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6)

1. 煩躁門

發汗吐下後。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必反覆顛倒。心中懊憹。梔子豉湯主之。若汗若下之後而煩熱者。胸中窒者。亦以梔子豉湯。仲景云。病人舊微溏者。不可與之。

白話文:

在發汗、吐下之後,仍然有虛煩不安,無法入睡的症狀,如果狀況較劇烈的話,患者必反覆翻轉身體,心中懊惱煩亂。這時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。如果發汗、吐下之後,仍然煩熱,胸中鬱悶窒塞,這時也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。仲景說,如果患者平常就輕微拉肚子,就不可以用這個方。

【梔子豉湯】

肥梔子(四兩。碎),豆豉(半合)

上水二盞。先煎梔子至一盞。下豉同煎七分。服加吐。止後服。一云。快利止後服。

白話文:

梔子豉湯

上好的梔子(四兩,搗碎),豆豉(半合)

加入兩碗水。先煎煮梔子至剩一碗。加入豆豉共煮,煮至剩七分。服下後催吐。吐後再服。另一說法:腹瀉停止後再服。

硃砂安神丸,治心神煩亂。怔忡不安。兀兀欲吐。胸中氣亂而有熱。若懊憹之狀。皆膈上血中伏火。蒸蒸而不安。宜從權衡法。以鎮陰火之浮行。以養上焦之元氣。

白話文:

【硃砂安神丸】,是用來治療心神煩亂、怔忡不安、噁心嘔吐、胸中氣亂伴隨熱感、類似於懊惱的情緒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膈上血中潛伏的虛火,蒸騰而不安所致。應該採用權衡法來治療,以鎮壓虛火的上浮,以滋養上焦的元氣。

硃砂(一錢。另研。水飛。陰乾),黃連(去須淨。一錢二分),生地黃(三分),當歸(去蘆),甘草(炙。各半錢)

白話文:

硃砂(一錢。另行研磨。水飛。陰乾),黃連(去除須根。一錢二分),生地黃(三分),當歸(去蘆),甘草(炙。各半錢)

上為末。酒浸蒸餅。丸如黍米大。硃砂為衣。每服十五丸。津唾送下。食後。此緩治之理也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成粉末。用酒浸泡蒸餅,蒸餅浸透後取出捏成像黍米般大小的丸藥。再用硃砂塗在外層做外衣。每次服十五丸,用唾液送服,飯後服用。這是緩和治療的方法。

內經曰。熱淫所勝。治以甘寒。以苦瀉之。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。除濕熱而為君。甘草、生地黃之甘寒。瀉火補氣。滋生陰血以為臣。當歸補血不足。硃砂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,這是熱濕邪氣侵犯造成的。治療時,用甘寒的藥物來調理身體,用苦味的藥物來瀉熱。使用黃連的苦寒來除去心煩,清除濕熱,作為君藥。甘草、生地黃的甘寒,瀉火補氣,滋生陰血,作為臣藥。當歸,補血養血。硃砂,能收斂浮越的火氣,安神寧心。

八物定志丸,平補心氣。安神鎮驚。除膈熱痰實。

白話文:

[八物定志丸]

平衡補充心氣,安撫神經,鎮靜驚悸。清除橫膈膜熱氣和痰液鬱積。

遠志(去心),菖蒲,麥門冬茯神,白茯苓(去心。各一兩),白朮(半兩),人參(一兩半),牛黃(二錢。另研)

白話文:

  • 遠志(去掉中心):能寧心安神、健忘失眠。

  • 菖蒲(全草):能健胃、利尿、安神。

  • 麥門冬(去蕊):能養陰潤燥、清熱除煩。

  • 茯神(去心):能寧心安神、健忘失眠。

  • 白茯苓(去心):能利水消腫、健脾益氣。

  • 白朮(半兩):能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。

  • 人參(一兩半):能大補元氣、益氣生津。

  • 牛黃(二錢,另研):能清熱解毒、鎮驚安神。

上為末。入牛黃勻。煉蜜丸如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每服二三十丸。熟水送下。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牛黃磨成粉,與蜜混合均勻。搓成桐子大小的蜜丸,以硃砂為外衣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隨時都可以服用。

2. 胸膈痞

人參利膈丸,治胸中不利。痰嗽喘滿。利脾胃壅滯。調大便秘利。推陳致新。消飲進食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利膈丸】

效用:治療胸中氣機不暢,痰液壅滯,咳嗽氣喘,胸悶腹脹,脾胃壅滯,大便祕結,促進新陳代謝,消散積滯食物,增進食慾。

藿香(一錢半),當歸(三錢),木香檳榔(各二錢半),人參(三錢),甘草(炙。五錢),厚朴(薑製。二兩),枳實(五錢),大黃(酒浸焙。一兩)

白話文:

藿香(一錢半)、當歸(三錢)、木香、檳榔(各二錢半)、人參(三錢)、甘草(炙。五錢)、厚朴(薑製。二兩)、枳實(五錢)、大黃(酒浸焙。一兩)

上為末。滴水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食後溫湯送下。此治膈氣之聖藥也。一方。湯浸蒸餅丸亦可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打成粉末。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飯後用溫熱的湯送服。這是治療膈氣的聖藥。另一個配方是將藥物浸泡在湯中,然後蒸成餅狀再丸狀。

桔梗枳殼湯,治傷寒痞氣。胸膈欲絕。

枳殼(去穰。麩炒),桔梗(各等分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

赤茯苓湯,治傷寒嘔噦。心下滿。胸膈宿有水氣。頭眩心悸。

白話文:

桔梗枳殼湯

治療傷寒痞氣,胸膈疼痛難忍,感覺就要窒息。

  • 枳殼(去穰,炒焦)
  • 桔梗(各等量)

上藥搗碎。每次取一兩藥粉,加水二碗煎至剩一碗,去渣。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

赤茯苓湯

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、噁心,心下滿悶,胸膈積有水氣,頭暈心悸。

  • 赤茯苓
  • 澤瀉
  • 白朮
  • 炙甘草
  • 半夏
  • 生薑
  • 大棗(去核)

上藥搗碎,每次取一兩藥粉,加水二碗煎至剩一碗,去渣。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

人參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),白朮川芎半夏(湯泡七次。各半兩)

白話文:

人參(去掉根鬚),赤茯苓(去掉外皮),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。各一兩),白朮,川芎,半夏(用溫水浸泡七次。各半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。

通氣湯,主胸膈氣逆。

白話文:

【通氣湯】,主治胸中氣逆。

每服四錢,加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到只剩一盞,濾去渣滓。溫熱服用,不拘何時。

桂(去皮。三錢),生薑(六錢),吳茱萸(炒。四錢),半夏(湯泡。八錢),大棗(四個)

白話文:

桂皮(去皮,三錢),生薑(六錢),吳茱萸(炒過,四錢),半夏(用熱水泡過,八錢),大棗(四個)

上㕮咀。用水一升。煎取四合。分作三服。放溫服之。對病增損。

白話文:

將一升水倒入鍋中,煎煮取四合的藥汁。將藥汁分成三份,趁溫熱時服用。根據病情增減藥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