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補遺 (2)
補遺 (2)
1. 里證
傷寒四五日。或十餘日。邪結在裡。大便秘澀腹滿。或脹痛。或繞臍刺痛。或譫語。或心下痞硬。脈長。脈沉實。或下利心下堅硬。或已經下。其脈浮沉尚有力。用仲景大柴胡湯治之。
白話文:
傷寒四五天或者十來天,病邪留在體內,大便乾澀,腹脹,或者腹脹疼痛,或者繞著肚臍疼痛,或者胡言亂語,或者心下痞硬,脈搏緩慢有力,或者腹瀉,心下堅硬,或者已經腹瀉完畢,脈搏浮沉有力。使用仲景的大柴胡湯治療。
柴胡(八兩),黃芩,赤芍藥(各三兩),大黃(二兩),半夏(二兩半),枳實(半兩。麩炒)
白話文:
柴胡(八兩)、黃芩、赤芍藥(各三兩)、大黃(二兩)、半夏(二兩半)、枳實(炒過的半兩)
上六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子一枚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熱服。不拘時候。惡熱不惡寒。手心腋下濈濈汗出。胃中乾涸。燥糞結聚。潮熱。大便硬。小便如常。或腹滿而喘。或譫語。脈沉而滑。用仲景調胃承氣湯治之。
白話文:
上六味中藥。每次服用五錢。加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子一枚。煎至八分熟。去除藥渣。趁熱服用。不拘時間。症狀為不畏寒,但畏熱。手心和腋下微汗。胃中乾燥。大便乾燥結塊。潮熱。大便硬結。小便正常。或腹脹氣喘。或胡言亂語。脈沉而滑。用仲景的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
硝(一斤),甘草(炙。二兩),大黃(四兩。去皮。酒洗)
上銼。每服臨期斟酌多少。先煮二味熟。去渣。下硝。上火煮二三沸。頓服之。
白話文:
硝石(一斤),甘草(烤過。二兩),大黃(四兩。去皮。用酒清洗)
以上切碎。每次服用時依個人情況調整用量。先煮前兩味藥材煮熟。去除渣滓。加入硝石。用火煮沸二至三次。一次服用。
始初發熱惡寒。今汗後不惡寒。但大熱發而躁。始初脈浮大。今脈洪實。或沉細數。始初惺惺。今狂語。用調胃承氣湯治之。(方見前)
白話文:
剛發病的時候發熱怕冷。現在出汗後不畏寒了。只有發高燒時才會煩躁。剛發病時脈象浮大。現在脈象洪實,或者沉細而數。剛發病時頭腦清楚。現在胡言亂語。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(藥方見前)
心胸連臍腹大悶。腹中疼。坐臥不安。胃悶喘急。或腹中微滿不大便。用仲景小承氣湯治之。
白話文:
症狀包括胸口到肚臍這片區域感到很悶,腹部疼痛,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都感到不舒適,胃部有悶脹感並且呼吸急促。有時候腹部會微微脹滿且排便困難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張仲景的小承氣湯來治療。
大黃(四兩),厚朴(二兩。薑炒),枳實(大者三個。炒)
上銼碎二味。大黃切如棋子大。臨證斟酌多少用之。
胸腹脹滿。按之痛。日久不大便。小便赤澀。表裡俱熱。或煩渴譫妄。或狂妄不識人。或潮熱懊憹。又如瘧狀。
白話文:
用大黃(四兩)、炒薑厚朴(二兩)、炒枳實(三個大顆)
以上三種藥材磨碎。大黃切成棋子大小。根據病情斟酌用量。
適用於:
- 胸腹脹滿,按壓疼痛
- 長期便祕
- 小便赤黃刺痛
- 內外皆熱:出現煩渴、譫妄
- 狂躁:認不出人
- 潮熱心煩
- 類似瘧疾的症狀
或大渴反不能飲。或喘急胃悶。或微喘直視。脈實數而沉。用大承氣湯、或三一承氣湯治之。
【仲景大承氣湯】
白話文:
或出現大渴卻又無法喝水。或出現呼吸急促和胃部不適。或出現輕微的喘氣和直視。脈搏實數沉。用大承氣湯、或三一承氣湯來治療。
仲景大承氣湯
組成:
- 大黃 四兩
- 桃仁 十枚,去皮尖,生用
- 芒硝 三兩
製法: 將大黃、桃仁搗碎,與芒硝同放入器皿中,加水煎煮。
功效: 攻下熱結,清熱通腑。
主治:
- 熱結便祕,小便不通,腹脹滿痛。
- 中風偏癱,神昏不語。
- 濕熱黃疸,皮膚發黃。
- 瘡瘍腫痛,熱毒壅滯。
用法: 煎服,日服一次。
注意事項:
- 孕婦、經期婦女、脾胃虛弱者慎用。
- 服用後容易引起腹瀉,應注意水分補充。
大黃(四兩。如棋子大。酒洗),厚朴(八兩。薑炒),枳實(大者五枚。炒),芒硝(二合)
白話文:
大黃(四兩,大小如象棋子,用酒清洗),厚朴(八兩,與薑炒過),枳實(大顆的五枚,炒過),芒硝(二合)
上四味。每服看證斟酌多少。用水三盞。先煮二物取一盞半。去渣。納大黃。煮取八分。去渣。納芒硝。微煎一兩沸。溫服。得下。余勿服。
白話文:
以上四味藥材,每服藥應多少劑量,應根據病情而定。用水三碗,先將前兩種藥物煮沸,取一碗半的藥液,除去渣滓,再加入大黃煮沸,取八分的藥液,除去渣滓,再加入芒硝,稍稍煮沸一兩次,趁溫熱時服用。腹瀉通暢後停止服用,其餘藥液不要服用。
【啟源三一承氣湯】
大黃(酒洗),芒硝,厚朴(薑炒),枳實(炒。各半兩),甘草(炙。一兩)
上五味。每服斟酌多少。用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煎八分。熱服。得利則止。未利再服。
白話文:
啟源三一承氣湯
大黃(用酒洗過),芒硝,厚朴(用薑炒過),枳實(炒過,各半兩),甘草(炙過,一兩)
以上五味。每次服用酌量多少。用水一碗半。生薑三片。煮沸後,煎煮至剩八分。熱服。拉肚子後即停止服用。未拉肚子,可以再服用。
傷寒手足溫。自利不渴。腹滿時痛。咽乾脈沉細。用三因治中湯治之。(活人書同)
白話文:
傷寒患者手腳溫暖,自主排便,不感到口渴,但腹部感覺脹滿且時不時感到疼痛,咽喉乾燥,脈象沉細,使用三因治中湯進行治療。(活人書同)
人參,乾薑(炮),白朮,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),青皮(炒。各等分)
上六味銼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七分。去渣。食前服。
白話文:
人參:增強元氣、補中益氣。
乾薑(炮):溫中散寒,回陽通脈。
白朮:健脾益氣,除濕止瀉。
甘草(炙):益氣補脾,調和藥性。
陳皮(去白):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
青皮(炒):疏肝理氣,化痰止咳。
每服上六味草藥,各取五錢重。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。煎至水量剩七分之一。過濾渣滓,於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