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5)

1. 瘡腫門

【消毒膏】,治一切腫毒結硬疼痛。

柴胡,藁本,牛膝,續斷,丹參,牡丹皮,甘草,細辛,槐白皮,蒼朮(各一錢半),羌活,何首烏,天麻,白芷(各二錢),玄參,葛根,升麻,白蘞,木通,木香,當歸(洗焙),川芎,白附子,亂髮(水洗淨。令乾),赤茯苓(各二錢半),木鱉子(去皮。三錢),沉香,桃仁(湯浸去皮尖),杏仁(湯浸去皮尖。

各三錢半),白芨(四錢),防風(五錢),赤芍藥(五錢),黃耆(五錢),黃丹(十三兩),麻油(一斤四兩)

上件藥三十三味。入油內浸七日七夜。於淨銀石器內。慢火熬。候白芷焦黃色。放溫。以白綿濾去渣。於瓷罐內密封三晝夜。候取出。傾於鍋內、慢火溫。再濾去渣。傾入好沙鍋中。慢火再熬。次下黃蠟十五兩。用竹篦不住手攪令勻。次下黃丹。攪勻。以慢火再熬動。出火攪勻。續次再上火三日。方欲膏盛於瓷合子內密封。每用時。以軟白絹上攤勻。貼患處。

【綠白散】,治湯熨火燒疼痛。

苦參(不以多少)

上細末。用香油調搽。

【冰霜散】,治火燒燎損湯油熱澆。傷皮。爛肉大痛。

寒水石(生),牡蠣(燒),明朴硝,青黛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

上為末。新汲水調或油調。濕則干貼痛處。立止如神。

【如神散】,治凍瘡皮膚破爛。痛不可忍。

川大黃

上為末。新汲水調。搽凍破瘡上。

【黃連散】,斂多年不效瘡。

木香,檳榔,黃連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先洗瘡淨。干貼。水出勿怪。未效。隔三日。再用貼之。

白話文:

[瘡腫門]

消毒膏,治療各種腫毒,腫塊堅硬疼痛。

配方:柴胡、藁本、牛膝、續斷、丹參、牡丹皮、甘草、細辛、槐白皮、蒼朮(各一錢半),羌活、何首烏、天麻、白芷(各二錢),玄參、葛根、升麻、白蘞、木通、木香、當歸(洗淨曬乾)、川芎、白附子、亂髮(用水洗淨曬乾)、赤茯苓(各二錢半),木鱉子(去皮,三錢),沉香、桃仁(湯浸去皮尖)、杏仁(湯浸去皮尖,各三錢半),白芨(四錢),防風(五錢),赤芍藥(五錢),黃耆(五錢),黃丹(十三兩),麻油(一斤四兩)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三十三味藥材放入麻油中浸泡七天七夜。然後在乾淨的銀石器皿中,用小火慢熬,熬至白芷呈焦黃色即可離火放涼。用乾淨的白棉布過濾掉藥渣,倒入瓷罐中密封保存三天三夜。取出後,再倒回鍋中,用小火溫熱,再次過濾藥渣。倒入乾淨的沙鍋中,小火慢熬,加入黃蠟十五兩,用竹篦不斷攪拌至均勻。然後加入黃丹,攪拌均勻,用小火繼續熬煮並攪拌。如此反覆熬煮三天,然後將藥膏盛入瓷器容器中密封保存。使用時,用柔軟的白絹布將藥膏攤勻,貼敷患處。

綠白散,治療燙傷、火燒傷引起的疼痛。

配方:苦參(用量不限)

製作方法:研磨成細末,用香油調和後塗抹。

冰霜散,治療火燒、燙傷、熱油澆傷導致皮膚破損、爛肉劇痛。

配方:寒水石(生)、牡蠣(煅燒)、明礬、青黛(各一兩)、輕粉(一錢)

製作方法:研磨成細末,用新汲取的水或油調和,濕敷或乾敷於疼痛處,效果迅速。

如神散,治療凍瘡,皮膚破裂,疼痛難忍。

配方:川大黃

製作方法:研磨成細末,用新汲取的水調和,塗抹於凍傷破裂的瘡口上。

黃連散,治療多年不愈的瘡瘍。

配方:木香、檳榔、黃連(各等分)

製作方法:研磨成細末,先清洗乾淨瘡口,然後將藥粉敷貼於患處。即使滲出水液也不必擔心。如果一次未見效,三天後可以再次敷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