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卷一

2. 診脈歌

病人雙腕仰。高骨定為關。(住掌後之高骨定為關脈)寸脈量虎口。尺脈准臂彎。(關前距虎口一寸故曰寸關後距臂彎一尺故曰尺)左寸心包絡。左關膽與肝。左尺司何職。膀胱腎系焉。右寸胸中肺。胃脾屬右關。要知大腸腎。右尺自昭然。

口鼻一呼吸。脈來四五跳。此是無病者。平和氣血調。三至為遲候。六至作數教。遲則寒之象。數則熱之標。一二寒愈盛。七八熱更饒。

輕舉得皮面。表邪脈故浮。若是病在裡。重取須沉求。洪長征實健。細弱識虛柔。水濕並痰飲。滑利又弦遒。緊促氣內亂。伏澀氣凝留。妊娠中止代。失血中空芤。(代脈中止芤脈中空)只此尚易見。其他渺以幽。

白話文:

診脈歌

病人雙手手心向上。手腕上高起的骨頭是關脈。(手腕背側高起的骨頭是關脈)寸脈從虎口量起一寸。尺脈在肘彎處。(關脈前方距虎口一寸,故稱寸;關脈後方距肘彎一尺,故稱尺)左手寸脈診心包絡,左手關脈診膽經和肝經,左手尺脈診膀胱和腎經。右手寸脈診肺經,右手關脈診胃經和脾經,右手尺脈診大腸經和腎經。

正常人呼吸一次,脈搏跳動四到五下,這是健康的表現,氣血調和。脈搏三次一跳為遲脈,六次一跳為數脈。遲脈是寒證的徵象,數脈是熱證的徵象。脈搏一到二次一跳寒證越重,七到八次一跳熱證越盛。

輕輕按壓就能摸到脈搏,表示疾病在肌膚表面,脈象浮;如果疾病在內臟,就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摸到,脈象沉。脈搏洪大有力為實證,脈搏細弱無力為虛證。脈搏滑利為水濕,脈搏弦數為痰飲。脈搏緊促為氣逆,脈搏伏澀為氣滯。妊娠停經時脈象會停滯,失血過多時脈象會空虛。(停經的脈象停滯,失血的脈象空虛)這些脈象比較容易辨認,其他的脈象就比較難以捉摸了。

3. 望舌色

舌者心之竅。凡病俱現於舌。能辨其色。症自顯然。舌尖主心。舌中主脾胃。舌邊主肝膽。舌根主腎。假如津液如常。口不燥渴。雖或發熱。尚屬表症。若舌苔粗白。漸厚而膩。是寒邪入胃。挾濁飲而欲化火也。此時已不辨滋味矣。宜用半夏、藿香。迨厚膩而轉黃色。邪已化火也。

用半夏、黃芩。若熱甚失治則變黑。胃火甚也。用石膏、半夏。或黑而燥裂。則去半夏。而純用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花粉之屬以潤之。至厚苔漸退。而舌底紅色者。火灼水虧也。用生地、沙參、麥冬、石斛以養之。此表邪之傳裡者也。其有脾胃虛寒者。則舌白無苔而潤。甚者連唇口面色俱痿白。

此或泄瀉或受濕。脾無火力。速宜黨參、焦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炙草、乾薑、大棗以振之。虛甚欲脫者。加附子、肉桂。若脾熱者。舌中苔黃而薄。宜黃芩。心熱者。舌尖必赤。甚者起芒刺。宜黃連、麥冬、竹捲心。肝熱者。舌邊赤或芒刺。宜柴胡、黑山梔。其舌中苔厚而黃者。

胃微熱也。用石斛、知母、花粉、麥冬之類。若舌中苔厚而黑燥者。胃大熱也。必用石膏、知母。如連牙床唇口俱黑。則胃將蒸爛矣。非石膏三四兩。生大黃一兩。加糞金汁、人中黃、鮮生地汁、天冬麥冬汁、銀花露大劑之投。不能救也。此唯時疫發癍及傷寒症中多有之。余嘗治一獨子。

先後用石膏至十四斤余。而癍始透病始退。此其中全恃識力。再有舌黑而潤澤者。此係腎虛。宜六味地黃湯。若滿舌紅紫色而無苔者。此名絳舌。亦屬腎虛。宜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等。更有病後舌絳如鏡。發亮而光。或舌底嗌乾而不飲冷。此腎水虧極。宜大劑六味地黃湯投之。

以救其津液。方不枯涸。

白話文:

望舌色

舌頭是心臟的竅穴,所有的疾病都會反映在舌頭上。能辨別舌頭的顏色,病症就能一目瞭然。舌尖主心臟,舌中部主脾胃,舌邊主肝膽,舌根主腎臟。如果津液正常,口不乾燥,即使發熱,也多屬表症。

如果舌苔粗白,逐漸增厚且膩滑,這是寒邪入侵胃部,夾雜濁飲想要化為熱邪。此時已經辨別不出味道了,應該服用半夏、藿香。等到厚膩的舌苔轉為黃色,邪氣已經化為熱邪了,應服用半夏、黃芩。如果熱邪嚴重而未得到治療,就會變成黑色,這是胃火很盛,應用石膏、半夏。如果舌苔黑色且乾燥裂開,則去掉半夏,單用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花粉等藥物滋潤它。

等到厚厚的舌苔逐漸消退,而舌下呈現紅色,這是火灼傷津液虧損,應用生地、沙參、麥冬、石斛滋養。這是表邪傳入裡面的表現。如果脾胃虛寒,則舌頭顏色白,沒有舌苔且濕潤,嚴重者連嘴唇、口和臉色都萎白,這可能是腹瀉或受濕邪侵襲,脾臟沒有火力,應迅速服用黨參、焦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炙甘草、乾薑、大棗等藥物來振奮脾胃。虛弱到快要脫離生命危險的,還要加上附子、肉桂。

如果脾胃有熱,舌苔黃而薄,應該服用黃芩。心臟有熱,舌尖必定發紅,嚴重者會出現芒刺,應用黃連、麥冬、竹葉心。肝臟有熱,舌邊發紅或出現芒刺,應用柴胡、山梔子。如果舌苔厚而黃,這是胃部輕微發熱,應用石斛、知母、花粉、麥冬等藥物。如果舌苔厚而黑燥,這是胃部嚴重發熱,必須服用石膏、知母。如果連牙床、嘴唇、口都發黑,那就是胃將要被燒爛了,非用石膏三四兩、生大黃一兩,加上糞金汁、人中黃、鮮生地汁、天冬麥冬汁、銀花露等大劑量投藥,否則無法救治。這種情況多見於時疫發斑及傷寒症。

我曾經治療一個獨生子,前後用石膏十四斤多,斑疹才透出,病情才開始好轉。這其中完全依靠識別能力。如果舌苔黑色而濕潤,這是腎虛,應用六味地黃湯。如果舌頭滿布紅色或紫紅色而沒有舌苔,這叫做絳舌,也屬於腎虛,應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等藥物。如果病後舌頭像鏡子一樣鮮紅發亮,或者舌下咽喉乾燥而不願喝冷水,這是腎水極度虧損,應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來補充津液,以免枯竭。

4. 望聞問切論

望者,看形色也。聞者,聽聲音也。問者,訪病情也。切者,診六脈也。四事本不可缺一,而唯望與問為最要。何也?蓋聞聲一道,不過審其音之低高,以定虛實;嗽之悶爽,以定升降。其他則無可聞者。切脈一道,不過辨其浮沉以定表裡,遲數以定寒熱,強弱以定虛實。其他則胸中了了,指下難明。且時大時小,忽浮忽沉,六脈亦難定準。故醫家謂據脈定症,是欺人之論也。惟細問情由,則先知病之來歷;細問近狀,則又知病之深淺。而望其部位之色,望其唇舌之色,望其大小便之色,病情已得八九矣。而再切其脈,合諸所問所望,果相符否?稍有疑義,則默思其故。

兩兩相形,虛與實相形,寒與熱相形,表與里相形,其中自有把握之處,即可定斷。慎斯術也以往,其無所失矣。

白話文:

望聞問切論

觀察病人的形色,聽取病人的聲音,詢問病人的病情,診察病人的脈象,這四項診斷方法缺一不可。但其中觀察和詢問最重要。為什麼呢?因為聽聲音只能判斷聲音的低高來確定虛實,判斷咳嗽的聲音來確定氣機升降,其他方面就沒有什麼可以聽到的資訊了。診脈也一樣,只能辨別脈象的浮沉來確定病情表裡,脈搏的快慢來確定寒熱,脈搏的強弱來確定虛實,其他方面則心中明白,但手指下卻難以明確表達。而且脈象時大時小,忽而浮忽而沉,六脈也難以準確判斷。所以,醫生說根據脈象確定病症,是欺騙人的說法。

只有仔細詢問病情的來龍去脈,才能先知道疾病的起因;仔細詢問近期的症狀,才能進一步了解疾病的深淺。觀察病變部位的顏色、嘴唇和舌頭的顏色、大小便的顏色,就能八九不離十地了解病情了。然後再診脈,將脈象與詢問和觀察到的情況結合起來,看看是否一致。如果有任何疑問,就仔細思考其原因,將虛實、寒熱、表裡兩兩對比分析,其中自然會有把握的地方,就能做出判斷。謹慎地運用這些方法,就不會出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