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2)

1. 溢飲

水漬入胃。名為溢飲。滑泄。渴能飲水。水下復泄。泄而大渴。此無藥證。當灸大椎。

大椎一穴。一名大椎。在第一椎下陷中。手足三陽督脈之會。針五分。留三呼。泄五吸。灸以年為壯。

白話文:

繁體中文翻譯:

水漬入胃,名為溢飲,滑泄。渴能飲水,水下復泄。泄而大渴,此無藥證,當灸大椎。

現代白話文翻譯:

水漬進入胃裡,叫做溢飲,會導致腹瀉。口渴時能喝水,但喝完後又拉肚子。拉肚子後又會非常口渴,這種情況沒有藥物可以治療,應該灸大椎穴。

大椎穴簡介:

大椎穴又名大椎,位於第一椎骨下方的凹陷中。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會聚的地方。針灸時針入五分,留針三口氣的時間,退針時吸氣五口。艾灸時,以一年艾絨量為壯。

2. 濡泄

內經云。濕勝則濡泄。甲乙經云。寒氣客於下焦。傳為濡泄。夫脾為五臟之至陰。其性惡寒濕。今寒濕之氣。內客於脾。故不能裨助胃氣。腐熟水穀。致清濁不分。水入腸間。虛莫能制。故洞泄如水。隨氣而下。謂之濡泄。法當除濕利小便也。對金飲子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上說:濕邪盛勝,則會引起遺尿。而《甲乙經》則說:寒氣客於下焦,傳為濡泄。脾臟為五臟中最陰的臟器,它最怕寒濕。現在,寒濕之氣內侵脾臟,阻礙脾的運化功能,影響了脾臟濡養胃氣,腐熟水穀的能力,導致清濁不分,水濕之氣進入腸中,虛弱的脾臟無法固攝,因此小便如水一樣直洩而出,隨氣而下,這就是濡泄。治療的方法應當是除濕利小便。服用金飲子即可。

對金飲子】

白話文:

對金飲

金飲,謂肺氣壅塞,水液停聚,則發為飲也。

證候

上盛而下虛,頭目眩暈,少氣咳嗽,胸膈痞悶,脅痛,口乾渴,舌苔白潤,脈沉細緩。

治法

宜溫肺化飲,行氣利水。

方藥

五苓散

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丹皮、桂枝

一方加人參、五味子

參五苓散

人參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五味子、桂枝

白朮散

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桂枝

苓桂術甘湯

茯苓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

苓甘五味薑辛湯

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、生薑、乾薑、白朮

平胃散(五錢),五苓散(二錢半),草豆蔻(麵裹煨。五錢)

白話文:

  • 平胃散(五錢):一種用於緩解胃部不適的中藥配方,重量為五錢。

  • 五苓散(二錢半):一種用於治療水腫和尿路感染的中藥配方,重量為二錢半。

  • 草豆蔻(麵裹煨。五錢):一種用麵粉裹住並烘烤過的草豆蔻,重量為五錢。

上相合作四服。水一盞半。姜三片。棗兩個。煎一盞。去渣。溫服食前。(上都七月間。史丞相有此疾。三服而愈)

白話文:

以上所有的材料,劑量製作為四服。水一份半。薑三片。紅棗兩個。熬煮至剩一份。將渣滓濾掉。溫熱服用,在飯前食用。(七月間,史丞相患有此病,服用三劑後痊癒。)

3. 飧泄

內經云。清氣在下。則生飧泄。又曰。久風入胃中。則為腸風飧泄。夫脾胃、土也。其氣衝和。以化為事。今清氣下降而不升。則風邪久而干胃。是木賊土也。故沖和之氣不能化。而令物完出。謂之飧泄。或飲食太過。腸胃所傷。亦致米穀不化。此俗呼水穀利也。法當下者舉之而消克之也。加減木香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黃帝內經說,清氣在下,就會產生飧泄。又說,外感風邪日久進入胃中,就會形成腸風飧泄。脾胃是五行中的土,其氣應溫和調順,才能順利消化食物。如今清氣下降而不升,外感風邪宿留體內日久,導致胃氣受幹擾,這是木克土。因此,脾胃消化系統無法正常工作,導致未消化的食物直接排出,這就是飧泄。或者飲食過量,導致腸胃受損,也會導致米穀等食物無法消化,這種情況民間稱之為水穀利。治療方法是使用下利藥物促進排泄,同時使用木香散輔助治療。

【加減木香散

白話文:

加減木香散

  • 人參 一錢
  • 白術 一錢
  • 茯苓 一錢
  • 木香 一錢
  • 厚朴 一錢
  • 丁香 二錢
  • 檳榔 二錢
  • 砂仁 二錢
  • 烏藥 一錢
  • 沉香 一錢
  • 乳香 一錢
  • 沒藥 一錢
  • 甲香 一錢
  • 官桂 一錢
  • 麝香 一錢(濃研)
  • 肉荳蔻 一錢
  • 荳蔻 一錢
  • 乾薑 二錢
  • 射干 二錢
  • 白芷 一錢
  • 細辛 一錢
  • 紫草 一錢

木香良薑升麻(去腐),人參(去蘆),檳榔(各二錢半),神麯(炒。二錢),肉豆蔻,吳茱萸(泡),縮砂仁乾薑(炮),陳皮(各半錢)

白話文:

木香、良薑、升麻(去除掉腐壞的根莖)、人參(去除掉蘆頭)、檳榔(各2錢半)、神曲(炒過。2錢)、肉豆蔻、吳茱萸(泡過的)、縮砂仁、乾薑(炮製過的)、陳皮(各半錢)

上十一味為粗末。每服四錢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前。宜加白朮

白話文:

十一味為粗末。每次用量四錢,加水一盞半。煎煮至剩一盞。去掉藥渣。趁溫熱服用。飯前服用。可適當加入白朮。

4. 痢疾

內經曰。膿血稠黏。皆屬於火。夫太陰主瀉。少陰主痢。是先泄而亡津液。火就燥。腎惡燥。居下焦血分。其受邪者。故便膿血也。然青白為寒。赤黃為熱。宜須兩審。治熱以堅中丸豆蔻香連丸。治寒以白膠香散。或多熱少寒。水煮木香膏。虛滑頻數。宜止滑。宜養臟湯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膿血黏稠,皆屬於火。太陰主瀉,少陰主痢,是先洩瀉而亡津液。火就燥,腎惡燥,居於下焦血分。其受邪者,故便膿血也。然而,青白色為寒,赤黃色為熱,宜須兩相審辨。治療熱證,可以使用堅中丸、豆蔻香連丸。治療寒證,可以使用白膠香散。或有熱多寒少,可用水煮木香膏。虛滑頻數,宜止滑,宜養臟湯。

病氣大退。正氣未復。當補脾。且如瀉痢止。脾胃虛。難任飲食。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劑。若補養其脾。胃氣足。自然能飲食。宜錢氏方中異功散。設或喜嗜飲食太過。有傷脾胃。而心腹痞滿。嘔逆噁心。則不拘此例。當權用橘皮枳朮丸。一服得快勿再服。若飲食調節無傷。則胃氣和平矣。

白話文:

病情大退,但身體正氣尚未恢復,此時應該要補脾。就好比腹瀉停止後,脾胃虛弱,難以消化飲食,不能一概使用攻伐之劑。若能補養脾胃,胃氣充足,自然就能飲食。適合使用錢氏方的異功散。設若喜愛飲食過度,傷害到脾胃,導致心腹痞滿、噁心嘔吐,則不能拘泥於此例,應當適當地使用橘皮枳朮丸。一服後症狀緩解就不要再服用。若能調節飲食,不傷脾胃,則胃氣就能恢復平和。

【堅中丸】,治脾胃受濕。滑泄注下。

白話文:

【堅中丸】,適用於脾胃受濕導致的腹瀉、洩瀉。

黃連(去須),黃柏赤茯苓(去皮),澤瀉白朮(各一兩),陳皮,肉豆蔻,人參白芍藥,官桂,半夏曲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黃連(去須):除去黃連的根鬚。

黃柏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燥濕、解毒止痢的功效。

赤茯苓(去皮):除去赤茯苓的外皮。赤茯苓具有利尿消腫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
澤瀉:一種水生植物,具有利尿消腫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白朮(各一兩):白朮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止瀉的功效。

陳皮:曬乾成熟的橘皮,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肉豆蔻:一種香料,具有溫中止瀉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
人參:一種名貴中藥材,具有補氣益血、強身健體的功效。

白芍藥:一種中藥材,具有養血調經、止痛的功效。

官桂:一種桂皮,具有溫中止瀉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
半夏曲(各半兩):半夏曲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化痰止嘔、消食導滯的功效。

上十一味為末。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。溫米飲送下。食前。

純陽真人養臟湯,治下痢赤白。

白話文:

【純陽真人養臟湯】,治療拉肚子,(糞便)顏色發紅或發白。

取十一種中藥研成細末。將(研好的)藥末浸泡在熱湯中的饅頭中,丸成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七十顆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。應在飯前服用。

人參,當歸,白朮(各六錢),官桂,甘草(各八錢),肉豆蔻(半兩),木香(一兩六錢),訶子(一兩二錢),白芍藥(一兩六錢),罌粟殼(三兩六錢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當歸、白朮(各十八公克),肉桂、甘草(各二十四公克),肉豆蔻(十五公克),木香(四十八公克),訶子(三十六公克),白芍藥(四十八公克),罌粟殼(一百零八公克)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食前溫服。

白話文:

每服藥材四錢重。加入一杯半的水。煎煮至藥水剩八分之一時。去除藥渣。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【水煮木香膏,治脾胃受濕。臟腑滑泄。腹中疼痛。日夜無度。腸鳴水聲。不思飲食。每欲痢時。裡急後重。或下赤白。或便膿血。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【水煮木香膏】,用於治療脾胃受濕、臟腑滑泄、腹中疼痛、日夜無度、腸鳴水聲、不思飲食、每欲痢時、裡急後重、或下赤白、或便膿血。

御米殼(蜜水浸濕炒黃。六兩),乳香(研),肉豆蔻,縮砂(各一兩半),當歸,白芍藥,木香,丁香,訶子皮,藿香,黃連(去須),青皮(去白。各一兩),乾薑(炮。半兩),甘草(炙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一兩),枳實(麩炒。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御米殼(用蜂蜜水浸泡後炒至金黃色,六兩)

  • 乳香(研磨成粉,一兩半)

  • 肉豆蔻(一兩半)

  • 縮砂(一兩半)

  • 當歸(一兩)

  • 白芍藥(一兩)

  • 木香(一兩)

  • 丁香(一兩)

  • 訶子皮(一兩)

  • 藿香(一兩)

  • 黃連(去須,一兩)

  • 青皮(去白色部分,一兩)

  • 乾薑(炮製過,半兩)

  • 甘草(炙製過,一兩)

  • 厚朴(用薑製過,一兩)

  • 陳皮(一兩)

  • 枳實(用麩炒過,半兩)

上十七味為細末。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水一盞。棗一枚擘開。煎至七分。和渣。稍熱。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十七味研磨成細末,加入蜂蜜製成如彈子般大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搭配一碗水和一枚切開的紅棗。將其煎煮至水量減少七分之一,連同渣滓一起服用。在進食前服用,水溫稍熱即可。

丁巳年八月。從軍過鄧。時值霖雨。民多痢疾。遂得白朮安胃散聖餅子。於高仲寬處傳之。用之多效。故錄於此。

白話文:

丁巳年(1517 年)八月份,跟隨軍隊經過鄧縣。當時正值連綿暴雨,人們大多患了痢疾。於是我得到了白朮安胃散、聖餅子的藥方,從高仲寬那裡傳授。使用後效果很好,因此把它記錄下來。

【白朮安胃散,治一切瀉痢。無問膿血相雜。裡急後重。窘痛。日夜無度。及治小腸氣痛。婦人臍下虛冷。併產後兒枕塊痛。亦治產後虛弱。寒熱不止者。

白話文:

【白朮安胃散】,治療一切拉肚子。無論是膿和血混雜。裡急後重。痙攣疼痛。日夜沒完沒了。以及治療小腸刺痛。婦女臍下虛寒。以及產後產婦枕塊疼痛。也治療產後虛弱。寒熱不止的人。

御米殼(三兩。去頂帶。蜜拌炒),茯苓(去皮),車前子,白朮(各一兩),烏梅肉,五味子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御米殼(三兩,去除外殼和內膜,並用蜂蜜拌炒),茯苓(去皮),車前子,白朮(各一兩),烏梅肉,五味子(各半兩)

上六味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空心溫服之。

【聖餅子】,治瀉痢赤白。臍腹撮痛。久不愈者。

定粉,密陀僧,舶上硫黃(各三錢),黃丹(二錢),輕粉(少許)

白話文:

【聖餅子】,治療瀉痢出血或白色黏液便。臍腹絞痛。久治不癒者。

成分:

定粉 三錢 密陀僧 三錢 舶上硫黃 三錢 黃丹 二錢 輕粉 少許

用法:

每次取五錢藥材,加兩碗水煎煮至一碗。去渣,空腹溫服。

上五味為末。入白麵四錢匕。滴水丸如指頭大。捻成餅。陰乾。食前溫漿水磨下。大便黑色為效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五種藥材碾磨成末粉,混入四錢的白麵,滴入少量水,搓成指頭大小的丸子。把丸子捏成餅狀,陰乾。在飯前以溫水送服。如果大便呈黑色,即表示藥效產生。

南白膠香散,治脾胃虛寒。滑腸久瀉。臍腹疼痛無休止時。

白話文:

【南白膠香散】,治療脾胃虛寒。腸道滑溜,腹瀉時間長。臍部和腹部疼痛不止。

御米殼(四兩。醋炒),龍骨,南白膠香(各三兩),甘草(七錢。炙),乾薑(半兩。炮)

白話文:

  • 御米殼(四兩):炒香的稻穀殼,具有健脾益氣、固澀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龍骨(三兩):龍骨是恐龍的化石,具有平肝潛陽、鎮靜安神、止血的功效。

  • 南白膠香(三兩):南白膠香是從一種叫做「白膠香樹」的植物上採集的樹脂,具有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(七錢,炙):炙甘草是經過火烤過的甘草,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乾薑(半兩,炮):炮乾薑是經過炮製的乾薑,具有溫中止瀉、散寒回陽的功效。

上五味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前。忌冷物傷胃。

豆蔻燥腸丸,治沉寒涸冷泄痢。腹痛後重。

白話文:

【良方】豆蔻燥腸丸

治療沉寒涸冷引起的腹瀉痢疾。症狀為腹痛、下墜感。

使用方法:

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。過濾後,趁溫熱服用。服用時間應在用餐前。

注意事項:

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以免損傷胃部。

附子(炮。去皮),赤石脂(各一兩),舶上硫黃,良薑(切炒),肉豆蔻,乾薑(各半兩。炮)

白話文:

  1. 附子(經過炮製,去皮):1兩

  2. 赤石脂:1兩

  3. 舶上硫黃:半兩

  4. 良薑(切片後炒過):半兩

  5. 肉豆蔻:半兩

  6. 乾薑(經過炮製):半兩

上六味為末。酷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米湯下。食前。忌生冷硬物及油膩物。

玉粉散,治冷極泄瀉久作。滑腸不禁。不思飲食。服之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將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。將這些藥末加入冷水製作成膏狀,並搓成直徑約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以米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忌食生冷硬物及油膩食物。

紅豆(揀淨),大附子(炮。去皮臍),乾薑(炮。各半兩),舶上硫黃(另研。二錢半)

白話文:

  • 紅豆(挑選乾淨)

  • 大附子(炮製,去除外皮和肚臍)

  • 炮製乾薑(各半兩)

  • 進口硫磺(另行研磨,二錢半)

上四味為末。入研藥勻。每服二錢。空心半稀半稠粟米飲下。至晚又一服。重者十服必效。輕者三五服安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四種藥材磨成細粉,並與其他藥材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於空腹時用半稀半稠的粟米粥送服。至晚上再服用一次。病情嚴重的患者服用十次一定有效。病情較輕的患者服用三五次即可痊癒。

玉粉丹,逐化虛中積。止膿血痢。撮痛。裡急後重。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玉粉丹,可以逐漸化解中焦的積滯。可以止膿樣血痢、腹痛。裡急腹痛、大便頻繁急迫,都能夠治療。

定粉(半兩),粉霜(三錢),延胡(三錢),膩粉(一錢),石燕子(一個半)

白話文:

定粉(12克),粉霜(9克),延胡(9克),膩粉(3克),石燕子(一個半)

上先杵石燕、延胡為末。入乳缽內。共粉霜等一處。研如粉。雞清丸豌豆大。每服三丸至五丸。溫米飲下。食前臨臥。不論老弱妊婦產人。皆可服之。粥飲下五丸。或另丸一等麻子大。量小兒大小。夜臥溫米飲下五七丸。漸服十丸。忌油膩黏滑冷硬等物

白話文:

首先將石燕、延胡索搗成粉末,放入研缽中,加入適量粉霜等藥物,一起研磨成細粉。再加入雞蛋清,揉成豌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用溫米湯送服。可以在飯前或睡前服用,不論老年人、體弱者、孕婦或產婦都可以服用。如果服用粥飲,可以服用五丸;也可以另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根據兒童的體型服用。晚上睡覺時,用溫米湯送服五到七丸,逐漸增加到十丸。忌食油膩、黏滑、生冷、堅硬等食物。

桃花丸,治腸胃虛弱。冷氣乘之。臍腹攪痛。下痢赤白。

赤石脂,乾薑(炮。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桃花丸

治療腸胃虛弱,受寒氣影響,導致臍腹部攪痛,腹瀉呈赤白色。

成分:

赤石脂,乾薑(以炮製方式處理,各等分)

上為末。麵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溫米飲下。空心食前。日三服。一方治禁口痢。驗。梨一枚去心。入好蜜一匙。煨過食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粉末,作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米水送服,空腹飯前。每天服用三次。另一方治療禁口痢,驗方。梨一個,去核。加入一匙好蜂蜜,煨熟後食用。

玄青丸,治下痢勢惡。頻並窘痛。或久不愈。諸藥不止。須吐下之。以開除濕熱。痞悶積滯。而使氣液宣行者。宜以逐之。兼宣利積熱。酒食積。黃瘦中滿。水氣腫。腹脹。兼治小兒驚疳、積熱、乳癖等證。

白話文:

【玄青丸】,治療腹瀉嚴重,經常並伴有絞痛。有時候久治不愈,各種藥物都治不好。需要吐下,來清除濕熱,痞悶積滯,讓氣血流動。適合用來驅逐積熱,酒食過度導致的積食,黃瘦腹滿,水腫,腹脹。還可以治療小兒驚疳、積熱、乳癖等疾病。

牽牛(頭末二兩),青黛(一兩),黃連,黃柏,大黃甘遂芫花(醋拌炒),大戟(各半兩),輕粉(二錢)

白話文:

牽牛(頭尾二兩)、青黛(一兩)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甘遂、芫花(用醋拌炒)、大戟(各半兩)、輕粉(二錢)

上九味為末。研勻。水丸小豆大。初服十丸。再服加十丸。空心日午臨臥三服。以快利為度。後常服十五丸。數日後得食力。痢病未痊者。徐加。再取利。利後卻常服。以意消息。病去為度。後隨證止之。小兒丸如黍米大。退驚疳積熱。不須下者。常服十丸。

白話文:

將這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均勻攪拌。用清水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第一次服用十粒,第二次服用二十粒,空腹、中午、睡前各服用一次。以排泄通暢為服用標準。之後經常服用十五粒。幾日後就能進食了。痢疾未痊癒的,慢慢增加服用量。再次排泄通暢後,改回常服。依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,以疾病痊癒為標準。之後根據具體症狀停止服用。小兒丸藥如黍米大小,用於退驚癇、疳積熱。不需瀉下的,常服十粒。

阿膠梅連丸,治下痢。無問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諸證。

白話文:

【阿膠梅連丸】

用於治療各種下痢症狀,無論是新發的還是舊疾的,以及紅色、白色、青色、黑色、疼痛等症狀。

阿膠(淨草灰炒透研。如研不細者。再炒研細盡)烏梅肉(炒),黃連,黃柏(炒),赤芍藥,當歸(炒),赤茯苓(去皮),乾薑(炮。各等分),

白話文:

阿膠(用乾淨的草灰炒透,研磨成細末。如果研磨不夠細,就再炒一炒,直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)

烏梅肉(炒過)

黃連

黃柏(炒過)

赤芍藥

當歸(炒過)

赤茯苓(去皮)

乾薑(炮製過)

各味藥材等量。

上八味為末。入阿膠末和勻。水丸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。溫米飲送下。食前。

白話文:

將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。加入阿膠細末,拌勻。用溫水將藥材捏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十顆丸劑。以溫熱的米湯送服。在進食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