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八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6)

1. 風中臟諸方

青薄荷(半兩),豬牙皂角(二兩。同薄荷以水二升。挪取汁盡。用銀石器內。慢火熬成膏),瓜蒂末,硃砂(研。一兩。留少許為衣),粉霜(半兩。研),洛粉(一錢。水銀重粉是)

上以上四物研勻。入前膏。納入臼內。杵三二千杵。丸如櫻桃大。以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。酒磨下。急即研細。酒調灌之。癱中前如覺有證狀。每於四孟月服一丸。自愈。有病方可服。

【分涎散】,治中風涎潮。作聲不得。口噤。手足搐溺。

藿香,乾蠍,白附子,南星(泡。四味各一兩。同為末),丹砂(原無此味據坊本補),膩粉,粉霜(各一兩)

上七味同為末。研勻。每服一錢。加至二錢。薄荷湯或茶清湯調下。未吐利。再服。

白話文:

風中臟諸方:

用半兩薄荷葉、二兩豬牙皂角,加二升水煎煮,取盡汁液,用銀器慢火熬成膏。再將瓜蒂末、一兩硃砂(研磨,留少許作藥丸外衣)、半兩粉霜、一錢洛粉(即水銀重粉)研磨均勻,加入前面熬好的膏,放入臼中,用力杵三千下,製成櫻桃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作外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酒磨碎後服用。如感覺有症狀,每逢四個季節的開始(孟春、孟夏、孟秋、孟冬)服用一丸,直到痊癒。只有生病了才能服用。

分涎散:

治療中風導致涎液增多、無法發聲、口噤、手腳抽搐、大小便失禁。

取藿香、乾蠍、白附子、南星(泡製)各一兩,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丹砂(此方原無此藥,據坊間版本添加)、膩粉、粉霜各一兩,混合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,用薄荷湯或茶水送服。若未見嘔吐或腹瀉,可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