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診脈歌

病人雙腕仰。高骨定為關。(住掌後之高骨定為關脈)寸脈量虎口。尺脈准臂彎。(關前距虎口一寸故曰寸關後距臂彎一尺故曰尺)左寸心包絡。左關膽與肝。左尺司何職。膀胱腎系焉。右寸胸中肺。胃脾屬右關。要知大腸腎。右尺自昭然。

白話文:

病人的雙手仰著。手腕骨頭最突出的部位稱作關(手掌背後最高突出的骨頭,就是關脈)。寸脈在虎口處。尺脈在彎曲的胳膊肘處。(關脈在虎口前方一寸處,所以叫寸。關脈在彎曲的胳膊肘後方一尺處,所以叫尺。)左手的寸脈代表心包絡。左手的關脈掌管膽和肝。左手的尺脈掌管哪些臟腑呢?它代表膀胱和腎。右手的寸脈代表胸中的肺。右手的關脈掌管胃和脾。要知道大腸、腎臟的情況,只須查右手的尺脈,就能清楚了。

口鼻一呼吸。脈來四五跳。此是無病者。平和氣血調。三至為遲候。六至作數教。遲則寒之象。數則熱之標。一二寒愈盛。七八熱更饒。

白話文:

人一呼吸,脈搏跳三到四次,這屬於健康人的特徵。脈搏跳三下,是一種偏慢的脈象,而跳六下,則是一種偏快的脈象。脈搏跳得慢,通常是寒證的徵兆,而脈搏跳得快,通常是熱證的徵兆。脈搏跳得非常慢,表示寒證很嚴重,而脈搏跳得非常快,則表示熱證很嚴重。

輕舉得皮面。表邪脈故浮。若是病在裡。重取須沉求。洪長征實健。細弱識虛柔。水濕並痰飲。滑利又弦遒。緊促氣內亂。伏澀氣凝留。妊娠中止代。失血中空芤。(代脈中止芤脈中空)只此尚易見。其他渺以幽。

白話文:

輕柔的脈象只見於皮肉表面,表層邪氣脈浮纔有這種脈象。如果是裏層的病,要重按脈才能診斷出來。脈象洪大且有力,表示身體健康。脈象細弱,身體虛弱。脈象滑利而有力,表示有痰飲水濕。脈象緊促,氣機紊亂。脈象伏澀,氣滯血瘀。代脈中止,失血中空。(脈象中止,脈搏中空)這些脈象還比較容易診斷,其他脈象隱晦難辨。

2. 望舌色

舌者心之竅。凡病俱現於舌。能辨其色。症自顯然。舌尖主心。舌中主脾胃。舌邊主肝膽。舌根主腎。假如津液如常。口不燥渴。雖或發熱。尚屬表症。若舌苔粗白。漸厚而膩。是寒邪入胃。挾濁飲而欲化火也。此時已不辨滋味矣。宜用半夏、藿香。迨厚膩而轉黃色。邪已化火也。

白話文:

舌頭是心臟的門戶。所有的疾病都會在舌頭上表現出來。只要能夠辨別舌頭的顏色,就能夠知道疾病的症狀。舌尖代表心臟,舌中部代表脾胃,舌邊代表肝膽,舌根代表腎臟。如果津液正常,嘴巴不乾燥也不會感到口渴,即使有發燒的現象,也還是屬於表症。如果舌頭苔粗糙、發白,而且逐漸變厚很油膩,就代表寒邪入侵胃部,夾雜著濁飲想要變成火熱症。到了這時,就不能辨別味道了。應該服用半夏、藿香這種藥物。假設舌苔厚膩變成了黃色,就代表邪氣已經化火了。

用半夏、黃芩。若熱甚失治則變黑。胃火甚也。用石膏、半夏。或黑而燥裂。則去半夏。而純用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花粉之屬以潤之。至厚苔漸退。而舌底紅色者。火灼水虧也。用生地、沙參、麥冬、石斛以養之。此表邪之傳裡者也。其有脾胃虛寒者。則舌白無苔而潤。甚者連唇口面色俱痿白。

白話文:

在使用半夏、黃芩治療時,如果熱症過重,治療不當就會變成黑色舌苔。這是胃火旺盛的症狀。此時應改用石膏、半夏。如果舌苔黑而乾燥破裂,則去掉半夏,改用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花粉等滋潤藥物。直至厚苔逐漸消退,舌底呈現紅色者,是火熱灼傷津液虧虛所致。應選用生地、沙參、麥冬、石斛等藥物滋養。 以上是表邪傳裡的情況。如果脾胃虛寒,則舌苔白而不乾燥。嚴重的患者,嘴脣、口腔和麪色都呈現出萎黃白色。

此或泄瀉或受濕。脾無火力。速宜黨參、焦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炙草、乾薑、大棗以振之。虛甚欲脫者。加附子、肉桂。若脾熱者。舌中苔黃而薄。宜黃芩。心熱者。舌尖必赤。甚者起芒刺。宜黃連、麥冬、竹捲心。肝熱者。舌邊赤或芒刺。宜柴胡、黑山梔。其舌中苔厚而黃者。

白話文:

這可能是腹瀉或受了濕氣。脾胃沒有溫熱的火力。應當趕快用黨參、焦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炙草、乾薑、大棗來振奮它。體虛嚴重的,就要脫水的。再加上附子、肉桂。如果脾胃有熱。舌頭中間的苔黃而薄。應當用黃芩。心的火旺盛。舌尖一定很紅。嚴重的會起芒刺。應當用黃連、麥冬、竹捲心。肝火旺盛。舌頭側面發紅或有芒刺。應當用柴胡、黑山梔。舌頭中間苔厚而黃的人。

胃微熱也。用石斛、知母、花粉、麥冬之類。若舌中苔厚而黑燥者。胃大熱也。必用石膏、知母。如連牙床唇口俱黑。則胃將蒸爛矣。非石膏三四兩。生大黃一兩。加糞金汁、人中黃、鮮生地汁、天冬麥冬汁、銀花露大劑之投。不能救也。此唯時疫發癍及傷寒症中多有之。余嘗治一獨子。

白話文:

胃部有微熱,可用石斛、知母、花粉、麥冬之類藥物治療。如果舌苔厚而黑燥,說明胃火很大,需要使用石膏和知母治療。如果連牙牀、嘴脣和口腔都發黑,說明胃部已經極度灼熱,將要腐爛了。如果不使用石膏三四兩、生大黃一兩,加上糞金汁、人中黃、鮮生地汁、天冬麥冬汁、銀花露等藥物大量服用,就無法挽救了。這種情況,多在時疫發作、生癍,或傷寒症中出現。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獨子,就是得了這種病。

先後用石膏至十四斤余。而癍始透病始退。此其中全恃識力。再有舌黑而潤澤者。此係腎虛。宜六味地黃湯。若滿舌紅紫色而無苔者。此名絳舌。亦屬腎虛。宜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等。更有病後舌絳如鏡。發亮而光。或舌底嗌乾而不飲冷。此腎水虧極。宜大劑六味地黃湯投之。以救其津液。方不枯涸。

白話文:

石膏累計使用了十四斤多,癍瘡才開始潰爛,病情才開始好轉。其中完全靠經驗和判斷力。再有舌頭顏色發黑但仍然潤澤的,這是腎虛的症狀,應該服用六味地黃湯。如果舌頭滿口都是紅紫色,而且沒有舌苔的,這叫做絳舌,也屬於腎虛的症狀,應該服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等中藥。還有一種情況是,病人舌頭的顏色像鏡子一樣鮮紅,而且發亮,或者舌底和咽喉乾澀,不喝冷飲,這是腎水虧損到了極點,應該服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。以救其津液,才不會枯涸。

3. 望聞問切論

望者看形色也。聞者聽聲音也。問者訪病情也。切者診六脈也。四事本不可缺一。而唯望與問為最要。何也。蓋聞聲一道。不過審其音之低高。以定虛實。嗽之悶爽。以定升降。其他則無可聞者。切脈一道。不過辨其浮沉以定表裡。遲數以定寒熱。強弱以定虛實。其他則胸中了了。

白話文:

觀察是看形狀和顏色。聽是聽聲音。問是詢問病情。切是診斷六脈。這四種方法本不可缺少一種。而只有看和問是最重要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聽聲音的方法,不過是判斷聲音的低沉高昂,以確定是虛還是實。聲音的悶沉舒暢,以確定是上升還是下降。其他的聲音則沒有可以聽的。診脈的方法,不過是辨別脈搏的浮沉以確定表或裡。脈搏的遲數以確定寒熱。脈搏的強弱以確定虛實。其他的則是胸中有數。

指下難明。且時大時小。忽浮忽沉。六脈亦難定準。故醫家謂據脈定症。是欺人之論也。惟細問情由。則先知病之來歷。細問近狀。則又知病之深淺。而望其部位之色。望其唇舌之色。望其大小便之色。病情已得八九矣。而再切其脈。合諸所問所望。果相符否。稍有疑義。則默思其故。

白話文:

僅僅憑脈象很難確診。而且有的時候脈象大,有的時候脈象小,有時浮,有時沉。六種脈象也很難確切判定。所以醫家說根據脈象來確定病情是欺騙人的說法。只有細細詢問病人的情況,才能預先知道疾病的來龍去脈。再細細詢問病人的近期情況,就能知道病情是深是淺。還要觀察病人部位的顏色、嘴脣舌頭的顏色、大小便的顏色。這樣病情就能掌握八九分了。然後再切脈,把所詢問的、所觀察的,與脈象是否相符,如果稍微有疑慮,就要默默地思考其原因。

兩兩相形。虛與實相形。寒與熱相形。表與里相形。其中自有把握之處。即可定斷。慎斯術也以往。其無所失矣。

白話文:

兩個事物相互對比。虛與實相互對比。寒與熱相互對比。表與裏相互對比。其中自然有可以把握的地方。就可以決定判斷。小心從事這種醫術。就不會有所失誤了。

4. 表裡虛實寒熱辨

凡人之病。不外乎陰陽。而陰陽之分。總不離乎表裡虛實寒熱六字盡之。夫里為陰。表為陽。虛為陰。實為陽。寒為陰。熱為陽。良醫之救人。不過能辨此陰陽而已。庸醫之殺人。不過錯認此陰陽而已。假如發熱惡寒。鼻塞咳嗽。頭痛。脈浮。舌無苔。口不渴。此病之在表者也。

白話文:

人的疾病,不外乎陰陽的失衡。而陰陽之分的區別,總離不開表裡、虛實、寒熱這六個字。陰在內、陽在外;虛是裡面不足,實是裡面有餘;寒是偏於陰,熱是偏於陽。良醫救人,不過是能辨別出這種陰陽失衡罷了。庸醫害人,不過是錯認這種陰陽失衡罷了。比如發熱惡寒、鼻塞咳嗽、頭痛、脈搏浮緩、舌頭沒有苔、口不渴,這些是病在表面的。

如或潮熱惡熱。口燥。舌黃。腹痛便澀。脈沉。此病之在裡者也。假如氣短體弱。多汗驚悸。手接心腹。四肢畏冷。脈來無力。此病之本虛者也。若病中無汗。或狂躁不臥。腹脹拒按。脈實有力。此病之又實者也。假如唇舌俱白。口不渴。喜飲熱湯。鼻流清涕。小便清。大便溏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潮熱、怕熱、口乾、舌黃、腹痛、大便乾燥,脈象沉伏,這是病情在裏層的表現。

如果出現氣短、體弱,多汗、驚悸,用手捂著心腹,四肢怕冷,脈象無力,這是病情本虛的表現。

如果在病中沒有汗,或者狂躁不安、不願睡覺,腹脹拒按,脈象有力,這是病情又實的表現。

如果是嘴脣和舌頭都白,口不渴,喜歡喝熱湯,鼻流清鼻涕,小便清澈,大便溏瀉,則表示體內有寒。

手足冷。脈遲。此病之犯寒者也。若舌赤目紅。口渴喜冷。煩躁。溺短便秘。或唇燥舌乾。此病之患熱者也。凡此皆陰陽之分也。至於邪盛正衰。陰虛火亢等。則又陰中之陽。陽中之陰。其間毫釐千里。命在反掌。辨之者安得而不慎。

白話文:

手腳冰冷,脈搏緩慢。這種疾病是受了寒氣而引起的。如果舌頭發紅、眼睛發紅,口乾舌燥,容易煩躁,小便少,大便不通。或者嘴脣乾燥,舌頭乾裂。這種疾病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而引起的。凡是這些都是陰陽之分的緣故。至於邪氣旺盛,正氣虛弱,陰虛火旺等疾病。那是屬於陰中的陽,陽中的陰。其中的差別就像毫釐和千里,命運就在反掌之間。辨別這些疾病的醫生一定要慎重。

表治宜發散也。如初感風寒。發熱頭痛。但用蘇梗一錢五分。荊芥一錢五分。防風一錢。川芎一錢。甘草五分。生薑二片以散之。頭痛甚。加羌活六分。如鼻塞或流清涕。加半夏一錢五分。茯苓、陳皮各一錢。如咳嗽。則加桔梗七分。杏仁三錢。前胡一錢之類。一劑得汗而熱即退。

白話文:

表證治療宜於發散,例如剛開始感受風寒,出現發熱、頭痛的症狀,可用蘇梗一錢五分,荊芥一錢五分,防風一錢,川芎一錢,甘草五分,生薑二片一起服用來發散風寒。如果頭痛嚴重,可加入羌活六分。如果有鼻塞或流清涕,可加入半夏一錢五分,茯苓和陳皮各一錢。如果咳嗽,則可加入桔梗七分,杏仁三錢,前胡一錢等。服用一劑後,身體出汗,熱度就會退去。

不必再服。但避風寒。忌油膩。未得汗則再劑而止。若寒熱往來。欲作瘧狀。宜用柴胡八分。酒芩八分。赤芍一錢。製半夏一錢五分。甘草五分。大棗三枚。生薑三片以和之。虛者加防黨二錢。此其症在表。切勿妄用枳殼、神麯、麥芽消導之藥。引邪入內。

白話文:

不用再服之前的藥方了。但要注意避開風寒,忌諱油膩的食物。假如沒有出汗,再服一劑就可以了。如果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像是瘧疾發作前的狀態,應該使用柴胡八分、酒芩八分、赤芍一錢、製半夏一錢五分、甘草五分、大棗三枚、生薑三片這些藥材一同煎煮服用。如果體虛的人,可以再加防黨二錢。這種症狀是屬於外感表證,切記不要隨便使用枳殼、神麯、麥芽這類消導的藥物,以免引邪入內。

里治宜歸經也。有虛實。有寒熱。宜辨其病在何臟腑而治之。法詳臟腑門。惟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情。此里症之最難治者。但寬其心而藥始效。否則無益也。然症在於里。大忌發散。散之則虛者汗脫。熱者煽熾。醫家動輒用表。可懼哉。

白話文:

內臟的病症應該採用歸經的方法來治療。有虛證也有實證,有寒證也有熱證,應該辨證論治,找出病竈所在臟腑,然後才能進行治療。治療方法詳見臟腑門。只有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稱為七情,這是內臟病症中最難治療的,但只要寬慰其心,藥物才能發揮效用,否則就沒有效果。然而,內臟病症忌諱發散。發散的話,虛證患者會汗脫,熱證患者會更熱。醫生動不動就用表法,真是讓人擔憂啊。

虛治宜補也。然有陰虛。有陽虛。血虛者為陰虛。宜補其血。輕者用生地四錢。首烏二錢。歸身一錢五分。酒芍一錢五分。炙鱉甲二錢。穭豆皮三錢。海參三錢。北沙參三錢之類。重者用熟地五錢。枸杞三錢。五味七分。萸肉一錢。菟絲一錢以填之。氣虛者為陽虛。宜補其氣。

白話文:

虛證的治療原則是應該用補。但虛證又分為陰虛和陽虛。血虛的是屬於陰虛,宜補血。輕症的用生地四錢、首烏二錢、歸身一錢五分、酒芍一錢五分、炙鱉甲二錢、穭豆皮三錢、海參三錢、北沙參三錢。重症的用熟地五錢、枸杞三錢、五味子七分、萸肉一錢、菟絲子一錢來治療。氣虛的是屬於陽虛,宜補氣。

輕者用黨參三錢。白朮二錢。山藥二錢。茯苓一錢五分。炙草六分。紅棗六枚。生薑一片之類。重者用人參一錢。黃耆一錢五分以振之。氣欲脫則並加附子二錢。乾薑二錢以回陽。若氣血兼虛。則陰陽並補。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。皆聖藥也。實治宜瀉也。心有火邪。肺有風寒。

白話文:

較輕的用黨參三錢。白朮二錢。山藥二錢。茯苓一錢五分。炙草六分。紅棗六枚。生薑一片之類。較重的用人參一錢。黃耆一錢五分以振奮陽氣。元氣將脫,則並加附子二錢。乾薑二錢以迴陽救逆。若氣血同時虛弱的。則陰陽同時補。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。都是很有效的藥物。本應實則宜瀉的。心有火邪。肺有風寒。

脾有食積、蟲痞、濕熱。肝有鬱怒之氣。膽胃包絡膀胱大小腸各能受邪。皆為實症。治法詳各臟腑門。然治實以速為功。苟遷延日久。病未去而元氣虛。則難以消導矣。寒治宜溫也。寒在表則惡風寒。宜蘇葉一錢。藿梗二錢。荊芥、防風各一錢。前胡一錢五分。杏仁三錢。生薑三片之屬。

白話文:

  1. 脾臟有食物積滯、蟲痞、濕熱。
  2. 肝臟有鬱怒之氣。
  3. 膽囊、胃、包絡、膀胱、大小腸等器官,各有各自易受邪氣入侵的地方。
  4. 這些都是實證的類型。治療方法詳見各臟腑的論述。
  5. 然而治療實證,以迅速見效為好。
  6. 如果拖延日久,疾病沒有去除,元氣就會虛弱,那麼就難以消導了。
  7. 如果是寒症,則宜溫熱治療。
  8. 表寒證惡寒怕冷,可以服用蘇葉一錢、藿梗二錢、荊芥、防風各一錢、前胡一錢五分、杏仁三錢、生薑三片等藥物。

以散其邪。甚則桂枝五分。麻黃五分。細辛六分。寒在裡則喜熱湯。宜制夏二錢。藿香一錢五分。焦術一錢五分。制樸一錢。吳茱萸八分。焦穀芽三錢。煨薑二片。砂仁二粒之屬。以暖其中。甚則附子六分。肉桂六分。乾薑六分。凡寒症唇舌必白。脈遲便利。腹或冷痛。一投寒涼。

白話文:

用來解除病邪。狀況嚴重的時候,桂枝五分,麻黃五分,細辛六分。假如寒在體內,人就會喜歡喝熱湯。適合用制夏二錢,藿香一錢五分,焦術一錢五分,制樸一錢,吳茱萸八分,焦穀芽三錢,煨薑二片,砂仁二粒之類的藥材,來溫暖體內的冷氣。狀況嚴重的時候,附子六分,肉桂六分,乾薑六分。所有寒症,嘴脣和舌頭一定發白,脈博遲緩、通便,腹部可能冷痛。服用寒涼藥物後,病情一定會加重。

入口立脫。慎之。熱治宜涼也。然熱症有實火。有虛火。實火之症。或因外感。或因內郁所致。宜分臟腑治之。火之微者。黑山梔一錢五分。石斛三錢。地骨皮二錢。青蒿一錢五分。丹皮一錢。連翹一錢五分。麥冬二錢。花粉一錢五分。銀花三錢。竹葉五分。燈心一握之屬。

白話文:

入口即立刻消解。謹慎啊!熱證應以清涼治療。但熱證也有實火和虛火之分。實火的症狀。可能是因為外感或內鬱所致。應該區分臟腑來治療。火邪較輕的症狀。黑山梔一錢五分。石斛三錢。地骨皮二錢。青蒿一錢五分。丹皮一錢。連翹一錢五分。麥冬二錢。花粉一錢五分。銀花三錢。竹葉五分。燈心一握等等。

甚者加黃連七分。黃芩一錢五分。或石膏四錢。知母一錢五分。極甚則用大黃一錢五分。龍膽草七分等。虛火之症。或陽虛外熱。口不渴。唇不紅。脈不數。宜四君子湯。以補其陽。若陰虛內熱。舌或絳。頭或痛。目或干。過午便熱。宜四物湯、六味地黃湯。以補其陰。

白話文:

更嚴重一點的,還可以加上黃連七分、黃芩一錢五分、或者石膏四錢、知母一錢五分。情況最嚴重的時候,還可以加上大黃一錢五分、龍膽草七分等等。虛火症候羣,或者是有陽虛外熱的時候,如果患者不覺得口渴、嘴脣也沒發紅、脈搏也不用快,適合用四君子湯,以補充陽氣。如果是有陰虛內熱的症候羣,患者的舌苔會是絳紅色,可能會感到頭痛、眼睛乾澀、過午之後就覺得身體發熱,適合用四物湯或六味地黃湯來補充陰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