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三 (1)
卷十三 (1)
1. 瘡腫門
丙午歲。予居藁城。人多患疔瘡。縣尹董公謂予曰。今歲患疔瘡者極多。貧民無力醫治。近於史侯處得數方。用之無不效。官給藥錢。君當舍手醫之。遂諾其請。董公榜示通衢。有患疔瘡者。來城中羅謙甫處取藥。如此一年餘。全活者甚眾。保生鋌子、千金托裡散、神聖膏藥、破棺丹。凡四方。至元戊寅歲。董公拜中書左丞兼樞密院事。
【保生鋌子】,治疔瘡背疽瘰癧。一切惡瘡。
白話文:
丙午年,我住在藁城,很多人都患了疔瘡。縣尹董公對我說,今年患疔瘡的人極多,貧民無力醫治,我最近從史侯那裏得到了幾個方子,用過之後效果都很顯著,官府也給了藥錢。您應該放下手頭的工作為他們醫治。我答應了他的請求。董公在通衢張貼告示:患有疔瘡的,都可以到城中羅謙甫處領取藥物。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多,痊癒的人很多。保生鋌子、千金託裡散、神聖膏藥、破棺丹,這四種藥在各地都非常有名。直到元朝的戊寅年,董公被拜為中書左丞兼樞密院事。
保生鋌子,治療疔瘡、背疽、瘰癧。所有惡瘡。
金腳信,雄黃,硇砂(各二錢),麝香(一錢),輕粉(半大匣。重二錢),巴豆(四十九粒。文武火炒研)
白話文:
-
金腳信:一種亮白色的中藥,源自一種礦物的碎屑。
-
雄黃:一種橙色的礦產物,主要成分是硫化砷。
-
硇砂:一種深紅色的礦產物,主要成分是硫化汞。
-
麝香:一種濃烈的香料,取自雄性麝鹿的香囊。
-
輕粉:一種白色的粉末,主要成分是碳酸鉛。
-
巴豆:一種黑色的種子,主要成分是蓖麻毒素。
上為極細末。用黃蠟五錢溶開。將藥和成鋌子。冷水浸少時取出。旋丸捏作餅子。如錢眼大。將瘡頭撥開。安一餅子。次用神聖膏貼。後服托裡散。若瘡氣入腹危者。服破棺丹。
【神聖膏藥】,治一切惡瘡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用五錢黃蠟溶開,將藥材和黃蠟混合成條狀。然後浸泡在冷水中一會兒,取出後搓成如錢眼大小的藥餅。用器具將瘡口撐開,將藥餅敷在瘡口上。然後再用神聖膏貼在藥餅上。之後服用託裡散。如果瘡氣侵入腹部,有生命危險時,服用破棺丹。
神聖膏藥,可治所有惡瘡。
當歸,藁本(各半兩),沒藥(二錢),黃丹,黃蠟(各二兩),乳香(二錢),琥珀(二錢半),白芨(二錢半),膽礬,粉霜(各一錢),白膠香(三兩),清油(一斤),木鱉子(五十個。去皮),巴豆(十五個。去皮),槐枝,柳枝(各一百二十條)
白話文:
當歸、藁本(各半兩),沒藥(二錢),黃丹、黃蠟(各二兩),乳香(二錢),琥珀(二錢半),白芨(二錢半),膽礬、粉霜(各一錢),白膠香(三兩),清油(一斤),木鱉子(五十個。去皮),巴豆(十五個。去皮),槐枝、柳枝(各一百二十條)。
當歸、藁本各半兩,沒藥二錢,黃丹、黃蠟各二兩,乳香二錢,琥珀二錢半,白芨二錢半,膽礬、粉霜各一錢,白膠香三兩,清油一斤,木鱉子五十個,去皮。巴豆十五個,去皮。槐枝、柳枝各一百二十條。
白話文:
當歸、藁本各半兩,沒藥二錢,黃丹、黃蠟各二兩,乳香二錢,琥珀二錢半,白芨二錢半,膽礬、粉霜各一錢,白膠香三兩,清油一斤,木鱉子五十個,去皮。巴豆十五個,去皮。槐枝、柳枝各一百二十條。
上件一處。先將槐柳枝下油內熬焦。取出不用。後下余藥。熬至藥焦。亦取出不用。將油澄清。下黃丹再熬成膏。用緋帛攤之。立有神效。
【千金托裡散】,治疔瘡發背。一切惡腫。
白話文:
在一個地方。先將槐柳枝在油內熬焦。取出不用。然後放進其他藥物。熬到藥物焦了。也取出不用。將油澄清。放進黃丹再熬成膏。用紅色的布將膏藥攤開。立刻就有神效。
千金託裡散
**功效:**治療疔瘡發於背部,以及各種惡性腫瘤。
組成:
- 黃連二兩,
- 巴豆一兩,
- 常山二兩,
- 大黃一兩,
- 硃砂一兩,
- 枯礬、丹砂各半兩。
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為細末,混合均勻。
**用法:**用醋調和藥末,敷於患處,每日換藥一次。
官桂,人參,甘草,川芎,香白芷,芍藥(各一兩),木香,沒藥(各三錢),乳香(二錢),當歸(半兩),連翹(一兩二錢),黃耆(一兩半),防風,桔梗,厚朴(各二兩)
上十五味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酒一大盞。煎三二沸。和渣溫服。無時。
【破棺丹】,治瘡腫一切風熱。
白話文:
-
官桂、人參、甘草、川芎、香白芷、芍藥(各60克)
-
木香、沒藥(各15克)
-
乳香(10克)
-
當歸(30克)
-
連翹(75克)
-
黃耆(90克)
-
防風、桔梗、厚朴(各120克)
【破棺丹】,用來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各種瘡腫。
使用方法: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 用一大盞酒,將藥材煎煮至沸騰兩三次。 趁藥渣還有餘溫時,連同湯藥一起服用。 服用時間不限。
大黃(二兩。半生半熟),芒硝,甘草(各一兩)
白話文:
大黃(四十分之一斤,一半生一半熟)、芒硝、甘草(各二十四分之一斤)
上為末。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半丸。食後。茶清、溫酒任化下。童便半盞研化服亦得。忌冷水。
【二仙散】,治疔腫惡瘡。太醫院李管勾傳。
白礬(生用),黃丹(各等分。一方加雄黃少許。更捷)
白話文:
將煉好的蜜丸做成彈珠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半丸。飯後服用。以茶水或溫酒化開服用,也可以用童子尿半杯化開服用。忌食冷水。
【二仙散】,用於治療疔瘡惡腫。此藥方據說是太醫院李管勾所傳授。
藥材:白礬(生用)、黃丹(各等分。另一種方劑中加入少許雄黃。效果更佳)
上各另研。臨用時各抄少許和勻。三稜針刺瘡見血。待血盡。上藥。膏藥蓋之。不過三易。決愈。曲陽縣慈順里劉禪師。善治瘡瘍瘰癧。其效更捷。壬子歲孟春。詔到六盤山。回瓜忽都地而住冬。朝夕相從。傳得四方。太乙膏、玉燭散、克效散、翠玉膏。用之每有神效。甲寅歲仲秋。王師還。遣使送禪師回鄉里。賜院門額曰慈濟禪院。
白話文:
把上述藥物分別研磨成細末,要使用時,分別加入少量混合均勻。用三棱針刺破瘡口,讓血全部流盡。然後把上述藥物敷上去,用膏藥貼住,不用換藥超過三次,一定能治癒。曲陽縣慈順裏劉禪師,擅長治療瘡、腫、瘰癧等疾病,療效非常顯著。壬子年孟春,詔書到六盤山,回瓜忽都停留過冬,早晚常在一起,禪師藥方的名聲傳遍了各地。太乙膏、玉燭散、克效散、翠玉膏等藥方,用起來常常有奇效。甲寅年仲秋,王師班師回朝,派使臣送禪師回到家鄉,並賜予「慈濟禪院」的額匾。
【太乙膏】,治癧子瘡。神效。
腦子(一錢。研),輕粉,乳香(各二錢。研),麝香(三錢。研),沒藥(四錢。研),黃丹(五兩)
白話文:
太乙膏能治癧子瘡,效果奇佳。配方如下:豬腦一錢、輕粉、乳香各二錢、麝香三錢、沒藥四錢、黃丹五兩,研磨成粉末備用。
上用清油一斤。先下黃丹熬。用柳枝攪。又用憨兒蔥七枝。先下一枝熬焦。再下一枝。蔥盡為度。下火不住手攪。覷冷熱得所。入腦子等藥攪勻。瓷器盛之。用時旋攤。
【克效散】,治癧子瘡。
白話文:
用一斤清油,先把黃丹放入油中熬製,並用柳枝攪拌。再放七根孩童的蔥,先將一根蔥熬焦,再放下一根,直到把七根蔥都熬完為止。熬製的過程中,不能停下手攪拌。觀察油溫的冷熱是否適宜,然後加入腦子等藥物,攪拌均勻。最後用瓷器盛裝起來,使用時旋轉攤開。
「克效散」 用於治療癧子瘡。
官桂,硇砂(各半錢),赤小豆(四十九粒),粳米(四十九粒),斑蝥(四十九個。不去翅足)
白話文:
桂枝、硃砂(各半錢),赤小豆(四十九粒),粳米(四十九粒),斑蝥(四十九個,不去除翅膀和腿)
上五味。研為末。初服一字。次服二字。次服三字。次服四字。煎樟柳根湯送下。空心服。小便淋瀝為效。如噁心嘔吐黃水。無妨瘰癧。日日自消矣。
【玉燭散】,治瘰癧。和血通經。服之自消。日進一服。七八日取效。
白話文:
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狀。首次服用一字,第二次服用二字,依此類推。將樟柳根煎成煎劑,隨藥粉服用,空腹服用更佳。當小便清澈且淋漓排出時,即代表藥效產生。如果出現噁心或嘔吐黃水的情況,也不必擔心,因為這不會影響瘰癧的消退,瘰癧會自行逐漸消散。
玉燭散
**主治:**瘰癧(脖子上的淋巴結腫大)。
**功效:**和血通經,服用後能自行消解腫塊。
**使用方法:**每天服用一帖,連續服藥 7-8 天即可見效。
當歸,芍藥,川芎,甘草,芒硝,熟地黃,大黃,黃芩(各等分)
白話文:
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、芒硝、熟地黃、大黃、黃芩(各取同等份量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三片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
【翠玉膏】,治臁瘡。
瀝青(一兩),黃蠟,銅綠(各二錢),沒藥,乳香(各一錢)
白話文:
翠玉膏
**功用:**治療臁瘡。
材料:
- 瀝青 一兩
- 黃蠟 二錢
- 銅綠 二錢
- 沒藥 一錢
- 乳香 一錢
使用方法:
每服三錢,加入一盞水和三片生薑。煎煮至七分,濾渣後趁溫服下。
上先研銅綠為末。入油調勻。又將黃蠟、瀝青火上熔開。次下油。調銅綠攪勻。將沒藥旋入、攪勻。用河水一碗。將藥傾在內。用手扯拔勻。油紙裹。覷瘡大小。分大小塊。口嚼捻成餅子。貼於瘡上。紙封。三日一易之。
白話文:
首先將銅綠研磨成粉末,加入油中調勻。再將黃蠟和瀝青放在火上熔化,然後倒入油中,加入銅綠攪拌均勻。然後將沒藥研磨成粉末,加入油中攪拌均勻。用一碗河水,將藥物倒入其中,用手攪拌均勻。用油紙包好,根據瘡的大小,分成大小不等的塊狀。用嘴嚼碎並捏成餅狀,敷貼在瘡口上,用紙封住。每三天更換一次。
【黃連消毒湯】,治膏粱之變。發背腦瘡。始覺者。能消之。(此方元遺尤生服之大效)
白話文:
【黃連消毒湯】,用於治療富貴人家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疾病。背部和後腦勺長瘡。剛發現時,可以用此方消除。(此方元朝的遺尤生服用後效果很好)
黃連,黃芩(各一錢),黃柏,藁本,當歸,桔梗(各五分),生地黃,知母(各四分),防己(五分),羌活,獨活,防風,連翹(各四分),人參,黃耆,澤瀉,甘草,蘇木(各三分),陳皮(二分)
上㕮咀。都作一服。用水三盞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
白話文:
黃連、黃芩:各一錢
黃柏、藁本、當歸、桔梗:各五分
生地黃、知母:各四分
防己:五分
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連翹:各四分
人參、黃耆、澤瀉、甘草、蘇木:各三分
陳皮:二分
全部配成一劑。用三碗水煎煮,煎至剩下一碗半。過濾去除藥渣。溫熱後服用。飯後服用。
【五利大黃湯】,治人年四十以前。血氣壯實。多苦。患癰疽。大小便不通。(出外蜜)
白話文:
【五利大黃湯】,用於四十歲以前的人。血氣旺盛,又多苦,患有癰疽,大小便不通。(出自「外蜜」)
大黃(煨。三兩),升麻(二兩),黃芩(三兩),芒硝,梔子仁(各一兩)
白話文:
-
大黃(烘焙過的,三兩)
-
升麻(二兩)
-
黃芩(三兩)
-
芒硝
-
梔子仁(各一兩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滓。溫服。食前。
【內消升麻湯】,治證同前。
白話文:
【內消升麻湯】:症狀與前類似。
每服五錢。用水一盞半。煎煮至七分。去掉藥渣。溫熱服用。於飯前服用。
大黃,升麻(各二兩),黃芩(去黑心),枳實(麩炒去穰),當歸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。一兩),芍藥(一兩半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前。
白話文:
大黃:二兩
升麻:二兩
黃芩:一兩半(去除黑色的心)
枳實:一兩半(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除穰)
當歸:一兩半
甘草:一兩(炙甘草)
芍藥:一兩半
每次服用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熬到七分。去掉藥渣。趁溫熱服下。飯前服用。
【復元通氣散】,治諸氣澀閉。耳聾耳痛。腹癰便癰。瘡疽無頭。通一切氣。
白話文:
【復元通氣散】,治療各種氣機阻塞。耳聾耳痛。肚子腫脹和便祕。沒有癒合的傷口。使全身的氣血運行順暢。
青皮,陳皮(各四兩),甘草(三兩。半生半熟),穿山甲(炮),栝蔞根(各二兩),金銀花(一兩)
白話文:
-
青皮、陳皮(各120公克)
-
甘草(90公克,一半生曬一半炙熟)
-
穿山甲(炮製過)
-
栝蔞根(各60公克)
-
金銀花(30公克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熱酒調下。如瘡無頭。津液調塗。此方活血止痛。內消瘡腫。
【乳香消毒散】,專治惡瘡。
白話文:
【乳香消毒散】,是專門治療惡瘡的方劑。
每次服用兩錢,用熱酒沖調後服用。如果瘡沒有破口,用津液調和後塗抹。此方有活血止痛、消散瘡腫的功效。
錦紋大黃(煨),黃耆(擇箭者),牛蒡子(炒),牡蠣(鹽泥裹燒),金銀花(各五兩),甘草(二兩。炙),沒藥,乳香,懸蔞(各半兩)
白話文:
錦紋大黃(經過煨製),黃耆(選擇箭形者),牛蒡子(炒過),牡蠣(用鹽泥包裹燒製),金銀花(各五兩),甘草(二兩,經過炙製),沒藥,乳香,懸蔞(各半兩)
上九味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瘡在上食後。在下食前。
【內消丸】,治瘡腫初生。及瘰癧結核。熱毒鬱滯。服之內消。
白話文:
內消丸
治療瘡腫初發、瘰癧結核、熱毒鬱結。服用後促進內部消散。
用法: 粗末的藥材九種,每服服食五錢。加入一杯半的水。煎煮至七分之一時,去掉渣滓。溫熱服用。瘡腫在身體上部者飯後服,在身體下部者飯前服。
廣朮(炮),三稜(炮。各三錢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各一兩。去白),牽牛(半斤。取頭末),薄荷葉,皂角(不蛀者。水煮軟揉取汁。去渣。熬成膏。各半兩),沉香(半兩)
白話文:
廣朮(經過炮製處理),三稜(經過炮製處理。各三錢),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,陳皮(各一兩。去除白色部分),牽牛(半斤。取頭部並研磨成粉末),薄荷葉,皁角(沒有蛀蟲的。用清水煮軟搓揉取出汁液。去除渣滓。熬成膏狀。各半兩),沉香(半兩)
上為末。入牽牛頭末。和勻。用膏和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煎連翹湯送下。食後。
【竹葉黃耆湯】,治發背發渴。通治諸瘡大渴。
白話文:
將上列藥物研成細末。加入牽牛頭末,均勻混合。用膏藥和丸劑,丸劑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過的連翹湯送服。飯後服用。
竹葉黃耆湯
主治發背(長背部膿瘡)發渴。凡治療各種瘡瘍導致口渴的通用方劑。
竹葉(二兩),生地黃(八兩),黃耆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,川芎,人參,甘草,黃芩,芍藥,石膏(各三兩)
白話文:
竹葉(120公克), 生地黃(480公克),黃耆、麥門冬(去心)、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甘草、黃芩、芍藥、石膏(各180公克)
上十一味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竹葉五七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【五香連翹湯】,治瘰癧、癰疽、惡腫。
白話文:
上記十一味藥材為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。加入一盞半的水,再加入五七片竹葉。煎至剩下一盞水,去渣。溫熱服用。不限於特定時間。
五香連翹湯:用於治療淋巴結腫大、化膿性皮膚病、惡性腫瘤。
沉香,乳香,生甘草,木香(各一錢),連翹,射干,升麻,獨活,桑寄生,木通(各三錢),丁香(半兩),大黃(一兩),麝香(一錢半)
白話文:
沉香、乳香、生甘草和木香各一錢。連翹、射干、升麻、獨活、桑寄生、木通各三錢。丁香半兩。大黃一兩。麝香一錢半。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空心熱服。
【五香湯】,治毒氣入腹托裡。
丁香,木香,沉香,乳香(各一兩),麝香(三錢)
白話文:
【五香湯】
治療毒氣進入腹中,導致腹痛托里症狀。
丁香、木香、沉香、乳香(各一兩),麝香(三錢)
用法:
每次服用四錢藥材,加入兩杯水。煎煮至剩下一杯藥液,去除藥渣。趁熱空腹服用。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空心稍熱服。○嘔者。去麝。加藿香一兩。渴者加人參一兩。○總錄聖惠、千金、外臺。治諸瘡腫方中皆載。與此方大同小異。大抵此藥治毒氣入腹煩悶氣不通者。其餘熱渴昏冒。口燥咽乾。大便硬小便澀者。皆莫與服之。
【赤芍藥散】,治一切惡疔瘡癰疽。腫初覺不消。增寒疼痛。
白話文:
這帖方子所使用的藥材粗糙普通,每次服用三錢。加水一盞半煎煮,直到八分之時停止,將渣滓去掉,空腹服用,服用時藥液稍微熱一下。○如果出現嘔吐症狀,則去掉麝香,再加入一兩藿香。○如果出現口渴症狀,則加入一兩人參。○《集聖方錄》、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祕要》等醫書中記載的各種瘡腫方中,都載有與這帖方子大同小異的方子。總的來說,這種藥可以治療由於毒氣進入腹中而引起的煩悶、氣不通症狀。此外,對於出現發燒口渴、昏厥神志不清、口乾咽燥、大便乾燥、小便不通暢等症狀的人,都不可以服用這種藥。
【赤芍藥散】
治療各種惡性疔瘡、腫瘤和膿液。腫瘤初期覺察到沒有消散,疼痛加劇。
金銀花(半兩),大黃(七錢半),赤芍藥(半兩),當歸,枳實,甘草(各三錢)
白話文:
金銀花(15 克),大黃(45 克),赤芍藥(15 克),當歸、枳實、甘草(各 9 克)
上件。入栝蔞大者一個。同為粗末。作四服。每服水酒各一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。
【金銀花散】,治發背惡瘡。托裡、止痛、排膿。
金銀花(四兩),甘草(一兩。炒)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酒各一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稍熱服之者。(申顯卿傳)
【乳香丸】,治諸般惡瘡癤。
乳香(另研),穿山甲,當歸(各五錢),豬牙皂角,木鱉子(各七錢)
上用松枝。火燒存性為細末。入乳香研勻。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溫酒化下。食前。
【水澄膏】,治熱毒腫痛。大效。
大黃,黃柏,鬱金,白芨,大南星,朴硝(各一兩)
白話文:
【金銀花散】
**功效:**治療發背惡瘡,排膿止痛。
藥材:
- 金銀花:四兩
- 甘草:一兩(炒)
用法:
-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。
- 每服四錢,水酒各一盞煎煮。
- 煎至一盞後,去掉渣滓。
- 溫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
【乳香丸】
**功效:**治療各種惡瘡癤。
藥材:
- 乳香:研磨
- 穿山甲:五錢
- 當歸:五錢
- 豬牙皁角:七錢
- 木鱉子:七錢
用法:
- 用松枝燒成細末,保留藥性。
- 將乳香研磨均勻後加入細末。
- 用煉過的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
- 每服一丸,用溫酒送服。
- 餐前服用。
【水澄膏】
**功效:**治療熱毒腫痛,效果顯著。
藥材:
- 大黃:一兩
- 黃柏:一兩
- 鬱金:一兩
- 白芨:一兩
- 大南星:一兩
- 朴硝:一兩
用法:
-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。
- 將藥材放入適量的水中煮沸。
- 濾去藥渣,得到藥液。
上入黃蜀葵花乾者一兩。共前藥為細末。每藥末二錢。以新水一盞半。攪勻澄沉底者。去浮、水。以紙花子攤於腫上貼之。如覺燥。津唾潤之。如皮膚白色者。勿用。
白話文:
取上等的乾燥黃蜀葵花一兩。將黃蜀葵花與前面的藥材一起搗成細末。每次取二錢藥末,加入一盞半的新水,攪拌均勻,讓藥末沉澱到底部。去掉浮在水面上的藥末和水,用紙花子把藥末攤在腫脹處貼上。如果覺得乾燥,可以用唾液潤濕。如果皮膚出現白色,就不要使用了。
【拔毒散】,治熱毒丹腫。遊走不定。
寒水石(生用),石膏(生用。各四兩),黃柏,甘草(各一兩)
上為末。每用生水調掃於赤腫處。或紙花子塗貼之。如干則水潤之。
白話文:
拔毒散主治熱毒引起的丹腫,且腫塊遊走不定。方劑用寒水石、石膏、黃柏、甘草等藥材,研成細末,每次用生水調勻,塗抹於患處,或用紙包裹藥末敷貼,如藥末乾燥則用清水潤濕。
【龍麝追毒丹】,治一切惡瘡內毒氣未出盡者。皆可用之。如箭頭、針刺、癰癤、惡瘡。內有毒氣不著骨者。不過一二上藥。其針刺自出。破傷風惡瘡不痛者。亦效。
白話文:
龍麝追毒丹,用於治療一切毒氣沒有完全排出的惡瘡,例如:箭頭、針刺、癰癤、惡瘡。只要體內的毒氣沒有侵入骨骼,服用一至兩次藥物,毒氣就會自然排出。對於破傷風引起的惡瘡,疼痛感也不會那麼強烈,因此也有效果。
龍腦(三分),麝香(一分),輕粉,粉霜,雄黃(各五分),乳香,砒黃(各一字),巴豆(十四個。去皮。心腹)
白話文:
龍腦(0.6公克),麝香(0.2公克),輕粉,粉霜,雄黃(各1公克),乳香,砒黃(各0.2公克),巴豆(28個,去皮,去心腹)
上研極細。麵糊丸如麥粒大。每用之。先以針捻瘡口。入藥。量輕重上藥。後一兩時辰。腫痛盡是應。如患下疳瘡。蝕莖或半或盡者。用漿磨一兩粒搽之。不三上。立效。
白話文:
將上藥研磨得很細膩。將藥糊成像麥粒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使用前,先用針刺破瘡口。然後將藥放入瘡口。藥物的分量要依據瘡口的輕重。之後一到兩個時辰,腫痛就會消退。如果患有下疳瘡,蝕莖或半或盡的,用漿磨一或兩粒藥丸塗抹。塗抹不超過三次,就會立竿見影。
【桃紅散】,斂瘡口。生肌肉。定血。辟邪風。
寒水石(燒),滑石(各四兩),乳香,小豆粉,輕粉(各一錢)
上為末。每用少許干糝。血不止者。加燈草貼瘡口上。以帛裹之。
【木香散】,治多時不斂一切惡瘡。此藥能生肌肉。止痛。
木香,南黃連,檳榔(各半兩),白芷(三錢)
白話文:
【桃紅散】
作用:收斂瘡口,生長肌肉,止血,驅邪避風。
材料:
- 寒水石(燒過)
- 滑石(各四兩)
- 乳香
- 小豆粉
- 輕粉(各一錢)
製法:
將上述材料磨成細粉。
使用方法:
每次取少許細粉撒在傷口上。如果出血不止,可加入燈草敷在傷口上,再用布包裹起來。
【木香散】
作用:治療長久不癒合的各種惡瘡。此藥能生長肌肉,止痛。
材料:
- 木香
- 南黃連
- 檳榔(各半兩)
- 白芷(三錢)
上為末。每日一遍干貼。又方。加地骨皮為末。先口噙溫漿水洗瘡口上。搵干貼藥。及治下疳瘡神效。
【玉龍膏】,摩風止痛。消腫化毒。治一切傷折瘡腫。
白話文:
研磨成粉末。每天貼一片。另一種藥方,加入地骨皮粉末。先用溫水漱口,洗淨瘡口。然後貼上乾敷藥。用於治療下疳瘡效果顯著。
【玉龍膏】,用於治療皮膚病,能止痛消腫,化解毒素。可治療各種外傷、骨折和創傷引起的腫脹。
栝蔞(大者一個。去皮),黃蠟(一兩半),白芷(半兩),麻油(清真者),麝香(研。一錢),松脂(研。一錢半),零香,藿香(各一兩),杏仁(去皮尖),升麻,黃耆,赤芍藥,白芨,白蘞,甘草(各一錢)
白話文:
栝蔞(大的,一個。去皮),黃蠟(一兩半),白芷(半兩),麻油(清真者),麝香(研磨,一錢),松脂(研磨,一錢半),零香,藿香(各一兩),杏仁(去皮尖),升麻,黃耆,赤芍藥,白芨,白蘞,甘草(各一錢)
上以油浸七日。卻取出油。先煉令香熟。放冷。入諸藥。慢火煎黃色。用絹濾去渣。入銀石鍋內。入蠟並麝香、松脂熬。少時以瓷合器盛。每用少許。薄攤絹帛上貼。若頭面風。癬癢瘡腫疼痛。並塗磨令熱。頻用之。如耳鼻中肉鈴。用紙捻子每日點之。至一月即愈。如治灸瘡。及小兒瘤瘡。塗之。兼滅瘢痕。神效。
【司馬溫公解毒膏】,治諸瘡及杖瘡。尤宜貼之。
白話文:
把上好的桐油浸泡七天,然後取出桐油並加以精煉,讓它又香又熟。冷卻之後,投入各種藥材,用慢火煎至呈現黃色。用絹布過濾渣滓,再放入銀石鍋裡,加入蠟、麝香、松脂融化,一會兒之後就用瓷製的合器盛裝。每次取少許塗抹於絹帛上,然後貼在疼痛的部位。如果面部風瘡、癬癢、瘡腫疼痛,都可塗抹來讓它發熱,並經常使用。如果耳鼻中有長了小肉鈴,用紙捻子每天點一點,直到一個月之後就會痊癒。如果小兒患有灸瘡、瘤瘡,塗抹此藥水也能消退,並且還能消除瘢痕,效果十分神奇。
司馬溫公解毒膏
治療各種傷口,尤其適用於杖瘡。極適合敷貼使用。
乳香(三錢),木鱉子(二十四個。去皮),杏仁(四十八個),蓖麻子(三十四個),巴豆(十四個),槐枝(四兩。長四指),柳枝(二兩),桃枝(三兩),黃丹(春秋三兩半。夏四兩。冬三兩)
白話文:
乳香(三錢),木鱉果(二十四個。去皮),杏仁(四十八個),蓖麻子(三十四個),巴豆(十四個),槐樹枝(四兩。長四指),柳樹枝(二兩),桃樹枝(三兩),赤石脂(春秋各三兩半。夏季四兩。冬季三兩)
上件。用清油一斤。下諸藥熬黑。滴水內不散成也。用好綿濾過。用時於水內浴貼之。
【善應膏】
白話文:
【善應膏】
材料:清油一斤,各種藥材(注:此處未記載具體藥材) 做法:將藥材放入油中熬煮至發黑,加入水後不分散則表示完成。過濾後,使用時加入水中浸泡或塗抹。
黃丹(二斤。細上等者),沒藥(研),白蘞(生),官桂,乳香(研),木鱉子(生),白芨(生),當歸,白芷,杏仁(生。各一兩),柳枝(一兩。如箸條長)
白話文:
黃丹(二斤,質地優良,研磨細緻)、沒藥(研磨成粉)、白蘞(生曬)、官桂(研磨成粉)、乳香(研磨成粉)、木鱉子(生曬)、白芨(生曬)、當歸、白芷、杏仁(生曬,各一兩)、柳枝(一兩,長度如筷子)。
上除黃丹、乳香、沒藥外。余藥用麻油五斤。浸一宿。於炭火上鐵鍋內。熬至變黑色。濾去藥不用。將黃丹入油內上火。用柳條如小錢粗四指長。攪令微變褐色。出火。再用柳枝攪令出煙盡。入乳香、沒藥。再用柳條攪令勻。候冷傾入瓷盆內。切成塊。油紙裹之。後用如常法。
【大紅膏】,治從高墜下。及落馬墮車。筋骨疼痛。
白話文:
除了黃丹、乳香、沒藥以外。其餘的藥材用五斤麻油浸泡一整夜。然後在炭火上加熱鐵鍋,把藥材熬煮至變成黑色。將渣滓過濾出來不用。把黃丹放入油中,繼續加熱。用四指長、小錢粗的柳條攪拌,直到藥油微微變為褐色。將藥油從火上移開,再用柳條攪拌,直到煙霧完全消失。加入乳香、沒藥,再用柳條攪拌均勻。等藥油冷卻後,倒入瓷器容器內。切成小塊,用油紙包起來。之後按照通常的方法使用即可。
大紅膏
治療從高處墜落、落馬或墮車造成的筋骨疼痛。
當歸,赤芍藥,烏藥(各一兩),小油(半斤。浸上藥七日七夜),沒藥(一兩。研),乳香(二兩。研),琥珀(二兩。研),黃丹(十兩),瀝青(一斤)
白話文:
當歸、赤芍藥、烏藥各一兩,小油半斤,將藥物浸泡在小油中七天七夜。沒藥一兩,研磨成粉。乳香二兩,研磨成粉。琥珀二兩,研磨成粉。黃丹十兩,瀝青一斤。
上將瀝青於銀石器內熔開。入油。覷冷熱硬軟。滴水不散。用綿濾在銀石器內。入黃丹並諸藥末。用手不住攪。令勻為度。用時攤紙上貼傷處。大有神效。
【消毒膏】,治一切腫毒結硬疼痛。
白話文:
-
首先,將瀝青放入銀石器中並將其加熱融化。
-
將油加入融化的瀝青中。
-
仔細地觀察瀝青的冷熱、硬度和柔軟度,並滴入水以測試其是否會分散。
-
使用棉布過濾瀝青,並將其重新放入銀石器中。
-
加入黃丹和其他藥物的粉末,並用手不斷攪拌,直到均勻混合。
-
使用時,將紙鋪在傷口上,並將瀝青藥膏塗抹在紙上。
-
瀝青藥膏具有很好的療效。
【消毒膏】治一切腫毒,硬結疼痛。
柴胡,藁本,牛膝,續斷,丹參,牡丹皮,甘草,細辛,槐白皮,蒼朮(各一錢半),羌活,何首烏,天麻,白芷(各二錢),玄參,葛根,升麻,白蘞,木通,木香,當歸(洗焙),川芎,白附子,亂髮(水洗淨。令乾),赤茯苓(各二錢半),木鱉子(去皮。三錢),沉香,桃仁(湯浸去皮尖),杏仁(湯浸去皮尖。
白話文:
柴胡、藁本、牛膝、續斷、丹參、牡丹皮、甘草、細辛、槐白皮、蒼朮(各 7.5 公克),羌活、何首烏、天麻、白芷(各 10 公克),玄參、葛根、升麻、白蘞、木通、木香、當歸(洗後炒過)、川芎、白附子、亂髮(用水洗淨曬乾)、赤茯苓(各 12.5 公克),木鱉子(去皮 15 公克),沉香、桃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)、杏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)。
各三錢半),白芨(四錢),防風(五錢),赤芍藥(五錢),黃耆(五錢),黃丹(十三兩),麻油(一斤四兩)
白話文:
白芨(40克),防風(50克),赤芍藥(50克),黃耆(50克),黃丹(1300克),麻油(700克)
上件藥三十三味。入油內浸七日七夜。於淨銀石器內。慢火熬。候白芷焦黃色。放溫。以白綿濾去渣。於瓷罐內密封三晝夜。候取出。傾於鍋內、慢火溫。再濾去渣。傾入好沙鍋中。慢火再熬。次下黃蠟十五兩。用竹篦不住手攪令勻。次下黃丹。攪勻。以慢火再熬動。出火攪勻。續次再上火三日。方欲膏盛於瓷合子內密封。每用時。以軟白絹上攤勻。貼患處。
白話文:
上述藥物總共三十三種。將藥物浸泡在油中七天七夜。在乾淨的銀器或石器中,用小火熬煮。等白芷熬成焦黃色時,放涼。用白色棉布過濾渣滓。再將藥液裝入瓷罐中,密封三晝夜。取出藥液,倒入鍋中,用小火加熱。再次過濾渣滓。再將藥液倒入好的砂鍋中,用小火熬煮。接下來加入十五兩黃蠟,用竹篦子不斷攪拌,使藥液和黃蠟均勻混合。再加入黃丹,攪拌均勻。繼續用小火熬煮,並不斷攪拌。熄火後繼續攪拌。連續熬煮三天,然後將藥膏盛放在瓷合子中,密封保存。每次使用時,將藥膏均勻塗抹在柔軟的白色絹布上,貼在患處。
【綠白散】,治湯熨火燒疼痛。
苦參(不以多少)
上細末。用香油調搽。
【冰霜散】,治火燒燎損湯油熱澆。傷皮。爛肉大痛。
寒水石(生),牡蠣(燒),明朴硝,青黛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
上為末。新汲水調或油調。濕則干貼痛處。立止如神。
【如神散】,治凍瘡皮膚破爛。痛不可忍。
川大黃
上為末。新汲水調。搽凍破瘡上。
【黃連散】,斂多年不效瘡。
木香,檳榔,黃連(各等分)
上為末。先洗瘡淨。干貼。水出勿怪。未效。隔三日。再用貼之。
白話文:
綠白散,治療燙傷疼痛:
苦參(適量)
研成細末,用香油調和塗抹。
冰霜散,治療燙傷、燎傷、湯油灼傷、傷皮、爛肉劇痛:
寒水石(生),牡蠣(燒),明朴硝,青黛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
研成細末,用新汲之水或油調和。如果濕了,就乾燥貼在疼痛處,立止疼痛,神效無比。
如神散,治療凍瘡皮膚破爛,疼痛難忍:
川大黃
研成細末,用新汲之水調和。塗抹在凍傷破潰處。
黃連散,收斂多年不愈的瘡口:
木香,檳榔,黃連(各等分)
研成細末。先將瘡口洗淨,然後乾燥貼上。如果流水外出,不要驚訝。如果未見效,隔三日,再使用貼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