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)

1. 中風論(出潔古家珍)

經曰。風者百病之始。善行而數變。行者動也。風本為熱。熱勝則風動。宜以靜勝其躁。是養血也。治須少汗。亦宜少下。多汗則虛其衛。多下則損其榮。汗下各得其宜。然後宜治其在經。雖有汗下之戒。而有中臟中腑之分。中腑者宜汗之中。臟者宜下之。此雖合汗下。亦不可過也。

白話文:

有經典上說,風氣是所有疾病的根源,因為風氣會時刻變動、遊走。所謂的「行」,就是動。風的性質本來是為「熱」,在人體內熱氣戰勝了其他的氣時,風氣就會活動起來。所以應該用平靜的心態來控制氣的躁動,這就是保養血氣的方法。治療風氣時,病人必須少出汗,也要少瀉藥。汗出得太多會傷害身體的防衛系統,瀉得次數太多會損害身體的營養。如果能適當地出汗瀉藥,纔可以進一步治療風氣。雖然有少出汗少瀉藥的禁忌,但還是要區分是內臟還是內腑造成的風氣。內腑所造成的風氣,應該用出汗的方法治療;內臟所造成的風氣,應該用瀉藥的方法治療。儘管如此,治療時也不能過度。

仲景云。汗多則亡陽。下多則亡陰。亡陽則損氣。亡陰則損形。故經言血氣者人之神。不可不謹養也。初謂表裡不和須汗下之。表裡已和。是宜治之在經也。其中腑者。面顏顯五色。有表證而脈浮。惡風惡寒。拘急不仁。或中身之後。或中身之前。或中身之側。皆曰中腑也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汗多則陽氣虛衰。腹瀉多則陰液虧損。陽氣虛衰則損傷人的氣。陰液虧損則損傷人的形體。所以經書說,血氣是人體的精神,不可不謹慎調養。醫方首先提到要發汗、瀉下,是因為表裡不調停,必須先治療表證、裡證,使表裡調協,然後再治療經脈。其中腑是指面部顯現五色,有表證,脈象浮數,惡寒怕風,拘急麻木不仁,或半身後部,或半身前部,或半身側面,這些部位都有主病,都稱為中腑。

其病多易治。其中臟者。唇吻不收。舌不轉而失音。鼻不知香臭。耳聾而眼瞀。大小便秘結。皆曰中臟也。其病則難治。經曰。六腑不和。留結為癰。五臟不和。九竅不通。外無留結為癰。內無九竅不通。知必在經也。初證既定。宜以大藥養之。當須按時令而調陰陽。安臟腑而和榮衛。

白話文:

這類疾病大多容易治療。其中臟的疾病有嘴脣閉合困難,舌頭不能轉動而說話喪失,鼻子聞不到香臭,耳朵失聰眼睛昏暗,大小便不通暢,這些都稱為中臟。這種疾病難以治療。經典上說,六腑不和會導致停留積結成為癰疽。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。外沒有停留積結成為癰疽,內沒有九竅不通,必定是發生在經脈上。最初的證據已經確定,應該用大藥來滋補。當務之急是根據時令來調和陰陽,安頓臟腑,調和榮衛。

少有不愈者也。風中腑者。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發其表。如忽中臟。則大便多秘澀。宜以三化湯通其滯。表裡證已定。別無變端。故以大藥和而治之。大抵中腑者多著四肢。中臟者多滯九竅。雖中腑者多兼中臟之證。至於舌強失音。久服大藥。能自愈也。有中風濕者。夏月多有之。

白話文:

很少有治不好的。風中的腑。先用加減續命湯根據病情來發表。如果忽然侵犯臟,那麼大便多數阻塞不通。宜用三化湯來通利阻滯。表裡證狀已經確定,沒有其他的變故。所以用大藥和而治。一般來講,中腑的多出現四肢的症狀。中臟的多阻滯九竅。雖然中腑的也多兼有中臟的症狀。至於舌頭強直不能說話。久服大藥。能夠自行治癒。還有中風濕的,夏天多發。

其證身重如山。不能轉側。宜服除風勝濕去熱之劑。如不可。則用針灸治之。今其六經續命湯治法。

白話文:

這個人的症狀是身體重得像山一樣,沒辦法翻身側睡。應該服用可以祛除風濕熱的藥物。另外,如果不行的話,就用針灸治療。現在它的六經續命湯的治療方法。

小續命湯,通治八風五痹痿厥等疾。以一歲為總。六經為別。春夏加石膏知母黃芩。秋冬加官桂、附子、芍藥。又於六經別藥內。隨證細分加減。自古名醫。不能越此。

白話文:

小續命湯,可以治療八種風疾、五種痺症、痿症和厥症等疾病。

以一歲為總綱,六經為別類。春天和夏天,再加入石膏、知母、黃芩。秋天和冬天,再加入官桂、附子、芍藥。

此外,在六經別藥內,隨證細分加減。自古以來,名醫都無法超越這個方劑。

麻黃(去節),人參(去蘆),黃芩(去腐),芍藥,甘草(炙),川芎杏仁(去皮尖。炒),防己,官桂(各一兩),防風(一兩半),附子(炮去皮臍。半兩)

白話文:

麻黃(去除節),人參(去除蘆),黃芩(去除腐壞的地方),芍藥,甘草(烤過的),川芎,杏仁(去除皮和尖頭,炒過),防己,官桂(各一兩),防風(一兩半),附子(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,半兩)

上十一味。除附子、杏仁外。為粗末。後入二味和勻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稍熱服。食前。凡治中風。不審六經之形證加減。雖治與不治無異也。內經云。腠理開則淅然寒。閉則熱而悶。知暴中風邪。宜先以加減續命湯藥證治之。若中風無汗惡寒。麻黃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總共有11味藥,除了附子和杏仁外,其他藥材都要研磨成粉末,然後再放入附子和杏仁,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,直到藥液濃縮成一杯,過濾後稍稍加熱即可飲用。要在飯前服用。凡是治療中風的疾病,如果不仔細審察六經的證狀而隨意加減藥物,那麼治療與不治療沒有什麼區別。內經上說,腠理疏鬆則會感到寒冷,腠理閉塞則會感到煩躁。如果知道自己是暴中風邪,應該先用加減續命湯的藥證來治療。如果中風沒有汗液且畏寒,則以麻黃續命湯為主。

於本方中加麻黃、防風、杏仁一倍。宜針太陽經至陰、出血、崑崙、舉蹺。中風有汗惡風。桂枝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在這個藥方中加入一倍的麻黃、防風、杏仁。應該針灸太陽經的至陰、出血、崑崙、舉蹺穴。中風有汗而且怕風的話。用桂枝續命湯來治療。

於本方中加桂枝、芍藥、杏仁一倍。宜針風府。以上二證。皆太陽經中風也。中風無汗。身熱不惡寒。白虎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在這個方劑中,加入桂枝、芍藥、杏仁,各為一倍。並應針刺風府穴。以上兩種證候,都是太陽經中風引起的。中風不發汗,身體發熱又不畏寒,可用白虎續命湯治療。

於本方中加石膏(二兩)。知母(二兩)。甘草(一兩)。中風有汗。身熱不惡風。葛根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在這個藥方中,加入石膏(二兩)、知母(二兩)、甘草(一兩)。患中風時,身體發熱但不畏寒,可以服用葛根續命湯來治療。

於本方中加葛根(二兩)。桂枝黃芩各一倍。宜針陷谷、刺厲兌。針陷谷者。去陽明之賊邪。刺厲兌者。瀉陽

白話文:

在本方中添加葛根(二兩)。桂枝和黃芩各增加一倍的分量。適用於針刺陷谷穴和厲兌穴。針刺陷谷穴可以祛除陽明經的病邪。針刺厲兌穴可以瀉降陽氣。

明之實熱。以上二證。皆陽明經中風也。中風無汗身涼。附子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上面提到的疾病實證,都是陽明經中風引起的。中風不流汗,身體涼爽。用附子續命湯治療。

於本方中加附子一倍。乾薑加(二兩)。甘草加(三兩)。宜針隱白。去太陰之賊邪。此一證。太陰經中風也。中風有汗無熱。桂枝附子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在本方中加入一倍的附子,乾薑加(兩兩),甘草加(三兩)。應該針灸隱白穴,以去除太陰經的邪氣。這個證候是太陰經中風引起的。中風時有汗但無熱,可以用桂枝附子續命湯來治療。

於本方中加桂枝、附子、甘草一倍。宜針太谿。此一證。少陰經中風也。凡中風無此四經六證混淆。繫於少陰厥陰。或肢節攣痛。或麻木不仁。宜羌活連翹續命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在原有的藥方中,加入一倍劑量的桂枝、附子和甘草。建議針灸太谿穴。這種病症,屬於少陰經中風。凡是中風都沒有這種四經六證混淆的現象。都與少陰和厥陰經有關。如果出現四肢關節疼痛、麻木不仁的症狀,就應該用羌活、連翹、續命湯來治療。

於本方中加羌活(四兩)。連翹(六兩)

白話文:

此方中加入羌活(一斤),連翹(二斤)。

上古之續命。混淆無別。今立分經治療。又分各經針刺。無不愈也。治法厥陰之井大敦。刺以通其經。少陽之經絕骨。灸以引其熱。此通經引熱。是針灸同象。治法之大體也。

白話文:

在遠古的時候,人們對疾病的治療方法是沒有區別的,現在已經可以分科別類的治療。又將各科的針刺方法一一區分開來,沒有一種疾病是治不好的。治療方法中,厥陰經的井穴是大敦穴,針刺它可以疏通經絡。少陽經的絕骨穴,灸它可以引來熱量。這就是疏通經絡、引來熱量,針灸的應用是一樣的,這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基本原則。

大秦艽湯,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。內無便溺之阻隔。是知為血弱不能養於筋。故手足不能運動。舌強不能語言。宜此藥養血而筋自榮也。

白話文:

【大秦艽湯】,治療中風患者,外表沒有六經的形證,體內也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阻隔。由此可知,這是因為血弱不能滋養筋脈,所以手足不能運動,舌頭僵硬不能說話。應當使用此藥來養血,這樣筋脈自然就會充盈。

秦艽,石膏(各二兩),甘草,川芎

白話文:

秦艽、石膏(各兩)、甘草、川芎

當歸,芍藥,羌活,獨活,防風,黃芩,白朮白芷茯苓生地黃熟地(各一兩),細辛(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當歸:一兩

  • 芍藥:一兩

  • 羌活:一兩

  • 獨活:一兩

  • 防風:一兩

  • 黃芩:一兩

  • 白朮:一兩

  • 白芷:一兩

  • 茯苓:一兩

  • 生地黃:一兩

  • 熟地:一兩

  • 細辛:半兩

上十六味。㕮咀。每服一兩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溫服。無時。如遇天陰。加生薑七片煎。如心下痞。每服一兩加枳實一錢煎。此秋冬藥。如春夏。加知母一兩。凡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。先以加減續命湯。隨證治之。內有便溺之阻隔。復以三化湯導之。

白話文:

以上十六味藥材,一起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兩,加水二杯,煎煮至剩下一杯藥汁。去渣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如果遇上天氣陰沉,再加七片生薑煎煮。如果心下痞滿,每次服用一兩藥粉,再加一錢枳實煎煮。這是秋冬的藥方。如果是在春夏服用,再加一兩知母。凡是中風病,外現六經的形證,先用加減續命湯,根據證狀來治療。體內有大便小便不通暢的情況,再用三化湯來導利。

【三化湯】

厚朴(薑製),大黃,枳實,羌活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厚朴(用薑製過),大黃,枳實,羌活(各等分)

上四味㕮咀。每服三兩。水三升。煎至一升半。終日服。以微利則已。若內邪已除。外邪已盡。當服愈風湯。以行中道。久服大風悉去。縱有微邪。只從愈風湯加減治之。然治病之法。不可失於通塞。或一氣之微汗。或一旬之通利。如此乃常治之法也。久之清濁自分。榮衛自和矣。

白話文:

上列四種藥,一起搗碎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兩藥末,加上三升水,煎煮到剩下一升半的藥汁。一天之內把藥汁都喝完。如果出現輕微的瀉下,就停止服藥。如果體內的邪氣已經消除,外來的邪氣也已經全部清除,就改服愈風湯,使身體的氣血運行正常。長期服用,大風病就會完全消失。即使還有一些輕微的邪氣,也可以通過加減愈風湯的藥物來治療。然而,治療疾病的方法,不能一成不變,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。有的人需要微微發汗來治療,有的人需要十天左右的通便來治療。這些都是常見的治療方法。長期治療,清氣和濁氣就會自然分開,榮氣和衛氣就會自然和諧。

【羌活愈風湯】,療腎肝虛。筋骨弱。語言難。精神昏憒。是中風濕熱內弱者。是為風熱體重也。或瘦而臂肢偏枯。或肥而半身不遂。或恐而健忘。喜以多思。思忘之道。皆精不足也。故心亂則百病生。心靜則萬病息。是以此藥能安心養神。調陰陽。無偏勝。

白話文:

【羌活愈風湯】,治療腎臟和肝臟虛弱、筋骨疲勞、言語困難、精神恍惚的疾病。這是一種因中風濕熱導致的內部虛弱的疾病。患者可能體重過重,也可能體重過瘦,但四肢一側不協調。另外,可能會有恐懼感和健忘症,並且經常胡思亂想。這種疾病都是因為精氣不足造成的。因此,如果精神狀態混亂,就會產生各種疾病,但如果精神狀態平靜,各種疾病就會消失。因此,這種藥物可以讓人心平氣和、精神振奮,調節陰陽平衡,避免偏頗。

羌活,甘草(炙),防風,防己,黃耆蔓荊子,川芎,獨活,細辛,枳殼,麻黃(去根),地骨皮,人參,知母,甘菊薄荷(去枝),白芷,枸杞子,當歸,杜仲(炒),秦艽,柴胡半夏(泡),厚朴(薑製),前胡熟地黃(二十六味。各二兩),白茯苓,黃芩(各三兩),生地黃,蒼朮,石膏,芍藥(各四兩),桂枝(一兩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炙甘草、防風、防己、黃耆、蔓荊子、川芎、獨活、細辛、枳殼、去根麻黃、地骨皮、人參、知母、甘菊、去枝薄荷、白芷、枸杞子、當歸、炒杜仲、秦艽、柴胡、泡半夏、薑製厚朴、前胡、熟地黃(共二十六種藥材,每種各二兩),白茯苓、黃芩(各三兩),生地黃、蒼朮、石膏、芍藥(各四兩),桂枝(一兩)

上三十三味。重七十五兩。㕮咀。每服一兩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溫服。如遇天陰。加生薑三片。煎。空心一服。臨臥再煎渣服。俱要食遠。空心嚥下二丹丸。為之重劑。臨臥嚥下四白丸。為之輕劑。立其法。是動以安神。靜以清肺。○假令一氣而微汗。用愈風湯三兩、加麻黃一兩。

白話文:

方劑藥物:三十三味藥物,總重75兩。

製用方法:將藥物研成細末備用。

服用方法:每次取藥末一兩,加入200毫升水煎煮,至藥液剩餘100毫升,去渣取汁,溫熱服用。

特殊情況:如果遇到陰雨天氣,需要在藥物中加入三片生薑,一起煎煮。

服用時間:空腹服用一次,睡覺前再將藥渣煎煮服用,服用本方劑均應避免與食物同服。

配合服用心方:空腹時吞服二丹丸,作為重劑;睡覺前吞服四白丸,作為輕劑。

治療效果:旨在通過本方,促進身體的運動以安神,保持平靜以清肺。

其他說明:如果病人服用後微汗,則需要服用三兩「愈風湯」,並加入一兩麻黃。

勻作四服。每服加生薑五七片。空心服。以粥投之。得微汗則佳。○如一旬之通利。用愈風湯三兩。加大黃一兩。亦勻作四服。每服生薑五七片。臨臥煎服。得利為度。此藥常服之。不可失於四時之輔。○如望春大寒之後。本方中加半夏、人參、柴胡各二兩。木通四兩。謂迎而奪少陽之氣也。

白話文:

將藥分成四份服用,每服加入生薑五到七片,空腹服用,以稀飯送服。如果能微微出汗,就更好了。

如果服用十天後大便暢通,就服用愈風湯三錢,加入大黃一錢,也分成四服服用。每服加入生薑五到七片,睡前煎服。服用到瀉利為止。這種藥可以長期服用,不能因為時序變化而停止服用。

如果在春寒料峭的季節,在原本的方劑中加入半夏、人參、柴胡各二兩,木通四兩。這是為了迎接並奪取少陽之氣。

○如望夏穀雨之後。本方中加石膏、黃芩、知母各二兩。謂迎而奪陽明之氣也。○如季夏之月。本方中加防己。白朮、茯苓各二兩。謂勝脾土之濕也。○如初秋大暑之後。本方中加厚朴一兩、藿香一兩、桂一兩。謂迎而奪太陰之氣也。如望冬霜降之後。本方中加附子、官桂各一兩。

白話文:

○例如夏季的立夏與穀雨之後。本方中加入石膏、黃芩、知母各二兩。這叫做預先奪取陽明經的氣分。

○例如夏季的立夏與穀雨之後。本方中加入防己、白朮、茯苓各二兩。這叫做戰勝脾胃的濕邪。

○例如初秋大暑之後。本方中加入厚朴一兩、藿香一兩、桂枝一兩。這叫做預先奪取太陰經的氣分。

○例如冬季的立冬與霜降之後。本方中加入附子、官桂各一兩。

當歸二兩。謂勝少陰之氣也。○如得春氣候減冬所加藥。四時加減類此。雖立此四時加減。更宜臨病之際。審病之虛實。土地之所宜。邪氣之多少。此藥具七情六慾四氣。無使五臟偏勝。及不動於榮衛。如風秘服之則永不結燥。久瀉服之能自調適。初覺風氣。能便服此藥。及新方中天麻丸各一料。

白話文:

當歸二兩。這是為了戰勝少陰之氣。○如果遇到春天,則要減少冬天所增加的藥物。四季加減的道理都類似這樣。雖然制定了這些四季加減的原則,但更應該在治療疾病時,審查病人的虛實、土地的狀況、邪氣的多少。這種藥物具備了七情六慾和四氣,不能使五臟偏盛,也不能損傷榮衛之氣。如果是風祕,服用它就不會再出現乾燥的症狀。如果是久瀉,服用它能夠自行調理適應。剛發覺有風氣,就能服用這種藥物。以及新藥方中的天麻丸,各取一種。

相為表裡。治未病之聖藥也。○若已病者。更宜常服。無問男女、老幼、小兒風癇。急慢驚風。皆可服之。神效。如解利四時傷寒。隋四時加減法服之。果如聖矣。

白話文:

表裡互相依賴。是治療尚未發病的聖藥。○若已經發病的人。更應該經常服用。不分男女、老幼、小兒風癇。急、慢驚風。都可以服用。神效。像是治療腹瀉、利尿四時的傷寒。依照隋代四時加減法服用。果然像聖人一樣有效。

四白丹,能清肺氣。養魄。謂中風者多昏冒。氣不清利也。

白話文:

【四白丹】

功效:清肺氣,養魄。

主治:中風者多昏冒,氣不清利。

白朮,砂仁,白茯苓,香附,防風,川芎,甘草,人參(各半兩),白芷(一兩),羌活,獨活,薄荷(各二錢半),藿香,白檀香(各一錢半),知母,細辛(各二錢),甜竹葉(二兩),麝香(一錢。另研),龍腦(另研),牛黃(各半錢。另研)

白話文:

白術、砂仁、白茯苓、香附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、人參(各 30 克),白芷(60 公克),羌活、獨活、薄荷(各 15 公克),藿香、白檀香(各 10 公克),知母、細辛(各 12 公克),甜竹葉(120 公克),麝香(6 公克。另外研磨),龍腦(另外研磨),牛黃(各 3 公克。另外研磨)

上二十味為末。蜜丸每兩作十丸。臨臥嚼一丸。分五七次細嚼之。煎愈風湯嚥下。能上清肺氣。下強骨髓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二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。用蜜糖做成藥丸,每兩做成十粒。睡覺前嚼服一粒藥丸,分五到七次細細咀嚼。再服用煎好的愈風湯。此藥方可清肺氣,強壯骨髓。

【二丹丸】,治健忘、養神、定志、和血。內以安神。外華腠理。

白話文:

二丹丸

主治:健忘、養神、定志、和血。

功效:內服可安神定志,外用可華通腠理,使肌膚光澤。

丹參天門冬,熟地黃(各一兩半),甘草,麥門冬(去心),白茯苓(各一兩),人參,遠志(去心),硃砂(各半兩研末為衣。氣宜保命集內有),菖蒲(一兩)

白話文:

丹參、天門冬、熟地黃(各 1 兩半)、甘草、麥門冬(去心)、白茯苓(各 1 兩)、人參、遠志(去心)、硃砂(各半兩磨成粉末塗在藥丸上,可參考「氣宜保命集」)、菖蒲(1 兩)。

上十味為末。蜜丸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。空心食前。煎愈風湯送下。常服安神定志。此治之法。一藥安神。一藥清肺。故清中清者。歸肺以助天真。清中濁者。堅強骨髓。濁中之清者。榮養於神。濁中之濁者。榮華腠理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細末。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再用硃砂做藥衣。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,空腹飯前服用。用愈風湯送服。經常服用可以使神志安寧,意志堅定。這就是治療的方法。一種藥可以安神,一種藥可以清肺。因此,清中清者,歸於肺以幫助天真。清中濁者,堅強骨髓。濁中之清者,榮養於神。濁中之濁者,榮華腠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