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七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2)

1. 腸風痔漏論

【釣腸丸】,治久新諸痔。肛邊腫痛。或生瘡癢。時有膿血。又治腸風下血。及肛門脫出。並宜服之。

亂髮(洗淨。燒存性),蝟皮(兩個。銼碎。罐內燒存性),雞冠花(銼。微炒存性),白礬(微枯),綠礬(枯),胡桃(取仁。一十五兩。入罐內。燒存性),枳殼(去穰。麩炒),附子(去皮臍。生用),白附子(生用),訶子(煨。去核。),半夏,天南星(各二兩)

上為細末。以醋煮麵糊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空心臨臥。溫酒下。遠年不瘥者。服十日見效。久服永除根本。小可腸風等疾一二年內者。只十服瘥。永不發動。

【淋渫藥】,治腸風痔漏。經久不瘥。瘡口膿汁不絕。及瘡內有蟲。癢痛不止。宜此淋洗之。

枳殼(麩炒),威靈仙(去土),荊芥穗(去土),乳香(各一兩),鳳眼草(二兩),細辛(去苗。二錢半),

上六味為粗末。每用三兩。水一大碗。煎至一升。去渣。稍熱。洗患處。冷再溫熱。更洗一遍不用。洗罷。用軟帛揩乾。上藥。如瘡破後不須上藥。只淋洗之。

【淋渫地榆散】,治肛門癢痛或腫。

地榆,蒴藋,荊芥,苦參,蛇床子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用一匙。水一碗。煎二三沸。去渣。避風處通手熱洗患處。

【淋渫雞冠散】,治五痔肛邊腫痛。或竄乳。或穿穴。或作瘡。久而不愈。變成漏瘡。

雞冠花,鳳眼草(各一兩)

上為粗末。每用粗末半兩。水碗半。煎三五沸。熱法患處。

【結陰丹】,治腸風臟毒下血。諸大便血疾。(以下三方。傳之於諸路醫學提舉忽吉角。用之甚效)

枳殼(麩炒),黃耆,威靈仙,陳皮(去白),何首烏,荊芥穗,椿根白皮(各等分)

上七味為末。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。陳米飲入醋少許。煎一二沸。放溫送下。平明服之。空腹服之。亦妙。

【淋渫威靈仙散】,治痔漏。大腸頭癢痛。或腫滿。

枳殼(麩炒),威靈仙(等分)

上粗末。每用一兩。水一碗半。煎至一碗。去渣。熏洗。冷再暖。避風。洗三次。軟帛拭乾。敷蒲黃散。

【蒲黃散】,治下部痔漏。

蒲黃(一兩),血竭(半錢)

上為細末。每用少許貼患處。

【椿皮散】,專治血痢及腸風下血。神驗。(此方李舜卿教授傳。累用有效)

椿白皮(三兩),槐角子(四兩),明白礬(二兩),甘草(一兩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熱米飲調下。

白話文:

腸風痔漏論

釣腸丸:治療久治不癒或新發的各種痔瘡,症狀包括肛門周圍腫痛、長瘡發癢、間歇性膿血流出,以及腸風下血和肛門脫出,都適用此方。

藥物組成:亂髮(洗淨,燒成灰)、蝟皮(兩個,銼碎,燒成灰)、雞冠花(銼碎,微炒成灰)、白礬(微枯)、綠礬(枯)、胡桃仁(十五兩,燒成灰)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附子(去皮臍,生用)、白附子(生用)、訶子(煨熟,去核)、半夏、天南星(各二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,用醋煮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或睡前用溫酒送服。久病不癒者,服用十天見效;長期服用可根治。病程一年以內者,服用十劑即可痊癒,不再復發。

淋渫藥:治療久治不癒的腸風痔漏,症狀包括瘡口持續流膿,瘡內有蟲,奇癢難忍,疼痛不止,宜用此方清洗患處。

藥物組成:枳殼(麩炒)、威靈仙(去土)、荊芥穗(去土)、乳香(各一兩)、鳳眼草(二兩)、細辛(去苗,二錢半)。

用法:將以上六味藥物研磨成粗粉。每次取三兩藥粉,用一大碗水煎至一升,去渣。稍涼至溫熱,清洗患處,然後再加熱至溫熱,再清洗一次即可。清洗後用柔軟的布擦乾。如瘡口破損,則不必上藥,只須清洗。

淋渫地榆散:治療肛門瘙癢疼痛或腫脹。

藥物組成:地榆、蒴藋、荊芥、苦參、蛇床子(各等分)。

用法:將藥物研磨成粗粉。每次取一匙藥粉,用一碗水煎煮二三沸,去渣。在避風處,待藥水溫熱後清洗患處。

淋渫雞冠散:治療各種痔瘡,症狀包括肛門周圍腫痛,或膿腫外露,或穿孔成瘡,久治不癒,變成漏瘡。

藥物組成:雞冠花、鳳眼草(各一兩)。

用法:將藥物研磨成粗粉。每次取半兩藥粉,用半碗水煎煮三五沸,趁熱清洗患處。

結陰丹:治療腸風引起的臟腑毒邪導致的下血,以及各種便血疾病。(以下三方由諸路醫學提舉忽吉角傳授,療效顯著)

藥物組成:枳殼(麩炒)、黃耆、威靈仙、陳皮(去白)、何首烏、荊芥穗、椿根白皮(各等分)。

用法:將以上七味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,用陳米水加少許醋煎煮一、二沸,放溫後服用。早晨空腹服用效果最佳。

淋渫威靈仙散:治療痔漏、大腸頭瘙癢疼痛或腫脹。

藥物組成:枳殼(麩炒)、威靈仙(等分)。

用法:將藥物研磨成粗粉。每次取一兩藥粉,用一碗半水煎至一碗,去渣,用藥水熏洗患處。待藥水冷卻後再次加熱,避風,重複清洗三次。用柔軟的布擦乾後,再敷上蒲黃散。

蒲黃散:治療下部痔漏。

藥物組成:蒲黃(一兩)、血竭(半錢)。

用法:將藥物研磨成細粉,每次取少許敷貼患處。

椿皮散:專門治療血痢及腸風下血,療效神奇。(此方由李舜卿教授傳授,多次使用,療效顯著)

藥物組成:椿白皮(三兩)、槐角子(四兩)、明白礬(二兩)、甘草(一兩半)。

用法: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米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