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2)

1. 咽喉口齒門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放溫。時時含咽。良驗。

【增損如聖湯】,治風熱上攻。沖會厭。語聲不出。咽喉妨悶腫痛。並皆治之。

桔梗(二兩),甘草(炙。一兩半),防風(半兩),枳殼(湯浸去穰。二錢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入酥如棗許。攪勻。溫服食後。

【二奇湯】,治感寒語聲不出。

桔梗(三兩。蜜拌甑蒸),甘草(二兩。半生半炒),訶子(大者四個。去核。兩個炮。兩個生)

上為末。每服十錢匕。入砂糖一小塊。水五盞。煎至三盞。時時細呷。一日服盡。其聲速出。

【玉粉丸】,治冬月寒痰結。咽喉不利。語音不出。針經云。寒氣客於會厭。卒然如啞。宜服玉粉丸。

桂(一字),草烏(一字。炒),半夏(洗。五錢)

上為末。生薑自然汁浸。蒸餅為丸雞頭大。每服一丸。至夜含化。多年不愈者亦效。

【開關散】,治纏喉風氣息不通。

白殭蠶(直者。炒去絲嘴),枯白礬(各等分)

上二味。為末。每服三錢。生薑蜜水一盞調下。細細服之。不拘時候。

【備急如聖散】,治時氣纏喉風。漸入咽喉。閉塞。水穀不下。牙關緊急。不省人事。

雄黃(研。生用),白礬(飛),藜蘆(厚者。去皮用仁。生用),豬牙皂角(去皮弦。各等分)

上四味為末。每用一豆大。鼻內㗜之。立見效。

【解毒雄黃丸】,治纏喉風及急喉痹。

鬱金,雄黃(各一兩),巴豆(去。皮膜。研出油。十四枚)

上為末。醋糊為丸綠豆大。用熱茶清下七丸。吐出頑涎。立便蘇省。未吐再服。

白話文:

咽喉口齒門

增損如聖湯,治療風熱上攻,衝擊會厭,聲音嘶啞,咽喉阻塞腫痛等症狀。

配方:桔梗二兩,炙甘草一兩半,防風半兩,湯浸去瓤的枳殼二錢半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八分,放溫後,隨時含服。效果良好。

二奇湯,治療因受寒而聲音嘶啞。

配方:蜜拌甑蒸的桔梗三兩,半生半炒的甘草二兩,去核的大訶子四個(兩個炮製,兩個生用)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十錢,加入一小塊砂糖,用五盞水煎煮至三盞,細細啜飲,一天服完。聲音很快就能恢復。

玉粉丸,治療冬季寒痰阻塞,咽喉不適,聲音嘶啞。針灸經書記載,寒氣侵入會厭,突然失聲,宜服用玉粉丸。

配方:桂枝一錢,炒草烏一錢,洗淨的半夏五錢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浸泡,蒸餅做成雞頭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晚上含化服用。即使多年不愈者也能見效。

開關散,治療纏喉風導致氣息不通。

配方:炒去絲嘴的直白殭蠶,枯白礬(等量)。將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蜜水一盞調服,細細服用,不拘時間。

備急如聖散,治療時疫纏喉風,逐漸侵入咽喉,導致阻塞,飲食不下,牙關緊閉,神志不清。

配方:研磨的生雄黃,飛白礬,去皮取仁的厚藜蘆,去皮弦的豬牙皂角(等量)。將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一豆大小,放入鼻中。很快就能見效。

解毒雄黃丸,治療纏喉風和急喉痺。

配方:鬱金一兩,雄黃一兩,去皮膜研出油的巴豆十四枚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。用熱茶送服七丸,吐出粘稠的痰涎,就能很快清醒。若未吐出,可再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