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2)

1. 瘡腫門

【克效散】,治癧子瘡。

官桂,硇砂(各半錢),赤小豆(四十九粒),粳米(四十九粒),斑蝥(四十九個。不去翅足)

上五味。研為末。初服一字。次服二字。次服三字。次服四字。煎樟柳根湯送下。空心服。小便淋瀝為效。如噁心嘔吐黃水。無妨瘰癧。日日自消矣。

【玉燭散】,治瘰癧。和血通經。服之自消。日進一服。七八日取效。

當歸,芍藥,川芎,甘草,芒硝,熟地黃,大黃,黃芩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三片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

【翠玉膏】,治臁瘡。

瀝青(一兩),黃蠟,銅綠(各二錢),沒藥,乳香(各一錢)

上先研銅綠為末。入油調勻。又將黃蠟、瀝青火上熔開。次下油。調銅綠攪勻。將沒藥旋入、攪勻。用河水一碗。將藥傾在內。用手扯拔勻。油紙裹。覷瘡大小。分大小塊。口嚼捻成餅子。貼於瘡上。紙封。三日一易之。

【黃連消毒湯】,治膏粱之變。發背腦瘡。始覺者。能消之。(此方元遺尤生服之大效)

黃連,黃芩(各一錢),黃柏,藁本,當歸,桔梗(各五分),生地黃,知母(各四分),防己(五分),羌活,獨活,防風,連翹(各四分),人參,黃耆,澤瀉,甘草,蘇木(各三分),陳皮(二分)

上㕮咀。都作一服。用水三盞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

【五利大黃湯】,治人年四十以前。血氣壯實。多苦。患癰疽。大小便不通。(出外蜜)

大黃(煨。三兩),升麻(二兩),黃芩(三兩),芒硝,梔子仁(各一兩)
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滓。溫服。食前。

【內消升麻湯】,治證同前。

大黃,升麻(各二兩),黃芩(去黑心),枳實(麩炒去穰),當歸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。一兩),芍藥(一兩半)
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前。

【復元通氣散】,治諸氣澀閉。耳聾耳痛。腹癰便癰。瘡疽無頭。通一切氣。

青皮,陳皮(各四兩),甘草(三兩。半生半熟),穿山甲(炮),栝蔞根(各二兩),金銀花(一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熱酒調下。如瘡無頭。津液調塗。此方活血止痛。內消瘡腫。

【乳香消毒散】,專治惡瘡。

錦紋大黃(煨),黃耆(擇箭者),牛蒡子(炒),牡蠣(鹽泥裹燒),金銀花(各五兩),甘草(二兩。炙),沒藥,乳香,懸蔞(各半兩)

上九味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瘡在上食後。在下食前。

【內消丸】,治瘡腫初生。及瘰癧結核。熱毒鬱滯。服之內消。

廣朮(炮),三稜(炮。各三錢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各一兩。去白),牽牛(半斤。取頭末),薄荷葉,皂角(不蛀者。水煮軟揉取汁。去渣。熬成膏。各半兩),沉香(半兩)

白話文:

[瘡腫門]

克效散: 治療癧子瘡。

配方:官桂、硇砂(各半錢)、赤小豆(四十九粒)、粳米(四十九粒)、斑蝥(四十九個,不去翅足)。將以上五味研磨成粉末。第一次服用一字(約0.3克),第二次服用二字,第三次服用三字,第四次服用四字,用煎煮樟柳根的湯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小便排泄順暢即見效。若出現噁心嘔吐黃水,無妨礙療效,瘰癧會逐日自行消退。

玉燭散: 治療瘰癧,具有和血通經的功效,服用後會自行消退。每日服用一劑,七到八天見效。

配方: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、芒硝、熟地黃、大黃、黃芩(各等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(約9克),用水一盞(約200毫升),生薑三片,煎煮至七分(約140毫升),去渣,溫服。

翠玉膏: 治療臁瘡。

配方:瀝青(一兩)、黃蠟、銅綠(各二錢)、沒藥、乳香(各一錢)。先將銅綠研磨成粉末,用油調勻。然後將黃蠟、瀝青放在火上熔化,再加入調好的銅綠油,攪拌均勻。接著將沒藥旋轉著加入,攪拌均勻。取河水一碗,將藥膏倒入,用手充分攪拌均勻。用油紙包裹,根據瘡口大小,分成大小不同的塊狀,用嘴嚼成餅狀,貼在瘡口上,用紙封好。每三日更換一次。

黃連消毒湯: 治療膏粱厚味飲食引起的發背腦瘡,初期就能消腫。

配方:黃連、黃芩(各一錢)、黃柏、藁本、當歸、桔梗(各五分)、生地黃、知母(各四分)、防己(五分)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連翹(各四分)、人參、黃耆、澤瀉、甘草、蘇木(各三分)、陳皮(二分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所有藥材共為一劑。用三盞水煎煮至一盞半,去渣,溫服,飯後服用。

五利大黃湯: 治療四十歲以下,血氣旺盛,因飲食辛辣等原因患有癰疽,大小便不通的人。

配方:大黃(煨,三兩)、升麻(二兩)、黃芩(三兩)、芒硝、梔子仁(各一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15克)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,去渣,溫服,飯前服用。

內消升麻湯: 治療與前方相同的症狀。

配方:大黃、升麻(各二兩)、黃芩(去黑心)、枳實(麩炒去穰)、當歸(各一兩半)、甘草(炙,一兩)、芍藥(一兩半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,去渣,溫服,飯前服用。

復元通氣散: 治療各種氣滯不通引起的疾病,例如耳聾耳痛、腹癰便癰、瘡疽無頭等。

配方:青皮、陳皮(各四兩)、甘草(三兩,半生半熟)、穿山甲(炮製)、栝蔞根(各二兩)、金銀花(一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酒調服。如果瘡疽無頭,可用藥粉加津液調和後塗抹。此方具有活血止痛、內消瘡腫的功效。

乳香消毒散: 專門治療惡瘡。

配方:錦紋大黃(煨)、黃耆(擇箭者)、牛蒡子(炒)、牡蠣(鹽泥裹燒)、金銀花(各五兩)、甘草(二兩,炙)、沒藥、乳香、懸蔞(各半兩)。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,去渣,溫服。瘡在上半身者飯後服用,在下半身者飯前服用。

內消丸: 治療瘡腫初期及瘰癧結核,熱毒鬱滯等症狀,服用後能內部消腫。

配方:廣朮(炮製)、三稜(炮製,各三錢)、青皮(去白)、陳皮(各一兩,去白)、牽牛(半斤,取頭末)、薄荷葉、皂角(不蛀者,水煮軟揉取汁,去渣,熬成膏,各半兩)、沉香(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