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4)
內因類 (14)
1. 虛勞
予曰:此陽虛證也。用補中益氣湯,倍參耆,減升、柴一半,加尿浸生附子一錢半,炒黃柏三分,乾薑、薄桂各五分,大棗一枚,同煎服。一服而病去三分,二服而減半,四服寒熱止而身尚有微汗,減去桂、附、乾薑一半,服二帖全愈。(《正傳》)本方加黃柏生地,名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,治陰火乘陽,發熱晝甚,自汗短氣,口渴無味。(《集解》)
生脈散,氣極者,正氣少,邪氣多,多喘少言,此方主之。(《醫方考》)(生脈散方見《中暑》中)呼吸少氣,懶言語,無力動作,目無精光,面色㿠白,皆兼氣虛,用麥門冬、人參各三錢,橘紅、桔梗、炙甘草各半兩,五味子二十一粒,為極細末,水浸油餅為丸,如雞頭子大,每服一丸,細嚼津唾嚥下,名補氣丸。(《準繩》)
人參膏。
人參去蘆銼細,如煎常藥法,量水於銀石器內,煎至一半,渣再煎兩度,去渣,遂以所煎汁,文武火熬稠而止,諸藥煎膏效此。(《丹溪纂要》)
耆附湯,治氣虛陽弱,虛汗不止,肢體倦怠。
黃耆(去蘆蜜炙),附子(炮去皮臍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,去滓食前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續方》)(按:此方本出《魏氏》,治盜汗。)
參附湯,治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自汗盜汗,氣虛頭暈。但是陽虛氣弱之證,並宜服之。
人參(半兩),附子(炮去皮臍一兩)
上㕮咀,分作三服,水二盞,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(同上)(按:此本《聖濟》治脾虛人參湯。)《蘭臺軌範》治陰陽血氣暴脫證,此亦急救之方。(按:《魏氏》沉附湯,治下虛上盛,氣不升降,用附子、沉香、人參,嚴氏去人參,今並不錄。)
補兼寧心諸方,大建中湯,治五勞七傷,小腹急,小便黃赤,尿有餘瀝,夢與鬼神交通,失精,驚恐虛乏方。(節錄)
飴糖(半斤),黃耆,遠志,當歸(千金翼無),澤瀉(各三兩)芍藥,人參,龍骨,甘草(各二兩),生薑(八兩),大棗(二十枚)
上十一味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二升半,湯成內糖令烊,一服八合。消息,又一服。(《千金》)《簡易》引《究原方》,去飴糖、大棗,治小腹急痛,便溺失精,虛熱盜汗,四體倦怠,支節煩疼,口苦舌澀,心怔氣短,日漸羸弱。《素問》云,腎病傳心,筋脈相引而急,小腹痛熱,出白液。
《左傳》云,喪志名為蠱病,乃真精不守也。若小便滑數,日夜無度,由脬門不閉,水液不藏,因思慮過多,心氣散溢,服之甚妙,氣弱甚者,加熟附二兩。腰痛筋急,加官桂。《管見良方》治思慮太過,心氣耗弱,陽氣流散,精神不收,陰無所歸,小便或赤或白,甚則尿精滑數,夜夢鬼交,於本方加石蓮肉。
白話文:
我說:「這是一種陽氣虛弱的症狀。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,人參和黃耆的用量加倍,升麻和柴胡的用量減半,再加入用尿液浸泡過的炮附子一錢半、炒黃柏三分、乾薑和薄桂各五分、大棗一枚,一起煎煮服用。服用一次病症就減輕了三分,服用兩次減輕一半,服用四次寒熱症狀停止,但身體還有輕微出汗,這時減少桂枝、附子、乾薑的用量一半,再服用兩帖就完全痊癒了。」《正傳》中記載。
這個方子再加入黃柏和生地,就成為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,可以治療陰火過盛而導致陽氣虛弱,出現白天發熱更嚴重、容易出汗、氣短、口渴但沒味覺等症狀。《集解》中記載。
生脈散,適用於氣虛極度衰弱的人,這種人正氣不足,邪氣過盛,常常喘氣、少言寡語,這個方子就是針對這種情況。《醫方考》中記載。(生脈散的藥方在《中暑》中可以找到)
呼吸短促、懶得說話、身體無力、眼睛無神、面色蒼白,這些都是氣虛的表現,可以使用麥門冬、人參各三錢,橘紅、桔梗、炙甘草各半兩,五味子二十一粒,把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水浸泡過的油餅做成藥丸,大小像雞頭一樣,每次服用一丸,仔細咀嚼後用口水送服,這個藥丸叫做補氣丸。《準繩》中記載。
人參膏的製作方法:
將人參去除蘆頭,切成細塊,像煎煮一般藥物的方法一樣,將適量的水放入銀製或石製的器皿中,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,藥渣再煎煮兩次,然後去除藥渣,將煎煮的藥汁用文火或武火熬製成濃稠的膏狀就可以了,其他藥材煎製成膏的方法也類似。《丹溪纂要》中記載。
耆附湯,可以治療氣虛陽弱、虛汗不止、肢體倦怠的症狀。
藥方:黃耆(去除蘆頭,用蜂蜜炙過),附子(炮製後去除皮臍,兩者等量)
將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用水兩碗,加生薑十片,煎煮到剩下八分,去除藥渣,在飯前溫服,不拘泥於時間。《濟生續方》中記載。(註:這個方子出自《魏氏》,是治療盜汗的)
參附湯,可以治療真陽不足、氣喘急促、自汗盜汗、氣虛頭暈的症狀。凡是陽虛氣弱的病症,都適合服用這個方子。
藥方:人參(半兩),附子(炮製後去除皮臍,一兩)
將藥材切碎,分成三次服用,用水兩碗,加生薑十片,煎煮到剩下八分,去除藥渣,在飯前溫服。(同上)(註:這個方子出自《聖濟》,是治療脾虛的人參湯。)《蘭臺軌範》中記載,此方也可以治療陰陽血氣突然脫失的症狀,是急救的方子。(註:《魏氏》沉附湯,治療下虛上盛、氣機不升降的症狀,使用附子、沉香、人參,嚴用和去除了人參,現在都不記錄。)
以下是補益兼安神的方子:
大建中湯,可以治療五勞七傷、小腹急迫、小便黃赤、尿後滴瀝、夢見鬼神交合、遺精、驚恐虛弱等症狀。(節錄)
藥方:飴糖(半斤),黃耆、遠志、當歸(《千金翼》無),澤瀉(各三兩),芍藥、人參、龍骨、甘草(各二兩),生薑(八兩),大棗(二十枚)
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,用水一斗,煎煮到剩下二升半,將湯煮好後加入飴糖融化,一次服用八合。可以隨症狀調整,再服用一次。《千金方》中記載。《簡易方》引用《究原方》,去除了飴糖和大棗,可以治療小腹急痛、小便失禁、遺精、虛熱盜汗、四肢倦怠、關節疼痛、口苦舌澀、心悸氣短、身體日漸消瘦。《素問》中說,腎臟的疾病會傳到心臟,導致筋脈牽引而產生急迫感,小腹疼痛發熱,有白色液體流出。
《左傳》中說,喪失意志的病叫做蠱病,是真精不能守護所致。如果小便次數多且滑利,白天晚上都無法控制,這是由於膀胱口無法閉合,不能儲存水液,是由於思慮過多,導致心氣散失所致,服用這個方子很有效,如果氣虛嚴重,可以加入熟附子二兩。如果腰痛筋急,可以加入官桂。《管見良方》可以治療思慮過度、心氣耗損、陽氣流散、精神不振、陰氣無法歸納、小便時而發紅時而發白、嚴重時遺精滑洩、夜夢交合等症狀,可以在原方中加入石蓮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