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補遺 (3)
補遺 (3)
1. 半表半裡證
往來寒熱。或胸滿脅痛。或心煩。或嘔。或咳。或口苦舌乾。或渴。或小便不利。或心悸脈弦。或弦緊。用小柴胡湯治之。(方見前)
寒熱往來。大便秘澀。腹滿脹痛。或時發煩躁。或已經汗後如瘧。日晚發熱。用大柴胡湯治之。(方見前)
白話文:
半表半裡證
症狀表現為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或者胸悶、肋骨部位疼痛,或者心中煩悶,或者想吐,或者咳嗽,或者口苦、舌頭乾燥,或者口渴,或者小便不順暢,或者心悸、脈象呈現緊繃如琴弦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(藥方在前面有提到)
另外一種情況,症狀表現為發冷發熱交替,大便乾硬難解,腹部脹滿疼痛,或者時常感到煩躁,或者出汗後像瘧疾一樣,在傍晚發熱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。(藥方在前面有提到)
2. 外感有內傷證
外感風寒。內傷生冷。憎寒壯熱。頭目昏疼。肢體拘急。或中脘虛寒。嘔逆噁心。用局方人參養胃湯治之。
厚朴,蒼朮,半夏(各一兩),藿香,草果,茯苓,人參(各半兩),甘草(炙。二錢半),橘紅(七錢半)
上九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七片。烏梅一枚。煎七分。去渣。熱服。
外感發熱頭疼。內因痰飲凝滯為熱。或中脘痞滿。嘔逆噁心。用參蘇飲、或藿香正氣散治之。
【局方參蘇飲】
陳皮(去白),枳殼(麩炒),桔梗,甘草(炙),木香(各半兩),半夏,乾葛,紫蘇葉,前胡,人參,茯苓(各七錢半)
上十一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七片。棗一枚。煎七分。去渣。微熱服。(一方不用木香)
【局方藿香正氣散】
茯苓,白芷,大腹皮,紫蘇(各一兩),陳皮,桔梗,白朮,厚朴,半夏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藿香(三兩。去皮)
上十一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一枚。煎至七分。去渣熱服。如欲出汗。被蓋。再煎服。○如以上證候未見愈。用小柴胡湯治之。(方見前)○如以上證候又未見愈。腹或滿。數日不大便。用活人書小柴胡加芒硝湯治之。
柴胡(二兩七錢),黃芩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半夏(八錢),芒硝(三兩)
上六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去渣。下硝再煎一兩沸。稍熱服。
白話文:
[外感有內傷證]
外感風寒,加上體內因吃生冷食物而受損,會出現怕冷發熱、頭暈頭痛、四肢僵硬拘束等症狀,有時還會伴隨脾胃虛寒、噁心嘔吐的狀況。可以用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中的人參養胃湯來治療。
人參養胃湯的藥方組成:
厚朴、蒼朮、半夏(各45克),藿香、草果、茯苓、人參(各22.5克),炙甘草(9克),橘紅(33.75克)。
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每次取22.5克,加一碗半的水,放入七片生薑和一顆烏梅一起煎煮,煎至七分後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
如果出現外感發熱頭痛,同時體內因為痰飲積聚而發熱,或者有脾胃痞塞脹滿、噁心嘔吐等狀況,可以用參蘇飲或藿香正氣散來治療。
《局方》參蘇飲的藥方組成:
陳皮(去白)、麩炒枳殼、桔梗、炙甘草、木香(各22.5克),半夏、乾葛、紫蘇葉、前胡、人參、茯苓(各33.75克)。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,每次取22.5克,加一碗半的水,放入七片生薑和一顆紅棗一起煎煮,煎至七分後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服用。(也有藥方不用木香)。
《局方》藿香正氣散的藥方組成:
茯苓、白芷、大腹皮、紫蘇(各45克),陳皮、桔梗、白朮、厚朴、半夏、炙甘草(各90克),藿香(135克,去皮)。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,每次取22.5克,加一碗半的水,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一起煎煮,煎至七分後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如果想發汗,可以蓋上被子,再煎服一次。
如果以上症狀沒有好轉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(藥方在之前有提到)。如果以上症狀還是沒有好轉,並且出現腹脹,數日沒有排便的情況,可以用《活人書》中的小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。
小柴胡加芒硝湯的藥方組成:
柴胡(121.5克)、黃芩、人參、炙甘草(各90克),半夏(36克),芒硝(135克)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,每次取22.5克,加一碗半的水,放入五片生薑和一顆紅棗一起煎煮,煎至八分後,去除藥渣,加入芒硝再煎煮一兩次沸騰,稍微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