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八 (2)
卷十八 (2)
1. 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
昔宋褚澄療師尼寡婦。別制方者。蓋有謂也。此二種寡居。獨陰無陽。欲心萌而多不遂。是以陰陽交爭。乍寒乍熱。全類溫瘧。久則為勞。嘗讀史記倉公傳。載濟北王侍人韓女。病腰背痛寒熱。眾醫皆為寒熱病。治之不瘥。倉公曰。此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。眾曰。何以知欲男子不可得。
倉公曰。診其脈。肝脈弦出寸。故是以知之。蓋男子以精為主。婦人以血為主。男子精盛以思室。婦人血盛以懷胎。夫肝、攝血者也。是厥陰肝脈。弦出寸口。上魚際。則陰盛可知矣。故知褚澄之言。信有謂矣。
【通經丸】,治婦人室女月水不調。疼痛。或成血瘕。
桂心,川烏頭,桃仁,當歸,廣朮(炮),乾薑(炮),川椒(炒出汗),大黃(煨),青皮(去白。各等分)
上九味為末。每一兩用四錢。以米醋熬成膏。和余藥六錢入臼中。杵千下。可丸則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淡醋湯送下。加至三十丸。溫酒亦得。一婦人血氣凝疼痛。數服便效。
【生地黃丸】,許學士治一尼。患惡風體倦。乍寒乍熱。面赤心怔忪。或時自汗。是時疫氣大行。醫見其寒熱。作傷寒治之。用大小柴胡湯。雜進數日。病急。召予治之。診視之曰。三部無寒邪脈。但厥陰弦長而上魚際。宜服抑陰等藥治之。故予制此方。
生地黃(二兩),柴胡,秦艽,黃芩(各半兩),芍藥(一兩)
上為細末。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用烏梅湯吞下。日三服。不拘時。
【熟地黃丸】,治婦人月經不調。每行數日不止。兼有白帶。漸漸瘦瘁。飲食少味。累年無子。
熟地黃(二兩二分),山茱萸,白蕪荑,乾薑(炮),代赭石(醋淬),白芍藥(炒。各一兩),厚朴(薑製),白殭蠶(炒,各半兩)
上八味為末。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四五十丸。酒下。食前。日三服。
白話文:
以前宋朝的褚澄醫師,治療出家女尼和寡婦時,會另外調配不同的藥方,這是有原因的。這兩種女性都是獨自生活,沒有男性的陽氣滋潤,慾望產生卻無法滿足,導致體內陰陽之氣互相衝突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就像是得了瘧疾一樣。時間久了,就會變成虛勞之症。我曾經讀過《史記》的倉公傳,裡面記載著濟北王的侍女韓女,生病腰背疼痛,忽冷忽熱,許多醫生都當作是普通的寒熱病來治療,但都沒效果。倉公診斷後說,這個病是因為想要有男性卻得不到造成的。眾人問說怎麼知道她想要男人卻得不到?倉公回答說,我診她的脈象,發現肝脈弦而向上延伸到寸口的位置,所以知道是這樣。一般來說,男子以精為主,女子以血為主。男子精氣旺盛就會想念女人,女子血氣旺盛就會想懷孕。而肝臟,是負責儲藏血液的。現在她的厥陰肝脈,弦而上達寸口,甚至延伸到魚際,就表示她體內陰氣過盛。所以說褚澄醫師的說法,是有道理的。
【通經丸】,可以治療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不調、疼痛,或產生血塊結聚的病症。
藥材:桂心、川烏頭、桃仁、當歸、廣朮(炮製過)、乾薑(炮製過)、川椒(炒出汗)、大黃(煨過)、青皮(去白)。每種藥材都等量。
做法:將以上九味藥材磨成粉末,每一兩藥粉,用四錢的量,加入米醋熬煮成膏狀,再加入剩餘的六錢藥粉,一起放入臼中搗杵上千下。如果可以搓成丸子,就搓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淡醋湯送服。可以加到三十丸。也可以用溫酒送服。有個婦人因為血氣凝結而疼痛,服用幾次就見效了。
【生地黃丸】,許學士曾經用這個藥方治好一位尼姑。她患有惡風,身體倦怠,時冷時熱,臉色發紅,心悸,有時還會自汗。當時正值瘟疫流行,醫生看到她忽冷忽熱,就當作是傷寒來治療,用了大、小柴胡湯之類的藥,好幾天病情反而加重。於是找我去看診。我診斷後發現她三部的脈象都沒有寒邪,只是厥陰脈弦而且向上延伸到魚際,應該服用抑制陰氣的藥物來治療。因此我調配了這個藥方。
藥材:生地黃(二兩)、柴胡、秦艽、黃芩(各半兩)、芍藥(一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烏梅湯吞服。一天三次,不拘時間。
【熟地黃丸】,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,每次來潮都持續好幾天不止,還伴有白帶,身體漸漸消瘦虛弱,食慾不振,多年不孕。
藥材:熟地黃(二兩二分)、山茱萸、白蕪荑、乾薑(炮製過)、代赭石(醋淬過)、白芍藥(炒過。各一兩)、厚朴(薑製過)、白殭蠶(炒過,各半兩)。
做法:將以上八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酒送服。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