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瀉火傷胃

經歷晉才卿。膏粱而飲。至春病衄。醫曰。諸見血者為熱。以清涼飲子投之。即止。越數日。其疾復作。醫又曰。藥不勝病故也。遂投黃連解毒湯。既而或止。止而復作。易醫數回。皆用苦寒之劑。俱欲勝其熱而已。然終不愈。而飲食起居。浸不及初。肌寒而時躁。言語無聲。

口氣臭穢。惡如冷風。然其衄之餘波。則未絕也。或曰。諸見血者熱。衄、熱也。熱而寒之。理也。今不惟不愈而反害之。何哉。內經曰。以平為期。又言下工不可不慎也。彼惟知見血為熱。而以苦寒攻之。抑不知苦瀉土。土、脾胃也。脾胃、人之所以為本者。今火為、病而瀉其土。

火固未嘗除而土已病矣。土病則胃虛。胃虛則營氣不能滋榮百脈。元氣不循天度。氣隨陰化而無聲肌寒也。意粗工嘻嘻以為可治。熱病未已。寒病復起。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經歷晉才卿這個人,他生活富裕,常吃美味佳餚,結果到了春天就開始流鼻血。醫生說:「凡是看到出血的,都是因為體內有熱。」於是就用清涼的藥飲給他喝,血馬上就止住了。過了幾天,鼻血又復發了。醫生又說:「這是藥力不足以戰勝疾病的緣故。」就改用黃連解毒湯,喝了之後,有時候會止住,但有時候又會復發。換了好幾個醫生,都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,都是想要清除他體內的熱,但是病始終沒有好轉。而且他的飲食起居,越來越不如以前,身體發冷,但有時又會煩躁,說話聲音微弱,口氣難聞,討厭冷風,但流鼻血的情況還是時好時壞。

有人說:「凡是看到出血的,就是體內有熱。流鼻血,當然也是因為熱。體內有熱就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但是現在不只病沒好,反而變得更嚴重了,這是為什麼呢?《內經》說:『治療疾病要以恢復平衡為目標。』又說:『醫術不精的醫生,不可不謹慎。』那些醫生只知道看到出血就認定是體內有熱,就用苦寒的藥物來攻伐,卻不知道苦味的藥會損傷脾胃。脾胃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。現在因為熱病而瀉傷了脾胃,體內的熱當然沒有被清除,脾胃卻已經生病了。脾胃生病就會虛弱,脾胃虛弱,身體的營養就無法供應到全身的經脈,元氣不能正常運行,氣就會隨著陰氣而衰弱,所以才會說話無力,身體發冷。那些醫術粗糙的醫生,還自以為可以治療這個病,結果熱病還沒治好,又添了寒病,這就是所謂的『雪上加霜』。」

2. 肺痿辨

華嚴寺和上座代史侯出家。年未四十。至元癸酉四月間。因澡浴大汗出,還寺剃頭。傷風寒,頭疼,四肢困倦。就市中購通聖散服之。又發之汗,頭疼少減。再日復作,又以通聖散發之。發汗數回,反添勞動喘促,自汗惡風,咳而有血,懶於言語,飲食減少。求醫治之,醫與藥。

多以生薑為引子。至六月間,精神愈困,飲食減少,形體羸瘦。或咳或唾紅血極多,扶而後起。請予治之,具說前由。診其脈,浮數七八至,按之無力。予曰:不救矣。或曰:何謂不救?內經曰:血之與汗,異名而同類,奪汗者無血,奪血者無汗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肺痿之病,從何而得之?

師曰:或從汗出,又被快藥下利,重亡津液,故得之。今肺氣已虛,又以辛藥瀉之,重虛其肺,不死何待?《藏氣法時論》曰: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。蓋不知內經之旨。仲景云:禍術淺狹,懵然不知病源為治,乃誤發汗吐下之相反,其禍至速。世上之士,但務彼翕習之榮,

而莫見此傾危之敗。惟明者居然能識其本,近取諸身,夫何遠之有焉。其僧不數日,果亡。

白話文:

華嚴寺的和尚,法號是和上座,代替史侯出家。年紀還不到四十歲,在元朝癸酉年四月的時候,因為洗澡後大量出汗,回到寺裡剃頭時,不小心得了風寒,開始頭痛、四肢疲倦。他就到市集買了通聖散來吃,想發汗。吃藥後又出了很多汗,頭痛稍微減輕,但隔天又開始痛,他又再吃通聖散發汗。這樣發汗了好幾次,反而變得勞累、氣喘、呼吸急促,還會自己流汗、怕風、咳嗽帶血,懶得說話,食慾也減少。他開始尋求醫生治療。醫生開藥時,大多用生薑當藥引。到了六月,他的精神越來越差,食慾減少,身體變得非常瘦弱,時不時咳嗽或吐出很多紅色的血,需要攙扶才能站起來。他請我替他看病,詳細說了之前的經過。我診了他的脈,發現脈象浮數而且跳得很快,一分鐘跳七八次,按下去卻沒力。我說:「這個人救不活了。」有人問:「為什麼說救不活?」

《內經》說:「血和汗雖然名稱不同,但本質是相同的。大量出汗就會耗損血液,失血過多就會沒有汗。」《金匱要略》也說:「肺痿這種病是怎麼得來的呢?」先生說:「有的是因為大量出汗,又吃了瀉藥造成腹瀉,多次喪失體液造成的。現在這人的肺氣已經虛弱了,又用辛辣的藥物來瀉,更加重肺的虛損,不死還能等什麼呢?」《藏氣法時論》說:「肺喜歡收斂,應該趕緊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,用酸味來補養肺,用辛辣味來瀉肺。這些醫生根本不懂《內經》的道理。張仲景說過,醫術淺薄的人,糊里糊塗,不了解病因就開始治療,反而誤用了發汗、催吐、瀉下這些相反的療法,造成的禍害很快就來了。世上的人,只追求一時的興盛,卻看不到即將傾覆的危險。只有明智的人,才能認清疾病的根本,從自身尋找原因,又何必捨近求遠呢?」這個和尚沒過幾天,果然就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