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9)
內因類 (19)
1. 虛勞
白茯苓(焙),白朮(焙),人參(去蘆),熟乾地黃(酒洗蒸焙)白芍藥,粉草(炙),黃耆(去蘆),肉桂(去粗皮不見火),川當歸(去蘆洗),川芎(各等分)
上十味銼為粗散,每服二大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子二個,同煎至七分,不拘時候溫服。此藥補虛損,大有神效。(《和劑》)《易簡》名十補湯,曰:若骨蒸發熱,飲食自若者,用十補湯加銼柴胡二兩,合勻服之。《魏氏》人參散,治虛勞少氣,四肢疼痛,心悶煩熱,睡臥不得,飲食減小,於本方去茯苓、肉桂、川芎,加酸棗仁、麥門冬。
養榮湯,治積勞虛損,四肢沉滯,骨肉痠疼。吸吸少氣,行動喘咳,小腹拘急,腰背強痛,心虛驚悸,咽乾唇燥,飲食無味,陰陽衰弱,悲憂慘慼,多臥少起,久者積年,急者百日,漸至瘦削,五臟氣竭,難可振復。又治肺與大腸俱虛,咳嗽下利,喘乏少氣,嘔吐痰涎。
黃耆,當歸,桂心,甘草(炙),橘皮,白朮,人參(各一兩),白芍藥(三兩),熟地黃,五味子,茯苓(各三分),遠志(去心炒半兩)
上㕮咀,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棗二個,煎七分,去滓空心服。遺精便泄,加龍骨一兩。咳嗽,加阿膠。(《三因》)《和劑》名人參養榮湯。
黃耆劫勞湯(按:《活人事證方後集》湯作散),治婦人心腎俱虛,勞嗽痰血,遇夜發熱,熱過即冷,時有盜汗,四肢倦怠,體劣黃瘦,飲食減少,夜臥恍惚,神氣不寧,睡多異夢。此藥能除微嗽有唾,唾中有紅線,名曰肺痿。若上件疾不治,便成羸劣之疾。
白芍藥(六兩),綿黃耆(二兩去根蜜炙),甘草(二兩炙秤),人參(二兩去蘆頭),白茯苓(二兩去皮),當歸(二兩去蘆淨洗),五味子(二兩揀去枝條),熟乾地黃(二兩淨洗焙乾),半夏(二兩,揀大者,湯洗七遍,焙秤碾為末,以生薑自然汁和餅子,焙乾。)阿膠(二兩,揀明淨好者,銼成小塊子,先以蛤粉炒令熱,方可下阿膠,急以物攪,候膠皆成珠子,卻傾出篩去粉不用。)(地黃以下修治法,原文多脫,今據《事證方後集》補。
)
上件藥,須是炮製揀擇乾淨者,方依分兩秤□併為粗末,每服三大錢,水一盞半,生薑十二片,棗三枚去核,同煎至九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日三服。鄉人有女及笄,病證甚危,近歲余,百藥俱服不效,亦嘗從余求治法,未嘗有應效。偶遇名醫傳得此方,合服一料,病根頓除。(《選奇方後集》)
治諸虛,神仙瓊玉膏。
茯苓(三斤杵一千下為細末,用白者),人參(二十四兩杵一千下為細末,用新羅者),地黃(一秤九月採之研取自然汁,按一秤即百斤)
上取地黃滓,先入法酒三升,再研絞汁,汁盡棄滓。別用白沙蜜十斤,與先研地黃自然汁及參苓末作一處拌和,入瓷銀石器內,物小分兩三處不妨。以油蠟紙數重密封用之,勿令泄氣。重湯內,用桑木柴煮三日三夜。如不能夜煮,即煮六日,卯時之暮。日數定,然後入井中一周時,出火毒。
白話文:
虛勞
十味補虛散(十補湯)
將白茯苓(炒過)、白朮(炒過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熟地黃(用酒洗過後蒸過再烘乾)、白芍藥、甘草(烤過)、黃耆(去掉蘆頭)、肉桂(去掉粗皮,不宜火烤)、川當歸(去掉蘆頭洗淨)、川芎,以上藥材等量切碎混合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杯,生薑三片,紅棗兩個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,不論何時溫服。這個藥方能補虛損,效果非常好。《易簡》將此方稱為十補湯,並說如果出現骨蒸發熱,但飲食正常,可以用十補湯加切碎的柴胡二兩,混合服用。《魏氏》人參散,治療虛勞氣短、四肢疼痛、心悶煩熱、難以入睡、食慾減退的症狀,在原本的方子中去掉茯苓、肉桂、川芎,加入酸棗仁和麥門冬。
養榮湯
治療因長期勞累導致的虛損,症狀包括四肢沉重、骨肉痠痛、呼吸微弱氣短、活動時喘咳、小腹拘急、腰背僵硬疼痛、心慌驚悸、咽喉乾燥嘴唇乾裂、食慾不振、陰陽虛弱、悲傷憂愁、多臥少起,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很久,快則百日,慢則數年,逐漸變得消瘦,五臟氣血衰竭,難以恢復。此方也治療肺與大腸都虛弱,導致咳嗽下痢、喘氣氣短、嘔吐痰涎的症狀。
藥方組成:黃耆、當歸、桂心、甘草(烤過)、橘皮、白朮、人參(各一兩)、白芍藥(三兩)、熟地黃、五味子、茯苓(各三分)、遠志(去掉心炒過,半兩)。
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大錢,加水一杯半,生薑三片,紅棗兩個,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後空腹服用。若有遺精或腹瀉,加入龍骨一兩。若有咳嗽,加入阿膠。此方,《和劑》稱之為人參養榮湯。
黃耆劫勞湯
(註:《活人事證方後集》中此方為散劑)治療婦女心腎俱虛,導致勞嗽痰血,晚上發熱,熱退後又感到寒冷,時有盜汗,四肢疲倦乏力,身體虛弱消瘦,食慾減退,晚上睡覺時精神恍惚,神情不安,多夢。此藥能治療輕微咳嗽帶有痰液,痰中帶有紅血絲的情況,稱為肺痿。如果這些病症不治療,就會發展成虛弱的疾病。
藥方組成:白芍藥(六兩)、蜜炙黃耆(二兩,去根)、甘草(二兩,烤過)、人參(二兩,去掉蘆頭)、白茯苓(二兩,去皮)、當歸(二兩,去掉蘆頭洗淨)、五味子(二兩,挑去枝條)、熟地黃(二兩,洗淨烘乾)、半夏(二兩,挑選大的,用湯洗七遍,烘乾後磨成粉,用生薑汁調和做成餅狀,烘乾。)、阿膠(二兩,選明淨的好阿膠,切成小塊,先用蛤粉炒熱,再放入阿膠,快速攪拌,直到阿膠變成珠狀,取出篩去蛤粉。熟地黃以下的處理方法,原文多有缺失,現依《事證方後集》補全。)
以上藥材,必須選擇炮製乾淨的,然後按照比例稱重並混合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大錢,加水一杯半,生薑十二片,紅棗三個(去核),一同煎煮至剩九分,去渣溫服,不論何時,每天服用三次。一位鄉下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紀,病得很嚴重,近一年多,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果,也曾向我求治,但都沒有效果。後來偶然遇到一位名醫傳授此方,服用一劑,病根就消除了。《選奇方後集》
神仙瓊玉膏
治療各種虛症。
藥方組成:茯苓(三斤,搗一千下成細末,要用白茯苓)、人參(二十四兩,搗一千下成細末,用新羅人參)、地黃(一秤,九月採摘,研磨取自然汁,一秤約等於一百斤)。
取地黃渣,先加入法酒三升,再次研磨絞汁,把汁用完後將渣丟棄。另外用白沙蜜十斤,與先研磨好的地黃自然汁及人參、茯苓末混合均勻,放入瓷器、銀器或石器中,分開裝在幾個小容器中也沒關係。用多層油紙或蠟紙密封,不要漏氣。用重湯隔水加熱,用桑木柴煮三日三夜。如果不能晚上煮,就煮六日,從卯時到晚上。煮的天數固定後,放入井中浸泡一週時間,去除火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