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補遺 (3)

回本書目錄

補遺 (3)

1. 半表半裡證

往來寒熱。或胸滿脅痛。或心煩。或嘔。或咳。或口苦舌乾。或渴。或小便不利。或心悸脈弦。或弦緊。用小柴胡湯治之。(方見前)

白話文:

反復發作的寒熱交替,或者胸悶、脅部疼痛。或者心煩、嘔吐、咳嗽、口苦舌乾、口渴或者小便不利。或者心悸,脈搏又緊又弦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(藥方見前面)

寒熱往來。大便秘澀。腹滿脹痛。或時發煩躁。或已經汗後如瘧。日晚發熱。用大柴胡湯治之。(方見前)

白話文:

寒熱交替來往。大便不通暢。腹部飽脹疼痛。有時發作煩躁不安。有時已經出汗以後,像瘧疾一樣。傍晚發熱。用大柴胡湯治療。(藥方見前)

2. 外感有內傷證

外感風寒。內傷生冷。憎寒壯熱。頭目昏疼。肢體拘急。或中脘虛寒。嘔逆噁心。用局方人參養胃湯治之。

白話文:

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導致畏寒、發熱,頭目昏沉疼痛,四肢拘急。或中脘虛寒,嘔吐噁心。用局方人參養胃湯治療。

厚朴蒼朮半夏(各一兩),藿香草果茯苓人參(各半兩),甘草(炙。二錢半),橘紅(七錢半)

白話文:

厚朴、蒼朮、半夏(各 60 公克),藿香、草果、茯苓、人參(各 30 公克),甘草(炒製。15 公克),橘紅(45 公克)

上九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七片。烏梅一枚。煎七分。去渣。熱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中醫藥方,將九種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杯半的水,再加入七片生薑和一枚烏梅,煎煮至只剩下七分之一的量,去掉渣滓,趁熱服用。

外感發熱頭疼。內因痰飲凝滯為熱。或中脘痞滿。嘔逆噁心。用參蘇飲、或藿香正氣散治之。

白話文:

感冒發燒,頭痛。內因是痰飲積聚凝滯而化熱。或者中脘痞滿,噁心嘔吐。服用參蘇飲或藿香正氣散來治療。

【局方參蘇飲】

白話文:

局方參蘇飲

組成:

  • 人參 三錢
  • 蘇葉 三錢
  • 生薑 二錢
  • 大棗 十枚
  • 甘草 一錢五分

用法:

將上述藥材與六碗水同煮,煎成二碗,溫熱服用。

功效:

  • 驅除感冒風寒
  • 減輕頭身疼痛
  • 止咳化痰

陳皮(去白),枳殼(麩炒),桔梗,甘草(炙),木香(各半兩),半夏,乾葛,紫蘇葉前胡,人參,茯苓(各七錢半)

白話文:

陳皮(去掉白色的部分),枳殼(用炒焦的麩皮炒過),桔梗,甘草(炙烤過的),木香(各半兩),半夏,乾葛,紫蘇葉,前胡,人參,茯苓(各七錢半)

上十一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七片。棗一枚。煎七分。去渣。微熱服。(一方不用木香)

【局方藿香正氣散

白話文:

【一方之藥方:藿香正氣散】

組成:

  • 將十一味藥材打成粉末。
  • 每服五錢。
  • 加水一盞半。
  • 生薑七片。
  • 棗子一枚。

製法:

  • 煎煮至剩七分水。
  • 去掉藥渣。
  • 微熱時服用。(另一種配方中不使用木香)

茯苓,白芷大腹皮,紫蘇(各一兩),陳皮,桔梗,白朮,厚朴,半夏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藿香(三兩。去皮)

白話文:

茯苓、白芷、大腹皮、紫蘇(各一兩),陳皮、桔梗、白朮、厚朴、半夏、甘草(炙。各二兩),藿香(三兩。去皮)。

上十一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一枚。煎至七分。去渣熱服。如欲出汗。被蓋。再煎服。○如以上證候未見愈。用小柴胡湯治之。(方見前)○如以上證候又未見愈。腹或滿。數日不大便。用活人書小柴胡加芒硝湯治之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五錢。加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子一枚。煎煮至七分。去掉藥渣,趁熱服用。如果想發汗,用被子蓋住,再煎服一次藥。○如果上述症狀沒有痊癒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(處方見前)○如果上述症狀仍未痊癒,腹部脹滿,幾天沒有大便,用活人書小柴胡加芒硝湯治療。

柴胡(二兩七錢),黃芩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半夏(八錢),芒硝(三兩)

白話文:

  1. 柴胡(177 公克):具有疏肝解鬱、退燒、止痛的功效。

  2. 黃芩(120 公克):具有清熱瀉火、止血的功效。

  3. 人參(120 公克):具有補氣健脾、益氣養血的功效。

  4. 甘草(120 公克):具有補氣益中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  5. 半夏(48 公克):具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

  6. 芒硝(180 公克):具有瀉火通便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上六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去渣。下硝再煎一兩沸。稍熱服。

白話文:

上六味,研末,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去渣。再下硝一兩煎一沸。稍熱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