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八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6)

1. 風中臟治驗

真定府臨濟寺趙僧判。於至元庚辰八月間。患中風。半身不遂。精神昏憒。面紅頰赤。耳聾鼻塞。語言不出。診其兩手六脈弦數。嘗記潔古有云。中臟者多滯九竅。中腑者多著四肢。今語言不出。耳聾鼻塞。精神昏憒。是中臟也。半身不遂。是中腑也。此臟腑俱受病邪。先以三化湯一兩。

白話文:

真定府臨濟寺的趙僧判,於至元庚辰年八月時,患了中風,半身不遂,精神昏沉,臉色發紅,耳聾鼻塞,言語不能表達。診斷他的兩手六脈弦數。曾記得《潔古》中說:中臟的疾病大多會影響九竅,中腑的疾病大多會影響四肢。現在言語不能表達,耳聾鼻塞,精神昏沉,是中臟的病。半身不遂,是中腑的病。這說明臟腑都受到了邪氣的侵襲。先用三化湯一兩。

內疏三兩行。散其壅滯。使清氣上升。充實四肢。次與至寶丹。加龍骨、南星。安心定志養神治之。使各臟之氣上升。通利九竅。五日音聲出。語言稍利。後隨四時脈證加減。用藥不勻。即稍能行步。日以繩絡其病腳。如履閾或高處。得人扶之方可逾也。又刺十二經之井穴。

以接經絡。翌日不用繩絡。能行步。幾百日大勢盡去。戒之慎言語。節飲食一年方愈。

白話文:

初步先服用三天三錢的中藥,治癒他淤塞不通的現象,讓清氣上升,運動四肢。然後再服用至寶丹,加上龍骨、南星,撫養安心、安定意志、益養精神治癒它。調理五臟之氣上升。五官通暢。五天後可發出聲音。言語稍利。以後依照四時脈證加減。不均勻地用藥。疾病就好得快。每天用繩子捆紮著他那麻痺的腳。就像在進門檻或爬高處一樣。只能在別人的扶持下走路。再扎十二經之井穴的穴位。

接通經絡。第二天就能不用柺杖走路。過幾天大便暢通。要避免說話過度。節制飲食,一年後才能完全康復。

2. 治風雜方

【祛風丸】,有人味喜鹹酸。飲酒過多。色欲無戒。添作成痰飲。聚於胸膈。滿則嘔逆、噁心、涎流。一臂麻木。升則頭目昏眩。降則腰腳疼痛。深則左癱右瘓。淺則蹶然倒地。此藥寬中祛痰。搜風理氣。和血駐顏。延年益壽。

白話文:

【祛風丸】,有的人口味偏好鹹酸。飲酒過量。沉迷於色慾,沒有節制。積聚成痰飲。聚集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。如果痰飲充盈,就會引起嘔吐、噁心、流涎。其中一側胳膊麻木。痰飲上升就會引起頭暈目眩。痰飲下降就會引起腰腳疼痛。痰飲深入就會導致左半身癱瘓右半身不動。痰飲淺在就會突然倒在地上。此藥可以寬中化痰。疏風理氣。調和血氣,令人容顏不老。延年益壽。

半夏(薑汁作餅。陰乾),荊芥(各四兩),槐角子(麩炒黃),白礬(生用),陳皮(去白),硃砂(各一兩。一半為衣)

白話文:

半夏(用薑汁做成餅狀,在陰涼處晾乾),荊芥(各四兩),槐角子(用麩皮炒至黃色),白礬(生用)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,硃砂(各一兩,其中一半用於塗層)

上六味為末。生薑汁打糊為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生薑、皂角子仁湯送下。日二服。早辰臨臥服。

【輕骨丹】,主中風癱瘓。四肢不遂。風痹等疾。

白話文:

將六味藥研磨成細粉。用生薑汁調和成泥,捏成桐子大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用生薑、皁角子仁湯送服。每天服用兩次,早上起牀和晚上睡覺前服用。

【輕骨丹】,主治中風癱瘓,四肢不靈活,風濕等疾病。

苦參(三兩半),桑白皮(土下者),白芷,蒼朮,甘松(另用桅子挺者),川芎,麻黃(銼去節。往返用河水三升煎至一升。去渣。熬成膏)

白話文:

苦參(三兩半)、桑白皮(生長於土下的桑皮)、白芷、蒼朮、甘松(另用甘松挺者代替)、川芎、麻黃(切除節。用河水三升,反覆煎煮至一升。去掉渣滓。熬製成膏)

上七味為末。入前麻黃膏。和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溫酒一盞。研化溫服之。臥取汗。五七日間再服。手足當即輕快。卒中涎潮分利涎後用之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七種中藥研磨成粉末,倒入事先製備好的麻黃膏內,混合均勻,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酒送服,可研碎溶化後溫熱服用。服用後臥牀休息,以發汗為宜。五到七天後再次服用。手腳應該會立即感覺輕鬆。卒中、涎潮、分利涎後均可服用。

【當歸龍膽丸】,治腎水陰虛。風熱蘊積。時發驚悸。筋惕搐搦。神志不寧。榮衛壅滯。頭目昏眩。肌肉瞤瘛。胸膈痞滿。咽嗌不利。腸胃燥澀。小便淋閉。筋脈拘急。肢體痿弱。暗風癇病。常服宣通血氣。調順陰陽。病無再作。

白話文:

【當歸龍膽丸】,用於治療腎水陰虛引起的症狀,如驚悸、抽搐、神志不清、氣血瘀滯、頭暈、肌肉痙攣、胸悶、咽喉阻塞、腸胃乾燥、小便困難、筋脈拘急、肢體無力,以及癲癇。長期服用可以促進血氣流暢,調和陰陽,使疾病不再復發。

當歸,龍膽草,大梔子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,蘆薈,青黛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。另研)

上十一味為末。蜜丸小豆大。每服二十丸。薑湯送下。食後。張文叔傳此方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龍膽草、大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(各60克),大黃、蘆薈、青黛(各30克),木香(15克),麝香(3克,另行研磨)。

將十一種藥材磨成細末。用蜂蜜製成黃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二十丸。用薑湯送服。飯後服用。此方由張文叔所傳授。

【風藥聖餅子】,治男子婦人半身不遂。手足頑麻。口眼喎斜。痰涎壅盛。及一切風。他藥不效者。小兒驚風。大人頭風。婦人血氣。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風藥聖餅子,能夠治療男性和女性半身不遂、手腳麻木、口眼歪斜、痰涎壅盛以及各種風疾,其他藥物都無效的疾病。也能夠治療小孩的驚風、大人頭痛以及婦女的氣血疾病。

川烏,草烏(生),麻黃(去節各一兩),白芷(二兩),蒼朮,何首烏,川芎,白附子,白殭蠶(各五錢),防風,乾薑,藿香,荊芥(各二錢半),雄黃(一錢六分)

白話文:

川烏、生草烏,取其莖葉,去節的麻黃,各1兩;白芷,加倍到2兩;蒼朮、何首烏、川芎、白附子、白殭蠶,各5錢;防風、乾薑、藿香、荊芥,各2錢半;雄黃,1錢6分。

上十四味為末。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捻作餅子。每服二餅。嚼碎茶清送下。食後服。

【烏荊丸】,治諸風疾。

川烏頭(炮。去皮臍。一兩),荊芥穗(二兩)

上為細末。醋麵糊為丸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酒或熟水下。食空時。日三四服。

白話文:

【烏荊丸】,用於治療各種風疾。

川烏(經過炮製,去除皮和臍,一兩),荊芥穗(二兩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。加入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二丸,嚼碎後以茶水送服。飯後服用。

【搜風潤腸丸】,治三焦不和。胸膈痞悶。氣不升降。飲食遲化。腸胃燥澀。大便秘難。

白話文:

【搜風潤腸丸】:治療三焦(上焦、中焦、下焦)不調和;胸悶,氣無法上升或下降;消化不良;腸胃乾燥,引起的大便困難。

沉香,檳榔,木香,青皮,陳皮,京三稜,槐角(炒),大黃(酒煨),蘿蔔子(炒),枳殼(去穰。炒),枳實(麩炒。各五兩),郁李仁(一兩。去皮)

白話文:

沉香、檳榔、木香、青皮、陳皮、京三稜、槐角(炒)、大黃(酒泡)、蘿蔔子(炒)、枳殼(去籽。炒)、枳實(麩炒。各五兩)、郁李仁(一兩,去皮)。

上十二味為末。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。熱白湯送下。食前。常服潤腸胃。導化風氣。

【澡洗藥】,治一切諸風及遍身瘙癢。光澤皮膚。可常用。

白話文:

[澡洗藥]

用於治療各種風症和全身瘙癢。使皮膚光澤亮麗。適合長期服用。

做法:將十二味藥材研成細末,加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五六十丸。用熱白開水送服,於飯前服用。

功效:潤腸胃,幫助消化和排出體內風氣。

乾荷葉(三十二兩),威靈仙(十五兩),藁本(十六兩),零陵香(十六兩),茅香(十六兩),藿香(十六兩),甘松,白芷(各八兩)

白話文:

乾荷葉三十二兩,威靈仙十五兩,藁本十六兩,零陵香十六兩,茅香十六兩,藿香十六兩,甘松和白芷各八兩。

上八味為粗末。每服二兩。生絹袋盛水二桶。約四斗。煎四五沸。放熱於無風處淋渫洗了。避風少時。如水冷。少時更添熱湯。斟酌得可使用。勿令添冷水。不添藥末。

【拈痛散】,治肢節疼痛。熨烙藥。

白話文:

以上八味藥材,以粗末為宜。每服藥材二兩,以生絲布袋盛水二桶,約八升,煎煮四、五沸。然後將藥液倒出,放在無風處,讓其自然冷卻。如果藥液冷了,可以適當加入熱水。斟酌藥液的溫度,以適宜使用為宜。不要加入冷水或再加入藥末。

拈痛散

**用途:**治療四肢關節疼痛

**類型:**熨貼藥

羌活,獨活,防風,細辛,肉桂,白朮,良薑,麻黃(不去節),天麻(去苗),川烏(生用。去皮),葛根,吳茱萸,乳香(研),小椒(去目),全蠍(生用),當歸(去苗。各一兩),川薑(生。半兩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細辛、肉桂、白朮、良薑、麻黃(不去節)、天麻(去苗)、川烏(生用、去皮)、葛根、吳茱萸、乳香(研)、小椒(去目)、全蠍(生用)、當歸(去苗。各一兩)、川薑(生、半兩)

上十七味為粗末。入乳香研勻。每抄藥十錢。痛甚者十五錢。同細鹽一升炒令極熱。熟絹袋盛。熨烙痛處。不拘時。早晚頓用。藥冷再炒一次。用畢甚妙。藥不用。

白話文:

上十七味為粗末,加入乳香研勻。每次取藥十分錢,疼痛嚴重者取十五錢。用一升細鹽炒到非常熱。將藥裝入熟絹袋中,熨烙疼痛的地方,不限時間,早晚都可以使用。藥冷卻後再炒一次,用完效果非常好。藥用完後不用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