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補遺 (1)
補遺 (1)
1. 補遺
羅謙甫先生衛生寶鑑一書。分門別類。纖悉俱備。惟治傷寒之法。雖紀述一二而不全錄。蓋以其一門理趣幽深。未易殫舉。況其玄機妙旨。已備於仲景以下歷代名醫書中。先生之意。欲使可醫者究心尋繹。庶得其奧。今猶恐遐方僻壤。臨病倉卒。醫者欲求全書檢閱。豈可得乎。
白話文:
羅謙甫先生的《衛生寶鑑》,將內容分門別類,鉅細靡遺。然而,書中對於治療傷寒的方法,雖然有提述一兩項,但卻沒有完整記載。這是因為治療傷寒的方法,深奧而複雜,很難一一列舉。此外,有關治療傷寒的高深技巧和關鍵要領,也已經在仲景以下歷代名醫的著作中,有所闡述。羅謙甫先生的用意,是希望有志於此的醫生,能夠深入研究尋求,以掌握其精髓奧妙之處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擔心在偏遠的地方,當突遇疾病時,醫生往往需要翻閱整本書才能找到需要的知識。這恐怕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。
故粗述仲景諸公治內傷外感經驗方。並中暑方。附刊卷末。名曰補遺。庶免鹵莽滅裂之輩。妄投匕劑。誤傷於人耳。若欲究其極致。則仲景治外感三百九十七法。一百一十三方。東垣治內傷初中末三法。及歷代名醫方論。具有全書。誠能刻意推求。以施治療而全人生。亦仁者之用心也。
茲不能盡述云。
白話文:
因此粗略地講述仲景等先賢治療內傷外感病症的經驗方,以及中暑的治療方法,附錄在書的最後,命名為「補遺」,希望能避免粗心大意、不負責任的人隨便使用藥物,傷害人體。如果想要探究其極致,則仲景治療外感病症有三百九十七法,一百一十三方。東垣治療內傷有初、中、末三法,以及歷代名醫的方論,這些都是全書的內容。如果能專心推敲研究,用於治療以保全生命,也是仁者用心良苦之處。
2. 表證
頭疼發熱。或鼻塞聲重。四時俱用芎術香蘇散治之。(即局方香蘇散加芎術)
白話文:
病患頭痛發熱。或者鼻塞鼻音重四肢痠痛。無論是春夏秋冬,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芎朮香蘇散進行治療。芎朮香蘇散是局方香蘇散加入了川芎和白朮這兩味藥材製成的。
川芎,香附,紫蘇(各四兩),甘草(一兩。炙),蒼朮,陳皮(各二兩)
上銼。每服三五錢。水煎。去渣。熱服。不拘時候。日三服。
白話文:
川芎、香附、紫蘇(各四兩),甘草(一兩,炒過的),蒼朮、陳皮(各二兩)
研磨成粉狀。每次服三到五錢。用清水煎煮。去除渣滓。趁熱服用。不受時間限制。每日三次。
傷風傷冷。鼻塞聲重。頭痛目眩。四肢拘倦。咳嗽多痰。胸滿氣短。證重者。三拗湯治之。輕者金沸草散治之。
【局方三拗湯】
白話文:
傷風著涼,鼻塞嚴重疼痛,頭痛頭暈目眩,四肢痠痛無力,咳嗽痰多,胸悶氣短,病情嚴重的病人,採用三拗湯治療。病情輕微的病人,採用金沸草散治療。
【局方三拗湯】
組成:
- 葛根 一兩
- 黃柏 一兩
- 白芍藥 一兩
製法:
將葛根、黃柏、白芍藥洗淨,切片,加水煎煮取汁。
用法:
口服,一日二次,早晚各一次。
主治:
陽明經實熱,證見:口渴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。
麻黃(不去根節),杏仁(不去皮尖),甘草(不炙。各等分)
白話文:
麻黃(不切除根莖節點),杏仁(不切除皮和尖端),甘草(不經過烘烤。各等分)
上銼。每服五錢。生薑五片。水煎。通口服。被覆取汗。
【局方金沸草散】(又治時行寒疫。壯熱惡風)
白話文:
【局方金沸草散】(又主治流行的寒症瘟疫。壯年人高燒,怕冷風)
(藥方內容) 研磨成粉末,每服五錢。 (生薑)五片。 用清水煎煮。 全部喝完。 蓋上被子發汗。
旋覆花(去梗),麻黃(去節),前胡(各三兩),荊芥穗(四兩),甘草(炒),半夏(湯泡。薑汁浸),赤芍藥(各一兩)
白話文:
旋覆花(去掉花梗),麻黃(去掉枝節),前胡(各三兩),荊芥穗(四兩),甘草(炒過),半夏(用熱水泡過,再用薑汁浸泡),赤芍藥(各一兩)
上七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候。頭疼項強。發熱惡寒。肢體拘急。骨節煩疼。腰脊強痛。胸膈煩滿。四時用消風百解散治之。春初秋末。用葛根解肌湯治之。
白話文:
將以上七種藥物混合在一起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杯半的水,三片生薑和一個紅棗,煎煮至八分熟後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。適用於頭痛、脖子僵硬、發熱、畏寒、四肢拘急、關節疼痛、腰背疼痛、胸悶腹脹等癥狀。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消風百解散進行治療。在春季和秋季交替時,可以使用葛根解肌湯進行治療。
【局方消風百解散】
荊芥,白芷,陳皮(去白),蒼朮,麻黃(去節。各四兩),甘草(炙。二兩)
白話文:
荊芥、白芷、陳皮(去掉內白膜)、蒼朮、麻黃(去掉莖節各四兩)、炙過的甘草(二兩)
上六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烏梅一枚。連須蔥白三寸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【局方葛根解肌湯】
白話文:
上方藥物六種,每次服用五錢。加入一杯半的水,再加入三片生薑、一枚烏梅和三寸蔥白。煎煮至八分,去掉渣滓。溫服,不限時間。
局方
【葛根解肌湯】
組成:
- 葛根
- 麻黃
- 桂枝
- 杏仁
- 甘草
- 生薑
- 大棗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。去根節),芍藥,甘草(炙),黃芩(各二兩。冬寒可去之。如病人有鬱蒸熱。可斟酌用之),肉桂(一兩。天氣熱時可去之。冬寒斟酌用之)
上六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棗一枚擘破。煎八分。去渣。稍熱服。不以時候。汗出為度。
白話文: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,去除根節),芍藥,甘草(炙)、黃芩(各二兩,冬天寒冷可以去除,如果病人有鬱悶煩熱,可以斟酌使用),肉桂(一兩,天氣炎熱時可以去除,冬天寒冷時斟酌使用)。
六味藥材。每次服五錢。加水一盞半。棗子一枚切開。熬煮至八分。過濾藥渣。趁稍熱時服用。不受時間限制。以出汗為止。
頭痛項強。壯熱惡寒。身體煩疼。目睛痛。多寒壅咳嗽。鼻塞聲重。春夏秋俱用敗毒散治之。冬用十神湯治之。春秋若寒亦用。
【局方敗毒散】
白話文:
頭痛頸項強直。發燒怕冷。身體疼痛煩亂。眼睛疼痛。咳嗽、多痰、鼻塞、聲音沙啞。春、夏、秋季都可以用敗毒散來治療。冬季用十神湯來治療。春秋季節如果受寒,也可以用。
局方敗毒散
組成:
- 雄黃 一兩
- 石膏 一兩
- 白芷 一兩
- 皁角 刺 一兩
- 桃仁 一兩
- 大黃 一兩
- 梔子 一兩
- 芒硝 一兩
- 朴硝 一兩
- 蘆薈 一兩
用法: 研為細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至半盞,食後服。
功用: 清熱解毒,敗毒散結。
主治: 一切毒瘡,惡核,癰疽,發背,瘰癧,乳癰,陰疽,鼠乳。
人參,茯苓,甘草(炙),前胡,川芎,羌活,獨活,桔梗,柴胡,枳殼
白話文:
人參:補氣益津,生津止渴,健脾益肺。
茯苓:健脾益氣,寧心安神,利水滲濕。
甘草(炙):補益脾胃,緩解胃痛,清熱解毒。
前胡:疏肝理氣,化痰止咳,利尿通淋。
川芎: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,鎮痛抗炎。
羌活:祛風濕,活血通絡,止痛消腫。
獨活:祛風濕,舒筋活絡,止痛消腫。
桔梗:宣肺祛痰,利咽止咳,託裡外出。
柴胡:疏肝解鬱,清熱退燒,調經止痛。
枳殼:理氣化痰,寬中消積,降逆止嘔。
上十味。各等分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薄荷各少許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【局方十神湯】
白話文:
以上十種藥材,每種等量。每次服用五錢。加入一杯半的水、少量的生薑和薄荷。煎煮至八分熟,去渣。溫熱服用。不拘泥於服用時間。
局方十神湯
組成: 熟附子、乾薑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
功用: 溫中散寒、活血化瘀
主治: 寒凝血滯導致的痛經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瘀血經痛、產後惡露不盡、產後腹痛、子宮脫垂、關節疼痛、陽痿、早洩
陳皮(去白),麻黃(去根節),川芎,甘草(炙),香附,紫蘇(去粗梗),白芷,升麻,芍藥(各四兩),乾葛(十四兩)
白話文:
陳皮(去除白色瓤),麻黃(去除根和節),川芎,炙甘草,香附,紫蘇(去除粗梗),白芷,升麻,芍藥(各四兩),乾葛(十四兩)
上十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熱服。不拘時候。如發熱頭痛。加連須蔥白三莖。如中滿氣實。加枳殼數片。同煎服。
傷寒發熱頭痛。四時用十味芎蘇散治之。
白話文:
以上十種藥材,每服五錢。加水一盞半。加生薑五片。煎至八分滿。去渣。趁熱服用。服用時間不拘。如果發燒頭痛,加連須蔥白三莖。如果中滿氣實,加枳殼數片,一起煎服。
傷寒發熱頭痛。四季皆用十味芎蘇散治療。
川芎(七錢),紫蘇,乾葛(各二錢半),柴胡,茯苓(各半兩),甘草(三錢),半夏(六錢),枳殼(炒。三錢),陳皮(三錢半),桔梗(生。二錢半)
上銼。每帖五錢。水二盞。薑三片。蔥白二根。煎一盞。去渣。不拘時候服。
白話文:
川芎(42公克),紫蘇、乾葛(各15公克),柴胡、茯苓(各30公克),甘草(18公克),半夏(36公克),枳殼(炒過。18公克),陳皮(21公克),桔梗(生。15公克)
上藥研成細末,每帖使用五錢。用二碗水,再加入三片薑和二根蔥白。煎藥至剩下一碗,過濾掉渣滓。不限時間服用。
傷寒熱毒煩悶口燥。或乾嘔。用黃連解毒湯治之。春暖夏暑秋熱。皆可用之。雖冬寒。若病人舊有鬱熱。亦可用也。
白話文:
傷寒發熱,毒熱內盛,煩悶口乾,或乾嘔。用黃連解毒湯治療。春天溫暖、夏天炎熱、秋天暑熱,都可用此方。即使是冬天寒冷,若病人舊有鬱熱,亦可用此方。
黃連,黃柏,黃芩,大梔子(各半兩),
白話文:
黃連,黃柏,黃芩,大梔子(各25公克)
上四味。每服五錢。水煎溫服。如腹滿嘔吐。或欲作利。加半夏三枚。厚朴二錢。茯苓四錢。生薑三片。煎服。
白話文:
以上四種藥材,每次服用五錢,用清水煮沸後,溫熱服用。若有腹脹、嘔吐,或有腹瀉跡象,則加入半夏三枚、厚朴二錢、茯苓四錢、生薑三片,一起煎煮服用。
表證不解。下證未全。或燥熱沸結。心煩不得眠。煩渴。頭昏唇焦。咽燥目赤。或便溺秘結。證輕者用涼膈散治之。夏宜用之。如春秋久病人舊有鬱熱者。亦宜用之。
【潔古涼膈散】(出醫學啟源。與局方分兩不同)
白話文:
症狀未解,但下陰部症狀未完全出現。有的人出現煩躁,熱氣聚集,導致心煩,不能睡覺,口渴,頭暈,嘴脣乾燥,咽喉乾燥,眼睛發紅。有的人出現排便排尿困難。症狀較輕的,可以用涼膈散治療。適合在夏季使用。春秋季節,患病時間較長,體內有鬱熱的,也適合使用。
潔古涼膈散(出自《醫學啟源》,與《局方》使用之分量不同)
連翹(一兩),山梔,大黃,黃芩,薄荷葉(各半兩),甘草(一兩半),朴硝(二錢半)上七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竹葉七片。蜜少許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食後。溫服。○如或咽痛涎嗽。加桔梗一兩、荊芥穗半兩。○或咳而嘔。加半夏半兩。生薑三片。○或鼻衄嘔血。
白話文:
連翹(一兩),山梔子、大黃、黃芩、薄荷葉(各半兩),甘草(一兩半),朴硝(二錢半)等七味藥。每次用五錢藥物。加水一盞半。竹葉七片。加少量蜂蜜。煎煮至八分去渣。飯後服用。溫服。○如果出現咽喉疼痛、流涎、咳嗽等症狀,再加桔梗一兩,荊芥穗半兩。○或者咳嗽並嘔吐的,再加半夏半兩,生薑三片。○或者有鼻出血、嘔血等症狀的,再加西洋參一兩,生地黃一兩,黃柏一兩
加當歸、芍藥各半兩。生地黃一兩。○或淋者。加滑石四兩。茯苓一兩。○或風眩頭痛。加川芎、防風各半兩。石膏三兩。○或有酒毒。加葛根一兩。○或斑疹。加葛根、荊芥穗、赤芍藥。川芎、防風、桔梗各半兩。○凡言加減者。皆自本方中加減也。
【宣明雙解散】
白話文:
加入當歸、芍藥各半兩,生地黃一兩。如果小便淋漓不止,再加入滑石四兩,茯苓一兩。如果風眩頭痛,又再加入川芎、防風各半兩,石膏三兩。如果有酒毒,再加入葛根一兩。如果有斑疹,再加入葛根、荊芥穗、赤芍藥,川芎、防風、桔梗各半兩。凡是說的加減,都是從本方中加或減的。
宣明雙解散
釋義:
此方是治療氣血兩虛、臟腑不調引起的身體虛弱、面黃肌瘦、胸悶氣短、心悸怔忡、倦怠乏力、消化不良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組成:
- 黃芪(15克)
- 當歸(10克)
- 白芍(10克)
- 川芎(6克)
- 熟地黃(10克)
- 黨參(10克)
- 茯苓(10克)
- 白朮(10克)
- 山藥(10克)
- 陳皮(6克)
- 半夏(6克)
- 炙甘草(6克)
- 生薑(3片)
- 大棗(3枚)
用法:
將藥材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水,煎煮取汁,每日分兩次服用。
功效:
- 補氣益血
- 調和臟腑
- 健脾益胃
- 鎮靜安神
防風,川芎,當歸,芍藥,大黃,薄荷,麻黃(不去節),連翹,芒硝(各半兩),石膏,黃芩,桔梗(各一兩),滑石,甘草(各三兩),荊芥,梔子,白朮(各一錢),生薑(三片○以上即防風通聖散),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。○以上即益無散)
上二十味。每服五錢。蔥白五寸。生薑三片。水煎服。
白話文:
- 防風通聖散:
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大黃、薄荷、麻黃(不去節)、連翹、芒硝(各半兩)、石膏、黃芩、桔梗(各一兩)、滑石、甘草(各三兩)、荊芥、梔子、白朮(各一錢)、生薑(三片)
- 益無散:
滑石(六兩)、甘草(一兩)
材料:蔥白五寸、生薑三片、上二十味
服用方式:加水煎煮後服用,每日服用五錢。
傷寒七八日。邪毒不解。表裡俱熱。心胸大煩。頭痛自汗。大渴飲水。燥干。脈滑數而實。或長而實。用啟源白虎湯治之。夏熱時用。如上證脈洪大。可加人參。○如鼻中氣短促上喘。脈洪大而虛無力。或微遲。則內傷治。○
白話文:
傷寒七八天了,邪毒未消,表裡俱熱,心胸非常煩躁,頭痛自汗,大口大口喝水,口燥舌幹。脈搏滑數有實力,或脈搏綿長有力。用啟源白虎湯治療。在炎熱的夏季使用。如果出現上述證狀,脈搏洪大。可加人參。○如果鼻中的氣短促上喘,脈洪大而虛弱無力,或脈搏微遲。那麼就屬於內傷,需要內服治療。
知母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。炙),粳米(一兩),石膏(四兩。亂紋者。另為末。)
白話文:
-
知母(15 公克)
-
甘草(15 公克。烤過)
-
粳米(15 公克)
-
石膏(60 公克。石膏紋路不規則者。另研成末)
上四味。每服五錢。水煎溫服。如或煩渴口乾。脈洪大。加人參半兩。名人參白虎湯。此藥立夏後。立秋前。天氣熱時。可服。立夏前。立秋後。天氣不熱時。不可服。內傷氣虛、血虛、脈虛之人。並不可服。此方與仲景方。分兩不同。
白話文:
以上四種藥材,每服五錢重,以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如果病人煩躁口渴,脈搏洪大,可以加入人參半兩。這叫做人參白虎湯。這個方子在立夏後到立秋前,天氣炎熱的時候可以服用。在立夏前和立秋後,天氣不炎熱的時候,則不可服用。內傷氣虛、血虛、脈虛的人,都不可以服用。這個方子與仲景方的分量不同。
傷寒四五六日。蒸熱發作。身熱或惡風。或筋脈拘急。身體疼痛。寒熱往來。或胸滿脅痛。或自汗。四時俱用仲景小柴胡湯治之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已經持續了四到六天,突然出現發熱症狀。患者可能怕冷,或者出現筋脈拘急、身體疼痛、寒熱交替的症狀。有的患者可能會感到胸悶、脅痛,也有部分患者會出汗。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仲景小柴胡湯來治療這些症狀。
柴胡(八兩),黃芩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三兩),半夏(三兩半)
上五味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子一枚。煎至八分。去渣。熱服。不拘時候。
白話文:
柴胡(四百公克),黃芩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一百五十公克),半夏(一百七十‧五公克)
以上五味藥材。每次服用二十五公克。以水三百毫升煎煮。加入生薑五片,棗子一枚。煎至剩下二百四十毫升。過濾藥渣。趁熱服用。不拘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