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
1. 內傷似外感證
2. 始為熱中病
(似外感陽證)
頭痛大作。四肢疰悶。氣高而喘。身熱而煩。上氣。鼻息不調。四肢困倦不收。無氣以動無氣以言。或煩躁悶亂。心煩不安。或渴不止。病久者。邪氣在血脈中有濕。故不渴。如病渴是心火炎上克肺金。故渴。或表虛不任風寒。目不欲開。惡食。口不知味。右手氣口脈大。大於左手人迎三倍。
其氣口脈急大而數。時一代而澀。澀是肺之本脈。代是無氣不相接。乃脾胃不足之脈。大是洪大。洪大而數。乃心脈刑肺。急是弦急。乃肝木挾心火克肺金也。其右關脾脈。比五脈獨大而數。數中時顯一代。此不甚勞役。是飲食不節。寒溫失所則無。右關胃脈損弱。隱而不見。
惟內顯脾脈如此也。治用補中益氣湯。
黃耆(半錢。病甚者一錢),人參,橘皮,當歸身,白朮(各三分),炙甘草(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二分)
上八味銼。都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早飯後。臨病斟酌輕重加減。
白話文:
(看起來像外感陽證)
頭痛劇烈。四肢沉重悶脹。呼吸急促且氣喘。身體發熱且心煩。氣往上衝。鼻息不順暢。四肢疲倦無力,無法活動。沒有力氣說話。有時會煩躁、心神混亂,心中煩悶不安。有時會口渴不止。如果病很久了,邪氣侵入血液中,可能會有濕氣,所以就不會口渴。如果會口渴,那是因為心火上炎,克制肺金,所以口渴。有時體表虛弱,無法承受風寒,眼睛不想張開,厭惡食物,口中沒有味道。右手寸口脈搏強大,比左手人迎脈大三倍。
他的寸口脈搏急促、強大且次數多,有時會出現間歇且脈象不順暢。脈象不順暢是肺的本來脈象。間歇是沒有力氣接續。這是因為脾胃虛弱的脈象。強大是指洪大。洪大且次數多,是心脈剋制肺的現象。急促是弦急,是肝木挾帶心火克制肺金的現象。他的右關脾脈,比其他五個脈都強大且次數多,次數多的脈象中時常出現間歇。如果不是過度勞累,就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或沒注意保暖而導致。右關胃脈衰弱,難以察覺。
只有脾脈顯得如此。治療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黃耆(半錢,病情嚴重者用一錢),人參,橘皮,當歸身,白朮(各三分),炙甘草(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二分)。
以上八味藥材切碎。混合成一份。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。去藥渣,溫服。在早飯後服用。依照病情輕重酌量加減藥材。
3. 末傳寒中病
(似外感陰證)
腹脹。胃脘當心痛。四肢兩脅膈咽不通。或涎唾。或清涕。或多溺。足下痛。不能任身履地。骨乏無力。喜睡。兩丸多冷。陰陰作痛。或妄見鬼狀。夢亡人。腰背胛眼腰脊皆痛。不渴不瀉。脈盛大以澀。名曰寒中。治用神聖復氣湯、白朮附子湯、草豆蔻丸。
【神聖復氣湯】
柴胡(一錢),藁本(八分),防風(半錢),羌活(一錢),人參(半錢),乾薑(炮。錢三分),甘草(八分),升麻(七分),半夏(七分。湯泡七次),白葵花(五朵。去心細剪),當歸身(六分。酒洗),郁李仁(五分。另研泥),黑附子(炮製。去皮臍。三分)
上件銼。用水五盞。同煎至二盞。入
黃耆(一錢),橘紅(五分),草豆蔻仁(麵裹燒熟去皮。一錢)
上入在內。再煎至一盞。再入下項藥。
黃柏(五分。酒浸),黃連(酒浸),枳殼,生地黃(酒洗。各三分)
以上四味。預一日另用新水浸。又次入
華細辛根(二分),川芎(細末。三分),蔓荊子(三分)
預一日用新水半大盞。分作二處浸。此三味。並黃柏等前正藥。作一大盞。不去渣。入此浸藥。再上火煎。至一大盞。去渣。稍熱服。空心。又能治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強硬等證如神。忌肉湯及食肉。使不助經絡中火邪也。大抵腎與膀胱經中有寒。元氣不足者。皆宜服之。於月生月滿時。隔三五日一服。如病急不拘時分。
【白朮附子湯】
白朮,附子,蒼朮,陳皮,厚朴,半夏,茯苓,澤瀉(各一兩),豬苓(半兩),肉桂(四錢)
上十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三片。煎至半盞。食前溫服。量虛實加減。
【草豆蔻丸】,治胃脘當心而痛。
草豆蔻(四錢。麵裹煨熟),生甘草(三分),半夏(一錢),大麥櫱(一錢半),益智,陳皮,吳茱萸(湯泡去苦),殭蠶,黃耆(各八分),桃仁(七分),青皮,當歸身(各六分),曲末(四分),薑黃(四分),人參(八分),熟甘草(六分),澤瀉(一分),柴胡(四分。詳脅下痛多少加之)
上十八味。除桃仁另研如泥外。為極細末。同研。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熟湯送下。旋斟酌多少服之。
白話文:
(類似外感風寒但屬於陰證)
肚子脹氣,胃部或心窩處疼痛,四肢、兩側胸脅、橫膈膜、咽喉感覺不暢通。可能會有流口水、流清鼻涕、小便增多、腳底疼痛、無法承受身體重量站立行走、全身骨頭無力、喜歡睡覺、兩側睪丸感覺冰冷且隱隱作痛。有些人還會出現看到鬼怪幻影、夢到過世的人等情況。腰部、背部、肩胛骨、眼睛、腰椎、脊椎都可能疼痛,但不會感到口渴或腹瀉。脈象表現為強盛且澀滯。這種情況稱為「寒中」。治療方法可使用神聖復氣湯、白朮附子湯、草豆蔻丸。
【神聖復氣湯】
柴胡(三克),藁本(二點四克),防風(一點五克),羌活(三克),人參(一點五克),乾薑(炮製過,一克),甘草(二點四克),升麻(二點一克),半夏(二點一克,用熱水浸泡七次),白葵花(五朵,去除花心並剪碎),當歸身(一點八克,用酒洗過),郁李仁(一點五克,另外研磨成泥),黑附子(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,一點零克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五碗水,一同煎煮至剩下兩碗,然後加入:
黃耆(三克),橘紅(一點五克),草豆蔻仁(用麵包裹後燒熟去皮,三克)
將以上三味藥加入,再次煎煮至剩下一碗,然後再加入以下藥材:
黃柏(一點五克,用酒浸泡),黃連(用酒浸泡),枳殼,生地黃(用酒洗過,各一點零克)
以上四味藥,提前一天用新水浸泡。接著再加入:
華細辛根(零點六克),川芎(磨成細末,零點九克),蔓荊子(零點九克)
提前一天用半大碗新水,分兩處浸泡。將這三味藥,連同之前浸泡的黃柏等藥材,匯成一大碗。不要去除藥渣,再加入浸泡藥液,再次加熱煎煮,至剩下一大碗。去除藥渣,稍微加熱後,空腹服用。此方還能有效治療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僵硬等症狀。忌食肉湯和肉類,以免助長經絡中的火邪。大抵是腎經和膀胱經中有寒,且元氣不足的人,都適合服用此方。可以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時,間隔三五天服用一次。如果病情緊急,可不拘泥時間服用。
【白朮附子湯】
白朮,附子,蒼朮,陳皮,厚朴,半夏,茯苓,澤瀉(各三十克),豬苓(十五克),肉桂(十二克)
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,每次取十五克,加入一碗水,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半碗。飯前溫服。可根據體質虛實情況,酌情增減藥量。
【草豆蔻丸】,主治胃部或心窩處疼痛。
草豆蔻(十二克,用麵包裹後煨熟),生甘草(零點九克),半夏(三克),大麥芽(四點五克),益智,陳皮,吳茱萸(用熱水浸泡去除苦味),殭蠶,黃耆(各二點四克),桃仁(二點一克),青皮,當歸身(各一點八克),神曲粉(一點二克),薑黃(一點二克),人參(二點四克),熟甘草(一點八克),澤瀉(零點三克),柴胡(一點二克,可根據脅痛程度酌情增加)。
將以上十八味藥材,除了桃仁單獨研磨成泥外,全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混合後再加入桃仁泥,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捏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熱水送服。可根據情況酌情增減藥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