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六 (6)
卷六 (6)
1. 血分寒
【巴戟丸】,治肝腎俱虛。收斂精氣。補真戢陽。充悅肌膚。進美飲食。
白朮,五味子,川巴戟(去心),茴香(炒),熟地黃,肉蓯蓉(酒浸),人參,覆盆子,菟絲子(酒浸),牡蠣,益智仁,骨碎補,白龍骨(各二兩)
上十三味為末。蜜丸如桐子大。焙乾。每服三十丸。食前米飲下。日三服。
【神珠丹】,治下焦元氣虛弱。小腹疼痛。皮膚燥澀。小便自利。病機云。澄澈清冷。皆屬於寒。此之謂也。一名
離珠丹。
杜仲(二兩。炒),萆薢(二兩),訶子(五個),龍骨(一兩),破故紙(三兩。炒),胡桃仁(一百二十個),巴戟(二兩),砂仁(半兩),硃砂(一兩。另研)
上九味為末。酒糊丸如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每服三十丸。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氣不化。小便不利。濕一(作溫)肌潤滑。熱蒸少。陰氣不化。氣走小便自利。皮膚燥澀。為迫津液不能停。離珠丹主之。弦數者。陽陷於內。從外而之內也。弦則帶數。甲終於甲也。緊則帶洪。壬終於丙也。若弦虛則無火。細則有水。此二脈從內之外也。不宜離珠丹。
白話文:
【巴戟丸】,用來治療肝臟和腎臟都虛弱的情況。可以收斂精氣,補養真陽,使肌膚飽滿潤澤,增進食慾。
藥材包含:白朮、五味子、巴戟天(去除內心)、茴香(炒過)、熟地黃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過)、人參、覆盆子、菟絲子(用酒浸泡過)、牡蠣、益智仁、骨碎補、白龍骨(各二兩)
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同桐子大小的藥丸,烘乾後,每次服用三十丸,在飯前用米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【神珠丹】,用來治療下焦元氣虛弱,引起小腹疼痛、皮膚乾燥粗糙、小便過多等症狀。病理機制認為,小便清澈且冰冷,都屬於寒症,這就是指這種情況。它也叫做離珠丹。
藥材包含:杜仲(二兩,炒過)、萆薢(二兩)、訶子(五個)、龍骨(一兩)、補骨脂(三兩,炒過)、胡桃仁(一百二十個)、巴戟天(二兩)、砂仁(半兩)、硃砂(一兩,另外研磨)
將以上九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麵糊製成如同桐子大小的藥丸,再用硃砂裹在藥丸外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在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。如果服用後出現氣機無法正常運行、小便不暢、皮膚乾燥粗糙是因津液被逼迫無法停留,小便反而增多、此時宜服用離珠丹治療。如果脈象呈現弦數,代表陽氣內陷,從外向內收縮。弦脈同時帶有數脈,如同甲日終於甲日。緊脈同時帶有洪脈,如同壬日終於丙日。若脈象呈現弦脈且虛弱,代表沒有火氣;脈象呈現細脈,代表體內有水濕。這兩種脈象是由內而外顯現,不適合服用離珠丹。
2. 通治三焦甚寒之氣
【大已寒丸】,治臟腑虛寒。心腹㽲痛。泄瀉腸鳴。自利自汗。米穀不化。手足厥冷。
蓽茇,肉桂(各六兩半),乾薑,良薑(各十兩)
上為末。麵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米飲湯下。食前服。
【四逆湯】,治傷寒自利不渴。嘔噦不止。或吐利俱發。小便或澀或利。或汗出過多。脈微欲絕。腹痛脹滿。手足逆冷。及一切虛寒逆冷。並宜服之。
甘草(炙。二兩),乾薑(一兩半),附子(生。去皮臍。細切。半兩)
上㕮咀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溫服。不計時。
白話文:
【大已寒丸】
主要治療內臟虛弱寒冷引起的疾病,像是心腹絞痛、腹瀉腸鳴、無法控制的腹瀉、容易流汗、消化不良(吃下去的米飯等食物無法消化)、手腳冰冷。
藥材組成:蓽茇、肉桂(各六兩半)、乾薑、良薑(各十兩)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【四逆湯】
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但不覺得口渴、想吐又止不住、或是上吐下瀉同時發生、小便時而困難時而順暢、或是有出汗過多的情況、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、腹痛腹脹、手腳冰冷,以及所有虛寒引起的逆冷症狀,都適合服用此方。
藥材組成:炙甘草(二兩)、乾薑(一兩半)、生附子(去皮臍,切細,半兩)
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溫服。不限服用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