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5)

1. 女科列方

益母勝金丹,調經行血。

砂仁拌熟地,酒蒸當歸,酒蒸茺蔚子,土炒上白朮,酒炒香附(各四兩),酒炒白芍,酒蒸丹參(各三兩),酒蒸川芎(二兩五錢)

以益母草八兩。酒水各半熬膏。蜜丸。開水下。

獨聖丸,去瘀積。

五靈脂去土。炒煙盡。為末。醋丸。酒送下。

蒺藜湯,治目赤腫痛。

白蒺藜(一錢五分),荊芥,赤芍(各一錢),羌活,防風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加有須蔥白二段

龍膽瀉肝湯,治肝經濕熱。

龍膽草,澤瀉(各一錢),車前子,木通,生地,山梔,酒炒當歸,黃芩,甘草(各五分)

解恨煎,治暴怒傷肝。氣逆脹滿。

陳皮,半夏,厚朴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蘇葉,芍藥(各一錢),砂仁(七分)

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。如胸膈氣滯加枳殼、香附、藿香。

調經飲,治經阻氣滯而作痛者。

當歸(三錢),牛膝,山楂,香附(各二錢),青皮,茯苓(各一錢五分)

五子丸,此方同六味丸八味丸合成。為種子之方。

枸杞子,菟絲子(各四兩),五味子,車前子,覆盆子(各二兩)

石斛六兩熬膏。蜜丸。開水下四錢。

贊育丹,治男子精衰陽痿。而艱子息。

熟地,白朮(各八兩),當歸,枸杞(各六兩),杜仲,仙茅,韭子,巴戟肉,山茱萸,淫羊藿,肉蓯蓉(各四兩),蛇床,附子,肉桂(各二兩)

毓麟珠,治婦人氣血虛。而經不調不孕者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芍藥,川芎,炙草,杜仲,鹿角霜,川椒(各二兩),熟地,當歸,菟絲子(各四兩)

蜜丸。空心服。

安胎飲

當歸,川芎,白芍,熟地,茯苓,阿膠(各一錢),白朮(三錢),炙草,艾葉(各三分)

紫蘇飲

當歸,川芎,紫蘇(各一錢),炙草,人參,白芍(各五分),大腹皮(八分),加姜一片蔥白一寸

淡竹葉湯

淡竹葉(七片),黃芩,知母,麥冬(各一錢),茯苓(二錢)

羚羊角散

羚羊角,獨活,當歸(各二錢),川芎,茯神,防風,炙甘草(各七分),鉤藤(三錢),桑寄生(二錢),人參(八分)

茯苓升麻湯,治妊娠小便不通。

茯苓(赤白各五錢),升麻(一錢五分),當歸(二錢),川芎(一錢),苧根(三錢)

或調琥珀末二錢服更佳

黑神散,隆冬寒月。及體氣虛寒者用此。

桂心,當歸,芍藥,炙草,乾薑,生地(各一兩),黑豆(二兩),附子(炮去皮五錢)

當歸澤蘭湯

當歸,澤蘭,酒芍,川芎,熟地(一錢五分),延胡索,紅花,香附,丹皮(各五分),桃仁(七粒)

保產無憂湯,臨產日。先服一二劑。

酒洗當歸(一錢五分),川貝(一錢),黃耆(八分),艾葉(七分),酒芍(一錢二分),菟絲子(一錢四分),薑汁炒厚朴(七分),荊芥(八分),枳殼(六分),川芎(一錢三分),羌活(五分),甘草(五分),姜(三片)

白話文:

[女科列方]

  1. 益母勝金丹:能調節月經,促進血液循環。配方包括砂仁拌煮過的地黃、酒蒸當歸、酒蒸茺蔚子、土炒上白朮、酒炒香附、酒炒白芍、酒蒸丹參、酒蒸川芎等,用量詳見原文。將益母草熬成膏狀,與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用開水服用。

  2. 獨聖丸:用於去除瘀血積塊。配方為五靈脂去土,炒至煙盡,磨成粉末,用醋製成丸藥,以酒送服。

  3. 蒺藜湯:治療眼睛紅腫疼痛。配方含白蒺藜、荊芥、赤芍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,用量詳見原文,另加入蔥白兩段。

  4. 龍膽瀉肝湯:針對肝臟濕熱問題。配方含龍膽草、澤瀉、車前子、木通、生地、山梔、酒炒當歸、黃芩、甘草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5. 解恨煎:適用於因暴怒傷肝導致的氣逆脹滿。配方含陳皮、半夏、厚朴、茯苓、蘇葉、芍藥、砂仁,用量詳見原文。如脅肋脹痛,可加白芥子;如胸膈氣滯,可加枳殼、香附、藿香。

  6. 調經飲:治療因氣滯造成的月經不順和疼痛。配方含當歸、牛膝、山楂、香附、青皮、茯苓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7. 五子丸:結合六味丸和八味丸的配方,用於促進生育。配方含枸杞子、菟絲子、五味子、車前子、覆盆子,用量詳見原文。以石斛熬膏,與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用開水服用。

  8. 贊育丹:針對男性精子衰退和勃起功能障礙。配方含熟地、白朮、當歸、枸杞、杜仲、仙茅、韭子、巴戟肉、山茱萸、淫羊藿、肉蓯蓉、蛇牀、附子、肉桂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9. 毓麟珠:適用於女性因氣血虛弱導致的月經不調和不孕。配方含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芍藥、川芎、炙草、杜仲、鹿角霜、川椒、熟地、當歸、菟絲子,用量詳見原文。以蜂蜜製成丸藥,空腹服用。

  10. 安胎飲:配方含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茯苓、阿膠、白朮、炙草、艾葉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1. 紫蘇飲:配方含當歸、川芎、紫蘇、炙草、人參、白芍、大腹皮,用量詳見原文,另加入一片薑和一寸蔥白。

  12. 淡竹葉湯:配方含淡竹葉、黃芩、知母、麥冬、茯苓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3. 羚羊角散:配方含羚羊角、獨活、當歸、川芎、茯神、防風、炙甘草、鉤藤、桑寄生、人參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4. 茯苓升麻湯:針對懷孕期間小便不暢的問題。配方含茯苓、升麻、當歸、川芎、薴根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5. 黑神散:適用於冬天或體質虛寒者。配方含桂心、當歸、芍藥、炙草、乾薑、生地、黑豆、附子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6. 當歸澤蘭湯:配方含當歸、澤蘭、酒芍、川芎、熟地、延胡索、紅花、香附、丹皮、桃仁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7. 保產無憂湯:產前服用。配方含酒洗當歸、川貝、黃耆、艾葉、酒芍、菟絲子、薑汁炒厚朴、荊芥、枳殼、川芎、羌活、甘草、薑,用量詳見原文,另加入薑三片。

  18. 加味八珍湯:配方含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炙草、川芎、酒芍、熟地、乳香、酒炒丹參、益母草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19. 加味歸芎湯:配方含當歸、川芎、龜板、婦人頭髮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20. 脫花煎:產前服用,有助催生。配方含當歸、肉桂、川芎、牛膝、車前子、紅花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21. 失笑丸:用於瘀血引起的腹部脹痛和產後疼痛。配方含五靈脂、蒲黃,用量詳見原文,用醋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三錢,以酒送服。

  22. 花蕊石散:能使瘀血轉化為水,患者即可甦醒。配方含花蕊石、硫黃,用量詳見原文,製成粉末後,與童便和酒一起服用。

  23. 牛膝散:適用於胎盤膨脹緊急情況。配方含牛膝、川芎、炒蒲黃、丹皮、桂心、當歸,用量詳見原文,製成粉末後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

  24. 生化湯:產後去瘀重要藥方。配方含當歸、黑薑、川芎、益母草、桃仁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25. 歸薑湯:適用於產後心慌自汗。配方含當歸、黑薑、炒棗仁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26. 七珍散:配方含人參、石菖蒲、生地、川芎、防風、辰砂、細辛,用量詳見原文,製成粉末後,以薄荷湯調服。

  27. 古拜散:產後受風症狀。配方含荊芥穗,用量詳見原文,製成粉末後,以生薑湯調服。

  28. 獨活寄生湯:配方含獨活、桑寄生、防風、秦艽、威靈仙、牛膝、茯苓、桂心、細辛、炙草、當歸、金毛狗脊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29. 桃仁湯:配方含桃仁、當歸、牛膝、澤蘭、蘇木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30. 二香散:用於散寒和消化食物。配方含砂仁、木香、黑薑、陳皮、炙甘草、香附,用量詳見原文,製成粉末。

  31. 參蘇飲:配方含人參、蘇木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32. 王不留行煎:配方含王不留行、通草、赤芍、蔥白頭、炒麥芽,用量詳見原文。

  33. 栝蔞乳香散:配方含栝蔞、明乳香,用量詳見原文,用酒煎服。

  34. 香附餅:配方含香附、麝香,用量詳見原文,與蒲公英混合,用酒調製成藥膏,敷於患處。

  35. 神仙太乙膏:適用於各種膿瘍。配方含元參、白芷、當歸、肉桂、生地、赤芍、大黃、黃丹,用量詳見原文,使用麻油熬製藥材,去渣後加入黃丹,再熬成膏狀。

此外,還列出了許多其他常見的中藥方劑,包括四物湯、逍遙散、澤蘭湯、八珍湯、六君子湯、生地四物湯、五苓散、異功散、六味丸、二陳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五皮飲、平胃散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十全大補湯、理中湯、小柴胡湯、柴胡疏肝散、栝蔞散、五痿湯、芍藥甘草湯、橘核丸、消瘰丸、推氣散、沉香降氣丸、歸脾湯、十補丸、安神定志丸、七福飲、祕旨安神丸、左歸丸、八味丸、右歸丸等,這些方劑在第一卷中有詳細介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