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五 (2)
卷五 (2)
1. 勞倦所傷虛中有寒
芍藥(六兩),桂枝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大棗(七個去子),生薑(三兩切片),膠飴(一升),
上六味。㕮咀、以水七升。煎至三升。去渣。入膠飴。更上微火。令消。溫服一升。日三升。
【育氣湯】,通流百脈。調暢脾元。補中脘。益氣海。祛陰寒。止腹痛。進飲食。大益臟虛疼痛。
木香,丁香,藿香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縮砂,白豆蔻,蓽澄茄,炙甘草(各半兩),乾山藥(一兩),陳橘皮(去白),青皮(去白各二錢半),白檀香(半兩)
上十四味為末。每服一錢至二錢。用木瓜湯調下。空心食前。鹽湯亦得。
【養胃進食丸】,治脾胃虛弱。心腹脹滿。面色痿黃。肌肉消瘦。怠惰嗜臥。全不思食。常服滋養脾胃。進美飲食。消痰逐飲。避風寒濕冷邪氣。
蒼朮(五兩。泔浸去皮),神麯(二兩半。炒),白茯苓(去皮),厚朴(薑製。各二兩)
大麥櫱(炒)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半),白朮(二兩)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一兩)
上九味為末。水麵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。食前溫薑湯送下。粥飲亦得。
【寬中進食丸】,滋形氣。喜飲食。
豬苓(去皮),半夏(各七錢),草豆蔻仁(五錢),神麯(炒半兩),枳實(四錢),橘紅,白朮,澤瀉,白茯苓(去皮各三錢),縮砂,甘草(炙),大麥櫱(炒,各一錢半),人參,青皮,乾生薑(炮。各一錢),木香(半錢),
一方有檳榔一錢半。合用。
上十六味為末。湯浸蒸餅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溫米湯送下。食前。
【和中丸】,治久病厭厭不能食。而臟腑或秘或結或溏。此皆胃虛之所致也。常服和中理氣。消痰去濕。厚腸胃。進飲食。
白朮(二兩四錢),厚朴(薑製。二兩),陳皮(去白。一兩六錢),半夏(湯泡一兩),檳榔,枳實(各五錢),甘草(炙。四錢),木香(二錢)
上八味為末。生薑自然汁浸。蒸餅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溫水送下。食遠服。
【安胃丸】,治寒邪傷胃溫中補氣安胃進食。
白朮(五錢),乾薑(炮。三錢),大麥櫱(炒。五錢),陳皮(三錢),青皮(二錢),白茯苓(去皮。二錢),縮砂(二錢),木香(一錢半)
上八味為末。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。食遠。忌冷物。
【補中丸】,補脾虛。調胃弱。止瀉痢。進飲食。定痛。
厚朴(薑製一兩),甘草(炙。一兩),白茯苓(去皮。一兩),陳皮(去白。一兩),乾薑(半兩。炮)
上五味為末。煉蜜丸如櫻桃大。每服一丸。白湯化下。細嚼亦得。空心食前。
【加減平胃散】,治脾胃不和。
蒼朮(八兩),厚朴,陳皮(各五兩),甘草(三兩),人參,茯苓(各五兩)
白話文:
勞倦所傷虛中有寒的治療方法,包含以下幾種方劑:
育氣湯: 此湯方能疏通經絡,調理脾胃,補益中氣,溫暖身體,祛除陰寒,緩解腹痛,增進食慾,尤其適用於臟腑虛弱導致的疼痛。
養胃進食丸: 此丸藥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腹脹、面色萎黃、消瘦、嗜睡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滋養脾胃,增進食慾,消除痰飲,預防風寒濕邪侵襲。
寬中進食丸: 此丸藥能滋補身體,增進食慾。
和中丸: 此丸藥用於治療久病導致食慾不振,以及腸胃功能紊亂(便秘、腹瀉)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調理脾胃,消除痰濕,增強腸胃功能,增進食慾。
安胃丸: 此丸藥用於治療寒邪侵犯胃部引起的症狀,溫中補氣,增進食慾。服用時需忌食冷物。
補中丸: 此丸藥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腹瀉、疼痛等症狀,能補益脾胃,止瀉止痛,增進食慾。
加減平胃散: 此方藥用於治療脾胃不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