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18)

1. 虛勞

上二味入雞腹內,用陳酒、酒釀、童便,於砂鍋中,煮糜爛汁盡。

綿黃耆(去皮蜜酒拌炙),於術(飯上蒸九次各三兩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身(酒洗),白芍藥(酒炒各二兩)

上五味預為粗末,同雞肉搗爛焙乾,骨用酥炙,共為細末,入下項藥:

人參(三兩虛甚加至六兩),牡丹皮(二兩酒炒勻淨),川芎(一兩童便浸切曬)

上三味各為細末,和前藥中,另用乾山藥末六兩打糊,眾手丸成,曬乾勿令餿,瓷罐收貯,清晨人參湯或沸湯送下三錢,臥時醇酒再服二錢。大便實者,煉白蜜為丸亦可。(《醫通》)(按:《攝生眾妙方》所載,品味稍繁。又《醫方摘要》亦有之,更冗。)

陰陽雙補諸方,凝唾湯,治虛損短氣,咽喉凝唾不出,如膠塞喉方。

茯苓,人參(各半兩),前胡(三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三十枚)麥門冬(五兩),乾地黃,桂心,芍藥(各一兩)

上九味㕮咀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(一名茯苓湯)(《千金》)

治脾勞,四肢疼痛,不思飲食,宜鱉甲散方。

鱉甲(一兩),人參(三分),赤芍藥,當歸,赤茯苓,芎藭,白朮(各半兩),黃耆(一兩半),柴胡(一兩去苗),甘草(一分),木香(半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忌莧菜。(《聖惠》)(按:此方無類可附,姑列於此。)《魏氏》木香黃耆湯,治虛勞榮衛不和,時或潮熱,夜有盜汗,口乾引飲,四肢無力,肌體黃瘦,於本方去鱉甲、當歸、芎藭,加肉桂、牡蠣。

補血益氣,治虛勞少力,雙和散。

黃耆(蜜塗炙),熟地黃(酒灑九蒸九曝焙乾秤),當歸(洗去蘆薄切焙乾),川芎(各一兩),白芍藥(二兩半),官桂(去粗皮不見火),甘草(炙各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肥棗一個,煎至八分,去滓服。予制此方,止是建中、四物二方而已,每傷寒、瘧疾、中暑,大疾之後,虛勞氣乏者,以此調治皆驗,不熱不冷,溫而有補。(《本事》)

八物湯,治心肺虛損,皮聚而毛落,血脈虛損。婦人月水愆期,宜益氣和血。

白朮,人參,黃耆,茯苓,川芎,熟地黃,當歸,芍藥(各等分)

上粗末,服五七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去滓,食後溫服。(《保命集》)

潔古虛損人參黃耆湯,於本方去川芎、地黃、芍藥,加陳皮、甘草。(《綱目》引)

十全大補湯,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,五勞七傷,不進飲食,久病虛損,時發潮熱,氣攻骨脊,拘急疼痛,夜夢遺精,面色痿黃,腳膝無力。一切病後,氣不如舊,憂愁思慮,傷動氣血,喘嗽中滿,脾腎氣弱,五心煩悶,並皆治之。此藥性溫不熱,平補有效,養氣育神,醒脾止渴,順正辟邪,溫暖脾胃,其效不可具述。

白話文:

虛勞

將以上兩種藥材塞入雞肚子裡,加入陳年酒、酒釀、童便,用砂鍋煮到爛熟,汁液完全吸收。

將以下五種藥材:蜜炙過的黃耆(去除外皮)、蒸煮九次的白朮(每次三兩)、去皮的白茯苓、酒洗過的當歸身、酒炒過的白芍藥(各二兩),先研磨成粗末,與雞肉一同搗爛,烘乾。雞骨頭用酥油炙烤後,一同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以下藥材的細末:

人參(三兩,虛弱嚴重可加至六兩)、酒炒過的牡丹皮(二兩)、用童便浸泡後曬乾的川芎(一兩)。

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之前的藥末混合,再加入六兩乾山藥粉打成糊狀,搓成藥丸,曬乾,避免腐壞,放入瓷罐中儲存。每天早晨用人參湯或開水送服三錢,睡前再用醇酒送服二錢。若大便乾燥,可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藥丸服用。《醫通》中記載的這個方子。《攝生眾妙方》記載的方子藥材種類較多,《醫方摘要》中的方子更為繁雜。

陰陽雙補諸方

凝唾湯,治療虛弱導致氣短、喉嚨有痰液堵塞,像膠一樣難以咳出的情況。

茯苓、人參(各半兩),前胡(三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三十枚),麥門冬(五兩),乾地黃、桂心、芍藥(各一兩)。

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後,用水九升煮至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(又名茯苓湯)《千金方》中記載。

治療脾虛引起的四肢疼痛、食慾不振,適合使用鱉甲散。

鱉甲(一兩),人參(三分),赤芍藥、當歸、赤茯苓、川芎、白朮(各半兩),黃耆(一兩半),柴胡(一兩,去除根苗),甘草(一分),木香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散劑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碗水,加入生薑半分,煎至剩六分,去渣後在飯前溫服。忌食莧菜。《聖惠方》中記載。(此方沒有類似的方劑可以歸類,暫且列於此。)《魏氏》木香黃耆湯,治療虛勞引起的營衛不和,時常發熱、夜晚盜汗、口乾想喝水、四肢無力、身體消瘦。在原方基礎上,去除鱉甲、當歸、川芎,加入肉桂、牡蠣。

補血益氣,治療虛勞導致的乏力,可以使用雙和散。

蜜炙過的黃耆、酒灑後蒸曬九次的熟地黃、洗淨後焙乾的當歸、川芎(各一兩)、白芍藥(二兩半)、去皮不見火的肉桂、炙甘草(各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大錢,加入一碗半水、三片生薑、一個肥棗,煎至剩八分,去渣後服用。我(作者)製作此方,只是使用了建中湯和四物湯的基礎,對於傷寒、瘧疾、中暑等大病之後,虛弱乏力的人,用此方調養都有療效,不寒不熱,溫和而有補益。《本事方》中記載。

八物湯,治療心肺虛損導致皮膚鬆弛毛髮脫落、血脈虛弱。婦女月經不調,宜補氣養血。

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茯苓、川芎、熟地黃、當歸、芍藥(各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至七錢,加入一碗水,煎至剩七分,去渣後飯後溫服。《保命集》中記載。

潔古虛損人參黃耆湯,在原方基礎上,去除川芎、地黃、芍藥,加入陳皮、甘草。《綱目》引用記載。

十全大補湯,治療男女各種虛弱不足、五勞七傷、食慾不振、久病虛損、時常發熱、氣攻骨頭脊椎導致拘攣疼痛、夜晚遺精、面色萎黃、腿腳無力。一切大病之後,氣力不如從前,憂愁思慮、損傷氣血、喘咳胸悶、脾腎氣弱、五心煩熱等情況,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此藥性溫和而不燥熱,平和補益,養氣健脾,醒神止渴,調和正氣,溫暖脾胃,功效不可一一列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