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二 (3)
卷十二 (3)
1. 消渴治法並方
【生津甘露飲子】,治膈消大渴。飲水無度。舌上赤澀。上下齒皆麻。舌根強硬腫痛。食不下。腹時脹滿疼痛。渾身色黃。目白睛黃。甚則四肢瘦弱無力。面塵脫色。脅下急痛。善嚏善怒。健忘。臀肉腰背疼寒。兩足冷甚。順德安撫張耘夫。年四十五歲。病消渴。舌上赤裂。飲水無度。小便數多。先師以此藥治之。旬日良愈。古人云。消渴多傳瘡瘍。以成不救之疾。既效亦不傳瘡瘍。享年七十五歲。終。名之曰生津甘露飲。
白話文:
【生津甘露飲】,治療嚴重的消渴病。喝水沒有節制。舌尖乾燥發澀。上下牙齒皆感到麻木。舌根僵硬和腫痛。無法進食。腹部時常脹滿疼痛。全身皮膚偏黃。眼白也偏黃。情況嚴重時四肢瘦弱無力。面色恍惚脫色。脅骨以下急痛。經常打噴嚏,容易生氣。健忘。臀部及後腰疼痛且寒冷。雙腳極度冰冷。順德縣安撫官張耘夫,45歲,患有消渴症,舌面乾燥龜裂,喝水無節制,小便次數多。我的老師用此藥方治療他,十天後病情大有好轉。古人說,消渴症多會傳染瘡瘍,進而發展成難以治療的疾病。既然藥方有效,也沒有傳染瘡瘍,張耘夫活到了75歲。此藥方故名為生津甘露飲。
人參,山梔子,甘草(炙),知母(酒洗),薑黃,升麻(各二錢),白芷,白豆蔻,蓽澄茄,甘草(各一錢),白葵,蘭香,當歸,麥門冬(各半錢),黃柏(酒拌),石膏(各二錢半。一方石膏用一兩一錢),連翹(一錢),杏仁(一錢半),木香,黃連,柴胡(各三分),桔梗(三錢),全蠍(一個),藿香(二分)
白話文:
-
人參、山梔子、甘草(炙)、知母(酒洗)、薑黃、升麻(各二錢)
-
白芷、白豆蔻、蓽澄茄、甘草(各一錢)
-
白葵、蘭香、當歸、麥門冬(各半錢)
-
黃柏(酒拌)、石膏(各二錢半。一方石膏用一兩一錢)
-
連翹(一錢)、杏仁(一錢半)、木香、黃連、柴胡(各三分)
-
桔梗(三錢)、全蠍(一個)、藿香(二分)
上為末。湯浸蒸餅和成劑。捻作餅子。曬半乾。杵篩如米大。食後每服二錢。抄在掌內。以舌舐之。隨津嚥下。或白湯少許送亦可。此治制之緩也。不惟不成中滿。亦不傳瘡瘍下消矣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湯浸泡蒸熟的麵餅,和成藥劑。搓成餅狀曬到半乾。再研磨成米粒大小。飯後每次服用二錢。用手掌捧著藥粉,用舌頭舔舐,隨著唾液一起嚥下。或者用少量白湯送服也可以。這是緩和病情的治療方法。這樣不但不能治好中滿病,也不能使瘡瘍消退。
論曰。消之為病。燥熱之氣盛也。內經云。熱淫所勝。佐以甘苦。以甘瀉之。熱則傷氣。氣傷則無潤。折熱補氣。非甘寒之劑不能。故以石膏、甘草之甘寒為君。啟玄子云。滋水之源以鎮陽光。故以黃連、黃柏、梔子、知母之苦寒瀉熱補水為臣。以當歸、麥門冬、杏仁、全蠍、連翹、白芷、白葵、蘭香。
白話文:
論述說,消渴症的形成是體內燥熱之氣盛造成的。內經說,熱淫所勝。輔佐以甘苦之藥,用甘味瀉熱。熱則傷氣,氣傷則無潤澤。折服熱氣,補益氣血,非甘寒之劑不能做到。所以以石膏、甘草之甘寒為君藥。啟玄子說,滋養水之源以鎮壓陽光,所以以黃連、黃柏、梔子、知母之苦寒瀉熱補水為臣藥。以當歸、麥門冬、杏仁、全蠍、連翹、白芷、白葵、蘭香為佐藥。
甘辛寒和血燥潤為佐。以升麻、柴胡、苦平。行陽明少陽二經。白豆蔻、木香、藿香、蓽澄茄、反佐以取之。因用桔梗為舟楫。使浮而不下也。東垣先生嘗謂予曰。潔古老人有云。能食而渴者。白虎倍加人參。大作湯劑多服之。不能食而渴者。錢氏白朮散、倍加葛根。大作湯劑廣服之。
白話文:
甘味、辛味、寒性、和血燥潤為輔助。其中用升麻、柴胡、苦平以通調陽明、少陽二經。白豆蔻、木香、藿香、蓽澄茄是反佐藥,用來輔助治療。以此作為舟楫,使藥物浮而不下。東垣先生曾經對我說,潔古老人有云:能吃東西、但感到口渴的病人,可加倍服用白虎湯,再加上人參。不能吃東西、但感到口渴的病人,可加倍服用錢氏白朮散和葛根,大量服用。
【酒蒸黃連丸】,治消渴
用黃連半斤。酒一升。湯內重蒸。伏時取出。曬乾為末。滴水為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溫水下。
【參苓飲子】,治口乾燥。生津液。思飲食。
白話文:
酒蒸黃連丸 治療口渴
使用半斤黃連,一升酒。將黃連放入酒中蒸煮。在盛夏時取出來,曬乾後研磨成粉末。加入水滴丸,丸子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水送服。
參苓飲 治療口乾,生津,增加食慾
使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。用蜜水送服。
麥門冬,五味子,白芍藥,熟地黃,黃耆(各三兩),白茯苓(二錢半),天門冬,人參,甘草(各五錢)
白話文:
麥門冬、五味子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黃耆(各 120 公克),白茯苓(10 公克),天冬、人參、甘草(各 20 公克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子二個。烏梅一個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
【麥門冬飲子】,治膈消胸滿煩心。津液燥少短氣。多為消渴。
白話文:
上等的中藥包括:
- 三錢的粗末
- 一盞半的水
- 三片生薑
- 兩顆棗子
- 一顆烏梅
將以上藥材煎煮至一盞的水量,去除渣滓,趁溫熱時服用。服用時間應在飯後。
麥門冬飲子,治療膈消、胸滿、煩心。津液乾燥、氣息短促。多見於消渴症。
人參,茯神,麥門冬,知母,五味子,生地黃,甘草(炒),栝蔞根,葛根(各等分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二盞。竹葉十四片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無時。
白話文:
人參、茯神、麥門冬、知母、五味子、生地黃、甘草(炒)、栝蔞根、葛根(各取等分)
每服五錢,用水二碗,加入十四片竹葉,煎至七分水量,去掉渣滓,趁溫熱時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【麥門冬湯】,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。飲下小便即利。此方並冬瓜飲子。得之張文叔。
麥門冬,黃連,冬瓜干(各二兩)
白話文:
【麥門冬湯】,治療消渴症,整天喝水都無法止渴,喝下去的小便很快就排出。這個方劑和冬瓜飲劑一起使用。這個方劑是從張文叔那裡知道的。
麥門冬、黃連、冬瓜乾(各二兩)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如無干者。用新冬瓜一枚重三斤去皮穰子分作十二片。為十二服。又方。冬瓜一片擘破。水三盞。煎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日三。
白話文:
上藥為粗末,每劑取五錢,加水一杯,煎至七分後,去渣,溫服。如果沒有乾燥的冬瓜,可以用一個三斤重的冬瓜,去皮去瓤,切成十二片,作為十二劑服用。還有一個方子:將一片冬瓜切開,加入三杯水,煎至七分後,去渣,溫服。每天服用三次。
【冬瓜飲子】,治消渴能食而飲水多。小便如脂麩片。日夜無度。
冬瓜(一個),黃連(十兩為末)
上先取冬瓜割開。去穰淨。糝黃連在冬瓜內。再將頂蓋熱灰。火中煨熟。去皮細切爛。研。用布取汁。每服
一盞至二盞。食前。日三服。夜二服。
白話文:
[冬瓜飲]
用於治療消渴症,患者能進食但飲水多。小便如脂肪麩皮片狀,日夜頻繁。
材料:
- 冬瓜一個
- 黃連一兩,研為細末
做法:
- 取冬瓜一個,切開,去除瓜瓤洗淨。
- 將黃連細末放入冬瓜中。
- 再用瓜頂蓋住,在熱灰中煨熟。
- 去皮,細切,研爛。
- 用布過濾取汁。
用法:
- 每服一到兩盞,飯前服用。
- 每日服用三次,晚上兩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