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六 (2)
卷十六 (2)
1. 泄痢論
【白朮黃芩湯】,服前藥痢疾雖除。更宜調和。
白朮(一兩),黃芩(七錢),甘草(三錢)
上三味㕮咀。作三服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溫服。
【漿水散】,治暴泄如水。周身汗自出。一身盡冷。脈微而弱。氣少不能語。甚者加吐。此為急病。
半夏(二兩。又泡),附子(炮),桂,乾薑(炮),甘草(炙。各五錢),良薑(二錢半)
上六味為末。每服三五錢。漿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和渣熱服。甚者三四服。微者一二服。太陽經傷動。傳太陰下痢為鶩溏。大腸不能禁固。卒然而下。下成小油光色。其中或有硬物。欲起而又下。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。此寒也。宜溫之。春夏宜桂枝湯。秋冬宜白朮湯。
【桂枝湯】
桂枝,白朮,芍藥(各五錢),甘草(炙。二錢)
上四味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。煎七分。去渣。溫服。
【白朮湯】
白朮,芍藥(各三錢),乾薑(五錢。炮),甘草(炙。二錢)
上四味為粗散。如前煎。甚者去乾薑。加附子三錢。謂辛能發散也。
白話文:
泄痢論
服用白朮黃芩湯後,即使痢疾痊癒,也應該進一步調理身體。
白朮一兩、黃芩七錢、甘草三錢,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後,分成三劑服用。每次用一盞半的水煎煮,煎至一盞即可,溫熱服用。
漿水散用於治療暴瀉如水,伴隨全身自汗、渾身冰冷、脈搏微弱、氣息微弱不能說話的症狀,嚴重者還會嘔吐。這是急症。
半夏(二兩,需泡製)、炮附子、桂枝、炮乾薑、炙甘草(各五錢)、良薑(二錢半),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兩盞漿水煎煮至一盞,連渣溫熱服用。病情嚴重者服用三到四劑,病情輕微者服用一到兩劑。這是太陽經受寒邪侵襲,傳到太陰經而導致下痢,症狀為稀薄如水的便溏,大腸失去收縮功能,突然腹瀉,排出油亮的小便,其中可能夾雜硬物,想停止卻無法停止,想排完卻排不完,小便量多且清澈。這是寒症,應該溫補。春夏季宜用桂枝湯,秋冬宜用白朮湯。
桂枝湯:桂枝、白朮、芍藥(各五錢)、炙甘草(二錢),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後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,去渣,溫熱服用。
白朮湯:白朮、芍藥(各三錢)、炮乾薑(五錢)、炙甘草(二錢),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粗粉,按照前面方法煎煮。病情嚴重者去除乾薑,加附子三錢,因為辛味藥物具有發散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