精要補虛。

先灸中脘,乃胃之紀也,使引清氣上行肥腠理。又灸氣海,乃生髮元氣,滋榮百脈,長養肌肉。又灸三里,乃胃之合穴,亦助胃氣,撤上熱,使下於陰分。以甘寒之劑,瀉熱火。佐以甘溫,養其中氣。又食粳米、羊肉之類,固其胃氣。戒以慎言語,節飲食,懲忿窒欲,病氣日減,數月氣得平復,逮二年,肥盛倍常。

(《寶鑑》)

調攝法,諸虛百損,莫不自心腎而然,病既至此,尚有不能守節,或孳孳於財利,或戀戀於色欲,傷動坎離,漸致沉羸,去生遠矣。養生之士聞此,自當惻然有感於斯,謹起居,節飲食,靜室自處,勿貪富貴,勿怨貧賤,勿嗜酒色,專心服藥。治法當以寧心凝神為先,次則澀精補腎,則疾無不愈矣。(《治病活法秘方》)

世有患此者,急絕房欲以養精,內觀以養神,毋怒勞以耗氣,則其真陰之水自充,而五內之火自息,又何不治之有。惟其嗜欲無節,起居不時,食飲自倍,使神散而精竭,血涸而氣亡,直至發熱不休,形骸骨立而死,良可嘆哉。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
白話文:

瑞金丹:此方用於治療因虛勞導致吐血、瘀血結塊的病症。

藥材:

  • 炒製過的川大黃(用酒拌炒至黑色且冒黃煙的程度),一兩。
  • 真秋石,一兩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紅棗肉煮成糊狀,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

服用方法: 在空腹時,用薄荷湯送服二錢。

特別情況: 如果瘀血在心包,導致經常心悸、面色潮紅、神志不清,可加入三錢真鬱金(外皮如同梧桐子般有皺紋的為佳)。若瘀血在胃部,吐血量多如盆,則用犀角地黃湯送服。 (以上方劑出自《醫通》,並註明此方性質偏涼,故歸類於此。)

灸法

  • 對於臟腑氣虛衰弱,真氣不足,導致各種氣疾久治不癒者,宜灸氣海穴。

  • 對於臟腑虛弱,下元虛冷等疾病,宜灸丹田穴。

  • 對於陽氣虛衰,導致精氣流失、不孕不育者,宜灸中極穴。

  • 灸腎俞穴可治療因虛勞導致的身體消瘦、腎虛水液儲藏功能下降、小便混濁帶精、陰部疼痛、五勞七傷、身體虛弱、手腳冰冷、全身水腫等病症。

  • 灸曲骨穴主要治療遺精,以及五臟虛弱衰竭,可灸五十壯。 (《明·下》說:凡是虛弱寒冷的病症,都適合用灸法治療。)

  • 灸膏肓俞穴主治各種難治之症,如身體消瘦、虛損、夢中遺精、呼吸急促咳嗽、精神失常、健忘等疾病。 (《資生經》記載)

  • 古人認為灸膏肓二穴有起死回生的功效。或可將肚臍與背部相對應的脊椎骨處對正取穴施灸,也有效果,但艾柱不宜過多。(出自《直指》)

虛中有熱的案例

建康道監察副使奧屯周卿的兒子,二十三歲時,在元朝至元戊寅三月間,開始發燒,肌肉消瘦,四肢乏力,嗜睡盜汗,大便稀溏次數多,腸鳴,食慾不佳,味覺遲鈍,不愛說話,病情時好時壞,持續約半年多,於是請我(醫生)診治。

診斷發現,他的脈象浮數,但按下去卻無力,正如王叔和《脈經》所說:「臟腑內積寒氣,但身體表面卻發熱,要恢復精氣,需要補虛。」

治療方法:

  • 先灸中脘穴,因為中脘穴是胃的樞紐,能引導清氣上升,使肌膚得到滋養。
  • 再灸氣海穴,可以激發元氣,滋養全身經脈,增強肌肉。
  • 接著灸足三里穴,是胃的合穴,能幫助胃氣,消除上焦的熱邪,使其向下導引至陰分。
  • 配合使用甘寒的藥物,以瀉除體內的熱火;同時佐以甘溫的藥物,來調養中氣。
  • 並讓他食用粳米、羊肉等食物,以鞏固胃氣。
  • 還告誡他要謹慎說話,節制飲食,控制怒氣,減少慾望。

結果: 病況一天天減輕,數月後身體機能逐漸恢復正常,兩年後,身體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壯。 (以上內容出自《寶鑑》)

調養方法

各種虛損疾病,大多都和心腎功能失調有關。一旦患病,如果不能自我節制,仍然過度追求錢財,或沉迷於美色,就會傷及心腎,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,最終離健康越來越遠。

懂得養生的人,讀到這些道理,應該有所感觸。要謹慎起居,節制飲食,保持安靜,不要貪圖富貴,不要抱怨貧賤,不要沉迷於酒色,專心服藥。治療方法應以寧靜心神為先,其次是收澀精氣,補養腎氣,這樣疾病沒有不痊癒的。 (以上內容出自《治病活法秘方》)

世上有人患這種病,應當立即戒除房事以保養精氣,注重內心的修養以涵養精神,不要發怒或過度勞累以耗損氣血,這樣自身的陰精之水自然會充足,而體內的虛火自然會消退,疾病也就能治癒。

但如果嗜欲無度,作息不規律,飲食過量,就會導致精神耗散,精氣枯竭,血液乾涸,氣血衰敗,最終出現發燒不止,身體消瘦如柴的狀況而死亡,實在令人嘆息。 (以上內容出自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