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養老奉親書》~ 下籍 (3)
下籍 (3)
1. 貧富禍福第六
《經》曰:自天子至於庶人,孝無終始,而患不及者,未之有也。人子以純孝之心,竭力事親,無終始不及之理。惟供養之有厚薄,由貧富之有分限。人居富貴,有厚於己而薄於親者,人所不錄,天所不容,雖處富貴而即貧賤也;人雖居貧賤,能約於己而豐於親者,人所推仰,天所助與,雖處貧賤而即富貴也。作善,降之百祥;作不善,降之百殃。
善,莫大於孝,孝感於天,故天與之福,所以雖貧賤而即富貴也;罪,莫大於不孝,不孝感於天,故天與之禍,所以雖富貴而即貧賤也。善惡之報,其猶影響,為人子者,可不信乎?
奉親之道,亦不在日用三牲,但能承順父母顏色,盡其孝心,隨其所有,此順天之理也。其溫厚之家,不可慢於老者。盡依養老之方,勵力行之。其貧下闕乏之家,養老之法,雖有奉行之心,而無奉行之力者,但隨家豐儉,竭力於親,約禮設具,使老者知其罄力事奉而止。將見孝心感格,陰靈默佑,如姜詩之躍鯉,孟宗之泣筍,無非孝感所致。此行孝之驗也!
慮孝子順孫,有窘乏不能依此法者,意有不足,故立此貧富禍福之說以齊之。
白話文:
貧富禍福第六
古書說:從皇帝到平民百姓,孝順沒有終止,沒有不遭受禍患的。子女用純粹孝順的心,盡力侍奉父母,沒有孝順不到位的道理。只是供養的厚薄,由貧富的限制決定。富貴的人,對自己豐厚卻對父母吝嗇的,人們不會讚揚,上天也不會容忍,即使處在富貴之中,也會變成貧賤;人即使處於貧賤,能節省自己卻對父母慷慨的,人們會敬仰,上天會幫助,即使處於貧賤之中,也會變成富貴。做好事,上天會降下百種祥瑞;做壞事,上天會降下百種災禍。
沒有比孝順更大的善行,孝順感動上天,所以上天賜福,因此即使貧賤也會變成富貴;沒有比不孝更大的罪過,不孝感動上天,所以上天降禍,因此即使富貴也會變成貧賤。善惡的報應,就像影子隨人,做子女的,難道還能不信嗎?
奉養父母,不在於每日用珍貴的祭品,只要能順從父母的意願,盡到孝心,根據自己的能力而為,這就是順應天道的道理。家境殷實的,不可怠慢長輩;要盡力依循養老的辦法,努力實行。家境貧寒缺少的,養老的方法,雖然有奉行的想法,卻沒有奉行的能力,那就根據家裡的豐儉,盡力對待父母,簡樸地準備祭品,讓長輩知道你已經盡力侍奉就可以了。這樣就能看見孝心感動上天,陰間的靈魂暗中保佑,像姜詩躍鯉、孟宗哭竹的故事一樣,都是孝心感應的結果。這就是孝順的驗證!
考慮到孝順的子女,有貧困窘迫無法依此法實行的,心有不甘,所以立下這個貧富禍福的論述來加以說明。
2. 戒忌保護第七
人,萬物中一物也,不能逃天地之數。若天癸數窮,則精血耗竭,神氣浮弱,返同小兒,全假將護以助衰晚。
若遇水火、兵寇、非橫驚怖之事,必先扶持老人於安穩處避之,不可喧忙驚動。尊年之人,一遭大驚,便致冒昧,因生余疾。凡喪葬凶禍,不可令吊;疾病危困,不可令驚;悲哀憂愁,不可令人預報;穢惡臭敗,不可令食;黏硬毒物,不可令餐;敝漏卑濕,不可令居;卒風暴寒,不可令冒;煩暑燠熱,不可令中;動作行步,不可令勞;暮夜之食,不可令飽;陰霧晦暝,不可令飢;假借鞍馬,不可令乘;偏僻藥餌,不可令服;廢宅敧宇,不可令入;墳園荒墓,不可令遊;危險之地,不可令行;澗淵之水,不可令渡;闇昧之室,不可令孤;凶禍遠報,不可令知;輕薄婢使,不可令親;家緣冗事,不可令管。
若此事類頗多,不克備舉。但人子悉意深慮,過為之防,稍有不便於老人者,皆宜忌之,以保長年。常宜遊息精蘭,崇尚佛事,使神識趣向,一歸善道。此養老之奇術也。
白話文:
人不過是萬物中的一種,無法逃脫天地間的自然規律。當人體的先天精氣耗盡時,精血就會枯竭,精神萎靡,如同小孩子一樣虛弱,只能依靠外力來維持晚年的生活。
遇到水災、火災、戰爭、盜賊、意外事故或驚嚇等情況,務必先將老人安置在安全的地方躲避,不可喧鬧驚擾。上了年紀的人,一旦受到驚嚇,就容易生病,甚至引發其他疾病。因此,喪葬等凶事不可讓老人參與;疾病危急時不可驚擾老人;悲傷憂愁之事不可提前告知老人;污穢腐敗的食物不可讓老人食用;黏膩堅硬或有毒的食物不可讓老人食用;潮濕陰暗破舊的房屋不可讓老人居住;突然的風雨寒氣不可讓老人受凍;悶熱潮濕的環境不可讓老人待久;行動和走路不可讓老人過於勞累;晚上吃飯不可讓老人吃得太飽;陰暗寒冷的時候不可讓老人挨餓;不可讓老人騎乘馬匹等交通工具;不可讓老人服用偏方藥物;不可讓老人進入破舊的房屋;不可讓老人去墳墓等荒涼的地方遊玩;危險的地方不可讓老人前往;不可讓老人渡過溪澗深淵;黑暗的房間不可讓老人獨自一人;凶險的事情不可提前告知老人;不可讓老人與輕浮的僕人親近;家裡繁瑣的事情不可讓老人操心。
以上只是列舉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,並不能完全涵蓋所有情況。子女們應當細心考慮,盡力預防,凡是對老人稍有不利的,都應該避免,這樣才能使老人長壽。平時應讓老人多休息,修養身心,崇尚佛教等善事,使精神寄託於善道,這是養生的妙法。
3. 四時養老通用備疾藥法第八
《四氣調神論》曰:陰陽四時者,萬物之終始,死生之本也。逆之則災害生,從之則苛疾不起,是謂得道。春溫以生之,夏熱以長之,秋涼以收之,冬寒以藏之,若氣反於時,則為疾癘,此天之常道也,順之則生,逆之則病。《經》曰:觀天之,道,執天之行,盡矣。人若能執天道生殺之理,法四時運用而行,自然疾病不生,長年可保。
其黃髮之人,五臟氣虛,精神耗竭,若稍失節宣,即動成危瘵。蓋老人倦惰,不能自調,在人資養,以延遐算。為人子者,深宜察其寒溫,審其饘藥。依四時攝養之方,順五行休旺之氣,恭恪奉親,慎無懈怠。今集老人四時通用備疾藥法,具陳於下(此方多用寒藥,蓋北人所宜。凡用藥者,宜參處之)。
白話文:
《四時養老通用備疾藥方》記載:人體的陰陽盛衰與四季變化息息相關,是萬物生長與衰亡的根本。違反自然規律就會生病,順應自然規律就能避免疾病,這就是養生之道。春天溫暖,萬物生長;夏天炎熱,萬物茂盛;秋天涼爽,萬物收斂;冬天寒冷,萬物收藏。如果人體的氣機逆反季節變化,就會生病,這是自然界的規律,順應則健康,違逆則生病。《經書》說:觀察並遵循天道,就能做到盡善盡美。人如果能掌握天道中生與死的道理,順應四時變化而生活,就能自然避免疾病,長壽健康。
老年人頭髮花白,五臟氣虛,精神衰退,稍有不慎就會生病。因為老年人容易疲倦懶散,無法自行調節身體,就需要子女的悉心照料,以延年益壽。子女應該細心觀察老人的冷暖,精心調配飲食和藥物,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身體,順應五行生剋的規律,恭敬孝順,不可懈怠。現在將適合老年人四季通用的預防疾病藥方收集整理如下(這個藥方多用寒涼藥物,適合北方人使用,使用藥物時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