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九 (2)
卷九 (2)
1. 驚癇治驗
魏敬甫之子四歲。一長老摩頂授記。眾僧唸咒。因而大恐。遂驚搐。痰涎壅塞。目多白睛。項背強急。喉中有聲。一時許方省。後每見衣皂之人。輒發。多服朱、犀、龍、麝鎮墜之藥。四十餘日。前證仍在。又添行步動作神思如癡。命予治之。診其脈沉弦而急。黃帝針經云。
白話文:
魏敬甫的兒子四歲大時,有一位長老撫摸他的頭頂,並對他說了一些預言。眾僧也為他念誦咒語。因此男孩非常恐懼,隨後驚搐,痰涎壅塞,眼睛裡有很多眼白,頭頸背部肌肉強直,喉嚨中有聲音。過了一會兒才清醒過來。此後他每當見到穿著黑色衣服的人,就會發病。他服用了很多硃砂、犀角、龍骨、麝香等鎮定安神的藥物,四十多天過去了,之前的症狀依舊存在。此外,他還出現了步態異常、動作遲緩、神思恍惚等症狀。於是,他請我去給他看病。我診斷他的脈象是沉弦而急的。黃帝針經上說:
心脈滿大。癇瘛筋攣。又肝脈小急。癇瘛筋攣。蓋小兒血氣未定。神氣尚弱。因而驚恐。神無所依。又動於肝。肝主筋。故癇瘛筋攣。病久氣弱小兒。易為虛實。多服鎮墜寒涼之藥。復損其氣。故行步動作如癡。內經云。暴攣癇眩。足不任身。取天柱穴者是也。天柱穴乃足太陽之脈所發。
白話文:
-
心臟脈搏強大且飽滿,會導致癲癇以及肌肉痙攣。另外,肝臟脈搏微弱且急促,也會導致癲癇以及肌肉痙攣。
-
這是由於小孩子的氣血尚未穩定,精神氣息依舊微弱,因此受到驚嚇後,精神無所依憑,進而影響到肝臟。肝臟主導筋脈,所以會出現癲癇以及肌肉痙攣的症狀。
-
由於小孩子的疾病時間長且身體虛弱,容易出現虛實證狀,服用過多具有鎮靜和寒涼性質的藥物,會進一步損害其身體元氣,因此行走和動作變得遲緩愚鈍。
-
《內經》提到,當出現突然的肌肉痙攣、癲癇、眩暈,導致雙腳無法支撐身體時,取用天柱穴進行治療。天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脈起始的地方。
陽癇附而行也。又云。癲癇瘛瘲。不知所苦。兩蹺主之。男陽女陰。潔古老人云。晝發取陽蹺申脈。夜發取陰蹺照海。先各灸二七壯。陽蹺申脈穴在外踝下容爪甲白肉際陷中。陰蹺照海穴。在足內踝下陷中是也。次與沉香天麻湯。服三劑而痊愈。
【沉香天麻湯】
白話文:
陽性癲癇同時發作,又說癲癇發作,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苦,這是腳上兩條規脈的病症,男的是陽蹺脈,女的為陰蹺脈。潔古老人說,白天發病,取陽蹺脈的申脈穴,晚上發病,取陰蹺脈的照海穴,先在每個穴位灸27壯。陽蹺脈申脈穴位於外踝下容納指甲的白肉交界處的凹陷部位,陰蹺脈照海穴位於足內踝下凹陷處。然後給予沉香天麻湯服三劑即可痊癒。
沉香天麻湯
組成:
- 沉香一兩(研末)
- 天麻三錢(去鬚,研末)
- 菖蒲三錢(去節)
- 遠志二錢(去心)
- 細辛一錢
- 甘草半錢(炙)
- 茯苓二錢
- 白朮三錢
- 當歸三錢
- 川芎二錢
- 赤芍一錢
- 甘草一錢(炙)
- 生薑三片
- 大棗三枚
用法:
水煎服。
主治:
中風不語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虛勞氣短、心神不寧。
沉香,川烏(炮。去皮),益智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半。炙),薑屑(一錢半),獨活(四錢),羌活(五錢),天麻,黑附子(炮。去皮),半夏(泡),防風(各三錢),當歸(一錢半)
白話文:
沉香、川烏(烘烤後,去皮)、益智仁(各二錢)、甘草(一錢半,烘烤後)、生薑屑(一錢半)、獨活(四錢)、羌活(五錢)、天麻、炮黑附子(烘烤後,去皮)、半夏(泡水)、防風(各三錢)、當歸(一錢半)
上十二味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二盞。薑三片。煎一盞溫服。食前。忌生冷硬物。寒處坐臥。素問舉痛論云。恐則氣下。精竭而上焦閉。又曰。從下上者。引而去之。以羌活、獨活苦溫。味之薄者陰中之陽。引氣上行。又入太陽之經為引用。故以為君。天麻、防風辛溫以散之。
白話文:
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成碎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二盞,薑三片,煮成一盞湯,溫熱服用。應在飯前服用。忌食生冷硬物,不要在寒冷的地方坐臥。根據《素問舉痛論》說:恐懼則氣下降,精氣耗盡則上焦閉塞。又說:從下往上引發的疼痛,要將它引導出去。因此,選擇羌活、獨活是苦溫辛散之品,具有引氣上行的作用,又入太陽經為引用藥,所以作為君藥。天麻、防風辛溫以散邪。
當歸、甘草辛甘溫。以補氣血不足。又養胃氣。故以為臣。黑附、川烏、益智。大辛溫。行陽退陰。又治客寒傷胃。腎主五液。入脾為涎。以生薑、半夏燥濕化痰。十劑云。重可去怯。以沉香辛溫體重。清氣去怯安神。故以為使。氣味相合。升陽補胃。恐怯之氣。自得而平矣。
白話文:
當歸、甘草辛甘溫暖。用來補益氣血不足。又能滋養胃氣。所以認為是臣藥。黑附、川烏、益智。大辛溫暖。運行陽氣,驅除陰寒。又能治療外寒侵犯胃。腎臟主司五液,流入脾胃化為涎液。用生薑、半夏燥濕化痰。十劑後,說強壯可以去除恐懼。以沉香辛溫體重。清氣去除恐懼安定神經。所以認為是使藥。這些藥物氣味相合。升發陽氣,補益胃氣。恐懼之氣,自然而然地得到平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