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8)

1. 癉瘧治驗

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書吏高士謙。年逾四十。至元戊寅七月間。暑氣未退。因官事出外勞役。又因過飲。午後大發熱而渴。冰水不能解。其病早辰稍輕減。服藥不效。召予治之。診其脈弦數。金匱要略云。瘧脈自弦。弦數者多熱。瘧論曰。癉瘧脈數。素有熱氣盛於身。厥逆上衝。中氣實而不外泄。因有所用力。腠理開。

白話文:

燕京南部的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文吏高士謙年齡已超過四十歲。元朝戊寅年七月間,天氣仍然炎熱。由於公務外出勞累,又因過量飲酒,午後感到發高燒和口渴。即使冰水也無法解渴。他的病情到了早上稍有好轉。服藥也無效。他請我去診治。我診斷他的脈象是弦數。金匱要略指出,瘧疾的脈象是弦脈。脈象為弦數的病人大多由於發熱。瘧疾論指出,瘧疾的脈象是數脈。素來有盛熱之氣積聚於體內,從而逆衝上行。中氣實而不外泄。由於有一股力量作用,腠理間的空隙打開。

風寒舍於皮膚之內、分肉之間而發。發則陽氣盛而不衰。則病矣。其氣不及於寒。故但熱而不寒者。邪氣內藏於里。而外舍於分肉之間。令人消爍脫肉。故名曰癉瘧。月令云。孟秋行夏令。民多癉瘧。潔古云。動而得之。名曰中暑。以白虎加梔子湯治之。士謙遠行勞役。又暑氣有傷。

白話文:

風寒停留在皮肉之間發作疾病,陽氣盛而不衰就會生病。其病氣不足以致寒,因此只是發熱而不發寒。邪氣內藏在體內,而外在停留在皮肉之間,令人消瘦脫肉,因此稱為瘧疾。月令中說到,孟秋是夏季的末尾,人們很容易得瘧疾。潔古說,動而得之,稱為中暑。用白虎湯加梔子湯來治療。士謙遠行勞累,加上暑氣的侵襲。

酒熱相搏。午後時助。故大熱而渴。如在甑中。先以柴胡飲子一兩下之。後以白虎加梔子湯。每服一兩。數服而愈。

白話文:

酒和暑熱相搏擊。午後時分更加起勁。所以感到非常熱而口渴。好像在蒸籠中一樣。先服柴胡飲,每次一、兩次,以瀉下。然後服白虎加梔子湯,每次一、兩服,數次後就會痊癒。

徵南副帥大忒木兒。巳未奉敕立息州。其地卑濕。軍多病瘧痢。予合辰砂丹白朮安胃散。多痊效。

白話文:

徵南副帥大忒木兒。巳未年奉命安置在息州。那裡地勢低窪潮濕,軍隊裡大部分人都得了瘧疾和痢疾。我將辰砂丹、白朮安胃散合用為他們治療,多數人痊癒,效果很好。

【辰砂丹】,治瘧疾。大有神效。

白話文:

【辰砂丹】,治療瘧疾。療效卓越。

硃砂(一半入。藥一半為衣),信砒,雄黃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硃砂(一半入藥,一半作為外衣), 信砒, 雄黃(各五錢)

上三味為末。入白麵六錢。同研勻。滴水丸如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。星宿全時用。無根水送下。忌濕面熱物。

白話文:

將前面三種藥材研成細末,加入六錢白麵粉,一起仔細研勻,加入水滴丸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為外衣。每次服用一丸,在星辰完全顯露時服用,用無根水送服。忌諱吃濕面和熱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