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精義》~ 卷下 (1)
卷下 (1)
1. 卷下
漏蘆湯
治一切惡瘡,毒腫丹瘤,瘰癧疔腫,魚睛五發,瘭疽。初覺一、二日,便如傷寒,頭痛煩渴,拘急惡寒,肢體疼痛,四肢沉重,恍惚悶亂,坐臥不寧,皮膚壯熱,大便秘澀,小便赤黃,並宜服之。妊身莫服。
白話文:
治療所有惡劣的瘡口、有毒的腫塊、丹毒腫瘤、結核、疔瘡腫脹、魚眼狀的五種發病、惡瘡。
在剛剛發作的一到兩天內,就像患了傷寒一樣,頭痛、口渴、身體緊繃、怕冷、四肢疼痛、四肢沉重、恍惚心煩意亂、坐臥不安、皮膚發熱、大便乾燥、小便赤黃,適合服用的藥方。
懷孕期間禁止服用。
漏蘆,白蘞,黃芩(去黑心),麻黃(去節),枳實(麩炒去穰),升麻,芍藥,甘草(炙),朴硝(以上各一兩),大黃(二兩)
白話文:
漏蘆,白蘞,黃芩(去掉黑心),麻黃(去掉節),枳實(用麩皮炒熟,去掉果瓤),升麻,芍藥,甘草(炙),朴硝(以上各一兩),大黃(二兩)。
上除硝外,余㕮咀,與硝同和勻。每服三錢,氣實人五錢,水一盞半,文武火煎七沸,去渣,空心熱服。
化毒丹,
治百種惡瘡毒腫,初覺一二日,咳逆煩悶,或咽喉閉塞,發熱惡寒。
白話文:
除了硝石之外,其餘的藥材搗碎後與硝石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三錢,體質較強的人可以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的水,以文武火煎至七沸,去掉藥渣,空腹時趁熱服用。 [化毒丹], 用於治療各種惡瘡、毒腫,在初發一兩天內出現咳嗽、氣逆、煩躁不安,或者咽喉堵塞、發熱怕冷等症狀。
沒藥,乳香(以上各五錢,另研),草烏頭(醋浸泡製),浮石(以上各一兩,燒赤,醋淬七次,研,余醋另放),巴豆(四十九個,去皮,生用,另研)
白話文:
沒藥、乳香(各五錢,分別研磨成粉末)
草烏頭(以醋浸泡製備)
浮石(一兩,燒紅後,用醋淬火七次,研磨成粉末,剩下的醋液另行保存)
巴豆(四十九個,去皮,生用,研磨成粉末)
上五味為細末,用浮石、烏頭、余醋打麵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五、七丸,食後冷酒送下,忌熱飲。取快利三、二行,或吐出惡為效。
白話文:
將五種中藥材打成粉末,用浮石、烏頭、醋打麵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豌豆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飯後用冷酒送服,忌熱飲。連續服用三到兩次,直到瀉出黑綠色的大便或吐出污濁的東西,就算有效。
內消丸,
治瘡腫初生,及瘰癧結核,熱毒鬱滯,服之內消矣。大效。
白話文:
內消丸可以治療初生的瘡腫以及瘰癧和結核,對於體內熱毒鬱滯的情況,服用後可以達到內部消除的效果。非常有效。
青皮,陳皮(以上各二兩),牽牛(八兩,取頭末二兩),薄荷葉,皂角(以上各八兩。不利者,去粗皮錘碎。二味水一斗,煮令極軟,揉汁去渣用,熬成膏。)
白話文:
青皮、陳皮(以上各 100 公克),牽牛(400 公克,取頭尾兩端 100 公克),薄荷葉、皁角(以上各 400 公克。如果肥皂角不好磨碎,可去除粗皮後敲碎。以上兩種藥材放入 10 公升的水中煮到非常柔軟,揉碎後過濾,將汁熬成膏狀。)
上將青皮、陳皮末並牽牛末和勻,用前膏子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荊芥、茶清、溫水皆可下之。
白話文:
將青皮、陳皮研磨成粉末,與牽牛子粉末均勻混合,再與前述藥膏和丸藥一起服用,每一劑量約為 30 粒,飯後服用。溫水沖服或服用荊芥、茶湯等清涼飲品皆可。
五利大黃湯,
治人年四十以前,氣血盛多,若患瘡疽,大小便秘。
白話文:
五利大黃湯適用於四十歲以前的人,這時期人體的氣血旺盛,如果得了瘡疽,可能會出現大小便不通的情況。
大黃(根),黃芩(去腐),升麻(以上各二兩),芒硝,梔子(以上各一兩二錢)
白話文:
-
大黃(根):二兩
-
黃芩(去除腐爛部分):二兩
-
升麻:二兩
-
芒硝:一兩二錢
-
梔子:一兩二錢
上㕮咀,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,煎五七沸,去渣,空心稍熱服。
內消升麻湯,
治證同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咀嚼碎後,每次服用五錢。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沸騰五到七次,過濾掉藥渣,在空腹時稍微溫熱服用。 內消升麻湯, 治療症狀與前相同。]
大黃,升麻,當歸,黃芩(去腐),枳實(炒去穰),芍藥(以上各二兩五錢),甘草(炙,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大黃、升麻、當歸、黃芩(去除腐爛的部分)、枳實(炒熟後去除果仁)、芍藥(以上各十克),甘草(烤過的,七點五克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渣,食前稍熱服。
五香連翹湯,
(如不用五香,曰七味連翹湯)
治證同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切成小塊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七分,過濾掉藥渣,在飯前稍微加熱後服用。 [五香連翹湯], (如果不使用五香,則稱為七味[連翹湯]) 治療症狀與之前相同。
沉香,藿香葉,木香,丁香(以上各一兩),麝香(一字。五味為粗末,另研),連翹,射干,獨活,升麻,甘草(炙),寄生草(以上各一兩),大黃(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沉香、藿香葉、木香、丁香(各一兩,研為粗末),麝香(一字。另研為末),連翹、射干、獨活、升麻、甘草(炙)、寄生草(各一兩),大黃(一兩五錢)。
上七味,㕮咀,與前五味和勻。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取利為效;未利,則再服。食前。
白話文:
將上述七味藥材切碎研成粉末,與前面五味藥材均勻混合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盞半,煎煮至只剩一盞的分量,去除藥渣,溫熱後服用。服用後,若有通便效果,即為有效;若無通便效果,則再服用一次。服用時機為飯前。
牡蠣大黃湯,
治證同前。
牡蠣,木香,大黃(煨。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牡蠣大黃湯的成分包括牡蠣、木香和經過煨制的大黃,這些藥材各取等量。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與之前相同的症狀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春夏露溻一宿,於雞鳴時空心服之。冬月於暖處放一宿。婦人重身者勿服此藥。快利三兩行,便勿服。以上五方,對證選用。
和血通氣丸,
治證同前。
白話文:
把上方的藥材,每次取五錢的份量,加入一杯半的水,煎煮到藥水減少三分之一,在春夏季節把藥水露放在磁碗中一個晚上,在雞鳴時空腹服用。在冬天的時候,把它放在溫暖的地方一個晚上再服用。懷孕的婦女不要服用此藥。如果服用後大便三次以上,就不要再服用。以上五個方劑,需要根據症狀選擇使用。
人參(一兩),麥門冬(去心,二兩),大黃,黃芩(去核),黃柏(以上各四兩),牽牛(一斤,炒香,取頭末,四兩)
白話文:
人參(60克),麥門冬(去核,120克),大黃、黃連(去核)、黃柏(以上各240克),牽牛(600克,炒後搗末,取120克)
上六味,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,每服二、三十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尋常積熱之人,隔三、二日服此藥微利潤動,永不生瘡腫。如已早覺者,服之亦得內消矣。
白話文:
將六種藥材磨成細粉,加蜂蜜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二、三十丸,飯後以溫水送服。經常有積熱的人,可以隔三、兩日服用此藥,以利潤動,就能永遠不長瘡腫。如果已經長了瘡腫的人服用,也能內部消散。
地黃煎丸,
治臟腑有熱,胸膈痰實,血氣不和,經絡秘澀,多生瘡腫,已患惡瘡毒腫,大小便結澀。
白話文:
地黃煎丸用於治療體內臟腑熱盛、胸部和膈肌部位痰多且實、血氣運行不順、經絡不通暢導致的問題,以及容易出現瘡瘍腫脹的情況。對於已經患有惡性瘡瘍或毒性腫脹,還有大小便困難的人也有幫助。
生地黃(新者十兩,洗,水浸研如泥),黃連(五兩),黃芩(去腐三兩),枳殼(炒,去穰)大黃(以上各二兩五錢),人參(二兩)
白話文:
生地黃(十兩,鮮者,洗淨,用清水浸泡,研磨成泥),黃連(五兩),黃芩(三兩,除去腐朽變壞的部分),枳殼(炒製,除去核),大黃(以上每種各二兩五錢),人參(二兩)
上除地黃煎外,併為細末,再和地黃煎和搗入,煉蜜丸如豌豆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食後,溫水下。素有熱之人,日服百餘丸,不發瘡瘍。年高氣弱之人,亦宜常服,清利胸膈明目。
槐角煎丸,
治瘡瘍瘰癧,疥癬赤腫等瘡。
白話文:
除了把生地黃熬成湯汁之外,清熱的藥材都搗成末,然後加入生地黃湯汁和在一起,再攪拌均勻,搓丸子,大小就像綠豆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顆,飯後用溫水送服。天生有熱的人,每天服用一百多顆,都城不會出現瘡瘍。年歲大、氣虛體弱的人,也應該長期服用,能夠清熱利胸膈,並且明目。
天麻,川芎,甘草(炙),黃藥子,甘菊花,人參(以上各一兩),何首烏,苦參(以上各一兩五錢),荊芥穗,防風(以上各二兩),槐角(並仁,另放),皂角(不蛀者,以上各四兩,水一斗煮軟,揉汁去渣,取仁熬成膏子,其皂角取肉研成膏子為用者)
白話文:
天麻、川芎、甘草(烤過的)、黃藥子、甘菊花、人參(以上各一兩),何首烏、苦參(以上各一兩五錢),荊芥穗、防風(以上各二兩),槐角(連同種子,另外放置),皁角(沒有蛀空的,以上各四兩,一斗水煮軟,揉汁去掉渣滓,取果肉熬成膏子,皁角取肉研磨成膏子用)
上除皂角膏外,槐仁與諸藥為細末,入膏內溲和,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後竹葉湯下。
皂角煎丸,
治風毒瘰癧。
白話文:
除了加皁角膏外,將槐仁與其他藥物搗成細末,放入膏中攪拌均勻,煉製蜂蜜做成如豌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竹葉湯送服。
皂角(不蛀者三十錠,內十錠炮黑,十錠酥炙,十錠用水一斗煮軟,揉汁用度),何首烏玄參,薄荷葉(以上各四兩)
白話文:
皁角(不可蛀蝕的皁角,三十顆,十顆炭烤黑,十顆酥烤,十顆用水一斗煮軟,揉汁使用)
何首烏,玄參,薄荷葉(以上各四兩)
上為細末,與前膏子同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苦參散
(出野夫多效方)
治遍身瘡疥,經年不效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成細末,與之前的膏狀物一起用蜂蜜煉製成丸,大小如同豌豆。每次服用三四十粒,在飯後用溫水吞服。 這是苦參散的配方,出處為《野夫多效方》。 用來治療全身性的疥瘡,即便是長期未見好轉的情況。
苦參,蔓荊子,何首烏,荊芥穗,威靈仙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苦參、蔓荊子、何首烏、荊芥穗、威靈仙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酒調下,日進二服,忌發風物。
苦參丸,
治證同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飯前用酒調和後服用,每天服兩次。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容易引發風症的食物。 [苦參丸] 治療的病症與之前相同。
山梔子仁,苦參,防風,玄參,獨活,枳實,甘菊花,黃連(去須),黃芩(去心),大黃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山梔子仁、苦參、防風、玄參、獨活、枳實、甘菊花、黃連(去除鬚)、黃芩(去除心部)、大黃(以上各等分)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茶酒任下,食後服。
肺風丸,
(全體治世方)
治面鼻風㾴及皶⿰查包。
白話文:
將材料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在飯後用水或酒送服。 肺風丸, (全方治療世間疾病) 用於治療面部和鼻子的風疹以及痤瘡。
細辛,旋覆花,羌活(以上各一兩),晚蠶蛾(去翅足),苦參(以上各二兩)
白話文:
細辛、旋覆花、羌活(以上各 30 克),晚蠶蛾(去除翅膀和足部)、苦參(以上各 60 克)
上為細末,軟飯和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茶、酒任下,不拘時。
連翹散,
治瘡瘍癤腫,一切惡瘡,疼痛煩渴,大便溏泄,虛熱不寧。
連翹,山梔子,甘草,防風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渣,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竹葉黃耆湯,
(出《總錄》一百二十一)
治諸癰疽、發背煩渴,及一切惡瘡發大渴者。
白話文:
【上藥研磨成細末,與軟糯的米飯混合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可以用水或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】
【連翹散,】
用於治療各種膿腫、惡性皮膚病變、疼痛與口渴、大便稀軟以及體內虛熱不安等症狀。
【連翹、山梔子、甘草、防風(以上份量均等)】
【上藥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三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剩餘七分,然後濾掉渣滓,溫熱後服用。不限時間。】
【竹葉黃耆湯,】
(出自《總錄》第一百二十一)
用於治療各種膿疽、背部感染引起的口渴,以及所有導致極度口渴的惡性皮膚病變。
竹葉(二兩),黃耆,當歸,川芎,甘草,黃芩(去心),芍藥,人參,麥門冬(去心),半夏(湯洗),石膏(以上各三兩),生地黃(八兩)
白話文:
竹葉(二兩),黃耆,當歸,川芎,甘草,黃芩(去心),芍藥,人參,麥門冬(去心),半夏(湯洗),石膏(以上各三兩),生地黃(八兩)。
竹葉(二兩):竹葉清熱生津,潤肺止咳,涼血止血。
黃耆(三兩):黃耆益氣升陽,補脾益肺,固表止汗。
當歸(三兩):當歸活血化瘀,補血調經,止痛。
川芎(三兩):川芎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,通經。
甘草(三兩):甘草益氣補脾,和中調和,緩急止痛。
黃芩(去心,三兩):黃芩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涼血止血。
芍藥(三兩):芍藥養血調經,緩急止痛,涼血斂陰。
人參(三兩):人參補氣生津,益氣強身,安神益智。
麥門冬(去心,三兩):麥門冬養陰生津,潤肺止咳,清心除煩。
半夏(湯洗,三兩):半夏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,消積散結。
石膏(三兩):石膏清熱瀉火,除煩止渴,涼血止血。
生地黃(八兩):生地黃養陰清熱,涼血止血,滋陰補血。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竹葉五片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粗,溫服。
白話文:
上面的藥方比較粗糙,每次服用五錢,加上一杯半的水,五片竹葉和五片生薑,煎煮至一杯,去除粗渣,溫熱服用。
枳殼丸,
(出《總錄》)
治瘡疽熱癰腫瘰癧。
枳殼(麩炒去穰),牽牛(炒,取頭末),木香,青皮(以上各一兩),甘草,大黃
白話文:
枳殼丸 用於治療瘡疽、熱癰腫和瘰癧。 材料包括:炒過去穰的枳殼,炒後取頭末的牽牛子,木香,青皮(以上各一兩),甘草,大黃。
上為細末,用皂角長一尺許者,三錠,約三兩,炮焦捶碎,以好酒煮軟,挪取汁熬膏稠黏,和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食後蔥茶下,日進二服。
五香湯,
(出《總錄》)
治諸瘡毒氣入腹,托裡。
白話文:
取上等細絹布和長約一尺左右的皁角三塊,重量約三兩,先將皁角燒焦,然後搗碎。用好的酒將其煮軟,取汁熬成濃稠的膏狀,與前面的藥末混合製成丸劑,丸子的尺寸如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,飯後用蔥茶送下,每天服用兩次。
丁香,木香,沉香,乳香(以上各一兩),麝香(三錢。嘔者去麝香,加),藿香,(渴加)人參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丁香、木香、沉香、乳香(以上各一兩),麝香(三錢,有嘔吐者去麝香,加),藿香,(口渴者加)人參(以上各一兩)。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渣,空心稍熱服。《總錄》、《聖惠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治諸瘡腫方中,皆載此方,大同小異。大抵專治毒氣入腹,煩悶氣不通者;其餘熱渴,昏昧,口燥咽乾,大便硬,小便澀者,未可與服。
托裡黃耆湯,
(出《總錄》)
治諸瘡潰後,膿多內虛。
白話文:
研成細末。每次三錢,加水一杯,煎煮到剩下六分,濾渣,趁溫熱空腹服用。 《總錄》、《聖惠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中治療各種瘡腫的方法中,都記載了這個方劑,大同小異。此方主要治療毒氣入腹,煩悶氣不通的人。其餘有發熱口渴、昏迷、口燥咽乾、大便硬結、小便不暢的人,都不適合服用。
茯苓(去皮),人參,官桂(去肉),遠志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五味子(炮),黃耆,當歸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茯苓(剝去外皮)、人參、官桂(去掉肉桂的粗皮)、遠志(去掉心)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五味子(經過炮製)、黃耆、當歸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食前。
托裡茯苓湯,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,過濾掉藥渣後,在飯前溫熱飲用。這是托裡茯苓湯的服用方法。
防風,桔梗,芍藥,五味子,川芎,甘草,麥門冬(去心),桂(去皮),熟地(以上各一兩),當歸,黃耆,茯苓(以上各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防風、桔梗、芍藥、五味子、川芎、甘草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桂枝(去皮)、熟地(以上各一兩),當歸、黃耆、茯苓(以上各一兩五錢)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
托裡當歸湯,
(太醫瘡科何君五方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,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。 這是托裡當歸湯, (出自太醫瘡科何君的五個方劑之一)
當歸,黃耆,人參,熟地,川芎,芍藥,甘草(炙),柴胡(己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當歸、黃耆、人參、熟地、川芎、芍藥、炙甘草、柴胡(以上各等分)。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渣,食前溫服。
托裡散,
(出太醫瘡科成子玉方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過濾掉藥渣,在進食前溫熱服用。這是出自太醫瘡科成子玉方的托裡散。
川烏頭(炮),茯苓(以上各三兩),乾薑(炮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五錢)杏仁(炒去皮尖),五味子,桂心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川烏頭(經過炮製),茯苓(以上各三兩),乾薑(經過炮製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經過炙烤,以上各一兩五錢),杏仁(炒熟,去皮尖),五味子,桂心(以上各一兩)。
上為粗末,每服五、六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食前溫服。
托裡玄參散
(出《總錄》)
主托裡止渴,解熱煩渴。
玄參,人參,甘草(炙),甘菊花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綠豆湯調下,亦名內托散。
內托散,
(洪氏有芍藥,總錄無芍藥。亦名生肉芎藭散)
治癰疽潰後內虛者,或氣弱人,初覺生瘡瘍。亦可服內消,宜詳細用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到六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一盞,去掉渣滓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 這是托裡玄參散的處方(出自《總錄》),主要用於滋補體內、止渴和解熱煩渴。 玄參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甘菊花(以上各等份)混合後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以綠豆湯調服,這個處方也叫做內托散。 內托散(洪氏版本含有芍藥,《總錄》版本則沒有芍藥。此方又名生肉芎藭散)適用於癰疽潰爛後體質虛弱者,或者對於感到初起瘡瘍但氣力不足的人也可使用。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內服,並應詳細斟酌用量。
當歸,芎藭,黃耆,厚朴(去皮),桔梗,防風,甘草(炒),官桂,人參,白芷,芍藥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厚朴(去皮)、桔梗、防風、甘草(炒)、官桂、人參、白芷、芍藥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,或木香湯亦可。
內補散,
(《聖惠》六十一,《總錄》一百二十八無川芎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可以用溫酒調和後服用,或者用木香湯調服也可以。 這是內補散的使用方法, (出自《聖惠方》第六十一卷,《太平聖惠方總錄》第一百二十八卷中沒有川芎這味藥)
黃耆,麥門冬(去心),川芎,當歸,茯苓(去皮),人參,五味子(以上各一兩),遠志(去心),甘草(炙),桂心(以上各五錢)
白話文:
-
黃耆:1兩
-
麥門冬(去心):1兩
-
川芎:1兩
-
當歸:1兩
-
茯苓(去皮):1兩
-
人參:1兩
-
五味子:1兩
-
遠志(去心):5錢
-
甘草(炙):5錢
-
桂心:5錢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、生薑三片、棗三枚,煎八分,溫服無時。
內塞散,
白話文:
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,加入生薑三片和棗三枚,煎至八分滿,溫熱後隨時可服用。
(總惠,二百二十三,《萬全方》中去附子,用天雄)
治疳瘻不瘥諸瘡。
白話文:
總惠方,共收錄二百二十三首,在《萬全方》中,將附子去除,改用天雄。
附子(二個,炮),官桂(去皮),赤小豆,甘草(炙),黃耆,當歸,茯苓,防風,白芷,桔梗,川芎,人參,遠志(去心),厚朴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附子(兩個,炮製過的)、官桂(去皮)、赤小豆、甘草(炙製過的)、黃耆、當歸、茯苓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川芎、人參、遠志(去核)、厚朴(以上各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空心日進一服。
香粉散,
主托裡止痛,解煩渴,退虛熱。
真綠豆粉(三兩),南乳香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新水調下。
止痛當歸湯,
(出《總錄》一百三十)
治腦疽發背,穿潰疼痛。
當歸,黃耆,人參,官桂,芍藥,甘草(炙),生地黃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日進三服。
黃耆茯苓湯,
(出《總錄》一百二十)
治諸瘡潰後,托裡除虛熱。
黃耆,白茯苓,官桂(去皮),麥門冬,五味子,川芎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食前,日進三服。
內補防風散,
白話文:
將粉末作為藥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酒調和後飲用,空腹時每日服用一次。 香粉散主要功能為扶正止痛、解煩渴、退虛熱。 真綠豆粉(三兩),南乳香(一兩) 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新鮮水調和後飲用。 止痛當歸湯 治療腦疽發背,穿潰疼痛。 當歸、黃耆、人參、官桂、芍藥、炙甘草、生地黃(以上各一兩) 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,去掉渣滓,溫服。每日三次。 黃耆茯苓湯 治療各種瘡癤潰爛後,扶正除虛熱。 黃耆、白茯苓、去皮的官桂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川芎(以上各一兩) 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,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,去掉渣滓,溫服。飯前服用,每日三次。 內補防風散
附子(二個,炮裂,去皮臍),防風,茯苓,白芷,桔梗,川芎,當歸,人參,甘草(炙)遠志,官桂(去皮),黃耆(以上各一兩),厚朴(二兩,生薑汁製),赤小豆(半斤,酒浸一宿)
白話文:
-
附子(2 個,爆裂後,去皮臍)
-
防風、茯苓、白芷、桔梗、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炙甘草、遠志、去皮官桂、黃耆(以上各 1 兩)
-
生薑汁製厚朴(2 兩)
-
酒浸一晚的赤小豆(半斤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服。
伏梁丸,
(出《養生必用方》)
治環臍腫痛,腸胃瘡疽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和後服用。 伏梁丸, 可以治療肚臍周圍腫脹疼痛,以及腸胃部位的潰瘍病症。
厚朴(生薑汁製),茯苓,枳殼(麩炒去穰),白朮,荊三稜(炮),半夏(湯洗七次),人參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-
厚朴(生薑汁製):厚朴用生薑汁製過。
-
茯苓:茯苓,一種中藥,具有利水、滲濕、健脾、安神的功效。
-
枳殼(麩炒去穰):枳殼用麩炒去穰,以去除其苦味。
-
白朮:白朮,一種中藥,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止瀉的功效。
-
荊三稜(炮):荊三稜用火炮製過。
-
半夏(湯洗七次):半夏用熱水洗七次,以去除其毒性。
-
人參:人參,一種中藥,具有大補元氣、益智安神的功效。
以上各藥材各取一兩,合用為一方。
溫經丸,
(出前方)
治陷脈瘻。
厚朴,官桂(去皮),白朮,甘草,乾薑(炮),木香(以上各一兩),附子(二兩,醋浸炮淬七次,去皮臍)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飲湯下。
木香溻腫湯,
治諸瘡疽始發,腫焮增長熱痛。
白話文:
溫經丸可以治療陷脈瘻。它的成分包括厚朴、官桂(去皮)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(炮製過)、木香(以上每種各一兩),以及附子(二兩,用醋浸泡並反覆炮製七次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,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在飯後用湯水送服。 木香溻腫湯適用於各種初發的瘡疽,症狀為腫脹、紅熱及疼痛。
木香,犀角,大黃,梔子仁,升麻,黃芩,黃連,射干,黃柏,白蘞,甘草(炙),朴硝紫檀,羚羊角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木香、犀角、大黃、梔子仁、升麻、黃芩、黃連、射干、黃柏、白蘞、甘草(炙)、朴硝、紫檀、羚羊角(以上各一兩)
上㕮咀,入生地黃汁五合,如無,只用生乾地黃五兩,銼碎和勻,每用藥五兩,水一斗,煎至七升,入麝香五錢,淨帛蘸藥,熱拓腫上。日兩三度,冷即再換。
白話文:
把藥材放在藥罐中,加入生地黃汁五合,如果沒有生地黃汁,就只用五兩乾生地黃,搗碎後和勻。每次用藥五兩,加水一斗,煎至藥汁只剩七升,再加入五錢麝香。用乾淨的布蘸取藥汁,熱敷在腫脹的地方。每天敷兩三次,藥汁冷了就要換新的。
升麻溻腫湯,
升麻,黃耆,防風,川芎,生地黃,細辛(以上各等分)
上㕮咀,用藥二兩,水二升,煎十沸,稍熱淋溻,內消如神。
溻腫升麻湯,
(出《總錄》淋溻條下)
升麻,芒硝,黃芩,漏蘆,梔子仁,蒴藋
上㕮咀,每用藥二兩,水三升,煎十沸,帛蘸藥溻漬腫處。
豬蹄湯,
(出《聖惠方》)
升麻,甘草,芍藥,蒴藋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升麻溻腫湯的配方包括升麻、黃耆、防風、川芎、生地黃和細辛,每種藥材份量相同。將這些藥材咀嚼碎後,取二兩藥材加入二升水中,煎煮至沸騰十次,然後稍微放涼後用來淋洗患處,可以有效地消除腫脹。 另一個名為升麻湯的方劑,由升麻、芒硝、黃芩、漏蘆、梔子仁和蒴藋組成。同樣地,將這些藥材咀嚼碎後,每次使用二兩藥材加入三升水中,煎煮至沸騰十次,然後用布蘸取藥液敷在腫脹的地方。 豬蹄湯的配方則包含升麻、甘草、芍藥和蒴藋,每種藥材份量相等。此方出自《聖惠方》。
上㕮咀,每用藥四兩,水一斗,豬蹄一對,煮蹄軟取出,次下藥,再煎十沸,帛蘸淋溻之。
白話文:
將上半身浸泡在藥水中,每次使用四兩藥物,一斗水,一對豬蹄,煮熟豬蹄後取出,放入藥物,再煎十分鐘,用布沾藥水擦拭患處。
甘草大豆湯,
(出《聖惠方》)
治外陰蝕下疳,湮瘡腫痛。
甘草(三兩),赤皮蔥(三莖),大豆(一合)
上用水三升,煮豆熟為度,用槐條一握同煮,取清汁熱淋浴,冷即再溫。浸三、二時為度,大效。
溻腫湯,
芍藥,丹參,黃芩(去黑心),白蘞(以上各等分)
上㕮咀,用藥五錢,水一升,煎十沸,帛蘸頻溻之。
洗毒湯,
苦參,防風,甘草(炙),露蜂房(以上各等分),白芷
上㕮咀,水煎濃汁,洗瘡腫。
浴毒湯,
(出《拾遺》衛生方)
治小腸風,陰瘡癢痛。
白話文:
甘草大豆湯可以治療外陰部的潰瘍和腫痛。配方包括:甘草三兩、紅皮蔥三根、大豆一合。將這些材料加入三升水中煮至豆子熟透,再放入一把槐樹枝一起煮,取清汁趁熱淋浴患處,如果藥汁變涼了就加熱後再用。每次浸泡三到兩個小時效果最佳。 溻腫湯的成分有芍藥、丹參、黃芩(去除黑色部分)、白蘞,以上各成分份量相等。將這些草藥研碎,取五錢藥材與一升水一同煎煮至沸騰十次,然後用布蘸取藥液頻繁地敷在患處。 洗毒湯由苦參、防風、炙甘草、露蜂房(份量均等)及白芷組成。將這些藥材研碎後用水煎煮成濃汁,用來清洗腫瘡。 浴毒湯出自《拾遺》衛生方,用於治療小腸風以及因之引起的陰部瘡癢痛。
木通,藁本,枳殼,貫眾,白芷,荊芥,甘松,薄荷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木通、藁本、枳殼、貫眾、白芷、荊芥、甘松、薄荷(以上各等份)
上㕮咀,用藥二兩,水五升,入芒硝半兩,煎至三升,熱洗浴瘡。
何首烏散,
(出秘寶生方)
治遍身瘡腫癢痛。
防風,苦參,何首烏,薄荷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切碎,使用二兩的藥材和五升的水,加入半兩的芒硝,煎煮到剩三升,趁熱用來清洗患處。 這是一個叫做何首烏散的方劑,出自秘寶生方,用於治療全身性的瘡腫癢痛。配方包括等量的防風、苦參、何首烏和薄荷。
上為粗末,每用藥半兩,水酒各一半,共用一斗六升,煎十沸,熱洗,便於避風處睡一覺。其痛甚者,三日痊愈。
白話文:
粗製藥材的使用量為半兩,水與酒各佔一半,總共有六升的份量。先煮沸十回,然後趁熱洗澡,再趕緊到避風處睡覺。如果疼痛非常劇烈的話,三天就能痊癒。
八仙散,
(出衛生方)
治遊風腫癢疥癬瘡,或因洗頭遊風,瘙癢生瘡。
細辛,荊芥,白芷,川芎,黃芩,防風,甘草,地骨皮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用藥二兩,水二碗,煎十沸,去渣,熱淋溻患處。
消毒湯,
治百雜瘡腫,悉能內消。
白話文:
八仙散,出自衛生方,用於治療遊風引起的腫脹、瘙癢、疥癬和瘡瘍,或是因為洗頭後受到遊風影響而產生的瘙癢和瘡瘍。 藥材包括細辛、荊芥、白芷、川芎、黃芩、防風、甘草和地骨皮(以上每種藥材份量相等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使用二兩藥材,加入兩碗水煎煮至沸騰十次,然後濾去殘渣,趁熱淋洗患處。 消毒湯,可以治療各種瘡腫,具有內消的作用。
獨活,防風,細辛,藁本,川芎,枸杞子,荊芥,漏蘆,大黃,黃芩(去腐),官桂,苦參,威靈仙,丹參,黃耆,當歸,芍藥,茯苓,黃連,無心草,黃柏,麻黃,葛根,蒴藋,菊花杜仲,地骨皮,秦皮,菵草,甘草,甘松,藿香,白芷,露蜂房,升麻,零陵香(以上各一兩),蒼朮(三兩),朴硝(五兩),菖蒲(八兩)
白話文:
獨活、防風、細辛、藁本、川芎、枸杞子、荊芥、漏蘆、大黃、黃芩(要去掉腐爛的部分)、官桂、苦參、威靈仙、丹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茯苓、黃連、無心草、黃柏、麻黃、葛根、蒴藋、菊花、杜仲、地骨皮、秦皮、菵草、甘草、甘松、藿香、白芷、露蜂房、升麻、零陵香(以上各一兩),蒼朮(三兩),朴硝(五兩),菖蒲(八兩)。
上為粗末,每用藥半兩,水二升,蔥三莖,槐柳枝各一握,同煎十餘沸,去渣,熱淋洗浴。此藥用之如神。
熨風散,
(出玉於子中箱集)
白話文:
藥方原料很普通,每次用藥半兩,加水二升,蔥三根,槐柳枝各一握,一起煎煮十幾次,過濾掉渣子,熱熱的沖洗洗浴。這種藥像神藥一樣好用。
羌活,防風,白芷,當歸,芍藥,細辛,芫花,吳茱萸,官桂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當歸、芍藥、細辛、芫花、吳茱萸、官桂(以上各等份)
上為粗末,作二劑,赤皮蔥連須切半斤,同釅醋拌勻,炒令極熱,帛裹於瘡上熨之,稍冷即換藥熨之上下,痛止而已。
白話文:
這是一劑治療瘡毒的藥方,藥材包括赤皮蔥和濃醋。做法是將赤皮蔥連須切成半斤,與濃醋拌勻,炒到很熱。然後用布包好,熨在瘡口上。等藥冷卻後,再換新的藥熨上去。重複這個過程,直到疼痛停止為止。
應痛丸,
治走注疼痛,疑是附骨疽者。
蒼朮(去皮),當歸,草烏頭(炮),黑牽牛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用醋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醋湯送下。
黃耆丸,
治腎臟風虛,攻注手足,頭面麻痹痛癢,或生疥癬腫焮。
白話文:
應痛丸,用來治療遊走性的疼痛,疑似附骨疽的情況。 材料包括去皮的蒼朮、當歸、炮製過的草烏頭和黑牽牛,每種材料各一兩。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,然後用醋調成糊狀做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在空腹時用醋湯送服。 黃耆丸,用來治療因腎臟虛弱導致風邪侵襲而引起的症狀,如手腳或頭面部的麻木、疼痛、癢感,或者出現疥癬腫脹等情況。
黃耆,烏藥,茴香(炒),地龍(去土),川椒(去目),防風,川楝子(炒),赤小豆,白蒺藜(去刺),海桐皮,威靈仙,陳皮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-
黃耆:補氣固表,增強免疫力。
-
烏藥:溫中散寒,緩解腹痛、腹瀉。
-
茴香(炒):理氣化瘀,緩解疼痛、脹氣。
-
地龍(去土):活血化瘀,緩解疼痛、腫脹。
-
川椒(去目):溫中止痛,緩解腹痛、腹瀉。
-
防風:解表散風,緩解感冒、頭痛。
-
川楝子(炒):驅風止痛,緩解頭痛、牙痛。
-
赤小豆:利水消腫,緩解水腫、尿路感染。
-
白蒺藜(去刺):祛風止痙,緩解頭痛、眩暈。
-
海桐皮:清熱解毒,緩解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。
-
威靈仙:祛風除濕,緩解風濕性關節炎、腰痛。
-
陳皮:理氣健胃,緩解消化不良、腹脹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梔子仁湯,
(出《普濟生靈方》)
治時氣頭面赤腫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 [梔子仁湯] 出自《普濟生靈方》 用於治療因時氣引起的頭面部紅腫。
鬱金,枳殼(去穰),升麻,梔子仁,牛蒡子,大黃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鬱金、枳殼(去除裡面的果核),升麻、梔子仁、牛蒡子、大黃(以上各 50 克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蜜水調下。
葛根牛蒡子湯,
治時毒,大頭病是也。
葛根,貫眾,甘草,鹽豉,牛蒡子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蜂蜜水調和後服用。 葛根牛蒡子湯可用來治療時行的病毒感染,如頭部腫大的病症。 所需材料包括:葛根、貫眾、甘草、鹽豉、牛蒡子(以上每種各一兩)。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水調下。此疾近代患者,傳染多致夭。枉治之者,少得方法,只云太熱必然。殊不知亦有虛實表裡,治之者,詳其汗、下、吐不同。大抵與傷寒頗類。其中亦有可針鐮砭射出血者,亦有久而敗爛出膿者,其間變異百端,不可不慎所宜時疾也。
白話文:
上面所述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調和後服用。這種疾病在近代流行,傳染後多導致死亡。治療不當的人,很少能找到正確的方法,只認為是太熱所致。殊不知這種疾病也有虛實表裡之分,在治療時,要詳細辨別是否出汗、腹瀉、嘔吐等症狀的不同。總體來說,與傷寒很相似。其中也有可以用針灸、鐮刀、砭石、射血等方法治療的,也有久而爛出膿的,其中的變化多端,不可不謹慎對待這種流行的疾病。
通氣散,
治時氣頭面赤腫,或咽喉閉塞不通。用之取嚏噴七、八遍,泄出其毒則瘥。若看病之人,用此藥必不傳染。
白話文:
通氣散可以治療因時令病邪引起的頭面部紅腫,或者咽喉堵塞不通的情況。使用時讓人打噴嚏七、八次,以此來排出體內的毒素,病症就能痊癒。如果照顧病患的人使用這種藥,就不會被傳染。
玄胡(一兩五錢),豬牙,皂角,川芎(以上各一兩),藜蘆(五錢),躑躅花(二錢五分)
白話文:
玄胡(60克),豬牙、皁角、川芎(以上各40克),藜蘆(20克),躑躅花(10克)
上為細末,每用紙捻子蘸一米許,紝於鼻中,取嚏為效。
白丁香散,
治婦人吹奶,初覺身熱頭痛寒熱及胸乳腫硬,是其候也。服之能令下其乳汁,通其血脈,立能自消矣。
白丁香(直者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酒調服,腫硬立消,甚者不過三服。
金銀花散,
治發背惡瘡,托裡止痛排膿。
金銀花(四兩,無花用苗葉嫩莖代之),甘草(一兩)
上為粗末,分為三服,酒、水各一盞,同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無時。
皂蛤散,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取紙捻蘸取約一粒米大小的藥粉,塞入鼻孔中,以打噴嚏為有效。 白丁香散可以治療婦女乳房脹痛,當剛開始感覺身體發熱、頭痛、畏寒或發熱以及胸部和乳房腫脹硬化時,就是使用這種藥的時候。服用後能夠促進乳汁排出,疏通血脈,使症狀迅速消失。 取直徑較大的白丁香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和後服用,腫脹硬化的情況會立刻消退,嚴重的情況下也不過需要服用三次。 金銀花散可用於治療背部惡性潰瘍,具有扶正祛邪、止痛排膿的功效。 採用四兩金銀花(如果沒有花的話可以用嫩莖葉代替),加上一兩甘草,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粗末,分成三次服用。每次用酒和水各一杯一同煎煮至剩下一杯,去渣後溫服,隨時都可以服用。 皂蛤散,[此處未提供具體用法與功效]。
治婦人因露風,邪氣外客於乳內,始為吹奶,積久不消,以為奶癰。此藥導其汁,散其風邪,汗出,其病自然痊愈矣。
白話文:
治療婦女因風寒濕邪侵襲乳房,初期為吹奶,長期不消,演變成乳癰的疾病。此藥引導乳汁流出,疏散風寒濕邪,發汗,使疾病自然痊癒。
皂角(不蛀者,燒存性),真蛤粉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十香膏,
治五發、惡瘡、結核、瘰癧、疳瘻、疽、痔。
白話文:
皂角(選擇沒有蟲蛀的,燒成炭保存其性質),真蛤粉(以上兩種材料各取等量)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酒調和服用,不限定時間。 此方用於治療五發、惡瘡、結核、瘰癧、疳瘻、疽、痔。
沉香,麝香(以上各一錢),木香,丁香,乳香,甘松,白芷,安息,藿香,零陵香(各五錢,同為細末),當歸,川芎,黃耆,木通,芍藥,細辛,升麻,白蘞,獨活,川椒,藁本,菖蒲,厚朴,木鱉子,官桂,商陸根(各二兩,銼碎),桃仁,杏仁,柏子仁,松子仁(各五錢),槐枝,桑枝,柳枝,松枝(各二兩,銼),沒藥,輕粉,雄黃,硃砂,雲母石,生犀角亂髮灰,白礬灰(各二兩,另研如粉),真酥,豬脂,羊腎脂(各二兩),黃丹(一斤),清芝麻油(三斤)
白話文:
沉香、麝香(以上各一錢),木香、丁香、乳香、甘松、白芷、安息、藿香、零陵香(各五錢,以上十種藥材均研成細末),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木通、芍藥、細辛、升麻、白蘞、獨活、川椒、藁本、菖蒲、厚朴、木鱉子、官桂、商陸根(各二兩,以上十六種藥材均需銼碎),桃仁、杏仁、柏子仁、松子仁(各五錢),槐枝、桑枝、柳枝、松枝(各二兩,以上四種藥材均需銼碎),沒藥、輕粉、雄黃、硃砂、雲母石、生犀角亂髮灰、白礬灰(各二兩,以上七種藥材均需研磨成粉末),真酥、豬脂、羊腎脂(各二兩),黃丹(一斤),清芝麻油(三斤)
上先於木炭火,煉油香熟,下一十六味銼碎藥,並四枝、四仁,熬至紫黑色,出火,濾去渣,入脂酥,煎十餘沸,再以新綿濾過,油澄清拭鐺令淨,再入火上煎油沸,下丹,用濕柳枝作簞子,不住攪,熬一日,滴在水中成珠,不散則成也。離火,入十味藥末,攪勻,再上火,入雲母等粉八味,輕煎令沸,出火,不住攪一食時,於瓷盒內密封收。每用量瘡口大小,緋帛上攤貼之。
白話文:
先在木炭火上,把油煉得香熟,加入十六味研碎的藥材,加上四枝、四仁,熬煮至紫黑色,離火,過濾渣滓,加入酥油,煎煮十幾沸,再用新棉花過濾,油澄清後擦拭鍋子,使其乾淨,然後再在火上煎煮油,使其沸騰,加入丹砂,用濕柳條做成的篩子,不停地攪拌,熬製一天,滴在水中成珠狀,不散開就成功了。離火,加入十味藥末,攪拌均勻,再上火,加入雲母等八味粉末,輕輕煎煮至沸騰,離火,不停地攪拌一頓飯的時間,在瓷盒內密封保存。每次使用時,根據瘡口的大小,用緋色絲綢攤開貼上。
腸胃癰疽可作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犀角膏,
白話文:
腸胃有膿腫可以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籽,每次服用七粒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犀角膏,
當歸,川芎,黃耆,白芷,白蘞,杏仁,木鱉子,官桂,乳香,沒藥(以上各一兩),亂髮灰(五錢),黃丹,清油(五斤)
白話文:
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白芷、白蘞、杏仁、木鱉子、官桂、乳香、沒藥(以上各一兩),亂髮灰(五錢),黃丹、清油(五斤)
上前八味細銼,於油內先浸一宿,於木炭火上熬至白芷、杏仁焦,濾去渣,澄清再煎,油沸下丹,以濕柳木簞子不住攪旋,滴藥在水中,如珠不散,出火,候一時辰,下乳香、沒藥,併發灰攪勻,於瓷盒內收,依常法攤用之。
乳香膏,
治一切惡瘡打撲,走注疼痛。
白話文:
將前面八味藥物細細研磨成粉末,並將油在油鍋裡先預熱浸泡一夜,然後用木炭火熬煮,直到白芷和杏仁呈現焦黃的狀態,過濾掉藥渣,澄清藥液,再重新煎煮,煮至油沸騰時,加入丹藥,用濕的柳木筷子不停攪拌,將藥物滴入水中,藥物會像珠子一樣不分散,熄火,等待一整時辰後,再加入乳香、沒藥,並將所有材料和黑豆灰攪勻,最後將藥物收納在瓷盒中,按照常規方法將藥物攤開使用即可。
乳香(研),珠子瀝青,白蠟(以上各五錢),白膠香(二兩),杏仁油(一斤)
白話文:
-
乳香(研磨成粉)
-
珠子瀝青(也稱為五靈脂)
-
白蠟(以上各五錢)
-
白膠香(二兩)
-
杏仁油(一斤)
上將瀝青,於木炭火上先溶開,下白膠香、黃蠟化開,入油攪勻,以綿濾去渣,於井花水中持拔白色如銀,再溶,入乳香在內拔白色,收瓷盒內,依常法攤用之。
白話文:
將瀝青在木炭火上溶解,然後加入白膠香和黃蠟溶解,再加入油攪拌均勻,用棉花過濾掉渣滓,在井水中攪拌使其變成銀白色,再溶解,加入乳香一起攪拌成白色,最後將其收在瓷盒內,按照常用的方法攤開使用。
白龍膏,
治頭面五發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,止痛生肌,清血脈,消毒敗腫,通氣脈如神,至可無瘢痕。
白話文:
白龍膏,用於治療頭面部的五種惡性瘡癬以及燙傷、凍傷所導致的潰爛,能夠止痛、促進肉芽生長、清理血液、消炎去腫,疏通氣血效果極佳,使用後幾乎不會留下疤痕。
輕粉(五錢,另研),白薇,白芷,白蘞,黃耆,商陸根,柳白皮,桑白皮(以上各一兩)乳香(二兩,另研),定粉(另研),黃蠟(以上各八兩),杏子油(一斤,如無,用芝麻油)
白話文:
輕粉(五錢,另研磨),白薇、白芷、白蘞、黃耆、商陸根、柳白皮、桑白皮(以上各一兩)乳香(二兩,另研磨),定粉(另研磨),黃蠟(以上各八兩),杏子油(一斤,如無,改用芝麻油)
上七味銼,油內揉浸三日,於木炭火上煎,令白芷黃色,濾去渣,於油中下黃蠟、乳香後,溶開出火,再濾,候微冷,下輕粉、定粉急攪,至冷,瓷盒內收貯。每用緋絹上攤用之。
消毒膏,
白話文:
把上述七種藥物研成細末,在油內浸泡揉搓三天,放在木炭火上煎熬,煮到白芷變黃色,用濾網把渣滓濾掉,把藥油倒入油中,然後把黃蠟、乳香溶化,煮沸後離火,再次過濾,等到藥油稍冷後,把輕粉、定粉倒入油中,快速攪拌,直到藥油冷卻,然後裝入瓷盒中保存。每次使用時,把藥油塗抹在緋絹上,然後敷在患處。
當歸,黃耆,川芎,杏仁,白芷,白蘞,零陵香,槐白皮,柳枝(嫩者),木鱉子(用仁)甘松(以上各五錢,銼),乳香,沒藥(以上各三錢),輕粉(一錢),硃砂,硃紅(以上各五分),麝香(一分),黃丹(炒紫色),黃蠟(以上各八兩),芝麻油(一斤)
白話文:
當歸、黃耆、川芎、杏仁、白芷、白菽、零陵香、槐樹的白皮、嫩柳枝、木鱉子仁、甘松,以上10味藥材各5錢,切碎。乳香、沒藥各3錢。輕粉1錢。硃砂、硃紅各5分。麝香1分。黃丹炒成紫色,和黃蠟各8兩。芝麻油1斤。
上將銼藥油浸七日,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,濾去渣,下黃蠟,候溶開出火,下丹,急攪百十轉,下乳香、麝香、硃砂等六味,不住手攪至凝,瓷盒內收貯,白光絹上攤之。治證如白龍膏之類,貼面目毛髮,最宜用之。
白話文:
主治醫師按比例將藥材研磨成粉後,浸泡在油中七天;將杏仁在木炭火上煎炒,直到變成焦褐色;然後,將杏仁粉末過濾,去除渣滓,加入黃蠟,等到黃蠟溶解後,放入丹藥,迅速攪拌一百多圈,再加入乳香、麝香、硃砂等六味藥物,繼續攪拌,直到藥膏凝固,然後將藥膏儲存在瓷盒中,並平攤在白色絲綢上。藥膏的作用類似於白龍膏,能貼敷於顏面,尤其是毛髮部位,特別適合使用。
磨風膏,
治頭面五發、瘡腫、疥癬等疾及湯火破傷,磨風止痛,滅瘢痕。
白話文:
磨風膏用於治療頭面部的五種髮症、瘡腫、疥癬等疾病,以及燙傷、火傷等皮膚損傷,可以磨風止痛,消除疤痕。
白附子,白芍藥,白茯苓,零陵香,白芨,白蘞,白芷,白檀,藿香,升麻,細辛,黃耆,甘草,杏仁(去皮尖。以上各五錢),腦子(一分),栝蔞根(一兩),大栝蔞(二兩,去皮),黃蠟(六兩),芝麻油(一斤)
白話文:
白附子、白芍藥、白茯苓、零陵香、白芨、白蘞、白芷、白檀、藿香、升麻、細辛、黃耆、甘草、杏仁(去除皮和尖。每種五錢),腦子(一分),栝蔞根(一兩),大栝蔞(二兩,去除皮),黃蠟(六兩),芝麻油(一斤)
上先藥十四味銼,油內浸百日。於臘月慢木炭火上銀石器內,煎至白芷微黃色離火,入栝萎二味著內,煮百沸,重綿濾去渣;再慢火上煉油香,下削淨黃蠟,溶開為度,傾在瓷器內收貯,上糝腦子密封,旋用磨風塗之。
白話文:
首先將十四種藥材磨成碎末,浸泡在油中一百天。在臘月時,用慢火木炭在銀石器中煎煮,直到白芷變成微黃色,離火後,加入栝萎二味,煮滾一百次,用厚棉布過濾去除渣滓;再用慢火煉油,加入削乾淨的黃蠟,溶化後即可,倒入瓷器中收存。最後將冰片研成粉末,密封在瓷器中,隨時使用時磨成粉末塗抹。
天麻膏,
治疥癬、赤禿、手足癬皮剝起,瘑疼、疳瘡侵蝕痛,膿汁浸淫滋蔓,經久不瘥者。
白話文:
天麻膏用於治療疥癬、紅斑禿頭、手腳癬皮膚剝落,以及因瘑疼、疳瘡引起的侵蝕性疼痛,膿水不斷蔓延,長期不愈的情況。
草烏頭,釣苓根,木鱉子,天麻,藜蘆,川芎,狼毒(以上各五錢),輕粉,粉霜(以上各二分,另研),臘豬脂(二兩),黃蠟(六兩),油(一斤)
白話文:
草烏頭、釣苓根、木鱉子、天麻、藜蘆、川芎、狼毒(以上各五錢),輕粉、粉霜(以上各二分,另研),臘豬脂(二兩),黃蠟(六兩),油(一斤)
上前七味細銼如麻豆大,於油內煎至焦紫色,令冷,濾去渣,上火入黃蠟、豬脂溶開,再用重綿濾過,入輕粉、粉霜攪凝,瓷盒內收貯。用以塗摩之,大效。
善應膏,
(出南京寶梵院明昌六年聞進方)
白話文:
將七種藥材研磨成麻豆般大小,在油中煎至焦紫色,冷卻後將渣滓濾去,加入黃蠟與豬脂加熱溶化,再次使用厚棉布過濾,加入輕粉與粉霜攪拌至凝固,裝入瓷盒中保存。使用時可塗抹於患處,效果顯著。
當歸,白芨,官桂,白蘞,白芷,杏仁(去皮尖),木鱉子仁(以上各一兩,銼碎),乳香沒藥(以上各五錢,研),黃丹(二斤),芝麻油(五斤)
白話文:
當歸、白芨、官桂、白蘞、白芷、杏仁(去皮尖)、木鱉子仁(以上各一兩,切碎),乳香、沒藥(以上各五錢,研磨),黃丹(二斤),芝麻油(五斤)
上先將油煎銼藥,令白芷焦黃,濾去渣,再煎油沸,下丹,用濕柳簞子不住手攪,滴在水中成珠子,住火,入乳香、沒藥攪勻,以瓷盒內收貯。依常法用之。
白話文:
-
先將藥物在油中煎炸,直到白芷變成焦黃色。
-
濾掉渣滓,再將油加熱至沸騰,加入丹藥。
-
用濕的柳條籃子不斷攪拌,直到丹藥在水中凝結成珠狀。
-
關火,加入乳香和沒藥,攪拌均勻。
-
將藥物放入瓷盒中保存。
-
按照常規方法使用。
靈應膏,
(出《總錄》)
治五發、惡瘡、瘰癧、結核、乳癰。
白話文:
靈應膏,出自《總錄》,用於治療五發、惡瘡、瘰癧、結核、乳癰。
白麥飯石(燒醋淬七次),白蘞(以上各五兩),鹿角(十兩,燒存性)
白話文:
白麥飯石(用醋燒淬七次),白蘞(以上各 250 公克),鹿角(500 公克,燒存性)。
上為細末,每用釅醋中熬如膏,厚塗於上,中心留一竅,以出其毒。以故舊軟布攤之貼。未成膿者,貼即自消,已成膿者便潰,惡肉疾出,新肉早生。效不必具陳,用之如神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成細末,每次用濃醋熬煮成膏狀,厚厚塗在患處,中間留一個小孔,以便毒素排出。然後用舊的柔軟布料攤平,貼在患處。如果還沒化膿,貼上之後就會自行消散;如果已經化膿,就會潰爛,壞死的肉很快就會脫落,新的肉也會很快長出來。其療效不必多說,使用起來就像神藥一樣。
翠玉膏,
治軟癤膿水逗留,愈後復發。
明瀝青(四兩),銅碌(二兩),芝麻油(三錢),猔豬膽(三個)
白話文:
翠玉膏,用於治療軟腫瘡久不收口,痊癒後容易復發。 成分包括:明瀝青(四兩),銅綠(二兩),芝麻油(三錢),豬膽(三個)。
上先於炭火上溶開瀝青,入油令沸,下膽汁攪勻,入水中用手搏搦,瓷盒內收貯。用於緋光絹上,量瘡大小攤貼之,不須再換,一上便痊,可自落為度。
追毒散,
(太醫成子玉方)
治一切惡瘡,膿水不快者。
白話文:
首先把瀝清在木炭火上加熱溶解,加入油脂攪拌,直到沸騰,接著加入膽汁攪拌均勻,然後倒入水中,用手搓揉混合,再把混合物盛放在瓷盒中收藏備用。將混合物均勻塗抹於緋色絲絹上,根據傷口的大小裁切合適的尺寸,敷貼於傷口上,不需要再更換藥布,一貼即可痊癒。當藥布自然脫落時,傷口就癒合了。
五靈脂,川烏頭(炮),白乾薑(炮,以上各一兩),全蠍(五錢)
白話文:
五靈脂、川烏頭(炮製過的)、白乾薑(炮製過的,以上各一兩)、全蠍(五錢)
上為細末,用少許糝瘡口中,深者紙捻蘸藥紝於瘡口內,以膏貼之,或浸蒸餅,令浸透,搦去水,和藥合勻,捻作錠子,每用紝入瘡口中,亦名追毒錠子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碾成細末,取少許藥末放入瘡口中,如果瘡口很深,則用紙捻蘸取藥物塗抹在瘡口內部,再用膏藥貼上。或者將藥材浸泡在蒸餅中,讓藥物充分浸透,然後擠去水分,與藥物混合均勻,搓成錠劑,每次使用時,將藥錠放入瘡口中,這種藥錠也被稱為「追毒錠」。
回瘡錠子,
治疔瘡大效。
草烏頭(一兩),蟾酥(七錢),巴豆(七分,去皮),麝香(一字)
白話文:
回瘡錠子,治療疔瘡效果顯著。 使用材料包括:草烏頭(一兩)、蟾酥(七錢)、巴豆(七分,去皮)、麝香(少量)。
上為細末,麵糊和捻作錠子,如有惡瘡透疔,不痛無血者,用針深刺到痛處有血,用此錠子紝之,上用膏貼之。疔瘡四畔紝之,其疔三、二日自然拔出。此藥最當緊用。
射膿丸,
白話文:
將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和勻捏成錠子,如果有惡瘡膿瘍、瘡毒深透,不疼痛、無出血的,用針深刺到疼痛出血的部位,再用此藥錠敷貼患處,最後塗上藥膏。在瘡毒附近敷貼此藥,三、兩天後瘡毒自然拔出。此藥必須及時使用,纔能有效。
治諸瘡癤,膿水已成,即當針開決出陳臭惡瘀,則其活也。若其惡瘀不出,欲針口須當開發,用此藥以射出其膿也。
白話文:
當治療各種瘡癤,膿水已經形成時,就應該針灸打開癤口,放出陳舊、惡臭、敗壞的膿血,這樣瘡癤就能痊癒。如果膿血沒有排除乾淨,(患者)想讓針口癒合是不行的,必須用此藥來射出膿。
白礬灰(一錢),砒霜(五分),黃丹(一字)
上為末,麵糊為丸,捻作錠子。每用黏瘡頭欲出處,以膏貼之自潰。
替針丸,
(出保生信妨方)
治證同前。
陳壞米末(一錢),硇砂(五分),雄雀糞(直者二千一粒)
上為細末,粳米粥丸,如粳米樣。每用一丸,黏在瘡頭上,以膏貼之。
治瘰癧,並馬老鼠瘡。
銅碌,斑蝥,砒霜(以上各五分)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鼠糞大。每用時,一錠子作三丸,納於瘡口上,以膏貼之,如無瘡口,干糝之妙。
翠霞散,
治百雜惡瘡,去毒生肌。
白話文:
白礬灰(一錢)、砒霜(五分)、黃丹(一字)。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捏成錠子形狀。每次使用時,將藥錠黏在瘡頭即將突出的地方,再用膏藥貼上,瘡就會自行潰破。 替針丸, 出自《保生信妨方》。 主治症狀同前。 陳舊的壞米末(一錢)、硇砂(五分)、雄雀的糞便(直的,二十一粒)。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末,用粳米粥做成丸子,大小如同粳米粒。每次使用一丸,黏在瘡頭上,再用膏藥貼上。 主治瘰癧及馬老鼠瘡。 銅綠、斑蝥、砒霜(各五分)。 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細粉末,用醋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鼠糞。使用時,將一錠子分成三丸,放入瘡口中,再用膏藥貼上;若無瘡口,則乾撒在患處效果更佳。 翠霞散, 主治各種惡性瘡瘍,能袪除毒素促進肉芽生長。
滑石,銅碌(五錢),輕粉(二錢),片腦,麝香(以上各三分),粉霜(一字)
白話文:
滑石、銅碌(五錢)、輕粉(二錢)、片腦、麝香(以上各三分)、粉霜(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蘸藥紝於瘡口上,以膏貼之。或滑石二兩名二聖散,量其淺深輕重用之。
白話文:
將滑石磨成細粉。每次用藥紝蘸取少許,塗在瘡口上,用膏藥貼上。或使用滑石二兩,研磨成粉,稱為二聖散,根據瘡口淺深、輕重酌量使用。
搜膿散,
治年深不效惡瘡。
白芷(一兩),芎藭(二兩),白芍藥(三兩),輕粉(三錢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瘡口上。瘡口深者紝之。
引膿散,
治證同前。
狼毒,釣苓根,無心草根,白丁香(以上各五錢),麝香(一字)
上為細末,如前法用治之。
乳香散,
治證同前。
白乾薑,苦丁香,草烏頭(以上各五錢),釣苓根,狼毒,乳香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之,或唾調作錠子,紝入瘡內。
釣苓散,
(陳宮寶方)
治證同前。
井鹽(一兩),無心草,乾薑(以上各二兩),釣苓根(三兩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之,或唾調少許,塗在膏上就貼之。
截疳散,
治年深疳瘻瘡大效。
白話文:
搜膿散, 治療長期無效的惡瘡。 白芷(一兩),川芎(二兩),白芍藥(三兩),輕粉(三錢)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時直接撒在瘡口上。如果瘡口較深,則需將其塞入。 引膿散, 治療症狀同前。 狼毒,鈎苓根,無心草根,白丁香(以上各五錢),麝香(少許)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按照前述方法使用。 乳香散, 白乾姜,苦丁香,草烏頭(以上各五錢),鈎苓根,狼毒,乳香(以上各一兩)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時直接撒上,或者用唾液調和做成錠狀,塞入瘡內。 釣苓散, (陳宮寶方) 井鹽(一兩),無心草,乾姜(以上各二兩),鈎苓根(三兩)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時直接撒上,或者用少量唾液調和後塗抹在膏藥上再貼敷。 截疳散, 治療長期的疳瘻瘡效果顯著。
密陀僧,白蘞,白芨,黃丹(以上各一兩),黃連(五錢),輕粉(一錢),腦子,麝香(以上各五分)
白話文:
密陀僧、白蘞、白芨、黃丹(以上各一兩),黃連(五錢),輕粉(一錢),豬腦、麝香(以上各五分)。
上前四味為細末,後四味另研極細,和勻為散。每用或糝或紝瘡口中,以膏貼之。
抵聖散,
治耳中膿經年不愈,及驢涎、馬汗攻焮,瘡瘍、骨疽、疳瘻等瘡。
白話文:
前面四種藥材磨成細粉,後面四種藥材另外研磨至極細,混合均勻製成散劑。使用時可以撒在瘡口上,再用膏藥貼敷。 [抵聖散,] 治療耳朵流膿多年不愈,以及因驢涎、馬汗引起的炎症,瘡瘍、骨疽、疳瘻等病症。
白礬灰(一兩),烏魚骨(三錢),乳香(二錢),干胭脂,輕粉(以上各一錢),麝香(五分)
白話文:
-
白礬灰:一兩
-
烏魚骨:三錢
-
乳香:二錢
-
幹胭脂:一錢
-
輕粉:一錢
-
麝香:五分
上為細末,或糝或紝,以膏貼之。如有耳膿者,用一字紝耳中。
青金錠子,
治諸惡瘡,膿出不快者,及多年疳瘻瘡,愈而復發。
白丁香,銅青,硇砂,粉霜,輕粉(以上各五分),麝香,龍腦(以上各一字)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捻作錠子,每用紝入瘡口中,膿水出快。
白龍散,
主生肌止痛及耳中卒然大痛。
白話文:
上面的藥材磨成細粉末,或者撒或者塞,用膏藥貼上。如果耳朵有膿的情況,就用一點點塞入耳中。 青金錠子, 治療各種惡性瘡口,膿液排出不暢的,以及多年的瘡瘍,反覆發作的。 白丁香、銅青、硇砂、粉霜、輕粉(以上各五分),麝香、龍腦(以上各一點)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狀,捏製成錠子形,每次使用時塞入瘡口中,可以促進膿液快速排出。 白龍散, 主治生肌止痛,以及耳朵突然劇烈疼痛。
寒水石(四兩,燒半白研),烏賊魚骨(研),滑石(以上各一兩,研),硼砂(三錢),輕粉(一錢)
白話文:
寒水石(四兩,燒到一半變白色後研成粉末),烏賊魚骨(研成粉末),滑石(以上各一兩,研成粉末),硼砂(三錢),輕粉(一錢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。耳中痛者,油調如糊,滴紝於耳中,痛立止。
桃紅散,
主斂瘡生肌,定血僻風邪。
滑石(四兩),寒水石(燒,二兩),小豆粉(一兩),乳香,輕粉(以上各一錢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。血不止者,和燈草貼瘡口上,以帛封之。
檳榔散,
治久患惡瘡,肌肉遲生。
木香,黃連,檳榔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之。
金黃散
(出管龠生方)
主消腫散毒、生肌止痛。
黃連,大黃,黃耆,黃芩,黃柏,鬱金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,龍腦(五分,另研)
白話文:
上面的材料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乾撒。如果耳朵疼痛,可用油調成糊狀,滴入耳中,疼痛立刻停止。 桃紅散, 主要功能是收斂創面,促進肉芽生長,安定血液,驅除風邪。 滑石(四兩),寒水石(煅燒後,二兩),小豆粉(一兩),乳香,輕粉(以上各一錢) 將上述材料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乾撒。如果出血不止,可與燈心草混合貼在傷口上,再用布包紮。 檳榔散, 治療長期患有惡性瘡癤,肌肉生長緩慢。 木香,黃連,檳榔(以上各等分) 將上述材料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乾撒。 金黃散 (出自管龠生方) 主要功能是消除腫脹,散除毒素,促進肉芽生長,止痛。 黃連,大黃,黃耆,黃芩,黃柏,鬱金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,龍腦(五分,單獨研磨)
上為細末,入龍腦研勻。若治濕毒丹腫,新水調掃赤上,或蜜水調如稀糊,用小紙花子貼之。或小油調掃,如久不瘥,熱瘡毒赤,干糝或水調塗亦佳。
生肌散,
主斂瘡,大效。
白話文:
研磨成粉末狀,並加入龍腦一起研磨均勻。如果要治療濕毒丹腫,可以用新水調和後,塗抹在患處的紅色部位,或者可以用蜂蜜水調和成稀糊狀,並用小紙花貼上。也可以用少許油調和後塗抹,如果長時間沒有好的話,熱瘡毒赤,或者是乾裂,可以用水調和後塗抹,也是有效果的。
寒水石(燒),滑石(以上各二兩),龍骨,烏魚骨(以上各一兩),密陀僧,枯白礬,干胭脂,定粉(以上各五錢)
上為細末,用藥干糝瘡口上。
水澄膏,
治熱毒腫痛,大效。
白話文:
寒水石(燒過),滑石(以上各二兩),龍骨,烏魚骨(以上各一兩),密陀僧,枯白礬,幹胭脂,定粉(以上各五錢)
大黃,黃柏,鬱金,天南星,白芨,朴硝,黃蜀葵花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-
大黃:一兩
-
黃柏:一兩
-
鬱金:一兩
-
天南星:一兩
-
白芨:一兩
-
朴硝:一兩
-
黃蜀葵花:一兩
上為細末,每用新水一盞半,藥末二錢,攪調勻,候澄底者,去浮水,以紙花子攤於腫焮處貼之。如急燥,津唾潤之。此藥治熱毒赤腫神效。如皮膚白色者,勿用之。
白話文:
把細末藥材,每用一杯半的清水,加上兩錢的藥末,攪拌均勻,等待澄清後,去掉浮水,用紙張攤於腫脹發炎處貼上。如果腫脹發炎處乾燥,可以用津液潤濕。此藥對治療熱毒引起發紅腫脹的效果很好。但如果皮膚呈現白色,不要使用此藥。
拔毒散,
治熱毒丹腫,遊走不定。
寒水石(生用),石膏(生用,以上各四兩),黃柏,甘草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用新水調掃之,或油調塗之,或紙花子小貼亦妙,涼水潤之。
金露散,
(出《普降生靈方》)
治時氣熱毒。
寒水石(生用一兩五錢),黃柏(一兩),白芨,白蘞,雄黃(以上各二錢五分)
上為細末,無根水調,以紙花子貼,或掃亦妙。
消毒散,
治諸惡瘡,生肌止痛,消毒散腫。
滑石(一斤),黃柏(二兩),黃丹(一兩),乳香(五錢),輕粉(三錢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或燒湯,及下注、臁瘡、風濕、疥癬等瘡,油調塗之。
大檳榔散,
(成子玉方)
治乾溼疥癬。
白話文:
拔毒散, 治療熱毒引起的紅腫,且病灶位置不固定。 使用未經炮製的寒水石和石膏各四兩,黃柏和甘草各一兩。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以新鮮的水調和塗抹,或以油調和塗抹,也可以用紙花子做成小貼片,並以冷水浸濕後使用。 金露散, (出自《普降生靈方》) 治療流行性熱毒。 使用未經炮製的寒水石一兩五錢,黃柏一兩,白芨、白芷、雄黃各二錢五分。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,以無根水調和,用紙花子貼敷,或塗抹亦可。 消毒散, 治療各種惡性瘡瘍,促進肉芽組織生長,止痛,消炎散腫。 使用滑石一斤,黃柏二兩,黃丹一兩,乳香五錢,輕粉三錢。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可以直接撒在患處,或以沸水沖泡,以及用於潰瘍、臁瘡、風濕、疥癬等皮膚病,以油調和塗抹。 大檳榔散, (成子玉的方子) 治療乾性和濕性疥癬。
硫黃,黑狗脊(以上各五錢),輕粉(一錢),紅娘子,大檳榔(以上各一個)
白話文:
硫磺、黑狗脊(各五錢),輕粉(一錢),紅娘子、大檳榔(各一個)
上為細末,每用藥末半錢,於手掌中,臨臥時,油調如糊,兩手搓摩極熱,鼻內聞之,及摩擦疥上。隔日再用,甚者不過三上,必驗。
天麻散,
治白禿疳瘡及風毒疥癬。
白話文:
把藥研磨成細小的粉末,每次使用半錢的藥粉,在手掌中,在睡覺前,用油調成糊狀,雙手搓熱到極致,讓鼻子聞到藥味,並摩擦在疥癬上。隔天再使用,嚴重的不過三次,一定會見效。
藜蘆,天麻,狼毒,白芷,菵草,釣苓根,草烏頭,管仲,細辛(以上各五錢),雄黃(二錢),輕粉(一錢)
白話文:
藜蘆、天麻、狼毒、白芷、菵草、釣苓根、草烏頭、管仲、細辛各五錢,雄黃二錢,輕粉一錢。
上為細末,每用藥半兩,紙一重綿裹,油三兩,浸三日外,蘸指擦患處。如稍干,添油一兩;添至三兩,換藥。其效如神。
白話文:
將細末藥材,每半兩稱重,用紙包好,再用棉花包一層,然後浸泡在三兩油中,三天之後,用手指蘸取藥油塗抹患處。如果藥油稍稍變乾,就再加一兩油;加到三兩時,就更換藥物。這種藥的功效非常神奇。
決效散,
治風癢頭瘡。
管仲(三兩),白芷(一兩)
上為細末,油調塗之。
水銀膏,
治瘑瘡疥癬,無名惡瘡,但是手足瘡疥,浸淫多汁,久而蟲生,塗之神效。
白話文:
決效散, 治療風癢和頭皮膚病。 使用管仲三兩,白芷一兩, 研磨成細粉,用油調勻後塗抹。 水銀膏, 治療濕疹、疥癬及不明原因的惡性皮膚病,尤其是手腳部位的皮膚病,若久患生蟲,塗抹此膏有神奇療效。
䕡茹(銼),黃蠟(以上各一兩),黃連(銼),蛇床(微炒),白礬枯,水銀(以上各二兩)
白話文:
-
䕡茹(切碎):1 兩
-
黃蠟:1 兩
-
黃連(切碎):2 兩
-
蛇牀(微炒):2 兩
-
白礬枯(研磨成粉):2 兩
-
水銀:2 兩
上用臘豬脂七兩熬開,下三件銼藥,煮至焦紫色,去渣,再入黃蠟溶開出火,稍凝,下水銀、礬石攪至勻。每用塗摩。
平肌散,
治諸瘡久不斂者。
白話文:
-
首先,將七兩豬油熬成液態。
-
加入三種研磨成粉末的中藥材,繼續煮至藥材變成焦紫色。
-
撈除藥渣,加入黃蠟並加熱融化。
-
稍微冷卻後,加入水銀和礬石,攪拌均勻。
-
將混合物塗抹在患處。
密陀僧,花蕊石(二味同煅赤色),白龍骨(以上各一兩),黃丹,乳香,黃連(以上各二錢五分),輕粉(一錢)
白話文:
密陀僧、花蕊石(將兩種藥物一起煅燒至赤色),白龍骨(以上各二錢),黃丹、乳香、黃連(以上各五錢),輕粉(一錢)
上為細末,入乳香、輕粉、黃丹同研令勻。每用干糝。
神黃散,
治一切熱腫,攻焮疼痛。
黃柏末(一斤),黃丹(二兩,炒紫色),雄黃(一兩,另研)
上同研勻,每用新水調如糊,敷掃,以小紙花貼,稍干,以蜜水潤之。
博金散,
治下疳蝕臭爛腫痛。
白話文:
將藥物磨成細粉末,加入乳香、輕粉、黃丹一同研磨均勻。每次使用時乾撒。 神黃散, 治療各種熱性腫脹,紅腫疼痛。 黃柏粉末(一斤),黃丹(二兩,炒至紫色),雄黃(一兩,單獨研磨) 以上材料一同研磨均勻,每次使用新鮮水調成糊狀,塗抹患處,再用小張紙花貼覆,稍微乾燥後,用蜂蜜水潤濕。 博金散, 治療下部瘡瘍腐爛腫痛。
白礬(與密陀僧同為末,相和,於沙鍋內火上炮汁盡),密陀僧(以上各五錢),白堊(二錢),黃丹,輕粉(以上各一錢),乳香(五分),麝香(一字)
白話文:
白礬(與密陀僧同時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於沙鍋內加熱,燒至水分蒸發殆盡),密陀僧(以上各五錢),白堊(二錢),黃丹,輕粉(以上各一錢),乳香(五分),麝香(一字)。
上為細末,先須另用槐枝、蔥白、鹽、甘草熬湯,淋溻洗一二時,淹干糝上項藥。每用藥先須洗浴,然後糝藥,甚者三五次瘥。
金傷散,
治刀鐮斧傷,僻風止痛生肌。
白話文:
首先要將藥物研磨成細微的粉末,另外用槐枝、蔥白、鹽、甘草熬製藥湯,用藥湯反覆淋洗患處一到兩次,再用藥末敷上。每次用藥之前,需要先洗澡,然後敷藥,嚴重的話可以敷三到五次才能痊癒。
白芨(三兩),陳石灰(風化),桑白皮,黃丹(以上各二兩),白附子,天南星,龍骨(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白芨(60 克),陳石灰(風化後),桑白皮,黃丹(以上各 60 克),白附子,天南星,龍骨(以上各 30 克)。
上為細末,每用干貼之。
完肌散,
治證同前。
密陀僧,桑白皮(新者),龍骨(以上各四兩),陳石灰(二兩),黃丹(五錢),麝香(一錢,另研)
上為細末,干糝之。
定血散,
治證同前。
黃丹(一兩),烏魚骨,白礬灰,龍骨(以上各二兩),密陀僧(半斤),桑白皮(一斤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,定血如神。
碧霞錠子,
(太醫陳官寶方)
治惡瘡透不覺疼痛。
銅碌(一兩),硇砂(二錢),蟾酥(一錢)
白話文: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乾撒。 完肌散, 適用症狀同前述。 密陀僧、桑白皮(需使用新的)、龍骨(以上各四兩),陳石灰(二兩),黃丹(五錢),麝香(一錢,單獨研磨)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乾撒使用。 定血散, 黃丹(一兩),烏魚骨、白礬灰、龍骨(以上各二兩),密陀僧(半斤),桑白皮(一斤)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乾撒,止血效果神奇。 碧霞錠子, (太醫陳官寶的處方) 治療惡性瘡口穿透而無痛感。 銅綠(一兩),硇砂(二錢),蟾酥(一錢)
上為細末,軟米飯一處擦勻,捻作錠子粳米樣,每用針刺之,不覺痛者,但有血出,紝一錠子在內,以膏貼之;或作散,以紙捻蘸紝之;亦可臨證看如何宜合用度。
白話文:
將上藥研磨成細粉,加入柔軟的米飯混合均勻,塑結成粳米飯錠劑大小的形狀,用針刺穿錠劑,如果病人沒有感覺到疼痛,只有出血,就用一錠劑放在針孔處,用膏藥貼住。或者將藥物製成散劑,用紙捻蘸取散劑塗抹在針孔處,也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靈活使用。
漏蘆湯,
治婦人吹奶初覺。
漏蘆,練實,大黃,黃芩,芍藥,甘草(以上各五錢)
上為粗末,每用三錢,水一盞半,燈草三十莖,同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無時。
王粉散,
(出蘇注螵方)
白礬灰,定粉(以上各等分)
上研細末,先洗浴淨,淹干,敷糝之。
香礬散,
治小兒斷臍之後不幹及膿出耳中。
枯礬(五錢),龍骨,黃丹(以上各一錢),麝香(少許研)
上為細末,每用干糝之。
紫金散,
治瘰癧久不瘥者。
枯礬(五錢),砒霜(一錢),石膽(五分)
白話文:
漏蘆湯, 治療婦女乳腺炎初期。 漏蘆、練實、大黃、黃芩、芍藥、甘草(各五錢) 將上述材料粗略磨碎,每次使用三錢,加水一碗半,加上三十根燈心草,一同煎煮至剩一碗,去掉渣滓,溫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 王粉散, (出自蘇注螵方) 白礬灰、定粉(各等分)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,先清洗乾淨身體,擦乾後,塗抹於患處。 香礬散, 治療小兒臍帶斷後不乾及耳中流膿。 枯礬(五錢)、龍骨、黃丹(各一錢)、麝香(少許研)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時直接撒於患處。 紫金散, 治療瘰癧久治不愈。 枯礬(五錢)、砒霜(一錢)、石膽(五分)
上為細末,入黃丹二錢,每用維人瘡口內,以膏貼之。如未破者,灸一兩炷,用聿尾旋調一豆許,安瘡上,以膏貼之,去根自平復。
通耳丹,
(盧全寶傳)
治耳聾。
白話文:
用細石灰末加上二錢黃丹,每次使用放在人的瘡口內,再用膏藥貼上。若瘡口沒有破,則灸一到兩炷,用聿尾攪拌一豆許的藥膏,敷在瘡口上,再用膏藥貼上,這樣即可根治,瘡口會自然平復。
桑螵蛸,單方,阿魏(以上各一錢五分),硃砂(五分),蓖麻子仁,大蒜,巴豆仁(以上各七個)
白話文:
桑螵蛸、阿魏各1錢5分,硃砂5分,蓖麻子仁、大蒜、巴豆仁各7個。
上為細末,入二仁與蒜同研爛,為丸,如棗核樣。每用一丸,綿裹內耳中,如覺微痛,即取出。親驗方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二仁與蒜頭一起研磨至十分細爛,製成像棗核大小的藥丸。每次使用一顆,用棉花包好,塞入耳中。如果感覺到輕微疼痛,就要立即取出。此方親自驗證有效。
菖蒲錠子
(一名菖蒲散)
治耳中卒痛。
菖蒲,附子(炮去皮臍,以上各二兩)
上為細末,每用油調,滴耳內,立效。
寸金錠子
(太醫陳子寶方)
治療痔疾。
白話文:
菖蒲錠子 (又名菖蒲散) 用於治療耳朵突然疼痛。 材料:菖蒲、附子(炮製後去掉外皮和傘部,各使用兩錢)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時以油調和,滴入耳內,立即見效。 寸金錠子 (太醫陳子寶的處方) 用於治療痔瘡。
藤黃,雄黃,雌黃,硫黃,輕粉,粉霜,麝香,砒霜,黃丹(以上各一錢),牡蠣粉,紅藤根,乾漆(以上各五錢)
白話文:
藤黃、雄黃、雌黃、硫磺、輕粉、粉霜、麝香、砒霜、黃丹(以上各一錢):這幾種藥材都有毒性,需要謹慎使用。
牡蠣粉、紅藤根、乾漆(以上各五錢):這幾種藥材無毒,可以安全使用。
上為細末,研勻,燒陳米飯和搗為丸,如棗核大。每用一丸,內肛門中,深二寸許,放令定,用新磚球子二個,炭火燒赤釅醋中蘸過,綿裹一個於肛門上熨之,冷即換,上下次之。來日大便下臭敗惡物,除根也。
白話文:
將上藥研磨成細末,均勻混合,再與燒焦的陳米飯和勻,搗成像棗核大小的丸子。每次使用一丸,塞入肛門約二寸深,讓它固定好,然後用兩塊新磚球子燒紅,蘸上醋後,用棉花包住其中一塊,在肛門上熨燙。等冷了就換另一塊,反覆熨燙。如此持續數次。第二天大便時會排出大量發臭的壞東西,根治痔瘡。
熏痔散,
威靈仙(三兩)
上用水一斗半,煎至七八沸,去火,就盆上坐,令氣熏之,候通,手淋溻。冷即再暖。
通靈丸,
治耳聾。
松脂(五錢),巴豆(二十四個,去皮研)
上先將松脂溶開,入巴豆末熬成膏,丸如白頭大,綿裹一丸,塞耳中,覺痛取出毒水為效。
三神丸,
白話文:
熏痔散, 威靈仙(九十克) 用一升半的水煮沸七到八次後熄火,坐於盆上,讓蒸汽熏患處,等到蒸汽變溫,可用手淋洗。冷了就再加熱。 通靈丸, 治療耳聾。 松脂(二十五克),巴豆(二十四顆,去皮研磨) 先將松脂熔化,加入巴豆粉攪拌成膏狀,製成如米粒大小的丸藥,用棉包裹一丸,塞入耳中,感到疼痛時取出,排出毒素即見效。 三神丸,
治僧道痔疾,因讀養生必效方,見干義傳僧覺海少年患痔疾,其行業比米霜,緣此飽食久坐,知痔疾者,不必酒色過度矣。故《素問》云: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澼為痔。治之故不同也。
枳殼(炒去穰),皂角(燒存性),五倍子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為了治療僧人和道士的痔瘡,我讀了《養生必效方》,看到幹義傳說僧人覺海年輕時患有痔瘡,他的職業是磨米粉,因此他飲食過量,久坐不動,由此可知痔瘡患者,不一定都是因為縱慾過度。因此,《素問》說:暴飲暴食,筋脈橫向分離,腸道積聚成痔瘡。因此痔瘡的治療方法也不同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二十丸,溫水食前服。養生必效方中三味皆單方一味為方,今增為一方,其效如神。
白話文:
將上藥研磨成細末,和蜂蜜煉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到二十粒,用溫水送服,於飯前服用。養生的必效方由三味藥組成,每味藥都是一味單方,現在將它們增為一方,其療效如神。
玉芝飲子,
治膈熱,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。
甘草(炙,二兩),藿香葉,石膏(水飛),山梔子仁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用一錢,新水調下。
平和飲子,
(出《顱囪經》中)
治小兒瘡疹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升麻(以上各等分)
白話文:
玉芝飲,用於治療胸膈部位的熱症,口腔及舌頭長瘡,咽喉紅腫疼痛。 成分包括:炙甘草二兩,藿香葉一兩,水飛石膏一兩,山梔子仁一兩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一錢,以新鮮開水調服。 平和飲, 出自《顱囪經》。 用於治療小兒的瘡疹。 成分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升麻,各等份。
上為細末,每服一二錢。水煎去滓,溫,細細飲之。量歲大小虛實,以意詳之。此藥治諸瘡疼,煩渴不寧者,皆可服之,惟小兒瘡疹尤佳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。以水煎煮後,去除渣滓,溫熱後慢慢飲用。根據患者的年齡、體質和病情,酌情調整用量。此藥可治療各種瘡疼、煩渴不安的症狀,小兒瘡疹尤為有效。
玄參丸,
(出僧居泰傳)
治口瘡連年不愈者。
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玄參(以上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噙化。
犀角散,
活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,熱毒時氣。
升麻,桔梗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,牛蒡子(炒,四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入竹葉五七片,煎至七分,去渣,細細熱漱,溫即咽之,去渣,熱掃項腫上。
防風散,
治破傷瘡瘍風邪,或身體疼痛、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搔癢,麻木不仁,頭昏悶,牙關緊,欲成破傷風。
防風(一兩),藁本,羌活,地骨皮,荊芥穗(以上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。
烏金散,
治疳瘻惡瘡。
白話文:
玄參丸, 用於治療長期不愈的口腔潰瘍。 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玄參(以上各成分等量)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彈丸,每次服用一丸,含化。 犀角散, 用於治療口腔舌頭生瘡、咽喉腫痛、熱毒時氣。 升麻、桔梗、炙甘草(以上各一兩)、炒牛蒡子(四兩)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碗,放入五到七片竹葉,煎煮至七分滿,去渣,慢慢用熱水漱口,溫熱時吞下,去渣,熱敷於頸部腫脹處。 防風散, 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瘡瘍、風邪入侵,或身體疼痛、風邪引起肌肉緊張及皮膚瘙癢,麻木無感,頭暈,牙關緊閉,可能發展為破傷風。 防風(一兩)、藁本、羌活、地骨皮、荊芥穗(以上各五錢)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服。 烏金散, 用於治療疳瘡、惡性瘡瘍。
麝香,蟾酥(以上各一字),粉霜,硇砂,輕粉(以上各一錢),銅碌,砒霜,白乾薑,草烏頭,天南星,舶上硫黃(以上各五錢)
上為細末,紙捻紝之,或湯浸蒸餅和為錠子,紝瘡口內,以上膏貼之。
白話文:
麝香、蟾酥(以上各一克)、粉霜、硇砂、輕粉(以上各三克)、銅碌、砒霜、白乾薑、草烏頭、天南星、舶上硫黃(以上各十五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