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卷十二

2. 咳嗽門

3. 咳嗽論(此論出潔古家珍)

論曰。咳、謂無痰而有聲。肺氣傷而不清也。嗽、謂無聲而有痰。脾濕動而為痰也。若咳嗽有聲。而有痰者。因傷肺氣動於脾濕也。故咳而兼嗽者也。脾濕者。秋傷於濕、積於脾也。故經云。秋傷於濕。冬生咳嗽。大抵素秋之氣。宜清而肅。若反動之。則氣必上衝而為咳嗽。

甚則動脾濕而為痰也。是知脾無留濕。雖傷肺氣而不為痰也。若有痰而寒少熱多。各隨五臟證而治之。假令濕在肝。經謂之風痰。濕在心經。謂之熱痰。濕在脾經。謂之濕痰。濕在肺經。謂之氣痰。濕在腎經。謂之寒痰。各宜隨證而治之。咳而無嗽者。以辛甘潤其肺。咳而嗽者。

治痰為先。故從南星、半夏、勝其痰而咳嗽自愈。

【人參款花散】,治喘嗽久不已者。予從軍過鄧州。儒醫高仲寬傳此。並紫參散甚效。

人參,款冬花(各五錢),知母,貝母,半夏(各三錢),御米殼(去頂炒。二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六錢。水一盞半。烏梅一個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臨臥。忌多言語。

【紫參散】,治形寒飲冷。傷肺。喘促。痰涎。胸膈不利。不得安臥。

五味子,紫參,甘草(炙),麻黃(去節),桔梗(各五錢),御米殼(去頂。蜜炒黃色。二兩)

上六味為末。每服四錢匕。入白湯點服。嗽住止後服。

【九仙散】,治一切咳嗽。太醫王子昭傳。甚效。此方得之於河中府姜管勾。

人參,款冬花,桑白皮,桔梗,五味子,阿膠,烏梅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御米殼(八兩。去頂。蜜炒黃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白湯點服。嗽住止後服。

【人參蛤蚧散】,治三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。咯唾膿血。滿面生瘡。遍身黃腫。

蛤蚧(一對全者。河水浸五宿。逐日換水。洗去腥。酥炙黃色),杏仁(去皮尖。炒),甘草(炙。各五兩),知母,桑白皮,人參,茯苓(去皮),貝母(各二兩)

上八味為末。淨瓷合子內盛。每日用如茶點服。永除。神效。

【人參清肺湯】,治肺臟不清。咳嗽喘急。及治肺痿勞嗽。

人參,阿膠,地骨皮,杏仁,知母,桑白皮,烏梅,甘草,罌粟殼

上等分。㕮咀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烏梅、棗子各一個。同煎至一盞。去渣。食後。臨臥服。

【人參款花膏】,治久新一切咳嗽。

人參,款冬花,五味子,紫菀,桑白皮(各一兩)

上五味為末。蜜丸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。食後細嚼淡薑湯下。或含化亦得。

【紫蘇半夏湯】,治喘咳痰涎不利。寒熱往來。

紫菀茸,紫蘇,半夏(泡。各五錢),杏仁(一兩。炒黃色。去皮尖),陳皮,五味子(各五錢),桑白皮(二兩半。一方或用一兩半)

上為粗末。入杏仁一兩。去皮尖麩炒勻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姜三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日三。

白話文:

咳嗽論

咳嗽,指的是沒有痰卻有聲音,這是肺氣受損而不清淨的表現。嗽,指的是沒有聲音卻有痰,這是脾臟濕氣盛動而化生痰液的表現。如果既咳嗽又有痰,那是因為肺氣受損,又牽動了脾臟的濕氣,所以既咳嗽又嗽。脾臟濕氣盛,是秋季感受濕邪,積聚在脾臟造成的。所以經書上說:「秋傷於濕,冬生咳嗽。」總而言之,秋季的氣候應該清肅,如果反其道而行,就會導致氣機上衝而引發咳嗽,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脾臟濕盛而產生痰液。因此,脾臟不留存濕邪,即使肺氣受損也不會產生痰液。如果有痰,寒少熱多,就要根據五臟的證狀分別治療。例如,濕邪在肝經,叫做風痰;濕邪在心經,叫做熱痰;濕邪在脾經,叫做濕痰;濕邪在肺經,叫做氣痰;濕邪在腎經,叫做寒痰。各種痰證都要根據其具體表現對症治療。單純咳嗽而無痰聲的,就用辛甘溫潤的藥物滋養肺氣;咳嗽伴有痰聲的,就要先治痰,所以可以用南星、半夏等藥物化痰,咳嗽自然就會好了。

人參款花散:治療久咳不止的喘嗽。此方是我從軍經過鄧州時,從儒醫高仲寬那裡學來的,與紫參散配合使用效果很好。

藥物組成:人參、款冬花(各五錢),知母、貝母、半夏(各三錢),牡蠣殼(去頂炒,二兩)

用法:將藥物研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六錢,加水一盞半,烏梅一個,煎煮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睡前服用,忌諱多說話。

紫參散:治療形寒飲冷,傷及肺氣,出現喘促、痰涎、胸膈不暢、難以安臥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五味子、紫參、甘草(炙)、麻黃(去節)、桔梗(各五錢),牡蠣殼(去頂,蜜炒至黃色,二兩)

用法:將六味藥物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溫開水送服。咳嗽停止後再服用。

九仙散:治療各種咳嗽。此方是從太醫王子昭那裡學來的,效果很好。此方得之於河中府姜管勾。

藥物組成:人參、款冬花、桑白皮、桔梗、五味子、阿膠、烏梅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牡蠣殼(八兩,去頂,蜜炒至黃色)

用法:將藥物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開水送服。咳嗽停止後再服用。

人參蛤蚧散:治療一二年之間的肺氣上逆、咳嗽、咯血、膿痰、面部生瘡、全身黃腫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蛤蚧(一對完整者,用河水浸泡五天,每天換水,洗淨腥味,酥炙至黃色),杏仁(去皮尖,炒),甘草(炙,各五兩),知母、桑白皮、人參、茯苓(去皮)、貝母(各二兩)

用法:將八味藥物研成細末,用乾淨的瓷器盛放。每天用溫水送服,直到痊癒,效果神奇。

人參清肺湯:治療肺臟不清,咳嗽喘促,以及肺痿、勞嗽。

藥物組成:人參、阿膠、地骨皮、杏仁、知母、桑白皮、烏梅、甘草、罌粟殼

用法:等量取藥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盞半,烏梅、大棗各一個,一起煎煮至一盞,去渣,飯後,睡前服用。

人參款花膏:治療新久一切咳嗽。

藥物組成:人參、款冬花、五味子、紫菀、桑白皮(各一兩)

用法:將五味藥物研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如雞頭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細嚼,用淡薑湯送服,或含化亦可。

紫蘇半夏湯:治療喘咳、痰涎不利、寒熱往來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紫菀、紫蘇、半夏(泡,各五錢),杏仁(一兩,炒黃色,去皮尖),陳皮、五味子(各五錢),桑白皮(二兩半,一方或用一兩半)

用法:將藥物研成粗末,加入杏仁一兩(去皮尖,麩炒均勻)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盞半,薑三片,煎煮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每日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