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2)

1. 陰黃治驗

至元丙寅六月。時雨霖霪。人多病瘟疫。真定韓君祥。因勞役過度。渴飲涼茶。及食冷物。遂病頭痛。肢節亦疼。身體沉重。胸滿不食。自以為外感傷。用通聖散兩服。藥後添身體困甚。方命醫治之。醫以百解散發其汗。越四日。以小柴胡湯二服。後加煩熱躁渴。又六日。以三一承氣湯下之。

白話文:

在元朝丙寅年的六月,那時大雨連綿不斷。很多人都得了瘟疫。真定的韓君祥,由於勞累過度,喝了涼茶,又吃了冷的食物,於是生病了,頭痛,四肢也疼,身體沉重,胸悶不思飲食。他自以為是外感風寒,服用了通聖散兩劑。服藥後身體更加睏乏。於是請醫生診治。醫生用百解散發汗,四天後,服用了小柴胡湯兩劑。後來又加重了煩熱、煩渴等症狀。又過了六天,用三一承氣湯下泄。

躁渴尤甚。又投白虎加人參柴胡飲子之類。病愈增。又易醫用黃連解散湯、硃砂膏、至寶丹之類。至十七日後。病勢轉增傳變。身目俱黃。肢體沉重。背惡寒。皮膚冷。心下痞硬。按之而痛。眼澀不欲開。目睛不了了。懶言語。自汗。小便利。大便了而不了。命予治之。診其脈緊細。

白話文:

煩躁口渴的症狀特別嚴重。又服用白虎湯加人參、柴胡等藥物的湯劑。病情更加嚴重。之後換了醫生,使用黃連解散湯、硃砂膏、至寶丹等藥物。過了十七天後,病情變化轉而加重。全身和眼睛都發黃。四肢沉重。背部畏寒。皮膚冰冷。心窩部位堅硬,按壓時疼痛。眼睛乾澀不願睜開。視物不明。懶得說話。自汗。小便通暢。大便解完後仍然有便意。讓我來診治。診其脈搏緊而細。

按之虛空。兩寸脈短不及本位。此證得之因時熱而多飲冷。加以寒涼藥過度。助水乘心。反來侮土。先囚其母。後薄其子。經云。薄所不勝乘所勝也。時值霖雨。乃寒濕相合。此為陰證發黃明也。予以茵陳附子乾薑湯主之。內經云。寒淫於內。治以甘熱。佐以苦辛。濕淫所勝。

白話文:

按壓脈搏,發現脈絡虛空。兩寸脈短,不及原本的位置。形成這個症狀是因為夏天天氣熱時,喝了很多冷飲。再服用過多的寒涼藥物,導致水氣乘虛進入心臟,反過來傷害脾胃。先囚禁了脾胃(母親),再傷害了心臟(兒子)。經書上說:「薄弱的一方不勝強大的一方,強大的一方就會乘虛而入。」當時正值連綿陰雨,寒邪和濕邪互相結合,於是出現了這個陰證發黃的症狀。我用茵陳、附子、乾薑湯來治療。內經說:「寒邪侵淫於內,可用甘熱之藥來治療,並輔以苦辛之藥。濕邪侵淫所勝,可用苦辛之藥來治療。」

平以苦熱。以淡滲之。以苦燥之。附子乾薑。辛甘大熱。散其中寒。故以為主。半夏、草豆蔻。辛熱。白朮陳皮苦甘溫。建脾燥濕。故以為臣。生薑辛溫以散之。澤瀉甘平以滲之。枳實苦微寒。泄其痞滿。茵陳苦微寒。其氣輕浮。佐以姜附。能去膚腠間寒濕而退其黃。故為佐使也。

白話文:

可用苦寒藥來治療發燒,用淡味藥來滲利固澀,用苦寒藥來燥濕。附子和乾薑性辛甘大熱,可以驅散體內寒氣,所以是主藥。半夏和草豆蔻性辛熱,可以溫散寒邪。白朮和陳皮性苦甘溫,可以健脾燥濕,所以是臣藥。生薑性辛溫,用來散熱。澤瀉性甘平,用來滲利。枳實性苦微寒,可以消除癥狀。茵陳性苦微寒,它的藥性輕浮。用姜附做佐藥,可以去除皮肉間的寒濕,消除黃疸。所以姜附是佐使藥。

煎服一兩。前證減半。再服悉去。又與理中湯服之。數日氣得平復。或者難曰。發黃皆以為熱。今暑隆盛之時。又以熱藥治之。何也。予曰。理所當然。不得不然。成無己云。陰證有二。一者始外傷寒邪。陰經受之。或因食冷物傷太陰經也。二者始得陽證。以寒治之。寒涼過度。

白話文:

煎服一兩。前面的症狀減半。再服藥,症狀就完全消失了。又與病人服理中湯。數日後,病人的氣血平復了。或者有人質疑說,發黃症都認為是熱症。現在正值暑天,又用熱藥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我說,這是理所當然的,不得不這麼做。成無己說,陰證有兩種。一種是開始時因外傷風寒邪氣,陰經受邪。或者因為食用冷的食物而損傷了太陰經。另一種是開始時得了陽證,用寒涼藥物治療。寒涼藥物用過度了。

變陽為陰也。今君祥因天令暑熱。冷物傷脾。過服寒涼。陰氣大勝。陽氣欲絕。加以陰雨。寒濕相合。發而為黃也。仲景所謂當於寒濕中求之。李思順云。解之而寒涼過劑。瀉之而逐寇傷君。正以此也。聖聖之制。豈敢越哉。或者曰。潔古之學。有自來矣。

白話文:

將陽氣變為陰氣,也就是人體的陽氣被陰氣所壓制。現在你得病的原因是天氣炎熱,吃了寒涼的食物而損傷了脾胃。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,導致陰氣大盛,陽氣衰弱。再加上陰雨連綿,寒濕之氣相結合,於是發病為黃疸。仲景所說的要從寒濕的角度來治療,李思順也說解表藥過多就會傷了陽氣,攻下藥過多就會傷了正氣。聖賢們制定的醫學法則是不能違背的。有人說,古代的醫學學說是有根源的。

【茵陳附子乾薑湯,治因涼藥過劑。變為陰證。身目俱黃。四肢皮膚冷。心下痞硬。眼澀不欲開。自利蜷臥。

白話文:

【茵陳附子乾薑湯】,是用來治療因服用涼藥過量,導致身體出現陰證的症狀。

患者的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四肢和皮膚都感覺寒冷,心臟以下的位置感到痞硬,眼睛乾澀不想睜開,經常腹瀉並蜷臥在牀上。

附子(炮。去皮臍。三錢),乾姜(炮。二錢),茵陳(一錢二分),白朮(四分),草豆蔻(麵裹煨。一錢),白茯苓(去皮。三分),枳實(麩炒),半夏(湯泡七次),澤瀉(各半錢),陳皮(三分。去白)

白話文:

  • 附子(經過炮製,去除皮臍,用量三錢)

  • 乾薑(經過炮製,用量二錢)

  • 茵陳(用量一錢二分)

  • 白朮(用量四分)

  • 草豆蔻(用麵粉包裹後煨製,用量一錢)

  • 白茯苓(去除皮,用量三分)

  • 枳實(用麩皮炒過,用量半錢)

  • 半夏(用湯泡七次,用量半錢)

  • 澤瀉(用量半錢)

  • 陳皮(用量三分,去除白色部分)

上十味㕮咀。為一服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涼服。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十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,為一劑藥。加入半碗水。放入五片生薑。煎煮至還剩下半碗。去除殘渣。溫度適宜時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