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十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3)

1. 肢節腫痛治驗

真定府張大。年二十有九。素好嗜酒。至元辛未五月間。病手指節腫痛。屈伸不利。膝臏亦然。心下痞滿。身體沉重。不欲飲食。食即欲吐。面色痿黃。精神減少。至六月間。來求予治之。診其脈沉而緩。緩者脾也。難經云。腧主體重節痛。腧者脾之所主。四肢屬脾。蓋其人素飲酒。

白話文:

真定府有個姓張的病人,年紀二十九歲。一直以來愛好喝酒。到了元朝辛未年五月間,手指關節腫痛,彎曲伸展不利,膝蓋骨也出現同樣的症狀。心下堵塞滿脹,身體沉重睏倦,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想要吐。面色痿黃,精神萎靡。到了六月間,來找我求治。診斷他的脈搏沉緩。脈搏緩和是脾臟造成的。難經上說:「脾臟主體重節痛」。脾臟主管四肢,所以手指關節和膝蓋骨出現腫痛。蓋因為此人生性嗜酒。

加之時助。濕氣大勝。流於四肢。故為腫痛。內經云。諸濕腫痛。皆屬脾土。仲景云。濕流關節。肢體煩痛。此之謂也。宜以大羌活湯主之。內經云。濕淫於內。治以苦溫。以苦發之。以淡滲之。又云。風能勝濕。羌活、獨活。苦溫透關節而勝濕。故以為君。升麻苦平。威靈仙、防風、蒼朮、苦辛溫發之者也。

白話文:

加上一些時令藥物。濕氣太盛。流向四肢。因此會腫痛。內經裡說:各種濕邪引起的腫痛,都與脾土有關。仲景說:濕邪流向關節,肢體煩痛。說的都是這個意思。應該用大羌活湯為主藥治療。內經裡說:濕邪侵襲到內部,用苦溫的藥物治療。用苦味的藥發散濕邪,用淡味的藥滲濕邪。又說:風能戰勝濕邪。羌活、獨活,苦溫,能透關節而勝濕,所以用它們做君藥。升麻苦平。威靈仙、防風、蒼朮,苦辛溫,發散濕邪。

故以為臣。血壅而不流則痛。當歸辛溫以散之。甘草甘溫。益氣緩中。澤瀉鹹平。茯苓甘平。導濕而利小便。以淡滲之也。使氣味相合。上下分散其濕也。

【大羌活湯】

白話文:

所以認為它是臣藥。血凝結而不流通就會疼痛。當歸辛溫可以疏散。甘草甘溫。增益氣勢,緩和中氣。澤瀉鹹平。茯苓甘平。導出濕氣而利於小便。用淡滲的方法來疏通。使藥物氣味相合。上下疏散濕氣。

大羌活湯是一種中藥方劑,由羌活、麻黃、防風、桂枝、細辛、炙甘草、杏仁、生薑和大棗等藥材組成。它具有發汗解表、溫經散寒、止痛消腫的功效,主要用於治療因感受風寒所致的感冒症狀,如頭痛發熱、鼻塞流涕、惡寒發熱、無汗或微汗、四肢痠痛等。

羌活,升麻(各一錢),獨活(七分),蒼朮,防風(去蘆),威靈仙(去蘆),白朮,當歸,白茯苓(去皮),澤瀉(各半錢)

上十味㕮咀。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溫服。食前一服。食後一服。忌酒面生冷硬物。

白話文:

羌活、升麻(各一錢),獨活(七分),蒼朮、防風(去蘆),威靈仙(去蘆),白朮、當歸、白茯苓(去皮)、澤瀉(各半錢)

十味藥材研磨成細粉。取一份藥粉,用兩碗水煎煮,待煎煮至剩下一碗時,濾除藥渣,將藥汁溫熱服用。需於飯前和飯後各服用一劑。服藥期間忌食酒、面、生冷和堅硬食物。

2. 中寒治驗

參政商公。時年六旬有二。元有胃虛之證。至元己巳夏。上都住。時值六月。霖雨大作。連日不止。因公務勞役過度。致飲食失節。每旦則臍腹作痛。腸鳴自利。須去一二行乃少定。不喜飲食。懶於言語。身體倦困。召予治之。予診其脈沉緩而弦。參政以年高氣弱。脾胃宿有虛寒之證。

白話文:

參政商公,當時已經62歲了。原本就患有胃虛的毛病。到了元朝己巳年的夏天,他住在上都。那時正是六月,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大雨。由於公務繁忙,勞累過度,飲食也不規律。每天早上,商公的臍腹都會疼痛,腸鳴不止,必須上廁所排便一兩次才能稍微緩解。他不想吃東西,也不願意講話,身體非常疲倦。於是請我為他治病。我診脈後發現他的脈搏沉緩而弦。我認為參政年紀大了,氣血不足,脾胃本來就有虛寒的毛病。

加之霖雨及勞役飲食失節。重虛中氣。難經云。飲食勞倦則傷脾。不足而往。有餘隨之。若歲火不及。寒乃大行。民病騖溏。今脾胃正氣不足。腎水必挾木勢。反來侮土。乃薄所不勝乘所勝也。此疾非甘辛大熱之劑。則不能瀉水補土。雖夏暑之時。有用熱遠熱之戒。又云。有假者反之。

白話文:

加上連續性的雨季,以及勞役飲食缺乏節制。導致體內空虛虛弱。難經記載說:飲食勞倦就會損傷脾臟。身體不足卻向它增補,並伴有不合理飲食。如果陽氣不足。寒氣就會大行其道。人們會因此容易腹瀉。如今脾胃正氣不足。腎水勢必會依附於肝臟。反而來侵犯脾胃。這是弱者侵犯強者,強者卻被弱者控制。這種疾病如果不使用溫熱辛辣的大劑量藥物,那麼就無法清熱利水、益氣健脾。儘管在夏季暑天,也有熱上加熱的禁忌。又說,有的人生病是假象,是反方向的。

是從權而治其急也。內經云。寒淫於內。治以辛熱。乾薑、附子辛甘大熱。以瀉寒水。用以為君。脾不足者。以甘補之。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。苦甘溫以補脾土。胃寒則不欲食。以生薑、草豆蔻辛溫治客寒犯胃。厚朴辛溫厚腸胃。白茯苓甘平助薑附。以導寒濕。白芍藥酸微寒。

補金瀉木以防熱傷肺氣為佐也。不數服良愈。

白話文:

這是根據具體情況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來解決燃眉之急。 《內經》說:寒邪侵襲內在,可用辛熱藥物治療。乾薑、附子辛甘大熱,可以瀉散寒水,是君藥。對於脾虛的患者,可以用甘味藥物補益脾胃。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苦甘溫,可以補益脾土。胃寒則不思飲食,可以用生薑、草豆蔻辛溫藥物治療外來寒邪侵犯胃部。厚朴辛溫,可以溫厚腸胃。白茯苓甘平,可以幫助乾薑、附子導除寒濕。白芍藥酸微寒,可以緩和乾薑、附子的辛熱之性。

使用補金瀉木的方法來預防熱氣傷及肺氣。服藥不久即會痊癒。

【附子溫中湯】,治中寒腹痛自利。米穀不化。脾胃虛弱。不喜飲食。懶言語。困倦嗜臥。

白話文:

【附子溫中湯】,治療由於內有寒邪所致的腹痛,伴隨經常腹瀉。穀物類食物無法消化吸收。脾胃虛弱。失去食慾。不愛說話。非常疲倦,喜歡睡覺。

乾薑(炮),黑附子(炮。去皮臍。各七錢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白芍藥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五錢),草豆蔻(麵裹煨。去皮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三錢)

上十味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或一兩。水二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一盞三分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前。

白話文:

乾薑(經炮製),黑附子(經炮製,去皮臍,各七錢),人參(去蘆頭),甘草(經炙製),白芍藥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五錢),草豆蔻(用麵粉包裹後煨熟,去掉皮),厚朴(用薑汁製成),陳皮(各三錢)

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或一兩。加入二盞半的水,以及五片生薑片。煎煮至剩下一盞三分。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在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