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
1. 發黃
2. 陽證
身熱。不大便而發黃者。用仲景茵陳蒿湯。
茵陳(六兩),大黃(二兩),山梔子(十四枚),
上銼。每服酌量多少。以水三升。先煮茵陳至二升。納二味。煮取一升。去渣服。
身熱。大便如常。小便不利。而發黃者。治用茵陳五苓散。
澤瀉,白朮,豬苓,赤茯苓(各一兩半),官桂(一兩),茵陳(三兩)
上銼。水煎。溫服。
身熱。大小便如常而發黃者。治用仲景梔子柏皮湯加茵陳。
梔子(十五枚),甘草(一兩),柏皮(二兩),茵陳(六兩)
上銼。水煎。溫服。
白話文:
身體發熱,沒有大便且出現黃疸的,使用張仲景的茵陳蒿湯。
茵陳(六兩),大黃(二兩),山梔子(十四枚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量根據情況酌量調整,用水三升,先煮茵陳到剩下二升,再加入大黃和山梔子,煮到剩下一升,去除藥渣後服用。
身體發熱,大便正常,小便不順暢且出現黃疸的,使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。
澤瀉、白朮、豬苓、赤茯苓(各一兩半),官桂(一兩),茵陳(三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溫服。
身體發熱,大小便正常卻出現黃疸的,使用張仲景的梔子柏皮湯加上茵陳來治療。
梔子(十五枚),甘草(一兩),柏皮(二兩),茵陳(六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溫服。
3. 陰證
皮膚涼又煩熱。欲臥水中。喘嘔。脈沉細遲無力而發黃者。治用茵陳四逆湯。
乾薑(一兩半),甘草(炙。二兩),附子(炮。一枚。去皮。破八片),茵陳(六兩)上銼。每服酌量多少。水煎。涼服。
皮膚冷。心下硬。按之痛。身體重。背惡寒。目不欲開。懶言語。自汗。小便利。大便了而不了。脈緊細而發黃者。治用茵陳四逆湯。(方見前)
遍身冷。面如桃李枝色。腹滿。小便澀。關尺脈沉遲細而發黃者。治法先用茵陳茯苓湯以利其小便。次用茵陳四逆湯。(方見前)更加當歸。木通。
【茵陳茯苓湯】
茯苓,官桂(各一兩),豬苓(七錢半),滑石(一兩半),茵陳(一兩半),當歸(一兩)
上銼。每服五錢。水煎。溫服。
白話文:
皮膚冰涼卻又感覺煩躁發熱,想躺在水裡,呼吸急促、想嘔吐,脈象沉細遲緩無力且臉色發黃,這種情況用茵陳四逆湯來治療。
藥方是:乾薑(一兩半)、炙甘草(二兩)、炮附子(一枚,去皮,切成八片)、茵陳(六兩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量可自行斟酌,用水煎煮後放涼服用。
皮膚冰冷、心下部位感覺硬,按壓會痛,身體感覺沉重,背部怕冷,眼睛不想睜開,懶得說話,容易流汗,小便順暢,大便卻有排不乾淨的感覺,脈象緊細且臉色發黃,這種情況也用茵陳四逆湯來治療。(藥方同上)
全身冰冷,臉色像桃李枝條的顏色,腹部脹滿,小便不順暢,關脈和尺脈沉遲細且臉色發黃,這種情況先用茵陳茯苓湯來利小便,之後再用茵陳四逆湯來治療,並加入當歸和木通。
茵陳茯苓湯的藥方是:茯苓、桂枝(各一兩)、豬苓(七錢半)、滑石(一兩半)、茵陳(一兩半)、當歸(一兩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4. 發斑
5. 陽證
斑斑如錦紋。或面部、或胸背。或四肢紅赤者、胃熱也。紫黑者、胃爛也。赤者、五死一生。治用玄參升麻湯。重者白虎加人參湯。(方見前)
【三因玄參升麻湯】
玄參(炒),升麻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上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七分。溫服。
白話文:
皮膚出現像錦緞花紋一樣的斑點,可能是長在臉上、胸背或是四肢,如果這些斑點是紅色的,表示胃有熱;如果斑點是紫黑色的,表示胃已經潰爛。如果斑點是紅色的,病情非常危險,十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。治療可以使用玄參升麻湯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。(藥方在前面提過)
【三因玄參升麻湯】
玄參(炒過)、升麻、甘草(烤過),各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碗半,煎煮至剩下七分,溫熱服用。
6. 陰證
斑如蚊蚤咬。痕稀少而微紅。此下元陰火失守。聚在胃中。上熏於肺。肺主皮毛。故胸背皮膚髮此斑也。治用大建中湯。
桂心,芍藥,黃耆(各二錢),人參,當歸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附子(炮。半兩),生薑(五錢),半夏(二錢半)
上九味銼。每服酌量多少。水二盞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去渣。溫服。
白話文:
皮膚出現像蚊子跳蚤咬過的斑點,但數量稀少且顏色微紅,這是下焦的陰火失去控制,聚集在胃部,然後向上熏蒸到肺部。肺主管皮膚毛髮,所以胸部和背部的皮膚才會出現這種斑點。治療方法使用大建中湯。
藥材包含:桂心、芍藥、黃耆(各八克),人參、當歸、炙甘草(各四克),炮附子(二十克),生薑(二十克),半夏(十克)。
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時取適量,加兩碗水和一顆紅棗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