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8)

1. 逐水之劑

醉後飲水過多,脾氣不化,則流入下焦,或房勞汗出入水,腎氣不治,則滲入脬囊,此水疝之源也。子和以導水、禹功,治蔡參軍疝痛,瀉水三十餘行,腫痛立消,蓋必決去其水而疝乃愈。若雜進薑、附,水濕為燥熱所壅,則三焦閉塞,水道不行,而腫痛益甚矣。

禹功散

黑醜(頭末,四兩),茴香(炒,一兩)

上為末,以生薑自然汁,調一二錢,臨臥服。

宣胞丸,治外腎腫痛。

黑牽牛(半生半熱,取頭末,一兩),川木通(炒,一兩),青木香(一兩,用鹽蝥七枚同炒香)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逐水之劑

喝醉酒後喝太多水,脾胃運化失常,水液就會流向下焦(小腹);或者房事過度、汗出太多導致體內失水,腎氣不足,水液就會滲入膀胱,這就是疝氣的成因。 用利水消腫的藥物治療蔡參軍的疝氣疼痛,瀉掉三十多碗水後,腫痛立刻消退,證明必須排出體內積水才能治癒疝氣。如果同時服用溫燥的藥物,例如薑、附子等,反而會使水濕被燥熱阻礙,導致三焦不通,水道阻塞,腫痛加劇。

禹功散(治療疝氣)

黑醜(取頭尾,四兩),茴香(炒,一兩)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調和一到二錢,睡前服用。

宣胞丸(治療外腎腫痛)

黑牽牛(半生半熟,取頭尾,一兩),川木通(炒,一兩),青木香(一兩,用七枚鹽蝥一起炒香)

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酒送服。

2. 除濕之劑

水濕同氣也。然水汪洋而濕淹濡,故水可逐而濕宜滲,水成形而濕化氣,故水無陽而濕有熱。子和水疝、㿗疝所由分也。學者辨諸。

《元戎》加味五苓散

術,茯苓,豬苓,澤瀉,肉桂,川楝子

上為末。

白話文:

濕氣與水氣相通,但水是汪洋一片,而濕氣則像浸潤一樣,所以水可以用藥物驅逐,而濕氣則需要滲透出去。水是成形的,而濕氣則像氣體一樣,所以水沒有陽氣,而濕氣卻帶有熱。 因此「水腫」和「疝氣」的成因有所不同,學習者需要仔細分辨。

(方劑:)加味五苓散

藥材:白術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、川楝子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

3. 降心火之劑

治疝降心火之說,子和語焉而未詳。戴氏有心火下降,則腎水不患不溫之語,然與子和之治不同。子和所謂降心者,治在筋疝,莖腫痛,潰膿血。戴氏所謂降心者,治在木腎頑痹,結硬如石。大抵子和主清降,使心火下泄,如加味通心散之類。戴氏主咸降,使心火下濟,如海藻潰堅丸之類,然而治法懸殊矣。

加味通心散,治膀胱實熱,小腸氣痛。

瞿麥穗,木通(去皮節),梔子仁,黃芩,連翹,甘草,枳殼(去瓤,),川楝(去核,各等分)

上銼散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燈心二十莖,車前草五莖,同煎,空心溫服。

海藻潰堅丸,治木腎如斗,結硬如石。

海藻,昆布,川楝實,吳茱萸(湯泡,各一兩),木香,青皮,小茴香,荔枝核(炒),延胡索(炒),肉桂(各五錢),海帶,橘核(炒),桃仁(麩炒,去皮炒,各一兩),木通(七錢)

酒糊丸梧子大,每服六十丸,溫酒鹽湯主下。

白話文:

降心火之劑的療效及處方

治療疝氣並降低心火的說法,張子和的記載簡略未詳盡說明。戴氏則認為心火下降,腎水就不會寒冷,但其治療方法和張子和不同。張子和所謂的降心火,治療的是筋疝、莖腫痛、潰爛出血等症狀。戴氏所謂的降心火,治療的是腎臟頑固痺痛、腫塊堅硬如石的病症。總之,張子和的方法著重清熱降火,讓心火向下消散,像是加味通心散這一類的藥方。戴氏的方法則著重鹹味藥物下降心火,使心火下行滋潤,像是海藻潰堅丸這一類的藥方,兩者的治療方法大相逕庭。

加味通心散:治療膀胱實熱、小腸氣痛。

藥材:瞿麥穗、木通(去皮節)、梔子仁、黃芩、連翹、甘草、枳殼(去瓤)、川楝(去核),各等分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的水,加入二十莖燈心草和五莖車前草一起煎煮,空腹溫服。

海藻潰堅丸:治療腎臟腫大堅硬如石。

藥材:海藻、昆布、川楝實、吳茱萸(湯泡)、各一兩;木香、青皮、小茴香、荔枝核(炒)、延胡索(炒)、肉桂,各五錢;海帶、橘核(炒)、桃仁(麩炒,去皮),各一兩;木通,七錢。

用法: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六十丸,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
4. 和血之劑

子和所謂血疝,即今人所謂囊癰也。睪丸腫痛,潰出膿血,以病在血分,故名血疝。血行則疝亦愈,故當和血。

桃仁當歸湯,治疝因瘀血作痛。

桃仁(去皮,二錢),當歸梢(酒洗),延胡索(各一錢半),川芎,生地黃,赤芍藥,吳茱萸,青皮(醋炒,各一錢),牡丹皮(八分)
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和血之劑:

古代所謂的血疝,就是現在說的囊腫或膿腫。睪丸腫痛,潰爛流出膿血,因為疾病在血液循環系統,所以稱為血疝。血液循環通暢,疝氣也就好了,因此治療要著重於調和血液。

桃仁當歸湯,用於治療因瘀血導致的疝氣疼痛。

處方:桃仁(去皮,2錢)、當歸梢(酒洗,1.5錢)、延胡索(1.5錢)、川芎(1錢)、生地黃(1錢)、赤芍藥(1錢)、吳茱萸(1錢)、青皮(醋炒,1錢)、牡丹皮(0.8錢)

用法:水兩碗,加薑三片,煎至八分,飯前服用。

5. 散氣之劑

氣聚則塞,氣散則通,是痛之休作,由氣之聚散也。故曰治疝必先治氣。

青木香丸

黑牽牛(二十兩,炒香,取末十二兩),補骨脂(炒),蓽澄茄(各四兩),木香(二兩),檳榔(用酸粟米飯裹濕紙包,火中煨令紙焦,去飯,四兩)

上為細末,清水滴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十丸,熟水下。

白話文:

散氣之劑

氣體聚集就會阻塞不通,氣體散開就會暢通無阻,疼痛的發作與停止,都是因為氣的聚集與散開造成的。所以說治療疝氣,一定要先調理氣機。

青木香丸的製作方法:

取黑牽牛子(20兩,炒香後研磨成粉末,取12兩),補骨脂(炒)、蓽澄茄(各4兩),木香(2兩),檳榔(用酸粟米飯包裹濕紙,放在火中煨烤至紙焦,取出檳榔去飯,4兩),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清水調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30丸,用煮熟的水送服。

6. 寒熱兼行之劑

疝氣有寒束於外,鬱熱在內,攻刺急痛者,法必寒熱兼行,如倉卒散之類。丹溪云:用之無有不效。蓋川烏頭,治外束之寒;山梔仁,治內郁之熱也。

倉卒散

山梔仁(四十九個,燒半過),附子(一枚,炮)

上銼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酒半盞,煎七分,入鹽一捻,溫服即愈。

丹溪方

山梔仁,川烏,吳茱萸,橘核,桃仁(各等分)

上研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疝氣患者若出現外感寒邪束縛,內有鬱熱積聚,導致疼痛劇烈的情況,治療方法必須同時兼顧寒熱,例如使用像「倉卒散」這樣的藥方。丹溪先生說過,使用此類藥方,沒有不有效的。其中,川烏頭能治療外在寒邪的束縛;山梔仁則能治療內在鬱熱。

倉卒散的組成:

山梔仁(49個,烘烤至半焦),附子(1枚,炮製)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2錢,用一杯水和半杯酒煎煮至七分,加入少許鹽,溫服即可見效。

丹溪方的組成:

山梔仁、川烏、吳茱萸、橘核、桃仁(各等份)

將藥材研磨,用水煎服。