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承氣湯辨

仲景傷寒論云。寒邪外傷。傳而入里。里者。入胃是也。邪氣入胃。則變而為熱。胃中之氣鬱滯。糟粕秘結。壅而為實。實則瀉之。人所共知。如緩急輕重之劑。則臨時消息焉。若不惡寒反惡熱。譫語煩渴。腹滿而喘。手足濈然汗出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如邪氣入深。恐有燥屎。

白話文:

東漢著名醫家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說:寒邪由外侵襲肌體,傳播進入體內,體內即指胃。邪氣進入胃中就會轉化成熱,胃中的氣機鬱積,糟粕結聚,積滯而形成實證。對於實證,人們都知道應該使用瀉法。至於瀉法的緩急輕重,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。

如果傷寒病人不惡寒反而惡熱,出現譫語、煩渴、腹滿而喘氣,手足出汗的症狀,就應該趕快使用攻下法。此時應選用大承氣湯。如果邪氣已經侵入較深,擔心有燥屎,

欲知之法。與小承氣湯試之。若腹中轉失氣者。有燥屎也。乃可攻之。不轉失氣者。必初硬而後溏。尚未可攻。攻之則腹滿不能食。若腹大滿不通者。亦以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。勿令大泄也。如發汗後不惡寒但熱者。胃實也。當和其胃氣。調胃承氣湯主之。成無己云。大熱結實者。

白話文:

想要知道如何治療,可以用小承氣湯試驗。如果腹中轉失氣,表示有燥屎,可以攻下。如果不轉失氣,一定先是乾燥,然後才稀溏,還不能攻下。如果攻下,則腹滿不能吃東西。如果腹大滿不通,也用小承氣湯來稍微緩和胃氣,不要讓它大泄。假如發汗後不惡寒,只有熱,表示胃實,應該緩和胃氣。以調胃承氣湯為主。成無己說:大熱結實的。

大承氣。小熱微結者小承氣。以熱不甚大。故於大承氣湯內去芒硝又以結不至堅。故不減厚朴枳實也。如不至大堅滿。邪氣盛而須攻下者。亦未可投大承氣湯。必以輕緩之劑攻之、於大承氣湯中去厚朴、枳實、加甘草。乃輕緩之劑也。若大承氣證。反用調胃承氣湯治之。則邪氣不散。

白話文:

大承氣湯:如果是熱症微熱凝聚,就可以用小承氣湯,因為熱症還沒有很嚴重,所以大承氣湯不要加芒硝。而凝聚也不至於很嚴重,所以不減少厚朴和枳實的用量。如果還沒有到很嚴重或很堅滿的程度,邪氣盛而需要攻下時,還不能用大承氣湯,一定先用輕緩藥方調理身體,把大承氣湯的厚朴、枳實拿掉,再加入甘草,就是輕緩藥方了。如果是跟大承氣湯證一樣,卻用調胃承氣湯來治,那麼邪氣就會無法散開。

小承氣湯證。反用大承氣湯下之。則過傷正氣。而腹滿不能食。故有勿大泄之戒。此仲景所以分而治之。未嘗越聖人之制度。後之學者。以此三藥合而為一。且云通治三藥之證。及無問傷寒雜病內外一切所傷。一概治之。若依此說。與仲景之方。甚相違背。又失軒岐緩急之旨。

白話文:

小承氣湯的適應證。如果用大承氣湯反向使用來通便減輕症狀,就會過度損傷正氣,然後腹滿不能飲食,所以應戒慎不要大泄。這也是張仲景把兩種方劑分開來治療的原因,從未違背聖賢的方針。後來的學者把這三種藥合在一起做成方劑,而且宣稱可以治療三種藥證,還有不管外傷或內傷的疾病,一概用此方來治療。如果採納這種說法,就與張仲景的方劑大相違背,又違背了《黃帝內經》緩解急症的宗旨了。

紅紫亂朱。迷惑眾聽。一唱百和。使病者暗受其弊。將何訴哉。有公心審是非者。於內經仲景方內求責。使藥證相對。以聖賢之心為心。則方之真偽。自可得而知矣。

白話文:

各種顏色的藥物混雜在一起,搞得眾人困惑不解,一個開了方,其他人都跟著附和。讓病人暗中受到傷害,這該如何申訴呢?如果有公正的心來衡量是非,在《內經》、《仲景方》中尋找答案。將藥物和證據相互對照,用聖賢的心為心,那麼方劑的真假,自然可以得知。

2. 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

仲景云。陰盛陽虛。汗之則愈。下之則死者。此言邪氣在表之時也。夫寒邪屬陰。身之外者屬陽。且夫各臟腑之經絡。亦屬陽也。蓋陽氣為衛。衛氣者所以溫分肉。充皮毛。肥腠理。司開闔。此皆衛外而為固也。或煩勞過度。陽氣外損。不能衛固。陽為之虛。陽虛者陰必湊之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陰氣盛而陽氣虛弱,出汗就會好,瀉下就會死亡。這是說邪氣在體表的時侯。寒邪屬於陰,身體外面屬於陽。而且各臟腑的經絡,也屬於陽。陽氣就是衛氣,衛氣可以溫暖肌肉,充滿皮毛,潤澤腠理,主司開合,這些都是衛外而為固的作用。如果勞累過度,陽氣就會受損,不能衛外固表,陽氣因此虛弱。陽氣虛弱,陰氣就必定會湊合過來。

故陰得以勝。邪氣勝則實。陰盛陽虛者此也。陰邪既盛。腠理致密。陽氣伏郁。不得通暢。所以發熱惡寒。頭項痛。腰脊強。應解散而藥用麻黃者。本草云。輕可去實。葛根、麻黃之屬是也。蓋麻黃能退寒邪。使陽氣伸越。作汗而解。故曰陰盛陽虛。汗之則愈。裡氣和平而反下之。

白話文:

所以陰氣得以強盛。邪氣強盛則身體情況呈實證。陰氣旺盛,陽氣虛弱的人就是這種情況。陰邪既然旺盛,肌肉組織緻密,陽氣隱伏積聚,不能通暢。所以發熱怕冷,頭頸部疼痛,腰背僵直強硬。應當疏散解表,而用麻黃做藥的原因是,《本草》說,輕可去實。葛根、麻黃之類的藥物就是這樣的。麻黃可以祛除寒冷的邪氣,使陽氣伸展通暢,出汗而解除病症。所以說陰氣旺盛,陽氣虛弱,出汗就能治癒。裡氣和平而反而瀉下。

中氣既虛。表邪乘虛而入。由是變證百出。故曰下之則死。外臺秘要云。表病里和。汗之則愈。下之則死。正此意也。

白話文:

身體正氣虛弱,外邪就會趁虛而入,因此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變。所以說,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瀉下法治療,就會導致死亡。《外臺祕要》中說,表證病症而裡證平和,用發汗法治療就會痊癒,而用瀉下法治療就會死亡。這正是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