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德之

《外科精義》~ 卷下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3)

1. 卷下

枳殼丸,

(出《總錄》)

治瘡疽熱癰腫瘰癧。

枳殼(麩炒去穰),牽牛(炒,取頭末),木香,青皮(以上各一兩),甘草,大黃

上為細末,用皂角長一尺許者,三錠,約三兩,炮焦捶碎,以好酒煮軟,挪取汁熬膏稠黏,和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食後蔥茶下,日進二服。

五香湯,

(出《總錄》)

治諸瘡毒氣入腹,托裡。

丁香,木香,沉香,乳香(以上各一兩),麝香(三錢。嘔者去麝香,加),藿香,(渴加)人參(以上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渣,空心稍熱服。《總錄》、《聖惠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治諸瘡腫方中,皆載此方,大同小異。大抵專治毒氣入腹,煩悶氣不通者;其餘熱渴,昏昧,口燥咽乾,大便硬,小便澀者,未可與服。

托裡黃耆湯,

(出《總錄》)

治諸瘡潰後,膿多內虛。

茯苓(去皮),人參,官桂(去肉),遠志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五味子(炮),黃耆,當歸(以上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食前。

托裡茯苓湯,

防風,桔梗,芍藥,五味子,川芎,甘草,麥門冬(去心),桂(去皮),熟地黃(以上各一兩),當歸,黃耆,茯苓(以上各一兩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

托裡當歸湯,

(太醫瘡科何君五方)

當歸,黃耆,人參,熟地,川芎,芍藥,甘草(炙),柴胡(己上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渣,食前溫服。

托裡散,

(出太醫瘡科成子玉方)

川烏頭(炮),茯苓(以上各三兩),乾薑(炮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五錢)杏仁(炒去皮尖),五味子,桂心(以上各一兩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、六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食前溫服。

托裡玄參散

(出《總錄》)

主托裡止渴,解熱煩渴。

玄參,人參,甘草(炙),甘菊花(以上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綠豆湯調下,亦名內托散。

內托散,

(洪氏有芍藥,總錄無芍藥。亦名生肉芎藭散)

治癰疽潰後內虛者,或氣弱人,初覺生瘡瘍。亦可服內消,宜詳細用之。

當歸,芎藭,黃耆,厚朴(去皮),桔梗,防風,甘草(炒),官桂,人參,白芷,芍藥(以上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,或木香湯亦可。

內補散,

(《聖惠》六十一,《總錄》一百二十八無川芎)

黃耆,麥門冬(去心),川芎,當歸,茯苓(去皮),人參,五味子(以上各一兩),遠志(去心),甘草(炙),桂心(以上各五錢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、生薑三片、棗三枚,煎八分,溫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卷下

枳殼丸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瘡瘍、熱毒引起的癰腫、淋巴結核等疾病。

藥材包含:枳殼(用麩皮炒過,去除內瓤)、牽牛子(炒過,取頭部的細末)、木香、青皮(以上各一兩),以及甘草、大黃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取皂角約一尺長的三塊(約三兩),炮製焦脆後搗碎,用好酒煮軟,取出汁液熬成濃稠的膏狀,與之前磨好的藥末混合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飯後用蔥茶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

五香湯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各種瘡毒之氣侵入腹部,用來支持正氣、排出邪毒。

藥材包含:丁香、木香、沉香、乳香(以上各一兩),麝香(三錢,如果患者嘔吐則去掉麝香,可以加量),以及藿香、(如果口渴可以加)人參(以上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渣,空腹時稍熱服用。《總錄》、《聖惠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等醫書中治療各種瘡腫的方劑都有記載此方,大同小異。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毒氣入腹,引起煩悶、氣機不暢的症狀;至於其他如發熱口渴、神志不清、口乾咽燥、大便乾燥、小便不暢等情況,則不宜服用。

托裡黃耆湯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各種瘡瘍潰爛後,膿液多、體內虛弱的情況。

藥材包含:茯苓(去皮)、人參、官桂(去肉)、遠志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五味子(炮製過)、黃耆、當歸(以上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溫服,飯前服用。

托裡茯苓湯

藥材包含:防風、桔梗、芍藥、五味子、川芎、甘草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桂(去皮)、熟地黃(以上各一兩),以及當歸、黃耆、茯苓(以上各一兩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溫服。

托裡當歸湯

(太醫瘡科何君的五個方子之一)

藥材包含:當歸、黃耆、人參、熟地、川芎、芍藥、甘草(炙烤過)、柴胡(以上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托裡散

(出自太醫瘡科成子玉的方子)

藥材包含:川烏頭(炮製過)、茯苓(以上各三兩),乾薑(炮製過)、麻黃(去節)、甘草(炙烤過,以上各一兩五錢),杏仁(炒過,去皮尖)、五味子、桂心(以上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到六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托裡玄參散

這個藥方主要用來支持正氣,止渴,緩解發熱煩渴。

藥材包含:玄參、人參、甘草(炙烤過)、甘菊花(以上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綠豆湯調服,也叫做內托散。

內托散

(洪氏的方子有芍藥,總錄中沒有芍藥,也叫生肉芎藭散)

這個藥方治療癰疽潰爛後體內虛弱,或者體質虛弱的人,剛開始長瘡瘍的情況。也可以在瘡瘍還沒形成時服用來消散,使用時要仔細考慮。

藥材包含:當歸、芎藭、黃耆、厚朴(去皮)、桔梗、防風、甘草(炒過)、官桂、人參、白芷、芍藥(以上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服,也可以用木香湯調服。

內補散

(出自《聖惠方》第六十一條,《總錄方》第一百二十八條沒有川芎)

藥材包含:黃耆、麥門冬(去心)、川芎、當歸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參、五味子(以上各一兩),以及遠志(去心)、甘草(炙烤過)、桂心(以上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、三片生薑、三枚紅棗,煎煮至剩八分,隨時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