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筆花醫鏡》~ 鍾序

回本書目錄

鍾序

1. 鍾序

天地陰陽,風寒暑濕,冷暖虛實,各因其人體氣以受病,各因其地時氣以致疾,原非一概而論。即如兩人同一病,致病受病,就有不同;並有一人一身前後同一病,而筋絡臟腑之行,又有不同。命之理微,地之理微,醫之理亦微。所謂失之毫釐,謬以千里,誠不我欺,迥乎難挽。

甚未容易言醫。其故或在認症之不真,學問所不到。譬之行兵臨陣,有所不久,不久而即不熟。且人之受病,有內有外,有虛有實,有火有寒,有陰有陽;有暑濕而似乎虛弱,有虛弱而類乎風邪。是凡醫家不可以不細加體察。予風塵薄宦,無濟世之力,有救人之心;無論其力之能與不能,而心之再無下盡其到也。

偶與友人沈月枝論及世道人心,因而就病談醫。於是乎渠欣欣然出示筆花醫鏡一書。書系抄本。予捧而翻閱,恐不克久而不忘。且此等書果可以濟世救人,何妨共諸同好?予驟然付梓刊印,布告同人,或為醫家之一助,不沒江公一片婆心云爾。是為序。

道光十四年仲冬之月上浣皖江古舒鍾承露謹序

白話文:

天地陰陽、風寒暑濕、冷暖虛實等因素,都會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當時的環境而導致疾病。疾病的成因並非千篇一律,即使是同一种疾病,不同的人,其致病原因和受病程度也會有所不同;同一個人,即使是同一種疾病,在不同時間、不同部位發病,其症狀和病理過程也可能不同。人體的奧妙、地理環境的變遷、以及醫術的精微,都難以完全掌握。所謂「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」,一點都不誇張,一旦錯失良機,後果不堪設想,實在很難挽回。

因此,行醫並不容易。原因可能在於診斷不準確,或者醫術學問不足。這就像打仗一樣,如果對戰局不了解,就容易失敗。而人體患病的原因錯綜複雜,有內外之分,有虛實之別,有寒熱之異,有陰陽之分。有的疾病雖然表現為虛弱,卻是暑濕所致;有的疾病看似風邪,其實是體虛所導致。所以,醫生必須仔細觀察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我雖然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官吏,沒有什麼濟世救人的能力,但有救死扶傷的一片赤誠之心,無論能力大小,都會盡力而為。

最近與友人沈月枝談及世道人心和疾病醫術,他欣然拿出他收藏的《筆花醫鏡》抄本給我。我看過之後,擔心時間久了會忘記,而且這本書確實有濟世救人的價值,所以就決定把它印出來,與同好分享,希望能幫助到醫生們。這也是為了不辜負沈月枝的一番好意。

道光十四年冬月上旬,在皖江古舒,鍾承露謹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