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 (3)

1. 胻寒治驗

徵南副元帥大忒木兒。年六旬有八。戊午秋征南。予從之。過揚州十里。時仲冬。病自利完穀不化。臍腹冷疼。足胻寒。以手搔之。不知痛癢。嘗燒石以溫之。亦不得暖。予診之。脈沉細而微。予思之。年高氣弱。深入敵境。軍事煩冗。朝暮形寒。飲食失節。多飲乳酪。履於卑濕。

白話文:

南鄭副元帥大忒木兒,年紀六十八。戊午年秋天,他奉命到南方徵戰,我隨他一起出發。我們路過揚州十里時,正值仲冬時節。當時他患病,大便溏瀉、完穀不化,臍腹冷疼,足跟冰冷。他用手搔抓,卻感覺不到疼痛或癢。他曾經用燒熱的石頭來溫暖患處,但還是感覺不到溫暖。我診斷了他的脈象,發現他的脈搏沉細而微弱。我仔細思考他的病情,考慮到他年老體弱,深入敵境,軍務繁忙,早晚受寒,飲食失節,經常飲用乳酪,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,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了他的疾病。

陽不能外固。由是清濕襲虛。病起於下。故胻寒而逆。內經云。感於寒而受病。微則為咳。盛則為泄為痛。此寒濕相合而為病也。法當急退寒濕之邪。峻補其陽。非灸不能病已。先以大艾炷於氣海。灸百壯。補下焦陽虛。次灸三里二穴各三七壯。治胻寒而逆。且接引陽氣下行。

白話文:

陽氣不能向外固護身體,因此清寒濕邪侵襲虛弱的部位,而致病起始於小腹,所以腰腹部寒冷而氣逆。內經說,感受寒邪而生病,輕則為咳嗽,重則為腹瀉或疼痛,這是寒濕二邪相合而致病。治療方法應當緊急祛除寒濕邪氣,猛烈地補益陽氣。不灸就無法使疾病痊癒。先用艾炷灸氣海穴,灸一百壯,以補益下焦的陽虛。再灸足三里穴兩穴各三十七壯,以治療腰腹部寒冷而氣逆,並牽引陽氣下降。

又灸三陰交二穴。以散足受寒濕之邪。遂處方云。寒淫所勝。治以辛熱。濕淫於外。平以苦熱。以苦發之。以附子大辛熱助陽退陰。溫經散寒。故以為君。乾薑、官桂、大熱辛甘。亦除寒濕。白朮半夏、苦辛溫而燥脾濕。故以為臣。人參、草豆蔻、炙甘草、甘辛大溫。溫中益氣。

白話文:

再灸三陰交穴兩穴,以散足受寒濕之氣。於是處方有云:寒淫勝,治以辛熱;濕淫於外,平以苦熱,以苦發汗,用附子大辛熱,能助陽而退陰,溫經散寒,故用為君藥。乾薑、官桂大熱辛甘,除寒濕。白朮、半夏苦辛溫燥之品,燥脾濕,故用為臣藥。人參、草豆蔻、炙甘草,甘辛大溫,溫中益氣。

生薑大辛溫。能散清濕之邪。蔥白辛溫。以通上焦陽氣。故以為佐。又云。補下治下。制以急。急則氣味厚。故大作劑服之。不數服瀉止痛減。足胻漸溫。調其飲食。逾十日平復。明年秋。過襄陽。值霖雨。閱旬余。前證復作。再依前灸添陽輔。各灸三七壯。再以前藥投之。

白話文:

生薑辛溫,可以驅散體內寒濕之邪。蔥白辛溫,可以用來疏通上焦的陽氣,所以用它來輔佐生薑。另外又說,用補下焦的方法來治療下焦的疾病,一定要用辛烈的藥物。辛烈的藥物氣味濃烈,所以大劑量服用後,不久就能止瀉止痛,腿腳也逐漸溫暖起來。調整飲食,十多天後就痊癒了。第二年秋天,那人路過襄陽,趕上連續下雨,十多天後,之前的症狀又發作了。再次按照之前的灸法灸補陽,各灸37壯。再服用之前的藥物。

數服良愈。

白話文:

經過數次治療,病情顯著好轉。

加減白通湯,治形寒飲冷。大便自利。完穀不化。臍腹冷痛。足胻寒而逆。

白話文:

【加減白通湯】,用來治療形寒飲冷、大便自利、完穀不化、臍腹冷痛、足胻(小腿)寒而逆的症狀。

附子(炮。去皮臍),乾薑(炮。各一兩),官桂(去皮),甘草(炙),半夏(湯泡七次),草豆蔻(麵裹煨),人參,白朮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附子(用炮製過的,去皮和臍核),乾薑(用炮製過的,各一兩),桂皮(去皮),甘草(炙過的),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,草豆蔻(用麵粉包裹煨過的),人參,白朮(各半兩)

上八味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二盞半。生薑五片。蔥白五莖。煎一盞三分。去渣。空心宿食消盡。溫服。氣海一穴。在臍下一寸五分。任脈所發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八味藥材研成碎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兩杯半的水、五片生薑、五根蔥白,煎煮至剩下一杯三分,去渣後服用。在空腹、宿食消化完畢後,溫服。氣海穴位於肚臍下 1.5 寸,是任脈的起始穴。

三里二穴。在膝下三寸胻外廉兩筋間。取足舉之。足陽明脈所入合也。可灸三壯。針入五分。

三陰交二穴。足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。足太陰少陰。厥陰之交會。可灸三壯。針入三分。

白話文:

三里二穴:在膝蓋下方三寸,大腿外側兩筋之間。抬起腳,即是此穴。為足陽明脈經氣所匯聚之處。可灸三壯,或針刺五分。

三陰交二穴:在腳內踝上方三寸,骨頭凹陷處。為足太陰、足少陰、足厥陰三條經脈交會之處。可灸三壯,或針刺三分。

髓會絕骨。針經云。腦髓消。脛酸耳鳴。絕骨在外踝上輔骨下當脛中是也。髓會之處也。潔古老人云。頭熱如火。足冷如冰。可灸陽輔穴。又云。胻酸冷。絕骨取之。

白話文:

髓會穴在絕骨。針灸經雲:腦髓消瘦,小腿痠痛耳鳴,絕骨在足外踝上,輔骨下,當脛骨中間。就是髓會穴所在的位置。潔古老人說:頭部熱得像火,腳卻冷得像冰,可以灸陽輔穴。又說:胻部痠痛寒冷,取絕骨穴。

陽輔二穴。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。如前三分。去丘墟七寸。足少陽脈之所行也。可灸三七壯。針入五分。由是副帥疾愈。以醫道為重。待予彌厚。

白話文:

陽輔二穴。位於足外踝上四寸,輔骨的前面,絕骨端附近。與前面的穴位相隔三分。距離丘墟七寸。是足少陽經的循行部位。可以灸三到七壯。針刺深度為五分。因此,副帥的疾病痊癒了。將醫道看得非常重要。對我的恩情更加深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