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6)

1. 勞倦所傷虛中有熱

金匱要略云。夫男子平人脈大者為勞。極虛亦為勞。男子色薄者主渴及亡血。卒喘悸脈浮者。裡虛也。男子脈虛。沉弦無力。寒熱氣促。裡急。小便不利。面色白。時目眩兼衄。少腹滿。此為勞使之然。勞之為病。其脈浮大。手足煩。春夏劇。秋冬瘥。陰寒精自出。酸削不能行。

男子脈微弱而澀。為無子。精氣清冷。夫失精家少腹弦急。陰頭寒。目瞑。發落。脈極虛芤遲。為清穀亡血失精也。

【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】,治脈得諸芤動微緊。男子失精。女子夢交。

桂枝(去皮),芍藥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。炙),龍骨,牡蠣(各三兩)

上五味。㕮咀。水七升。生薑三片切。大棗十二個擘。煎至三升。去渣。分三服。小品云。脈浮。汗者除桂加白薇、附子各三分。故曰二加龍骨湯。

【黃耆建中湯】,治諸虛不足。或因勞傷過度。或因病後不復。

黃耆,官桂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白芍藥(六兩)

上四味為㕮咀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一個。同煎至七分。去渣。入餳少許。再煎令溶。稍熱服。空心食前。○集驗云。嘔苦加生薑。腹滿去餳、棗。加茯苓。肺虛損補氣。加半夏五兩為妙。

【人參黃耆散】,治虛勞客熱。肌肉消瘦。四肢倦怠。五心煩熱。咽乾頰赤。心忡潮熱。盜汗減食。咳嗽膿血。胸脅不利。

人參(去蘆。一兩),秦艽,茯苓(各二兩),知母(二兩半),桑白皮(一兩半),桔梗(一兩),紫菀(一兩半),柴胡(二兩半),黃耆(三兩半),地骨皮(二兩),生地黃(二兩),半夏(湯泡七次),赤芍藥(各一兩半),天門冬(去心。三兩),鱉甲(三兩。酥炙。去裙),炙甘草(一兩半)

上十六味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煎七分。去渣服。食遠。

【續斷湯】,治骨蒸熱勞。傳屍瘦病。潮熱煩躁。咳嗽氣急身體疼痛。口乾盜汗。神效方。

生地黃,桑白皮(各五兩),續斷,紫菀,青竹茹,五味子,桔梗(各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赤小豆(半升)

上九味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小麥五十粒。煎至一盞。去渣溫服。食後。日三服。兼治咳嗽唾膿血。童男室女亦可服。

【柴胡散】,治虛勞羸瘦。面色痿黃。四肢無力。不思飲食。夜多盜汗。咳嗽不止。

地骨皮(一兩半),柴胡,鱉甲(去裙。醋炙),知母(各一兩),五味子(半兩)

上五味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半。烏梅兩個。青蒿五葉。煎至一盞。去渣溫服。食後。

【秦艽鱉甲散】,治骨蒸壯熱。肌肉消瘦。唇紅。頰赤。氣粗。四肢困倦。夜有盜汗。

柴胡,鱉甲(去裙。酥炙。用九肋者),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,當歸,知母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勞倦所傷虛中有熱

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男子脈象大而有力者為勞,極度虛弱也為勞。面色蒼白者,多伴隨口渴和出血。突然氣喘、心悸,脈象浮者,是臟腑虛弱。男子脈象虛弱、沉而弦細、無力,伴隨寒熱、氣促、裡急、小便不利、面色蒼白、時有目眩和鼻出血、少腹脹滿,這是勞累所致。勞累所致的疾病,脈象浮大,手足煩躁,春夏病情加重,秋冬減輕,陰寒之氣導致精液自行流出,酸痛難以行走。

男子脈象微弱而澀滯,則為不孕不育,精氣清冷。因遺精而少腹弦緊、陰莖寒冷、眼瞼下垂、頭髮脫落、脈象極度虛弱、浮大而遲緩者,是因穀氣不足、失血、遺精所致。

【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】主治脈象浮動微緊,男子遺精,女子夢交。

藥材:桂枝(去皮)、芍藥(各三兩)、炙甘草(二兩)、龍骨、牡蠣(各三兩)

用法: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水七升,生薑三片切片,大棗十二枚掰開,煎煮至三升,去渣,分三次服用。小品方中記載,若脈象浮、出汗,則要去除桂枝,添加白薇、附子各三分,稱為「二加龍骨湯」。

【黃耆建中湯】主治各種虛弱不足,或因勞傷過度,或因病後體虛未復。

藥材:黃耆、官桂(各三兩)、甘草(二兩)、白芍藥(六兩)

用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同煎至七分,去渣,加入少量饴糖,再次煎煮至溶化,稍溫服,空腹飯前服用。經驗方中記載:嘔吐帶苦味者,加生薑;腹脹者,去掉饴糖、大棗,加茯苓;肺虛損傷需補氣者,加半夏五兩最佳。

【人參黃耆散】主治虛勞伴隨內熱,肌肉消瘦,四肢倦怠,五心煩熱,咽喉乾燥,兩頰發紅,心慌、潮熱、盜汗、食慾減退、咳嗽帶膿血、胸脅疼痛。

藥材:人參(去蘆頭,一兩)、秦艽、茯苓(各二兩)、知母(二兩半)、桑白皮(一兩半)、桔梗(一兩)、紫菀(一兩半)、柴胡(二兩半)、黃耆(三兩半)、地骨皮(二兩)、生地黃(二兩)、半夏(湯泡七次)、赤芍藥(各一兩半)、天門冬(去心,三兩)、鱉甲(三兩,酥炙,去裙)、炙甘草(一兩半)

用法:將以上十六味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盞半,煎煮至七分,去渣服用,飯後服用。

【續斷湯】主治骨蒸潮熱,勞傷瘦弱,潮熱煩躁,咳嗽氣急,身體疼痛,口乾舌燥,盜汗,效果顯著。

藥材:生地黃、桑白皮(各五兩)、續斷、紫菀、青竹茹、五味子、桔梗(各三兩)、炙甘草(二兩)、赤小豆(半升)

用法: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盞半,小麥五十粒,煎煮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飯後服用,每日三次。也可用於治療咳嗽咳出膿血,兒童男女均可服用。

【柴胡散】主治虛勞羸瘦,面色萎黃,四肢無力,食慾不振,夜間盜汗,咳嗽不止。

藥材:地骨皮(一兩半)、柴胡、鱉甲(去裙,醋炙)、知母(各一兩)、五味子(半兩)

用法: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半,烏梅兩個,青蒿五葉,煎煮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飯後服用。

【秦艽鱉甲散】主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嘴唇紅潤,兩頰發紅,氣粗,四肢困倦,夜間盜汗。

藥材:柴胡、鱉甲(去裙,酥炙,用九肋的)、地骨皮(各一兩)、秦艽、當歸、知母(各半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