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十四 (2)
卷二十四 (2)
1. 執方用藥辨
省掾曹德裕男婦。三月初病傷寒八九日。請予治之。脈得沉細而微。四肢逆冷。自利腹痛。目不欲開。兩手常抱腋下。昏昏嗜臥。口舌乾燥。乃曰前醫留白虎加人參湯一服。可服否。予曰。白虎雖云治口燥舌乾。若執此一句亦未然。今此證不可用白虎者有三。傷寒論云。立夏以前。
處暑以後。不可妄用。一也。太陽證無汗而渴者不可用。二也。況病人陰證悉具。其時春氣尚寒。不可用。三也。仲景云。下利清穀。急當救里。宜四逆湯。遂以四逆湯三兩加人參一兩。生薑十餘片。連須蔥白九莖。水五大盞。同煎至三盞。去渣。分三服。一日服之。至夜利止。
手足溫。翌日大汗而解。繼以理中湯數服而愈。孫真人習業篇云。凡欲為太醫。必須諳甲乙、素問。黃帝針經、明堂流注、十二經、三部九候、本草、藥性。仲景、叔和。並須精熟。如此方為太醫。不爾。猶無目夜遊。動致顛隕。執方用藥者。再斯可矣。
白話文:
地方官員曹德裕的兒子和媳婦,在三月初得了傷寒,病了八九天。請我為他們治療。我把脈發現脈象沉細且微弱,四肢冰冷,腹瀉且肚子痛,眼睛不想睜開,兩手總是抱著腋下,昏沉想睡,口舌乾燥。他們說之前的醫生開了白虎加人參湯一帖,問我可不可以服用。我說,白虎湯雖然說可以治療口乾舌燥,但如果只看這句話就用藥,也不對。現在這個病症不能用白虎湯有三個原因:傷寒論說,立夏之前和處暑之後,不可以隨便用白虎湯,這是第一個原因。太陽病如果沒有汗且口渴,也不可以用,這是第二個原因。況且病人是陰證的症狀都出現了,那時春天寒氣還沒散去,更不能用白虎湯,這是第三個原因。張仲景說,腹瀉拉出沒消化完的食物,應該趕快治療裡虛的問題,適合用四逆湯。於是開了四逆湯,用三兩,加上人參一兩,生薑十幾片,連鬚蔥白九根,用水五大碗,一起煎到剩三碗,去渣,分三次服用,一天內服完。到了晚上,腹瀉停止,手腳也溫暖了。隔天出了很多汗,病就好了。之後再用理中湯數帖,病就痊癒了。孫真人《習業篇》說,凡是想當太醫的人,必須熟悉《甲乙經》、《素問》、《黃帝針經》、《明堂流注》、《十二經脈》、《三部九候》、《本草》、《藥性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、《脈經》,而且要非常精通。這樣才能算是太醫,不然就像瞎子在晚上走路,很容易跌倒。對於那些只照著藥方用藥的人,更要特別注意這點。
2. 過汗亡陽變證治驗
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。年十三歲。六月十三日暴雨方過。池水泛溢。因而戲水。衣服盡濕。其母責之。至晚覺精神昏憒。怠惰嗜臥。次日。病頭痛身熱。腿腳沉重。一女醫用和解散發之。閉戶塞牖。覆以重衾。以致苦熱不勝禁。遂發狂言。欲去其衾。明日。尋衣撮空。又以承氣湯下之。
下後語言漸不出。四肢不能收持。有時項強。手足瘛瘲。搐急而攣。目左視而白睛多。口唇肌肉蠕動。飲食減少。形體羸瘦。命予治之。具說前由。予詳之。蓋傷濕而失於過汗也。且人之元氣。起於臍下腎間。動氣周於身。通行百脈。今盛暑之時。大發其汗。汗多則亡陽。百脈行澀。
故三焦之氣。不能上榮心肺。心火旺而肺氣焦。況因驚恐內蓄。內經曰。恐則氣下。陽主聲。陽既亡而聲不出也。陽氣者精則養神。柔則養筋。又曰。奪血無汗。奪汗無血。今發汗過多。氣血俱衰。筋無所養。其病為痙。則項強手足瘛瘲。搐急而攣。目通於肝。肝者筋、之合也。
筋既燥而無潤。故目左視而白睛多。肌肉者、脾也。脾熱則肌肉蠕動。故口唇蠕動。有時而作。經云。肉痿者、得之濕地也。脾熱者、肌肉不仁。發為肉痿、痿者、痿弱無力。運動久而不仁。陽主於動。今氣欲竭。熱留於脾。故四肢不用。此傷濕過汗而成壞證明矣。當治時之熱。
益水之原救其逆。補上升生髮之氣。黃帝針經曰。上氣不足。推而揚之。此之謂也。以人參益氣湯治之。內經曰。熱淫所勝。治以甘寒。以酸收之。人參、黃耆之甘溫。補其不足之氣而緩其急搐。故以為君。腎惡燥。急食辛以潤之。生甘草甘微寒。黃柏苦辛寒以救腎水而生津液。
故以為臣。當歸辛溫和血脈。橘皮苦辛。白朮苦甘。炙甘草甘溫。益脾胃。進飲食。肺欲收。急食酸以收之。白芍藥之酸微寒。以收耗散之氣。而補肺金。故以為佐。升麻、柴胡苦平。上升生髮不足之氣。故以為使。乃從陰引陽之謂也。
【人參益氣湯】
黃耆(五分),人參,黃柏(去皮),升麻,柴胡,白芍藥(各三分),當歸,白朮,炙甘草(各二分),陳皮(三分),生甘草(二分)
上十一味㕮咀。都為一服。水二盞半。先浸兩時辰。煎至一盞。去渣熱服。早食後。午飯前。各一服。投之三日後。語聲漸出。少能行步。四肢柔和。食飲漸進。至秋而愈。
白話文:
中山王知府的二兒子薛里,十三歲。六月十三日剛下過暴雨,池水溢出,他因此玩水,衣服都濕了。他母親責備他,到了晚上覺得精神昏沉、疲憊想睡。第二天,他開始頭痛、發燒、腿腳沉重。一位女醫生用和解散來發汗,還關緊門窗,蓋上厚被子,導致他熱得受不了,開始胡言亂語,想把被子掀開。隔天,他開始亂抓衣服,但抓不到東西。又有人用承氣湯來瀉下。
瀉下後,他逐漸說不出話,四肢無法控制,有時脖子僵硬,手腳抽搐、痙攣,眼睛斜向左邊,眼白很多,嘴唇肌肉蠕動,食慾減少,身體消瘦。請我來醫治,詳細說明了之前的情況。我仔細分析,認為他是因為淋濕又過度發汗所導致。人的元氣,起源於肚臍下腎臟之間,動氣運行全身,通行於各條經脈。現在盛夏時節,大量出汗,汗出太多就會耗損陽氣,導致經脈運行不順暢。
因此,三焦之氣無法上行滋養心肺,心火旺盛而肺氣焦躁。加上他因為驚嚇而使氣內縮,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「恐則氣下」。陽氣主導聲音,陽氣耗損,所以聲音發不出來。陽氣精足就能滋養精神,柔和就能滋養筋脈。又說:「奪血無汗,奪汗無血」,現在發汗過多,導致氣血兩虛,筋脈失去滋養,病症表現為痙攣,所以脖子僵硬,手腳抽搐、痙攣。眼睛和肝臟相通,肝主筋,筋脈乾燥而失去滋潤,所以眼睛斜視,眼白很多。肌肉歸屬於脾,脾有熱就會使肌肉蠕動,所以嘴唇蠕動,有時會發作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肌肉萎弱,多因處於潮濕之地。」脾熱,肌肉就會麻木不仁,進而發展為肌肉萎弱無力,運動久了就會麻木不仁。陽氣主導活動,現在陽氣將竭,熱邪滯留在脾,所以四肢無力。這是因為淋濕又過度發汗而導致的病情惡化。應該治療當時的熱邪,
滋養腎水之源來挽救逆反的氣機,補充上升生發之氣。《黃帝針經》說:「上氣不足,要推動它使之上升。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。用人參益氣湯來治療。內經說:「熱邪過盛,用甘寒之藥來治療,用酸味來收斂。」人參、黃耆的甘溫,能補足不足之氣,緩解抽搐,所以作為君藥。腎臟厭惡乾燥,要用辛味來潤澤它。生甘草甘微寒,黃柏苦辛寒,能滋養腎水,產生津液,所以作為臣藥。當歸辛溫,能和調氣血,橘皮苦辛,白朮苦甘,炙甘草甘溫,能健脾胃,增進食慾。肺需要收斂,要用酸味來收斂。白芍藥酸微寒,能收斂耗散的氣,補充肺金,所以作為佐藥。升麻、柴胡苦平,能上升生發不足的氣,所以作為使藥,這就是從陰引陽的方法。
【人參益氣湯】 黃耆(五分),人參、黃柏(去皮)、升麻、柴胡、白芍藥(各三分),當歸、白朮、炙甘草(各二分),陳皮(三分),生甘草(二分)
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,合為一劑。用水二碗半,先浸泡兩個時辰,煎至剩下一碗,去渣趁熱服用。早上飯後,中午飯前各服一劑。服藥三天後,他說話的聲音逐漸恢復,稍微能行走,四肢也變得柔軟,飲食也逐漸增加,到了秋天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