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四 (6)
卷十四 (6)
1. 諸濕腫滿
【沉香海金砂丸】,治一切聚積。散脾濕腫脹、肚大、青筋、羸瘦惡證。
沉香(二錢),海金砂,輕粉(各一錢),牽牛頭末(一兩)
上為末。研獨頭蒜如泥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煎燈草湯送下。量虛實加減丸數。取利為驗。大便利止後服。
【海金砂散】,治脾濕太過。遍身腫滿不得臥。及腹脹如鼓。
牽牛(半生半熟),白朮(各一兩),甘遂(半兩),海金砂(三錢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煎倒流水一盞調下。食前。待宣利。止後服。以上二方。系太醫劉仲安傳。用之累累獲效如神尤速。故錄於此。
【續隨子丸】,治通身腫滿。喘悶不快。
人參,木香,漢防己,赤茯苓(面蒸),大檳榔,海金砂(各五錢。另研),續隨子(一兩),葶藶(四兩。炒)
上為末。棗肉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。煎桑白皮湯送下。食前。
【聖靈丹】,治脾肺有濕。喘滿腫盛。小便赤澀。
人參(去蘆),木香,漢防己,茯苓(寒食麵煨),檳榔,木通(各二錢。炒),苦葶藶(半兩炒)
上七味為末。棗肉和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煎桑白皮湯送下。食前。
【赤茯苓丸】,治脾濕太過。四肢腫滿。腹脹喘逆。氣不宣通。小便赤澀。
木香(半兩),赤茯苓(二兩。一方一兩),防己(二兩),苦葶藶(四兩。炒)
上為末。棗肉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煎桑白皮湯送下。食前。
【人參葶藶丸】,治一切水腫。及喘滿不可當者。
人參(一兩。去蘆),苦葶藶(四兩炒)
上為末。棗肉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煎桑白皮湯送下。食前。
【海藻散】,治男子婦人通身虛腫。喘滿悶不快。
海藻,大戟,錦紋大黃,續隨子(去殼。各一兩)
上銼碎。用好酒二盞。淨碗內。浸一宿。取出曬乾後用。
白牽牛(頭末一兩。生用),桂府滑石(半兩),甘遂(麩炒黃。一兩),肉豆蔻(一個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。各半兩)
上共前藥一處為細末。大人每服二錢。氣實者三錢。平明冷茶清調下。至辰時取下水三二行。腫減五七分。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。腫消忌鹽魚肉百日。○小兒腫服一錢。五歲以下者半錢。婦人有孕不可服。
【白丸子】,治通身腫。及脾腹脹滿。喘悶不快。小便赤澀。神效。
輕粉(半錢),桂府滑石(研炒),粉霜(研細炒。各四錢),硇砂(研炒),白丁香(杵如米。炒。真者),寒水石(火燒。研細。各三錢)
上先將輕粉、滑石二味研勻。用油紙裹了。卻更和白麵作餅。再裹合藥。用桑柴火燒。以熟為度。取出。與前四味一處研勻。水浸。蒸餅搦干為丸。如綠豆大。第一日每服二丸。煎生薑湯送下。食前。一日三服。第二日三丸三服。第三日四丸一服。第四日五丸亦三服。如覺小便多時。腫漸減。便休服白丸子。如小便
白話文:
諸濕腫滿
沉香海金砂丸:治療各種積聚,散解脾濕導致的腫脹、腹大、青筋暴露、消瘦等症狀。
配方:沉香二錢,海金砂一錢,輕粉一錢,牽牛頭末一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獨頭蒜泥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燈草湯送服。根據病情虛實調整丸藥數量,以利尿為效驗,大便通暢後停止服用。
海金砂散:治療脾濕過盛,導致全身腫脹無法平臥,以及腹部脹大如鼓的症狀。
配方:牽牛(半生半熟)一兩,白朮一兩,甘遂半兩,海金砂三錢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煎好的倒流水一盞調服,飯前服用,待其發揮利尿作用後停止服用。以上兩個方劑均出自太醫劉仲安傳授,療效顯著迅速,故記錄於此。
續隨子丸:治療全身腫脹、呼吸困難、胸悶氣促的症狀。
配方:人參五錢,木香五錢,漢防己五錢,赤茯苓(面蒸)五錢,大檳榔五錢,海金砂五錢(另研),續隨子一兩,葶藶四兩(炒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聖靈丹:治療脾肺濕盛,導致呼吸困難、胸悶、腫脹、小便赤澀的症狀。
配方:人參(去蘆)二錢,木香二錢,漢防己二錢,茯苓(寒食麵煨)二錢,檳榔二錢,木通(炒)二錢,苦葶藶(炒)半兩。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和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赤茯苓丸:治療脾濕過盛,導致四肢腫脹、腹部脹大、呼吸困難、氣機不暢、小便赤澀的症狀。
配方:木香半兩,赤茯苓二兩(另一方劑用量為一兩),防己二兩,苦葶藶四兩(炒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人參葶藶丸:治療各種水腫以及呼吸困難、胸悶等症狀。
配方:人參(去蘆)一兩,苦葶藶四兩(炒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海藻散:治療男女全身虛腫、呼吸困難、胸悶氣促的症狀。
配方:海藻一兩,大戟一兩,錦紋大黃一兩,續隨子(去殼)一兩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好酒二盞浸泡一夜,取出曬乾後使用。白牽牛(頭末)一兩(生用),桂府滑石半兩,甘遂(麩炒黃)一兩,肉豆蔻一個,青皮(去白)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。將以上藥材與前四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。成人每次服用二錢,氣實者服用三錢,清晨用冷茶調服。至辰時(約上午七點到九點)小便排出三次左右,腫脹減輕五到七成,隔二三日清晨再服用一次。腫消後忌食鹽、魚肉一百天。小兒服用量為一錢,五歲以下者為半錢,孕婦禁用。
白丸子:治療全身腫脹,以及脾胃腹部脹滿、呼吸困難、胸悶氣促、小便赤澀的症狀,療效顯著。
配方:輕粉半錢,桂府滑石(研炒)四錢,粉霜(研細炒)四錢,硇砂(研炒)三錢,白丁香(杵如米,炒,真者)三錢,寒水石(火燒,研細)三錢。先將輕粉、滑石二味研磨均勻,用油紙包裹,再與白麵混合做成餅,再次包裹藥物,用桑柴火烤熟,取出後與其餘四味藥材研磨均勻,加水浸泡,蒸餅後捏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。第一天每次服用二丸,用煎好的生薑湯送服,飯前服用,一日三服;第二天三丸三服;第三天四丸一服;第四天五丸三服。若感覺小便增多,腫脹逐漸減輕,即可停止服用白丸子。如小便……(原文在此處斷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