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卷一

2. 春服宣藥辨

《戊申春,先師東垣老人論春月奉生之道》:

《月令》云:「是月也,不可以稱兵;稱兵,必天殃。毋殺孩蟲、胎夭、飛鳥,毋伐山林。」又云:「祭先脾。孟春行冬令,則首種不入;行秋令,則民大疫。」故國有春分停刑之禁,十二經有取決於膽之戒。仲景云:「大法,春宜吐。」故少陽證禁下,宜小柴胡湯和解之。

少陽用事,萬物方生。折之則絕生化之源,此皆奉生之道也。有假者反之。且春初服宣藥者,乃伐天和而損脾胃,非徒無益而又害之。予因演先師之論,著為此論。

世傳宣藥以牽牛、大黃之類,或丸或散。自立春後,無病之人服之,輒下數行。云:「凡人於冬三月,厚衣暖食,又近於火,致積熱於內。春初若不宣泄,必生熱疾。」又云:「解三焦積熱,去五臟餘毒。」殆無此理。方冬嚴氣凝寒,厚衣暖食近火,所以敵天氣之寒也。冬裘夏葛,冬飲湯而夏飲水,皆自然之道,何積熱於內而生疾乎?

且陰陽偏勝則疾。果三焦積熱,是陽亢陰絕,豈有得生之理哉?故《難經》云:「腑病易治,臟病難愈。邪氣中臟,病之極矣。」今言五臟俱有邪毒,則神將何依?《內經》亦曰: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髮緩形,以使志生。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。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肝,夏為寒變,奉長者少。」又曰:「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。」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,適寒溫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。如是則邪僻不至。」又曰:「蒼天之氣清淨,則志意治。順之則陽氣固,雖有賊邪,弗能害也。失之則內閉九竅,外壅肌肉,衛氣散解。此謂自傷,氣之削也。」

當少陽用事,萬物向榮生髮之時,惟當先養脾胃之氣,助陽退陰,應乎天道以使之平。今反以北方寒水所化、氣味俱厚、苦寒之劑投之,是行肅殺之令於奉生之月。當升反降,伐脾胃而走津液,使營運之氣減削,其不能輸精皮毛經絡必矣。奉長之氣,從何而生?臟腑何所以稟受?脾胃一衰,何病不起?此誅罰無過,是謂大惑。無病生之,有病甚之。

所謂春服宣藥者,自軒岐而下,歷代明醫,俱無是說。嗚呼!此理明白,非難知也。世多雷同,莫革其弊,深可痛哉。凡有志保生者,但以聖賢之言為準,則可免疑誤之悔、夭折之禍矣。

白話文:

戊申年春天,我的老師,東垣老人,談論了春季養生的道理。在《月令》中提到,這個月份不應該發動戰爭,否則會招致天災;不要殺害幼蟲、胎兒、剛出生的飛鳥;也不要砍伐山林。又說,祭祀要先祭脾。孟春時節如果施行冬季的政令,那麼當年播種的作物將無法生長;如果施行秋季的政令,就會發生大規模的瘟疫。所以國家在春分時有停止執行刑罰的禁令,十二經脈中也有「膽經要順應時令」的告誡。張仲景說,大原則是,春天適合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疾病,所以對於少陽證(一種疾病的類型)禁止用瀉下的方法,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。

少陽之氣主導時,萬物正要生長,如果加以摧殘,就會斷絕生化的根源。這些都是養生的道理。有假借這些道理來反其道而行的人。而且在春天初期服用通便藥,是破壞天和、損傷脾胃的行為,不但沒有好處,反而有害。因此我根據老師的論點,寫下了這篇文章。世俗流傳的通便藥,大多是用牽牛子、大黃之類的藥材,做成藥丸或散劑,從立春之後,沒有生病的人吃了這些藥,就會多次腹瀉,他們說:「因為人們在冬天三個月,穿著厚衣服、吃著溫暖的食物,又靠近火爐,導致體內積聚了熱氣,春天初期如果不宣洩出去,一定會生熱病。」還有人說,這些藥可以解除三焦的積熱,去除五臟的餘毒,這實在是沒有道理。冬天寒氣凝重,穿著厚衣服、吃著溫暖的食物、靠近火爐,是為了抵禦天氣的寒冷。冬天穿皮衣,夏天穿葛布衣服,冬天喝熱湯,夏天喝冷水,都是自然之道,哪裡會有熱氣積聚在體內而生病的道理呢?

陰陽失衡就會生病,如果真是三焦積熱,那就是陽氣過盛,陰氣耗竭,這樣哪裡有生存的道理呢?所以《難經》說:「腑臟的病容易治療,臟腑的病難以治癒。邪氣侵入臟腑,病情就到了最嚴重的地步。」現在說五臟都有邪毒,那麼精神要依附在哪裡呢?《內經》也說:「春季三個月,是推陳出新的時節,天地萬物都充滿生機,要晚睡早起,在庭院散步,解開頭髮,放鬆身心,讓意志充滿生機。要讓萬物生長而不要殺害,給予而不要奪取,獎賞而不要懲罰。」這就是順應春季的氣息,養生之道。違背這些,就會損傷肝臟,夏天會轉為寒性疾病,長大的反而少。又說:「一定要先順應歲時的氣候,不要破壞天和。」所以聰明的人養生,一定要順應四時,適應寒暖變化,調和喜怒情緒,安穩居住,調節陰陽,調和剛柔。這樣邪氣就不會侵入。又說:「上天的氣清淨,那麼人的意志就會安定;順應它,陽氣就會固守,即使有邪氣入侵,也不能傷害人。如果違背它,就會導致內部的九竅閉塞,外部的肌肉壅塞,衛氣渙散,這就是自己傷害自己,氣被削弱了。」當少陽之氣主導時,是萬物向榮生長的時節,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先養護脾胃之氣,幫助陽氣生長,退去陰氣,順應天道,使身體達到平衡。現在反而用北方寒水生成的、氣味厚重、苦寒的藥物來治療,這就像在養生的月份執行肅殺的命令,是升反降,損傷脾胃而耗散津液,使營運的氣血減少,必定無法將精華輸送到皮膚毛髮和經絡。

養生的氣從哪裡產生?臟腑從哪裡得到滋養?脾胃一旦衰弱,什麼疾病不會發生?這種懲罰實在是太過分了,這真是大錯特錯。本來沒有病反而生病,有病反而更加嚴重。所謂的「春天服用通便藥」,從軒轅黃帝和岐伯開始,歷代名醫都沒有這樣的說法。唉,這個道理如此明白,並不難理解,但世人卻都隨波逐流,不能改正這種弊病,實在令人痛心。凡是立志要保養生命的人,只要以聖賢的教誨為標準,就可以避免疑惑和錯誤,免去夭折的災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