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精義》~ 卷下 (4)
卷下 (4)
1. 卷下
內塞散,
(總惠,二百二十三,《萬全方》中去附子,用天雄)
治疳瘻不瘥諸瘡。
附子(二個,炮),官桂(去皮),赤小豆,甘草(炙),黃耆,當歸,茯苓,防風,白芷,桔梗,川芎,人參,遠志(去心),厚朴(以上各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空心日進一服。
香粉散,
主托裡止痛,解煩渴,退虛熱。
真綠豆粉(三兩),南乳香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新水調下。
止痛當歸湯,
(出《總錄》一百三十)
治腦疽發背,穿潰疼痛。
當歸,黃耆,人參,官桂,芍藥,甘草(炙),生地黃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日進三服。
黃耆茯苓湯,
(出《總錄》一百二十)
治諸瘡潰後,托裡除虛熱。
黃耆,白茯苓,官桂(去皮),麥門冬,五味子,川芎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食前,日進三服。
內補防風散,
附子(二個,炮裂,去皮臍),防風,茯苓,白芷,桔梗,川芎,當歸,人參,甘草(炙)遠志,官桂(去皮),黃耆(以上各一兩),厚朴(二兩,生薑汁製),赤小豆(半斤,酒浸一宿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服。
伏梁丸,
(出《養生必用方》)
治環臍腫痛,腸胃瘡疽。
厚朴(生薑汁製),茯苓,枳殼(麩炒去穰),白朮,荊三稜(炮),半夏(湯洗七次),人參(以上各一兩)
溫經丸,
(出前方)
治陷脈瘻。
厚朴,官桂(去皮),白朮,甘草,乾薑(炮),木香(以上各一兩),附子(二兩,醋浸炮淬七次,去皮臍)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飲湯下。
木香溻腫湯,
治諸瘡疽始發,腫焮增長熱痛。
木香,犀角,大黃,梔子仁,升麻,黃芩,黃連,射干,黃柏,白蘞,甘草(炙),朴硝紫檀,羚羊角(以上各一兩)
上㕮咀,入生地黃汁五合,如無,只用生乾地黃五兩,銼碎和勻,每用藥五兩,水一斗,煎至七升,入麝香五錢,淨帛蘸藥,熱拓腫上。日兩三度,冷即再換。
升麻溻腫湯,
升麻,黃耆,防風,川芎,生地黃,細辛(以上各等分)
上㕮咀,用藥二兩,水二升,煎十沸,稍熱淋溻,內消如神。
溻腫升麻湯,
(出《總錄》淋溻條下)
升麻,芒硝,黃芩,漏蘆,梔子仁,蒴藋
上㕮咀,每用藥二兩,水三升,煎十沸,帛蘸藥溻漬腫處。
豬蹄湯,
(出《聖惠方》)
升麻,甘草,芍藥,蒴藋(以上各等分)
上㕮咀,每用藥四兩,水一斗,豬蹄一對,煮蹄軟取出,次下藥,再煎十沸,帛蘸淋溻之。
甘草大豆湯,
(出《聖惠方》)
白話文:
內塞散
(這個方子參考了《萬全方》,但去掉了附子,改用天雄)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久治不癒的瘻管和各種瘡瘍的。
藥材包含:附子(兩個,炮製過)、肉桂(去皮)、赤小豆、炙甘草、黃耆、當歸、茯苓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川芎、人參、遠志(去心)、厚朴(以上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,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次。
香粉散
主要功能是幫助身體內部排毒、止痛、緩解煩渴、退虛熱。
藥材包含:真正的綠豆粉(三兩)、南乳香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新的涼開水調和後服用。
止痛當歸湯
(這個方子出自《總錄》)
用來治療長在腦部和背部的毒瘡,在潰爛時引起的疼痛。
藥材包含:當歸、黃耆、人參、肉桂、芍藥、炙甘草、生地黃(以上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每天服用三次。
黃耆茯苓湯
(這個方子出自《總錄》)
用來治療各種瘡瘍潰爛後,幫助身體內部排毒,去除虛熱。
藥材包含:黃耆、白茯苓、肉桂(去皮)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川芎(以上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和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在吃飯前服用,每天服用三次。
內補防風散
藥材包含:附子(兩個,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)、防風、茯苓、白芷、桔梗、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炙甘草、遠志、肉桂(去皮)、黃耆(以上各一兩)、厚朴(二兩,用生薑汁製過)、赤小豆(半斤,用酒浸泡一晚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。
伏梁丸
(這個方子出自《養生必用方》)
用來治療肚臍周圍腫痛,以及腸胃內的瘡瘍。
藥材包含:厚朴(用生薑汁製過)、茯苓、枳殼(用麩炒過,去除內膜)、白朮、荊三稜(炮製過)、半夏(用湯洗七次)、人參(以上各一兩)。
溫經丸
(這個方子出自前一個方子)
用來治療脈絡深陷而形成的瘻管。
藥材包含:厚朴、肉桂(去皮)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(炮製過)、木香(以上各一兩)、附子(二兩,用醋浸泡後炮製七次,去除皮和臍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湯送服。
木香溻腫湯
用來治療各種瘡瘍剛開始發作時,腫脹發紅,並且有熱痛感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木香、犀角、大黃、梔子仁、升麻、黃芩、黃連、射干、黃柏、白蘞、炙甘草、朴硝、紫檀、羚羊角(以上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生地黃汁五合。如果沒有生地黃汁,就用五兩新鮮的生地黃切碎混合。每次取五兩藥材,加入一斗水煎煮至剩下七升,加入麝香五錢。用乾淨的布蘸取藥液,趁熱敷在腫脹的部位。每天敷兩三次,藥液冷了就換新的。
升麻溻腫湯
藥材包含:升麻、黃耆、防風、川芎、生地黃、細辛(以上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二兩藥材,加入二升水煎煮十次沸騰,稍微熱時用藥液淋在患處,可以幫助消腫。
溻腫升麻湯
(這個方子出自《總錄》)
藥材包含:升麻、芒硝、黃芩、漏蘆、梔子仁、蒴藋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二兩藥材,加入三升水煎煮十次沸騰,用布蘸取藥液敷在腫脹的部位。
豬蹄湯
(這個方子出自《聖惠方》)
藥材包含:升麻、甘草、芍藥、蒴藋(以上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兩藥材,加入一斗水和一對豬蹄一起煮,直到豬蹄軟爛後取出。然後加入藥材,再煎煮十次沸騰,用布蘸取藥液敷在患處。
甘草大豆湯
(這個方子出自《聖惠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