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咳嗽論(此論出潔古家珍)

論曰。咳、謂無痰而有聲。肺氣傷而不清也。嗽、謂無聲而有痰。脾濕動而為痰也。若咳嗽有聲。而有痰者。因傷肺氣動於脾濕也。故咳而兼嗽者也。脾濕者。秋傷於濕、積於脾也。故經云。秋傷於濕。冬生咳嗽。大抵素秋之氣。宜清而肅。若反動之。則氣必上衝而為咳嗽。

白話文:

文章中說,咳嗽是指沒有痰,但有聲音,這是因為肺氣受傷,不能清暢。咳則指沒有聲音,但有痰,這是因為脾臟受到濕氣的影響,而產生痰。如果咳嗽有聲音,又有痰,那是因為肺氣受傷,進而影響了脾臟的濕氣。所以咳嗽兼咳痰的人,是脾臟有濕氣。脾臟有濕氣的人,是因為秋天受到濕氣的傷害,積累在脾臟所致。所以經典中說,秋天受到濕氣傷害,冬天就會發生咳嗽。一般來說,秋天的氣候應該是清涼而肅殺的。如果相反,就會導致氣息往上衝,而引起咳嗽。

甚則動脾濕而為痰也。是知脾無留濕。雖傷肺氣而不為痰也。若有痰而寒少熱多。各隨五臟證而治之。假令濕在肝。經謂之風痰。濕在心經。謂之熱痰。濕在脾經。謂之濕痰。濕在肺經。謂之氣痰。濕在腎經。謂之寒痰。各宜隨證而治之。咳而無嗽者。以辛甘潤其肺。咳而嗽者。

白話文:

如果濕氣過重,就會影響脾臟,並化為痰液。因此,脾臟沒有滯留濕氣,即使損傷了肺氣,也不會形成痰液。如果有痰液,但寒少熱多,應根據五臟的證狀進行治療。例如,如果濕氣在肝臟,稱為風痰;濕氣在心經,稱為熱痰;濕氣在脾經,稱為濕痰;濕氣在肺經,稱為氣痰;濕氣在腎經,稱為寒痰。應根據不同的證狀進行治療。若咳嗽但沒有痰液,可以用辛甘之藥潤肺;若咳嗽並有痰液,應

治痰為先。故從南星、半夏、勝其痰而咳嗽自愈。

白話文:

治痰宜先治療。因此,從南星、半夏等藥物著手,勝過止咳,這樣咳嗽會自然癒合。

人參款花散,治喘嗽久不已者。予從軍過鄧州。儒醫高仲寬傳此。並紫參散甚效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款花散】,治療喘嗽久治不癒的人。我隨軍路過鄧州時,儒醫高仲寬傳授給我的。加上紫參散,效果很好。

人參款冬花(各五錢),知母,貝母,半夏(各三錢),御米殼(去頂炒。二兩)

白話文:

人參、款冬花(各 22.68 公克),知母、貝母、半夏(各 13.61 公克),御米殼(去殼後炒製,90.72 公克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六錢。水一盞半。烏梅一個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臨臥。忌多言語。

白話文:

把上述藥物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六錢。加上半盞水、一顆烏梅。煎煮到只剩一盞水的量。把藥渣過濾掉。溫熱服用。最好在睡前服用。服用藥物期間,忌諱多說話。

紫參散】,治形寒飲冷。傷肺。喘促。痰涎。胸膈不利。不得安臥。

白話文:

【紫參散】

**功效:**治療形體虛寒,受寒飲冷所傷。肺氣受傷。氣喘急促。痰液黏稠。胸膈氣滯不通。無法安穩入睡。

五味子,紫參,甘草(炙),麻黃(去節),桔梗(各五錢),御米殼(去頂。蜜炒黃色。二兩)

白話文:

五味子、紫參、甘草(炙)、麻黃(去節)、桔梗(各五錢),御米殼(去頂,蜜炒黃色,二兩)

上六味為末。每服四錢匕。入白湯點服。嗽住止後服。

白話文:

將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。拌入白開水中稀釋服用。咳嗽停止後再服用。

九仙散,治一切咳嗽。太醫王子昭傳。甚效。此方得之於河中府姜管勾。

白話文:

九仙散:治療各種咳嗽的藥方。由太醫王子昭傳授,效果顯著。此方藥是我從河中府姜管勾那裡得到的。

人參,款冬花,桑白皮,桔梗,五味子,阿膠,烏梅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御米殼(八兩。去頂。蜜炒黃)

白話文:

人參、款冬花、桑白皮、桔梗、五味子、阿膠、烏梅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御米殼(八兩。去除米殼尖端,以蜂蜜炒至黃色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白湯點服。嗽住止後服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水送服。咳嗽停止後再服用。

人參蛤蚧散,治三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。咯唾膿血。滿面生瘡。遍身黃腫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蛤蚧散】,用於治療三十二年之久的肺氣上喘、咳嗽、咯出膿痰、血痰,滿面生瘡,全身黃腫。

蛤蚧(一對全者。河水浸五宿。逐日換水。洗去腥。酥炙黃色),杏仁(去皮尖。炒),甘草(炙。各五兩),知母,桑白皮,人參,茯苓(去皮),貝母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蛤蚧(一對完整的蛤蚧,浸泡在河水中五天,每天換水,去除腥味,酥炸至金黃色),杏仁(去皮尖,炒熟),甘草(炙烤,各五兩),知母,桑白皮,人參,茯苓(去皮),貝母(各二兩)

上八味為末。淨瓷合子內盛。每日用如茶點服。永除。神效。

人參清肺湯,治肺臟不清。咳嗽喘急。及治肺痿勞嗽。

白話文:

將八味中藥研成細末,放入乾淨的瓷製小盒子中。每日服用如茶點。長期服用可去除不適,效果顯著。

人參,阿膠,地骨皮,杏仁,知母,桑白皮,烏梅,甘草,罌粟殼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具有補氣益血、強精固元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、疲勞乏力、失眠健忘等症狀。

  • 阿膠:具有補血止血、滋陰潤肺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貧血、血虛、肺燥咳嗽等症狀。

  • 地骨皮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潤肺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咽喉腫痛、口舌生瘡等症狀。

  • 杏仁:具有降氣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咳嗽、氣喘、痰多等症狀。

  • 知母: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、口乾舌燥、心煩失眠等症狀。

  • 桑白皮: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咳血、吐血等症狀。

  • 烏梅:具有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肺燥咳嗽、久瀉不止等症狀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脾虛乏力、咳嗽氣喘、口舌生瘡等症狀。

  • 罌粟殼:具有鎮痛、止咳、催眠的功效,但由於其具有成癮性,因此臨牀上使用受到嚴格管制。

上等分。㕮咀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烏梅、棗子各一個。同煎至一盞。去渣。食後。臨臥服。

人參款花膏,治久新一切咳嗽。

人參,款冬花,五味子,紫菀,桑白皮(各一兩)

上五味為末。蜜丸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。食後細嚼淡薑湯下。或含化亦得。

紫蘇半夏湯,治喘咳痰涎不利。寒熱往來。

白話文:

《人蔘款花膏》 治療久治不癒的新舊咳嗽。

人參、款冬花、五味子、紫菀、桑白皮各一兩

以上五味研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像雞頭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用淡薑湯細嚼吞服。也可以直接含化。

《紫蘇半夏湯》 治療喘咳,痰涎不暢。寒熱交替。

紫菀茸,紫蘇,半夏(泡。各五錢),杏仁(一兩。炒黃色。去皮尖),陳皮,五味子(各五錢),桑白皮(二兩半。一方或用一兩半)

白話文:

紫菀茸、紫蘇、半夏(泡過。各五錢),杏仁(一兩。炒黃色。去皮尖),陳皮、五味子(各五錢),桑白皮(二兩半。另有一方或用一兩半)

上為粗末。入杏仁一兩。去皮尖麩炒勻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姜三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日三。

款花清肺散,治咳嗽喘促。胸膈不利。不得安臥。

白話文:

【疏散清肺散】,治療咳嗽氣喘。胸膈不適。無法安穩睡覺。

配方:

  • 杏仁 1 兩
  • 去皮炒過的麩麥 適量

使用方法:

  • 每次取 3 錢藥材。
  • 加水 1.5 碗。
  • 加入薑片 3 片。
  • 煎煮至藥水剩 1 碗。
  • 去除藥渣。
  • 溫熱服用。
  • 每天服用 3 次。

人參,甘草(炙),甜葶藶(生),白礬(枯),款冬花(各一兩),御米殼(四兩。醋炒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甘草(炒過的)、甜葶藶(生)、白礬(枯)、款冬花(各一兩)、御米殼(四兩,用醋炒過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溫米飲調下。食後。忌油膩物。及多言語損氣。一方加烏梅一兩、去核。

人參理肺散,治喘嗽不止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理肺散】,用於治療久咳不止。

每次服藥二錢。用溫米湯調服。飯後服用。忌食油膩食物。以及多說話使氣血受損。一方加烏梅一兩,去掉果核。

麻黃(去節。炒黃),木香當歸(各一兩),人參(去蘆。二兩),杏仁(二兩。麩炒),御米殼(去頂。炒。三兩)

白話文:

麻黃(去節,炒至黃色),木香,當歸(各一兩),人參(去蘆,二兩),杏仁(二兩,麩炒),御米殼(去頂,炒至三兩)

上六味為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

白話文:

將六味藥材(如上所列)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四錢重,加水一盞半煎煮,煎至剩一盞水。濾去渣滓,趁溫熱服用。飯後服用。

紫團參丸,治肺氣虛。咳嗽喘急。胸膈痞痛。短氣噎悶。下焦不利。腳膝微腫。

白話文:

【紫團參丸】,用於治療肺氣虛弱。症狀包括咳嗽、喘急、胸悶疼痛、呼吸短促、胸悶、下半身水腫、腳膝微腫等。

蛤蚧(一對。酥炙),人參(二錢半),白牽牛(炒),木香,甜葶藶(炒),苦葶藶(各半兩),檳榔(一錢)

白話文:

蛤蚧(一對,用酥油烤),人參(二錢半),炒過的牽牛,木香,炒過的甜葶藶,苦葶藶(各半兩),檳榔(一錢)。

上為末。用棗肉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四十丸。煎人參湯送下。食後。

團參散,治肺氣咳嗽。上喘不利。

紫團參,款冬花,紫菀茸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烏梅一個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

安肺散,治咳嗽無問新久。

麻黃(不去節。二兩)。甘草(炒。一兩),御米殼(四兩。去頂。炒黃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烏梅一個。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臨臥。

馬兜鈴丸,治多年喘嗽不止。大有神效。

白話文:

團參散

  • 治療肺部氣血虛弱導致的咳嗽和氣喘。

  • 原料:紫團參、款冬花、紫菀茸,等量混合。

  • 做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  • 用法:每次服用 2 錢(約 6 克),加入一杯水和一個烏梅煮至剩 7 成。去渣,溫熱後服用,飯後服用。

安肺散

  • 治療各種久咳或新咳。

  • 原料:麻黃(不去節,2 兩)、甘草(炒過,1 兩)、御米殼(去頂,炒黃,4 兩)。

  • 做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  • 用法:每次服用 3 錢(約 9 克),加入一杯水和一個烏梅煮至剩 7 成。去渣,溫熱後服用,睡前服用。

馬兜鈴丸

  • 治療多年持續不止的氣喘,有顯著效果。

  • 原料:需要具體藥材信息

  • 做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調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
  • 用法:每次服用 40 丸,用煎煮過的人參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半夏(湯泡七次。焙),馬兜鈴(去土),杏仁(各一兩。去皮尖。麩炒),巴豆(二十粒。研。去皮油)

白話文:

  • 半夏:將半夏浸泡在水中七次,然後烘乾

  • 馬兜鈴:去除泥土

  • 杏仁:取一兩杏仁,去除皮和尖端,然後用麩皮炒熟

  • 巴豆:取二十粒巴豆,研磨成粉,去除外面的皮和油脂

上除巴豆、杏仁另研外。余為細末。用皂角熬膏子。為丸如梧子大。雄黃為衣。每服七丸。臨臥煎烏梅湯送下。以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除了巴豆、杏仁另外研磨,其餘的研磨成細末,用皁角熬成膏狀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雄黃粉當外衣。每次服用7丸,睡覺前服用烏梅湯送服,以排便通暢為度。

人參半夏丸,化痰墜涎。止嗽定喘。療風痰食痰一切痰逆嘔吐。痰厥頭痛。或風氣偏正頭痛。或風壅頭目昏。或耳鳴、鼻塞、咽乾。胸膈不利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半夏丸】化痰、流涎、止咳、定喘。治療風痰、食痰以及各種痰逆嘔吐。痰厥頭痛。或者風氣偏正頭痛。或者風堵塞頭部,導致頭昏眼花、耳鳴、鼻塞、咽喉乾燥、胸膈悶氣、不舒服。

人參,茯苓(去皮),南星,薄荷(各半兩),寒水石,白礬(生),半夏,姜屑(各一兩),蛤粉(二兩),藿香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苓(去皮)、南星、薄荷(各半兩)

寒水石、白礬(生)、半夏、姜屑(各一兩)

蛤粉(二兩)

藿香(二錢半)

上為末。水麵糊為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薑湯送下。食後。日三服。溫水送亦得。

人參清鎮丸,治熱止嗽。消痰定喘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清鎮丸】,治療熱症引起的咳嗽。消除痰液,平息喘氣。

使用方法:將水和麵粉調成糊狀,做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 30 顆,用薑湯送服。於飯後服用。每日服用三次。也可以用溫水送服。

人參,柴胡(各一兩),黃芩,半夏,甘草(炙。各七錢),麥門冬青黛(各三錢),陳皮(二錢),五味子(十三個)

白話文:

人參、柴胡(各 30 克),黃芩、半夏、甘草(炒過的各 24.5 克),麥門冬、青黛(各 10 克),陳皮(6.7 克),五味子(13 粒)

上為末。麵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溫白湯送下。食後。

金珠化痰丸,治痰熱咳嗽。

白話文:

【金珠化痰丸】,治療痰熱引起的咳嗽。

用法:丸子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 30 丸。用溫熱的白開水送服。在飯後服用。

皂莢仁(炒黃),天竺黃,白礬(枯。過。各一兩),半夏(四兩。湯洗七次。用生薑二兩洗。刮去皮。同半夏搗細作餅子。炙微黃),生龍腦(半兩),辰砂(二兩),金箔(二十片為衣)

白話文:

皁莢仁(炒至微黃),天竺黃,白礬(弄乾,研磨成粉末,各一兩),半夏(四兩,用熱水清洗七次,用兩兩生薑清洗,颳去皮,與半夏搗碎成餅狀,烘烤至微黃),生龍腦(半兩),辰砂(二兩),金箔(二十片做為衣)

上為末。薑汁糊為丸梧子大。每服十丸至二十丸。薑湯下。食後。臨臥服)

化痰玉壺丸,治風痰吐逆咳嗽。

生南星,生半夏(各一兩),天麻(半兩),頭白麵(三兩)

白話文:

【化痰玉壺丸】,主治風痰引發的嘔吐、反胃、咳嗽。

配伍:

  • 生南星、生半夏(各一兩)
  • 天麻(半兩)
  • 頭白麵(三兩)

**製法:**將南星、半夏、天麻搗碎成糊,再加入麵粉攪拌均勻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
**服法:**每次服用 10 至 20 丸,用薑湯送服。飯後及睡前服用。

上為細末。滴水為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用水一大盞。先煎令沸。下藥煮五七沸。候藥浮即漉出。放溫。別用薑湯下。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成細末,滴入水中,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用一大杯水,先煎至沸騰,然後加入藥物,煮五至七次沸騰。等到藥物浮起時,立即濾出,待溫熱後,用薑湯送服。不限服用時間。

皂角化痰丸,治勞風心脾壅滯。痰涎盛多。喉中不利。涕唾稠黏。嗌塞吐逆。不思飲食。或時昏憒。

白話文:

【皁角化痰丸】,治療勞累造成的肺氣滯悶、心脾壅塞。痰液過多。喉嚨感到不適。鼻涕和唾液粘稠。喉嚨阻塞,有嘔吐感。不想吃喝東西。有時昏昏沉沉,意識不清。

人參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白礬(枯),半夏(泡。七次),白附子(炮),南星(泡。各一兩),枳殼(炒。二兩),皂角木白皮(酥炙。一兩)

白話文:

人參(去除蘆頭),赤茯苓(去除皮),白礬(烘乾),半夏(浸泡七次),白附子(炮製),南星(浸泡。各一兩),枳殼(炒),皁角木白皮(酥炙。一兩)

上為末。生薑自然汁打糊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薑湯送下。不拘時候。

【延壽丹】

天麻(半兩),白礬(一兩。半生半枯),枸杞子,半夏(泡。七次)

甘草(各一兩半),人參(一兩)

白話文:

【延壽丹】末

生薑壓榨出自然汁液,加水調製成糊狀,搓成丸。丸子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。用薑湯送服。不限服用時間。

上為末。水酒和成劑。再用蒸餅裹定。於籠內蒸熟。去蒸餅。搓藥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溫水送下。食後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酒和成藥劑。再用蒸餅包好,在蒸籠內蒸熟後,取出蒸餅。將藥材搓成丸劑,丸劑的大小像桐子。每次服用30丸,用溫水送服。在吃完晚餐後睡前服用。

大阿膠丸,治咳嗽、並嗽血、唾血。經效。

白話文:

大阿膠丸

治咳嗽,兼有咳血、吐血。臨牀用藥經驗有效。

阿膠(銼碎炒),卷柏(去土),生地黃大薊(獨根者。日乾),乾山藥,五味子,薄荷(各一兩),柏子仁,人參,遠志百部,麥門冬,茯苓(去皮),防風(各半兩),熟地(一兩)

白話文:

阿膠(碾碎並炒過),卷柏(去掉泥土),生地黃,大薊(單獨的根。曬乾),乾山藥,五味子,薄荷(各一兩),柏子仁,人參,遠志,百部,麥門冬,茯苓(去皮),防風(各半兩),熟地(一兩)

上十五味。為末。煉蜜為丸如彈子大。不拘時候。濃煎小麥麥門冬湯。嚼下半丸。加至一丸。若覺氣虛。空心不可服此。

白話文:

把上述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。用蜂蜜煉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。不拘服藥時間。先用濃煎的小麥和麥門冬湯送服半丸。逐漸增加至一丸。如果感到身體虛弱,則不可空腹服用此藥。

恩袍散,治咯血、吐血、唾血及治煩躁。

蒲黃,乾荷葉(等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濃煎桑白皮湯。放溫調下。食後。

地血散,治一切吐血、唾血。能解一切毒、及諸熱煩躁。

茜根(四兩),大豆,黃藥子,甘草(各二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新汲水調下。加人參二兩。治痰嗽有血。

白話文:

榮袍散:

  • 熟黃芩
  • 乾荷葉(等分)

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 以濃煎桑白皮湯送服,待溫熱後服用。 飯後服用。

地血散:

  • 茜草根(四兩)
  • 黃豆
  • 黃連
  • 甘草(各二兩)

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 用新汲水送服。 若治療痰嗽帶血,加入二兩人參。

五味黃耆散,治因嗽咯血成勞。眼睛疼。四肢困倦。腳膝無力。

白話文:

治因咳嗽咯血而成為勞傷,眼睛疼痛,四肢睏倦,腳膝無力。

黃耆,麥門冬,熟地黃,桔梗(各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,白芍藥,五味子(各二錢),人參(三錢)

白話文:

黃耆、麥門冬、熟地黃和桔梗各5錢、甘草2錢半、白芍藥和五味子各2錢、人參3錢。
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煎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四錢。水一碗半。煎煮至剩七分。濾去藥渣。溫熱服用。一日三次。

透羅丹,治痰實咳嗽。胸肺不利。太醫王子禮傳此方。得之於西夏下痰甚快。以透羅名者。謂脫羅網之患也。

白話文:

【透羅丹】,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。胸肺不利。太醫王子禮流傳此方。得自西夏,祛痰效果極快。以「透羅」為名,比喻脫離羅網的患難。

皂角(酥炙。去皮弦),黑牽牛(炒),半夏,大黃(濕紙包。煨焙),杏仁(去皮尖。麩炒。各一兩),巴豆(一錢。去油。另研)

白話文:

皁角(用酥油烤過。去掉果皮和種子),黑牽牛(炒過),半夏,大黃(用濕紙包起來。煨烤),杏仁(去皮和尖端。用麩子炒。各一兩),巴豆(一錢。去掉油脂。另外研磨)

上六味為末。生薑自然汁丸桐子大。薑湯送下三十丸。咳嗽甚者。三四服必效。

【大利膈丸,治風熱痰實。咳嗽喘滿。風氣上攻。

白話文:

【大利膈丸】,治療風熱痰盛。咳嗽氣喘,風氣上升。

上六味藥材研成細末。取鮮生薑榨出的汁液,搓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用薑湯送服,每次三十丸。咳嗽嚴重的話,三四次服用必定見效。

牽牛(四兩。生用),半夏,皂角(酥炙),青皮(各二兩),槐角(一兩。炒),木香(半兩)

白話文:

牽牛(生用,四兩)、半夏、皁角(酥炙,二兩)、青皮(二兩)、槐角(炒熟,一兩)、木香(半兩)

上六味為末。生薑汁糊和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上六味,研成細末,用生薑汁調和,製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

全真丸,金朝興定年間。宣宗賜名保安丸。治五臟積熱。洗滌腸垢。潤燥利澀。風毒攻疰。手足浮腫。或頑痹不仁。痰涎不利。涕唾稠黏。胸膈痞悶。腹脅脹滿。減食嗜臥。困倦無力。凡所內傷。並宜服之。大黃(三兩。米泔浸三日。逐日換水。焙乾為末。一法以酒浸透。切片焙乾為末)

白話文:

【全真丸】,金朝興定年間(1217-1223年),宣宗賜名為保安丸。用於治療五臟積熱,洗滌腸道污垢,滋潤乾燥、緩解澀滯,治療風毒攻襲引起的疾病,如手足浮腫、痹證導致的麻木不仁,痰涎不利,涕唾稠黏,胸膈痞悶,腹脅脹滿,食慾減退、嗜睡,睏倦無力等。凡是內傷引起的疾病,都適用於服用此藥。

大黃(三兩,用米泔水浸泡三天,每天換水,焙乾後研磨成粉末。另一種方法是用酒浸透大黃,切片後焙乾研磨成粉末)。

黑牽牛(八兩。淨。輕炒四兩。生用四兩。同取頭末四兩)

白話文:

黑牽牛(八兩,淨重,輕炒四兩,生用四兩,都拿它的頭和尾部,各四兩)

上以皂角二兩輕炒去皮子。水一大碗。浸一宿。入蘿蔔一兩切片。同皂角一處熬至半碗。去渣再熬至二盞。投藥末。丸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至五十丸。諸般飲下。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兩両皁角輕輕炒熟,去除皮子,加入一大碗水,浸泡一夜。加入一両切片的蘿蔔,與皁角一起熬煮至剩半碗;去渣後再熬煮至剩兩盞。加入藥末,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至五十丸,可隨時服用。

槐角利膈丸,治風勝痰實。胸膈痞滿。及喘滿咳嗽。

牽牛(一兩半),皂角(一兩。酥炙),槐角(炒),半夏(各五錢)

上為末。生薑汁打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【槐角利膈丸】

適應症:

由風邪盛行導致痰凝結實,胸膈痞悶、脹滿,以及喘鳴、咳嗽。

組成:

牽牛(半兩),皁角(一兩,用酥脂炙過),槐角(炒過),半夏(各五錢)

製法:
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調和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

滌痰丸,治三焦氣澀。下痰飲。消食。利胸膈滿。咳唾稠黏。面赤體倦。常服化痰寬膈。

白話文:

【清痰丸】,治療三焦氣機不順暢。排除痰液積飲。幫助消化,緩解胸腹脹滿。治療咳嗽吐出來的痰液黏稠、面紅體倦。經常服用可化痰,寬胸化氣。

木香(二錢),檳榔,京三稜(各半兩),陳皮,青皮,枳殼(各三錢),半夏(制。半兩),大黃(各一兩),黑牽牛(二兩。炒)

白話文:

木香(二錢),檳榔,京三稜(各半兩),陳皮,青皮,枳殼(各三錢),半夏(制。半兩),大黃(各一兩),黑牽牛(二兩。炒)

  1. 木香(二錢):木香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芳香開胃、行氣止痛的作用。

  2. 檳榔(半兩):檳榔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殺蟲消積、健胃行氣的作用。

  3. 京三稜(半兩):京三稜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化痰止咳、理氣止痛的作用。

  4. 陳皮(三錢):陳皮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

  5. 青皮(三錢):青皮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疏肝理氣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

  6. 枳殼(三錢):枳殼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消脹、行氣止痛的作用。

  7. 半夏(制。半兩):半夏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化痰止咳、降逆止嘔的作用。

  8. 大黃(各一兩):大黃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瀉下通便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  9. 黑牽牛(二兩。炒):黑牽牛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瀉下通便、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
上為細末。麵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食遠。薑湯下。

木香半夏丸,治痰涎上壅。心胸不利。常服消痰飲。寬胸膈。

白話文:

**1. 木香(二錢):**木香味芳香,能開胃醒脾、行氣止痛。

**2. 檳榔(半兩):**檳榔味辛溫,能殺蟲消積、健胃行氣。

**3. 京三稜(半兩):**京三稜味辛溫,能化痰止咳、理氣止痛。

**4. 陳皮(三錢):**陳皮味辛溫,能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。

**5. 青皮(三錢):**青皮味辛溫,能疏肝理氣、化痰止咳。

**6. 枳殼(三錢):**枳殼味苦辛,能理氣消脹、行氣止痛。

**7. 半夏(制。半兩):**半夏味辛溫,能化痰止咳、降逆止嘔。

**8. 大黃(各一兩):**大黃味苦寒,能瀉下通便、清熱解毒。

**9. 黑牽牛(二兩。炒):**黑牽牛味苦寒,能瀉下通便、活血化瘀。

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服用,用薑湯送下。

木香半夏丸】,用於治療痰涎壅塞在胸中,導致胸悶心悸的情況。常服可以消痰順氣,寬胸利膈。

木香(七錢半),人參,白附子,姜屑,陳皮,草豆蔻,白茯苓(各五錢),半夏(一兩)

白話文:

木香(七錢半),人參,白附子,姜屑,陳皮,草豆蔻,白茯苓(各五錢),半夏(一兩)

翻譯:

木香 七錢半

人參 五錢

白附子 五錢

姜屑 五錢

陳皮 五錢

草豆蔻 五錢

白茯苓 五錢

半夏 一兩

上為細末。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太白丹,治三焦氣澀。破飲除痰。止嗽開胃。此方並木香半夏丸。得之於張文叔。

白話文:

【太白丹】,用於治療三焦氣機鬱阻,運行不暢的證狀。能化解飲邪,消除痰液,止咳開胃。此方與木香半夏丸藥效類似。我從張文叔那裡得到這個配方。

半夏,南星(炮),寒水石(煅),乾薑,白附子(炮),白礬(枯。各等分)

上為末。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溫薑湯下。

桔梗湯,除痰下氣。

桔梗(微炒),半夏(薑製),陳皮(去白。各十兩),枳實(炒黃。五兩),

上㕮咀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三片。同煎至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。

定喘餅子,累經神驗。孕婦不可服。

白話文:

翻譯

半夏、南星(炮製)、寒水石(煅燒)、乾薑、白附子(炮製)、白礬(乾燥,每種份量相等)

以上研磨成細末。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用溫熱的薑湯送服。

【桔梗湯】,化痰降氣。

桔梗(微炒)、半夏(薑汁製)、陳皮(去白,各十兩)、枳實(炒黃,五兩)

以上切碎研磨。每次服用二錢。加水一碗。生薑三片。同煎至七分水量。過濾渣滓。溫熱服用。不拘時間。

【定喘餅子】,多次驗證有療效。但孕婦不可服用。

芫花(醋浸一宿。炒),桑白皮,吳茱萸(炒)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),寒食麵(三兩),馬兜鈴(一兩),白牽牛(三兩。半生半炒。取淨末二兩)

白話文:

芫花(用醋浸泡一晚上,然後炒熟),桑白皮,吳茱萸(炒熟),陳皮(去白色部分,各一兩),寒食麵(三兩),馬兜鈴(一兩),白牽牛(三兩,一半生一半炒熟,取淨末二兩)

上為末。入牽牛末和勻。滴水和如櫻桃大。捏作餅子。取熱灰半碗。於鐺內同炒餅子熱。每服一餅。爛嚼。臨臥。馬兜鈴湯送下。如心頭不快。加一餅或二餅。至明。微利下。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搗成細末。加入牽牛末,混合均勻,並滴入少許水攪拌,捏成約櫻桃園大小的餅狀。取半碗熱灰,將餅狀物放在平底鍋中與熱灰一起炒熱。每次服用一個餅狀物,睡覺前研磨成粉末後用馬兜鈴湯送服。如果仍有不舒服的感覺,可再加服一個或兩個餅狀物,直到第二天早上有輕微腹瀉的症狀為止。此方藥效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