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十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 (4)

1. 肝勝乘脾

真定路總管劉仲美。年逾六旬。宿有脾胃虛寒之證。至元辛巳閏八月初。天氣陰寒。因官事勞役。渴而飲冷。夜半自利兩行。平旦召予診視。其脈弦細而微。四肢冷。手心寒。唇舌皆有褐色。腹中微痛。氣短而不思飲食。予思內經云。色青者肝也。肝屬木。唇者、脾也。脾屬土。

木來剋土。故青色見於唇也。舌者心之苗。水挾木勢。制火凌脾。故色青見於舌也。難經有云。見肝之病。則知肝當傳之於脾。故先實其脾氣。今脾已受肝之邪矣。潔古先師云。假令五臟勝。各刑已勝。補不勝而瀉其勝。重實其不勝。微瀉其勝。而以黃耆建中湯加芍藥附子主之。

且芍藥味酸。瀉其肝木。微瀉其勝。黃耆、甘草甘溫。補其脾土。是重實其不勝。桂、附辛熱。瀉其寒水。又助陽退陰。飴糖甘溫。補脾之不足。肝苦急。急食甘以緩之。生薑、大棗、辛甘大溫。生髮脾胃升騰之氣。行其榮衛。又能緩其急。每服一兩。依法水煎服之。再服而愈。

【黃耆建中湯】(勞倦門內有。不錄於方中倍芍藥。量虛實加附子)

白話文:

真定路總管劉仲美,年紀超過六十歲,本來就有脾胃虛寒的毛病。到了元朝至元辛巳年閏八月初,天氣陰冷,因為公務勞累,口渴喝了冰冷的飲料,半夜腹瀉兩次。天亮時請我去看診。他的脈象細弱而帶弦,四肢冰冷,手心寒冷,嘴唇和舌頭都有褐色。腹部微微疼痛,呼吸短促,不想吃東西。

我思考《內經》說的:「臉色青色代表肝,肝屬木;嘴唇代表脾,脾屬土。木會剋土,所以青色出現在嘴唇上。舌頭是心臟的苗,水挾帶木的勢力,壓制火,欺凌脾土,所以青色出現在舌頭上。《難經》也說:「看到肝臟有病,就知道肝會把病傳給脾。」所以要先強化脾氣。現在脾已經受到肝的邪氣影響了。

李杲前輩說:「假設五臟互相剋制,各自傷害自己所剋制的,應該補它所不足的,瀉它所過盛的;重點強化它所不足的,稍微瀉它所過盛的。」因此我用黃耆建中湯,再加上芍藥和附子來治療。

芍藥味酸,可以瀉肝木,稍微瀉它過盛;黃耆和甘草味甘性溫,可以補脾土,是重點強化它所不足的;桂枝和附子味辛性熱,可以瀉寒水,又可以幫助陽氣去除陰寒;麥芽糖味甘性溫,可以補脾的不足。肝苦於急迫,所以要用甘味來緩和它。生薑和大棗味辛甘性溫,可以升發脾胃的陽氣,運行身體的營養,也能緩解急迫。每次服用一兩,按照方法用水煎服。再服用一次就痊癒了。

【黃耆建中湯】(在勞倦門內有記載,這裡不再抄錄。芍藥用量要加倍,並根據虛實情況加入附子)

2. 風痰治驗

參政楊公七旬有二。宿有風疾。於至元戊辰春。忽病頭旅眼黑。目不見物。心神煩亂。兀兀欲吐、復不吐。心中如懊憹之狀。頭偏痛。微腫而赤色。腮頰亦赤色。足胻冷。命予治之。予料之。此少壯之時。喜飲酒。久積濕熱於內。風痰內作。上熱下寒。是陽不得交通。痞之象也。

經云。治熱以寒。雖良工不敢廢其繩墨。而更其道也。然而病有遠近。治有輕重。參政今年高氣弱。上焦雖盛。豈敢用寒涼之劑。損其脾胃。經云。熱則疾之。又云。高巔之上。射而取之。予以三稜針約二十餘處刺之。其血紫黑。如露珠之狀。少頃。頭目便覺清利。諸證悉減。

遂處方云。眼黑頭旋。虛風內作。非天麻不能除。天麻苗謂之定風草。此草獨不為風所搖。故以為君。頭偏痛者、乃少陽也。非柴胡、黃芩酒製不能治。黃連苦寒酒炒。以治上熱。又為因用。故以為臣。橘皮苦辛溫。炙甘草甘溫補中益氣為佐。生薑、半夏辛溫。能治風痰。茯苓甘平利小便。

導濕熱引而下行。故以為使。服之數服。邪氣平。生氣復而安矣。

【天麻半夏湯】,治風痰內作。胸膈不利。頭旋眼黑。兀兀欲吐。上熱下寒。不得安臥。

天麻,半夏(各一錢),橘皮(去白),柴胡(各七分),黃芩(酒製炒),甘草,白茯苓(去皮),前胡(各五分),黃連(三分。去須)

上九味㕮咀。都為一服。水二盞。生薑三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食後。忌酒面生冷物。

白話文:

楊參政七十二歲,過去就有風疾。在至元戊辰年春天,忽然頭暈眼花,眼睛看不見東西,心神煩亂,想吐卻又吐不出來,心中像煩躁不安的樣子。頭部偏側疼痛,稍微腫脹且呈現紅色,臉頰也發紅,腳踝冰冷。他請我為他診治。我判斷這是他年輕時喜歡喝酒,長期積累濕熱在體內,導致風痰內生,形成上熱下寒的現象,這是陽氣無法正常運行的阻塞徵兆。

醫書上說,用寒涼藥治療熱症,是醫者不能違背的原則,但治療方法要依病情調整。然而,疾病有輕重遠近之分,治療也有輕重緩急之別。參政今年年紀大了,氣虛體弱,上焦雖然有熱,但怎麼敢用寒涼藥來損傷他的脾胃呢?醫書上說,熱症要迅速治療,又說,在最高的地方,要從上面射箭來治療。我用三稜針在他的頭部刺了約二十多處,流出的血是紫黑色的,像露珠一樣。過了一會兒,他的頭部和眼睛就感到清爽舒適,各種症狀都減輕了。

接著我開了藥方:眼黑頭暈,是體內虛風作祟,只有天麻才能去除。天麻的嫩苗叫做定風草,這種草獨特之處在於不會被風吹動,所以用它來當主藥。頭部偏側疼痛,是屬於少陽經的問題,只有用柴胡和酒炒過的黃芩才能治療。黃連味苦性寒,用酒炒過,可以治療上熱,在這裡作為輔助用藥,所以用它當臣藥。橘皮味苦辛性溫,炙甘草味甘性溫,可以補中益氣,用作佐藥。生薑和半夏味辛性溫,能夠治療風痰。茯苓味甘性平,可以利小便,引導濕熱向下排出,所以用作使藥。服用幾劑後,邪氣就消退了,正氣恢復,身體就康復了。

【天麻半夏湯】:治療風痰內生,胸膈不暢,頭暈眼花,想吐卻吐不出來,上熱下寒,無法安睡。

天麻,半夏(各一錢),橘皮(去白),柴胡(各七分),黃芩(酒製炒),甘草,白茯苓(去皮),前胡(各五分),黃連(三分。去須)

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混合為一服,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飯後服用,忌酒、麵食和生冷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