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四 (2)
卷十四 (2)
1. 治積要法
許學士云。大抵治積。或以所惡者攻之。或以所喜者誘之。則易愈。如硇砂、阿魏治肉積。神麯、麥櫱治酒積。水蛭、虻蟲治血積。木香、檳榔治氣積。牽牛、甘遂治水積。雄黃、膩粉治涎積。礞石、巴豆治食積。各從其類也。若用群隊之藥分其勢。則難取效。須是認得分明是何積聚。兼見何證。然後增減酌量用藥。不爾反有所損。要在臨時通變也。
白話文:
許學士說:一般來說,治療積聚的疾病,可以用所厭惡的東西來攻之,或用所喜愛的東西來誘導,這樣就容易治癒。比如,硇砂、阿魏治療肉積;神曲、麥芽治療酒積;水蛭、虻蟲治療血積;木香、檳榔治療氣積;牽牛、甘遂治療水積;雄黃、膩粉治療涎積;礞石、巴豆治療食積。這些都是根據積聚的種類來選擇藥物。如果使用多種藥物來同時治療,則難以取得效果。必須要明確是什麼積聚,兼見哪些證狀,然後再酌情增減藥物。否則,反而會有損傷。關鍵是要在治療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藥物。
2. 養正積自除
真定王君用。年一十九歲。病積。臍左連脅如覆杯。腹脹如鼓。多青絡脈。喘不能臥。時值暑雨。加之自利完穀。日哺潮熱。夜有盜汗。以危急來求。予往視之。脈得浮數。按之有力。謂病家曰。凡治積非有毒之劑攻之則不可。今脈虛弱如此。豈敢以常法治之。遂投分滲益胃之劑。
白話文:
真定王姓男子向我求醫。他十九歲,患有腹部積累的疾病。從臍左側一直連接到脅部的地方,隆起如覆蓋的杯子。腹部脹大如鼓,並且有很多青色的脈絡。他喘不過氣,連臥都做不到。當時正是暑熱多雨的季節,加上他腹瀉嚴重,出現了嚴重的潮熱。晚上則有盜汗。他因為病情危急前來就醫。我去看了他,發現他的脈象浮數。但是按壓脈搏時卻很有力。我對他的家人說,治療積累的疾病,如果不使用有毒的藥物攻之,便不可奏效。但是他現在的脈象虛弱,我怎麼敢用常規的方法來治療他呢?於是我開了一副分滲益胃的藥方。
數服而清便自調。雜以升降陰陽。進食和氣。而腹大減。胃氣稍平。間以削之。不月餘良愈。先師嘗曰。潔古老人有云。養正積自除。猶之滿坐皆君子。縱有一小人。自無容地而出。今令真氣實、胃氣強、積自消矣。潔古之言。豈欺我哉。內經云。大積大聚。衰其大半而止。
滿實中有積氣。大毒之劑尚不可過。況虛中有積者乎。此亦治積之一端也。邪正虛實。宜精審焉。
白話文:
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,大便通暢,自然調整。配合升降陰陽的藥物,飲食和氣,腹脹也逐漸減輕,胃氣也逐漸平復。偶爾再用藥物削減積滯,不到一個月,病症痊癒了。我的老師曾經說,古人的養生書上說;「養正積自除」,就好比滿屋子都是君子,即使有一個小人,因為沒有容身之地,也會自行離開。現在讓真氣充實,胃氣強健,積滯自然就消除了。古人的話誠不欺我。內經上說:「大積大聚,衰其大半而止」。
內容充實且有積滯的證型。毒性猛烈的藥物尚不可過度使用。何況是虛弱的體質中又有積滯呢?這也是治療積滯的一種方法。辨別邪氣、正氣、虛證、實證的性質,應當精細審慎。
3. 腹中諸蟲
【烏梅丸】,治臟寒蛔蟲動作。上入膈中。煩悶嘔吐。時發時止。得食即嘔。常自吐蛔。有此證候。謂之蛔厥。此藥主之。又治久痢。
白話文:
【烏梅丸】,治療臟寒蛔蟲動作,蛔蟲向上進入膈中,煩悶嘔吐,有時發作有時停止,吃一點東西就嘔吐,常常自己吐出蛔蟲,出現這些徵候叫做蛔厥,這劑藥可以治療它。另外也治療長時間的痢疾。
烏梅(三百個),黃柏(炙),細辛(去苗),肉桂(去粗皮),附子(炮。去皮臍),人參(去蘆。各六兩),乾薑(炮。十兩),當歸(去蘆。四兩)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。微炒出汗用。四兩),黃連(去須。十六兩)
白話文:
烏梅(300 顆)、黃柏(炙)、細辛(去除根須)、肉桂(去除粗皮)、附子(炮製,去皮臍),人參(去除蘆頭,各六兩)、乾薑(炮製,十兩)、當歸(去除蘆頭,四兩)、蜀椒(去除眼睛並封閉開口者,微炒至出汗使用,四兩)、黃連(去除須子,十六兩)。
上異搗篩。合治之。以酒浸烏梅一宿。去核。蒸之令熟。用米飯熟搗成泥。和藥令相得。納臼中。與煉蜜杵二千下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。溫米飲下。食前服。
【化蟲丸】
白話文:
將上異搗碎,並且過篩,然後與合治的材料混合在一起,再加入酒浸泡烏梅一晚上,並將烏梅核去掉。接著將烏梅蒸熟,並且用米飯煮熟後搗成泥,再將藥物與米飯泥混合均勻,放入臼中,並用煉製過的蜂蜜搗杵兩千次。將藥物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,並且在飯前服用。
化蟲丸
組成:
- 皁角子(炒)二錢
- 訶子(炒)二錢
- 木鱉子(炒)二錢
- 枳殼(炒)二錢
- 檳榔(炒)二錢
- 榧子(炒)二錢
- 榧仁(炒)二錢
- 使君子(炒)二錢
- 訶黎勒(炒)二錢
- 白礬(炒)二錢
- 檳榔(炒)二錢
製法:
將上藥共研為細末,蜜丸如梧桐子大。
用法:
每服五至十丸,空腹溫酒送下。
主治:
腹痛、腹瀉、蛔蟲病。
鶴蝨(去土),檳榔,苦楝根(去浮皮),胡粉(炒。各一兩),白礬(枯。二錢半)
白話文:
-
鶴蝨(去除泥土):在中醫裡,鶴蝨是指一種常見的藥用植物,又名「土茯苓」或「三葉草」,具有利尿通淋、清熱解毒、健脾益氣等功效。
-
檳榔:是一種常見的熱帶水果,在中醫中,檳榔具有行氣活血、燥濕化痰、驅蟲殺菌等功效。
-
苦楝根(去除表皮):苦楝根是苦楝樹的根部,在中醫中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、殺蟲抗菌等功效。
-
胡粉(炒):胡粉是一種由貝殼或石頭研磨而成的白色粉末,在中醫中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、收斂止血等功效。
-
白礬(枯):白礬是一種無色的或白色的結晶體,在中醫中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、斂瘡生肌等功效。
因此,這五種藥物組合在中醫中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、消腫止痛、殺蟲抗菌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、皮膚瘙癢、風濕痹痛等疾病。
上為末。水糊丸如麻子大。小兒疾病。多有諸蟲。或因臟腑虛弱而動。或因食甘肥而動。其動即腹中疼痛發作。積聚往來上下。痛有休止。亦攻心痛則哭不休。閤眼仰身撲手。心神悶亂。嘔噦涎沫。或吐清水。四肢羸困。面色青黃。飲食雖進。不生肌肉。或寒或熱。沉沉默默。
白話文:
研磨成細末。加水做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劑。小兒生病,多是由於體內有蟲子。或因臟腑虛弱而引起蟲子活動,或因吃甘肥的食物而引起蟲子活動。蟲子活動起來就會導致腹中疼痛發作,積聚在體內來回竄動,疼痛有時會停止。蟲子攻心疼痛,哭鬧不止。緊閉雙眼,仰身撲打,心神煩悶。嘔吐膿痰,或吐清水。四肢軟弱無力,面色青黃。即使進食,也不能長出肌肉。忽冷忽熱,沉默不語。
不的知病之處。其蟲不療。則子母相生。無有休止。長一尺則能害人。一歲兒服五丸。溫漿水入生油一兩點。打勻下之。溫米飲亦得。不拘時候。其蟲細小者皆化為水。大者自下。
白話文:
如果不清楚病蟲害的部位,就不要用藥。如果用藥不對,反而會使母蟲繼續產卵,子蟲源源不斷地孵化出來,永遠沒有盡頭。蟲長到一尺長的時候,就會開始危害人。一歲的兒童服用五丸藥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,並在湯中滴入一兩滴生油,攪拌均勻後服用。也可以用溫熱的米湯送服,不拘泥於時間。蟲子細小的會化成水,大一點的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。
【補金散】,治諸般蟲。
鶴蝨(生),雷丸,定粉,錫灰(各等分)
白話文:
補金散
用於治療各種蟲病。
原料:
- 生鶴蝨
- 雷丸
- 定粉
- 錫灰(均等分)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空心食前。少油調下。又用豬肉一兩。燒熟。糝藥在上。細嚼亦得。每服藥時。用雞翎、甘遂末一錢。與前藥一處服之。其蟲自下矣。
【雷金散】,治諸蟲。
白話文:
以上方法就是草藥的末藥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空腹飯前服用。少用油調味後服用。再用一兩豬肉,燒熟後,把藥末放在豬肉上,細嚼也可以。每次服用藥物時,用雞毛、甘遂末一錢,與前面的藥物一起服用。蛔蟲自然會排出來。
【雷金散】,治療各種蟲害。
雷丸(末。八分),鬱金(末。七分),黑牽牛(末。一錢半)
白話文:
雷丸(研成粉末,八分),鬱金(研成粉末,七分),黑牽牛(研成粉末,一錢半)
上三件末。和勻。以生油調下三兩匙。飯壓之。
【化蟲散】,取寸白蟲。
黃丹(半兩炒),錫灰(一兩羅),定粉(二兩)
白話文:
化蟲散
取寸白蟲。 黃丹(半兩,炒過),錫灰(一兩,過篩),定粉(二兩)
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細粉,均勻混合。用生油調成糊狀,取三兩匙。敷在患處,用飯團壓住。
上同研極細末。每服一錢。先燒豬肉五片。吃了後。以生油一口許調藥服。至晚取下。婦人有胎不可服。李副統女子菊花年十三。一服取蟲一抄。終身不發。
白話文:
把蟲體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重。先烤五片豬肉,吃完後用少量生油調藥服用。等到晚上再將蟲體取出。婦女懷孕期間不可服用。李副統的女兒菊花,年紀十三歲,服用一劑就取出蟲體一大把,從此以後就沒有再發作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