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一 (2)
卷十一 (2)
1. 肺熱喉腥治驗
梁濟民因膏粱而飲。因勞心過度。肺氣有傷。以致氣出腥臭。唾涕稠黏。口舌乾燥。以加減瀉白散主之。難經云。心主五臭。入肺為腥臭。此其一也。
【加減瀉白散】
白話文:
梁濟民因為飲食過於油膩而出現口臭的症狀,同時由於過度勞累,導致肺氣受傷,出現呼出氣體帶有腥臭味、唾液黏稠、口舌乾燥等症狀。因此,我使用加減瀉白散來治療他的症狀。難經中提到,心臟主導五種臭味,而肺臟會把這些臭味變成腥臭味,這便是梁濟民出現口臭的原因之一。
加減瀉白散
功效:霍亂吐瀉水谷,腹中雷鳴。
方藥:
- 滑石(研)20克
- 糯米(炒黃)20克
- 陳皮(研)20克
- 吳茱萸(研)20克
- 炮薑(研)20克
用法:上為細末,每服6克,水一盅,煎至半盅,去滓,分作兩次溫服。
桑白皮(三錢),桔梗(二錢),地骨皮,甘草(炙。各一錢半),知母(七分),麥門冬,黃芩(各五分),五味子(二十個)
白話文:
桑白皮(三錢)、桔梗(二錢)、地骨皮、炙甘草(各一錢半)、知母(七分)、麥門冬、黃芩(各五分)、五味子(二十個)。
上㕮咀。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溫服。食後。忌酒面辛熱之物。日進二服。論曰。梁氏膏粱之子。因洪飲大熱之氣所傷。滋溢心火。刑于肺金。故以桑白皮、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補氣。用以為君。黃芩、知母苦寒。治氣息腥臭。清利肺氣。用以為臣。肺欲收、急食酸以收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放在上㕮咀藥罐中,製成一劑藥。加入兩杯水,煎煮至剩下約一杯,過濾藥渣,溫熱後服用。在飯後服用。服用期間,應避免飲酒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每天服用兩劑。
梁氏這個患者,是因大吃大喝導致發熱,造成身體受到傷害。體內心火滋長,侵犯肺金。因此,用桑白皮、地骨皮味苦微寒,能清熱瀉火,平補肺氣,作為君藥。黃芩、知母味苦寒,能清熱降火,化痰止咳,清利肺氣,作為臣藥。肺經有收斂的特性,應急食酸味食物以收斂肺氣。
五味子之酸溫以收肺氣。麥門冬甘苦寒、治涕唾稠黏、口舌乾燥。用以為佐。桔梗體輕辛溫。治痰逆、利咽膈。為使也。
白話文:
五味子的酸味和溫性,可以收斂肺氣。麥門冬甘甜微苦,性涼,可以治療涕唾稠黏、口舌乾燥等症狀,用來作為輔佐藥物。桔梗質地輕、辛溫,可以治療痰逆、利咽膈,用作引導藥物。
2. 口糜論並治法方
逆調論云。膀胱移熱於小腸。膈腸不便。上為口糜。心胃壅熱。水穀不轉。下傳小腸。以導赤散去小腸。熱五苓散瀉膀胱熱。故以導赤散、調五苓散主之。
【胡黃連散】,治口糜。(麻孝卿傳)
白話文:
逆調論說:膀胱的熱氣轉移到小腸,膈腸不通暢。在上面表現為口糜。心胃有熱,水穀不能運化。熱邪向下傳導到小腸。可以用導赤散來去除小腸的熱氣。可以用五苓散來瀉膀胱的熱氣。所以可以用導赤散、五苓散來調理。
【虎黃連散】主治嘴角潰爛。(根據麻孝卿傳記記載)
胡黃連(五分),細辛,宣黃連(各三錢),藿香(一錢)
白話文:
胡黃連(五克),細辛、宣黃連(各三公克),藿香(一公克)
上四味為末。每用半錢。干糝口內。漱千漱吐之。
【綠袍散】,治老幼口瘡。多時不效者。
白話文:
將四味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用半錢,倒在乾糧粉上,放到嘴裡,含著並漱口千百次後吐出。
【綠袍散】,治療老人和小孩的口瘡,多年不癒的也能見效。
黃柏(四兩),甘草(炙。二兩),青黛(一兩)
白話文:
-
黃柏(120公克)
-
甘草(炒過的,60公克)
-
青黛(30公克)
上先杵二味為末。入青黛同研勻。每用半錢。干糝口內。忌醋、醬、鹽一二日。
【黃連升麻散】,治口舌生瘡。
升麻(一兩半),黃連(七錢半)
上為末。綿裹含。咽汁。
【多效散】,治唇緊疼及瘡。
訶子肉,五倍子(各等分)
上為末。用少許干黏唇上。立效。
【紅芍藥散】,歌曰
心病口瘡。紫桔紅蒼。三錢四兩。五服安康。
白話文:
黃連升麻散:
治療口舌生瘡。
升麻(75克),黃連(37.5克)
以上研磨成粉末。用棉布包住,含在口中。將藥汁嚥下。
多效散:
治療嘴脣緊繃疼痛及瘡。
訶子肉,五倍子(各等份)
以上研磨成粉末。取少許粉末,塗抹於嘴脣上。立即見效。
紅芍藥散:
民間諺語:「心病口瘡。紫桔紅蒼。三錢四兩。五服安康。」
上用紫菀、桔梗、紅芍藥、蒼朮等分為末。羊肝四兩。批開糝藥三錢。麻扎定。火內燒令香熟。空心食之。大效。後用白湯下。
白話文:
用紫菀、桔梗、紅芍藥、蒼朮等分量磨成藥粉末。羊肝四兩。把藥粉末平鋪在羊肝上,均勻塗抹。包紮好,放在火上烤熟。空腹食用。療效很好。吃完後,喝些溫開水。
【遺山牢牙散】,王漢卿所傳方。云折太守得之於李節使。折得此方。九十餘歲。牙齒都不曾疏豁。及無疼痛。漢卿今八十九歲。食肉能齒決之。知此方如神也。
白話文:
- 【遺山牢牙散】,是王漢卿流傳的方劑。據說,折太守從李節使那裡得到了這個方劑。折太守服用這個方劑後,九十多歲了,牙齒都沒有鬆動脫落,也沒有疼痛。王漢卿今年八十九歲了,吃肉時牙齒都能咬斷。他知道這個方劑非常靈驗。
茯苓,石膏,龍骨(各一兩),寒水石,白芷(各半兩),細辛(三錢),石燕子(大者一枚。小者用一對)
白話文:
茯苓、石膏、龍骨(各 30 公克),寒水石、白芷(各15公克),細辛(9公克),石燕子(大顆一個、小顆一對)
上七味為末。早辰用藥刷牙。晚亦如之。
【玉池散】,治風蛀牙疼、腫痛。
白話文:
玉池散,用以治療因風引起的蛀牙疼痛、腫脹。
使用方法: 將七種藥材磨成粉末。 早上用藥粉刷牙。 晚上也照此方法使用。
當歸,藁本,地骨皮,防風,白芷,槐花,川芎,甘草,升麻,細辛(各等分)
白話文: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藁本:補腎壯陽,強筋健骨。
地骨皮:清熱涼血,滋陰潤燥。
防風:祛風散寒,解表止痛。
白芷:祛風止痛,消腫排膿。
槐花:清熱止血,涼血止痢。
川芎:活血行氣,祛風止痛。
甘草:補中益氣,和中緩急。
升麻:升陽舉陷,祛風通絡。
細辛:溫陽散寒,通竅止痛。
上為末。每用少許揩牙。痛甚即取二錢。水一盞半。黑豆半合。生薑三片。煎至一盞。稍溫漱口。候冷吐之。
【救苦散】,治一切牙疼及塞風蚛牙疼。
白話文:
將上列的藥材都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少許藥粉來刷牙。如果疼痛得很厲害,就取二錢的藥粉,加一盞半的水,半合的黑豆,三片生薑,煮到剩下一盞水為止。稍微放涼後,含在口中漱口。含到藥液變涼後,將藥液吐出來。
【救苦散】,治療各種牙痛以及塞風蟲牙痛。
川烏,草烏,桂花,良薑,紅豆,胡椒,蓽茇,細辛(各半錢),石膏,官桂(各三錢)
白話文:
川烏、草烏、桂花、良薑、紅豆、胡椒、蓽茇、細辛(各半錢),石膏、官桂(各三錢)。
上為末。先漱淨。裡外干糝之。出涎立愈。
【蓽茇散】,治風蚛牙疼。兼治偏正頭疼。
蓽茇(二錢),良薑(各一錢),草烏(去皮尖。五分)
上為末。每用半字。先含水一口。應痛處鼻內㗜上。吐了水。用指黏藥。擦牙疼處立定。
【麝香散】,治牙疼。(麻孝卿傳)
白話文:
[蓽茇散]
治風寒牙痛,兼治偏頭痛、正頭痛。
蓽茇(二錢)、良薑(各一錢)、草烏(去皮尖,五分)
研磨成細末。每次使用半錢。先含一口水,對著疼痛部位從鼻腔內噴出。吐出水後,用手指沾藥粉,塗抹疼痛部位,即可止痛。
[麝香散]
治牙痛。(麻孝卿傳授)
銅綠(五錢),白芨(二錢半),白蘞(三錢半),白礬(二錢半),麝香(一錢)
白話文:
銅綠(五公克),白芨(二點五公克),白蘞(三點五公克),白礬(二點五公克),麝香(一公克)
上為末。用麝香研細入藥和勻。每用少許。貼於牙患處。
【乳香丸】,治走馬牙疳如神。
明乳香,輕粉(各半錢),砒(半分。研),麝香(少許)
白話文:
乳香丸
治療牙痛如神。
材料:
- 乳香(半錢)
- 明礬(半錢)
- 砒霜(半分,研磨後使用)
- 麝香(少量)
用法: 將麝香研磨成細粉,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。每次使用少量,敷在疼痛的牙齒上即可。
上先將乳香在缽內。令一人執缽。水盆內浸缽底。一人研乳香如粉細。取出。入輕粉、麝香、砒、再研細和勻。每用以薄紙一韭葉闊。去藥內按過撏紙少許。丸如黃豆大。夜臥先漱口齒淨。後以細杖子黏藥丸。札牙疳處。至明便效。忌醬、醋、鹽。
白話文:
首先將乳香放入缽中,並請一人拿穩缽,將其浸泡在裝滿水的盆子裡。另一位使用研缽的人將乳香研磨成粉末狀,取出後加入滑石粉、麝香和砒霜,再繼續研磨至細膩均勻。每次取藥,將一張薄紙或韭葉大小的紙放在研好的藥物上,輕輕按壓並取少許藥粉。將藥丸搓揉成黃豆大小,並且在睡前漱口並清潔牙齒,再用細小的棍子沾取藥丸,並敷抹在口腔潰瘍或牙齦腫痛處。藥物通常能於翌日發揮效果。不過,敷藥後應避免食用醬、醋和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